04/19
2024正蒙三院第四周心得分享 《论语·八佾》第三篇中的礼仪在生活中的应用正蒙三院第2组 辛艳平《论语·八佾》第三篇主要探讨了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礼仪,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仪式和规矩,更是内心修养和社会和谐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快速变化,但礼仪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一、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礼仪体现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如《论语·八佾》所说:“君子无所...
04/19
2024正蒙一院第四周心得分享 《论语》为政篇学习心得《论语》中孔子主张仁德政治,实习政德管理,百姓就会像众星围绕北斗一样,而天下就能垂拱而治下。孔子认为统治者靠政令和刑罚来统治,人民将会集中精力去避免政令与法律的处罚,而将变的没有道德和厚颜无耻,如果用仁德来加以引志,那么人民就会懂得羞耻,而而使自己的人格符合道德原则,使自己的行为完全符合正义的规范。通过学习结合本职工作,我觉得作为一名辅导员对所带学生...
04/03
2024幼儿园论语心得分享1雁塔区藤信幼儿园《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学习周第三周姓 名刘佳学习时间2024.3.20学习内容《论语》第一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儿时的吟诵这是在我的脑海中回响开来。索性用这吟诵做一个开篇,开始我《学而篇》学习心得的叙写,全篇16章,内容涉及仁、孝、信等道德的各个方面。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04/03
2024中小学组论语心得分享1《论语》学习心得(1)部门:中小学2班10组白芳芳当我翻开《论语》这部古老的经典,第一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带有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这一篇,虽然只是整部《论语》的冰山一角,但已经足够让我对其中的智慧有了初步而深刻的认识。开篇即是孔子与其弟子们的对话,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让我深感亲切。孔子所传达的思想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他提倡的“仁爱”、“忠诚”等品...
04/02
2024正蒙四院论语心得分享1《论语》学习心得体会工学院:张琦古人云:“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见《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无意中的言行变成了世人的楷模,《论语》于是问世并名动天下。学习《论语》,像是走进了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来到了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的谋略,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由于此原因了。在论语学习过...
04/02
2024正蒙三院论语心得分享1学习心得正蒙三院第二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的言行,其中包含了孔子的教诲和思想。学而篇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和修养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和修行的启示。学而篇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强调了修养和道德。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乐趣,要不断地学习,同时,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要以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
04/02
2024正蒙二院论语心得分享2 论语的生活智慧3月20日在17号楼学习曾仕强老师的《论语》的经典解读《学天篇》。聚得福运、过得自在、活得通透。学习论语要得到生活的乐趣。大家都很熟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天确实了解到了不太一样的解读,这表达了孔门子弟有三大乐趣,第一不断学习和实践,第二交几个好友,第三向君子看起。获得生活的智慧是向大自然学习,以自...
04/02
2024正蒙一院论语心得分享1《论语》学习心得1——学习是泛在的部门:商学院 姓名:党智军本周小组主要学习了《论语》第一章和第二章部分内容,收获很大:1、本部分主要是学习篇,内容涉及仁、孝等道德的各个方面。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了多少智慧与圣明。我们信仰的是五千年凝结成的智慧,我们信仰的是源源而来理性,我们信仰“仁”与“孝”。学而篇里的章节就让我看到了促成人们内心强大的理性武器,看到了君子之身的...
04/02
2024正蒙五院论语心得分享1读《大学》的心得体会国际合作学院:李英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这是古典诗⽂《⼤学》第⼀章⾥的句⼦,意思是《⼤学》的原理,在于使⼈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旧更新,在于使⼈们到达最好的理想境界。从中我悟出了⼀种处世⼼态,亲民、⾄善――⼤学之道,教导我们做⼈的道理,做⼈要以⾝作则,待⼈处事要⼼平⽓和。强调的不仅仅是⼈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的道...
03/19
2024《大学》学习心得“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内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就要“诚其意,正其心”,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