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分享 -> 正文

正蒙一院2024春季第三周心得分享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4-02

正蒙一院论语心得分享1



《论语》学习心得1——学习是泛在的

部门:商学院   姓名:党智军

本周小组主要学习了《论语》第一章和第二章部分内容,收获很大:

1、本部分主要是学习篇,内容涉及仁、孝等道德的各个方面。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了多少智慧与圣明。我们信仰的是五千年凝结成的智慧,我们信仰的是源源而来理性,我们信仰“仁”与“孝”。学而篇里的章节就让我看到了促成人们内心强大的理性武器,看到了君子之身的感召力。

2、一方面告诉我们去修正、提升自身,一方面告诉我们懂得欣赏、懂得宽恕。生命的信仰亦应是如此。

3、学习是泛在的,不一定是学习知识,而是指学的结果,注重结果,注重通过各类泛在学习来达到修身的目的。

4、当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教育的重点往往放在成才上,而忽略了德育,于是培养出不少,四肢不勤,无谷不分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父母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唯考上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为是。平时忽略道德人格的培养,这些孩子往往经不起一点点的刺激,心理变得相当脆弱,不知与人怎样相处,心中只有自己,一旦遭遇挫折,经受不住一点打击。教育的关键是做好正蒙等德育为先的育人。



学《论语》有感一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时常面临着与学生沟通、指导他们成长的任务,而本周再次对《论语》的学习,其中的智慧为我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指导。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被《论语》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所吸引。它强调了仁爱、忠诚、诚信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对于个人的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繁忙的辅导员工作中,我时常感到知识的匮乏和学习的紧迫性,“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对于我工作和个人成长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帮助。“学而时习之”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的连续性和实践性,提醒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时常复习、实践,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进行学习也是对我的挑战。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总之,“学而时习之”不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工作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这一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论语》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不断运用这些智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学习心得

商学院郭重蒲

《论语》本周我们集体学习,每次学习,都会心生温暖,因为夫子总是以一种温和的语气,把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分享给弟子,知无不言,以诚相待。本周我们组集体学习,翻开《论语》细细品文,夫子和蔼可亲的形象依旧跃然纸上。一棵大树下,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对他的弟子,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有了这样的老师,才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夫子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来教育他的弟子,每一件事,都是教育的契机,夫子的友善、仁爱温暖着弟子的心灵,也通过文字穿越千年温暖着我的内心学习这样的经典传统文化,我的内心是温暖的。

内心仁爱之人,能安于内心,不向外求。孔子说“不仁之人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内心麻木不仁的人,处在困苦之境会无比痛苦,即便处于顺境,也会欲求不满,无法长久的开心快乐。仁者是能在内心寻得恬适安详状态的人,无论外界环境好坏。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这里还说到知者,因为知者是一直做当下事的人,所以“利仁”,把该做的事都做完做好,更有助于内在安宁,也更有能力对外释放“爱”。

《论语》教我们学当人师。作为教育者,应该做一个好的人师。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得。”孔子就是一位伟大的人师。我们都知道要“因材施教”,若你读过《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将“因材施教”做到极致。如《论语》中有很多弟子提问,不同的学生问相同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不同;相同的学生问相同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仍旧不同。这种变通,就是教书育人的功力,弟子为此折服,所以在他53岁周游列国时,有那么多学生愿意和他同甘苦、共患难。作为老师,孔子自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八个字,看似朴实,奉行却难。其中精髓就在于“学”字。想为人师,必当终身学习,让自己成为汩汩流淌的溪水,浇灌滋养未来的希望。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经典代表作,记录了至圣先师孔子以及部分优秀弟子的言论,全书一万五千多字,字数不算多,但其微言大义,虽然有些句子早已化为俗语,但大部分还是晦涩难懂,若想融会贯通,还是需要系统认真学习,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修身体会其中的真谛,努力至善。


正蒙一院2组   郭重蒲

2024年3月25



《论语》学而篇学习体会

正蒙一院二组 胡红梅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展示了孔子治学的方法和他对论述的追求包含了20篇,主要内容围绕着学习、修身、治国等方面展开,孔子注重德行的培养,提倡“学而优则仕”,认为要追求个人的完善,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和道德的标准。他的教导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和和谐,强调了个人的职责与社会的利益的统一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本周我们小组集中学习了学而篇《论语》中的首篇,讲述了孔子对学习的观点和对学生的教导。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而篇所传达的思想。首先,学校是一个知识的殿堂,学习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宽视野和培养终身学习的素养。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培养学习的习惯,告诉他们学习要持之以恒,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复习与总结,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其次,学而篇还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结合。知识的掌握不仅仅停留在学习上,更要通过实践应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作为教师,我鼓励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最后,学而篇中的教导还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和和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学生的情感状态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选择,与他们平等对话,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而篇对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学习需要坚持和努力,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学而篇也让我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与学生的和谐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将学而篇的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相信我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感悟古代先贤的修身之道

正蒙一院第二组:李重点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自古便深受历代学者的推崇。这部汇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论语》教会了我如何以仁爱之心待人。孔子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人应该具备关爱他人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于追求个人利益,容易忽视对他人的关爱。然而,《论语》中的仁爱思想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并非仅仅来源于个人的成功,更在于与他人的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善良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其次,《论语》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曾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论语》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巩固,我们应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论语》还教会了我如何面对人生的得失。孔子认为,人生在世,得失乃常事。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得失,不因一时的得失而过分欢喜或沮丧。这种心态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同时,《论语》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过分追求虚荣和名利,以免失去真正的幸福。

总之,《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仁爱之心待人、如何重视学习与实践、如何面对人生的得失。这些智慧不仅对于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阅读《论语》,我更加明白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智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论语》中的思想精髓,将其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修养。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阅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论语》中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  王敦海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正蒙工作者,我深感《论语》中的智慧对引导当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个人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提醒我们,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巩固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不断练习和实践。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复习所学内容,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友谊的重要性。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地区,这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学术交流等,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与不同的人交流合作。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生们可以开阔视野,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或误解时,我们应该保持宽容和淡定。在引导学生时,我会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倾听和理解。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让他们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会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他人,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我也会教育学生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等。

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大学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追求的新时代大学生。


《论语》学习心得总结

赵宇

在深入学习《论语》中,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感悟,对于这本经典之作有了更新的认识——论语》是一部关于人生和道德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个体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仁礼”为核心的人生道路。通过对于个人品德、家庭关系、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探讨,阐述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在新的学习之中,尤以自省”是我印象最为深刻。此次,我将以自省”作《论语》学习心得总结报告:

论语》所倡导的自省”具有重要意义。它告诉我们在完成一件事多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做到最标准,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自省”也意味着我们应该不断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确保我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首先,万变不离其宗,支末不离根本。在《论语》中,不止一次强调了学习的作用和价值,认为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同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修养和提升个人素质的过程。所以,想要达到自省”的状态,就要通过学习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至善”的人。

此外,自省需慎独在《大学》之中曾言自省与慎独的联系,细想古今圣贤皆有自省之理。若是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就算独处一生,也不算做到慎独,只有虚心探究自己的不足,不断反思,将自己的思想身位放于精神最低处,以学生为镜,以同事为镜,找到自己的缺点。不断至真至善。脱去眼高于顶的糟粕习惯,方可到达慎独境界。“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不苟,不负良知,哪怕无人看得到,无人听得到。使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我也应该坚守自己的本心,在工作中,不受他人打扰,坚定自己的判断。随心而动,却不随波逐流。曾国藩曾在诫子书中写道: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其意便是修心养性最重要的便是做到“慎独”,而“慎独”最难便是迈出养心这第一步。它提醒我,尽管要做到“慎独”只需坚持自己的信念,但也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这就要求要我不断学习关于党的先进思想,支持党的领导地位,落实落到关于党组织下发的任务,为培养下一代中国新时代青年有生力量而全身心投入。

更重要的是,《论语》始终将仁义礼智贯穿到底,往往是自省,才会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缺陷,不会违背人伦纲常,做到道德规范之内的君子。从古至今,每代先贤都是从自身修养抓起,“修身治国”修身为先,可见,个人的发展决定着个人的行为举止。所以,我将“自省”作为此次学习总结的中心。

论语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示和感悟。通过阅读和学习《论语》,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论语》学习心得

每周的集体学习都是心灵的净化,结束了之前的《大学》学习,本周开始学习论语。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在集体学习中,逐渐回忆起初高中学习《论语》时的感受,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尤其对于我们目前作为辅导员,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和重要性,也更加明晰在未来工作中应该向学生传输的思想精神。

在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确实存在困难。

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扦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能够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明白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奉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必须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在我们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目前学生基本都是零零后,更加有思想,成长的背景更有信息化时代的特色,因此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更加需要做到相互理解,在与他们沟通做工作时不能一味采取“大家长”的角色,更要作为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平等的沟通。

论语学习心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也许就是我们对于快乐学习的最早定义吧。在孔子看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复习,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同时,认为孔子可能还有一种意思,学习过程中不断复习让我们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才能继续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我们经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提倡快乐教育。同理,只有快乐,才能让我们持续、深入进行学习。

那么,为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理解,应该是通过不断复习,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每次都有心得体会。就像读《红楼梦》,不同年龄不同时段,读的体会都是不一样的。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他不仅表达了朋友过来的喜悦,也表示了对朋友过来的欢迎。古人交友非常谨慎,因为朋友是进益和互助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才能算是朋友。曾国藩云:“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朋友是否好,对一个人的成败还是很重要的。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下社会,纷纷扰扰,物欲横流,择友很是重要。类似的话,都在警醒我们,要选好朋友,做好朋友。

《论语》心得体会

初读《论语》,亮真名其妙的被它诗性的光辉和崇高的灵来所征服,为它的灵性,更为它的精神。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一种体验。这是一种知识学到后的心情体验。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我们完成一项从未完全掌握的工作,当我们切身明白一条早已耳熟能详的道理,是否会会心一笑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一种人生的大乐。“朋”。固然不是指酒肉朋友,酒肉朋友一来,免不了酒酣耳热,伤身破财,又有何乐之有呢?而同样有志于学,有成于学的朋友,听闻了你的学问,见解,慕名来与你相谈,与你共事,分享胸中之学,笑傲风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才算人生的大乐事。乐与悦都是高兴,但其火不同,乐表现在外。有知己远来,原来独会于心的悦则变成相视而笑的大乐了。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境界。“不愠”则是不生气,不埋怨。要做到“不愠”,光脾气好是远远不够的,前提是你的学问要达到大成的境界,达到一种“君子知命”的开阔豁达的境界。一个人若达到这样的境界,他就已然成为大德的君子了,当然也就能获得无上的欢悦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一种态庭。每日三次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与别人共事是否做到忠诚,反省自己与别人交朋友是否做到诚信,反省自己每天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反省,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态度,更是对他人负责的一种态度。

“祭神如神在”是一种提升。所谓“祭神如神在”并不是要承认在人的世界之外又有一个所谓神的世界,而是指人的内心体验到的一种存在。它既是一种人的内在精神的提升与净化手段,更是一种待人处世的真诚态度。而这也必将换来同样真诚的回报。任何虚假的东西,都将如竹篮打水一样,不会带来任何收获。

《论语》,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宝藏,是结晶,透过《论语》去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民族精神、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无不是一种心灵上的是提升与升华。

《论语》,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是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中国人的精神元素,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是一种国量的所在,是一种精神的不朽。


                                   正蒙一院二组:王煜岿

                                     2024年3月23日

品论语之韵,会成长之要

商学院:王泽华

人生是一场无声的修行,修的的是见天地的视野,也是见自己的顿悟,一个人的晨曦,一个人的朝暮,我们受制于世俗,同时也成长于世俗。

盛世产生于欲望,灾难也孕育着欲望。与其说人是欲望的主人,不如说欲望是人的一部分,哪怕视金钱如粪土,视名利如草芥,也有着对道德的欲望,无为如老夫子,亦有着天下太平的欲望。活着的人无法抗拒欲望,欲望本非罪恶罪恶的是纵欲。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圣贤书里教我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一心只追求利益的人,但也有很多怀揣抱负,心系国家的人。这世道或许严酷黑暗,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摆脱纵欲,只是向上走,追求美好的同时,也要拒绝利益的诱惑,不必与宵小之辈同流,在成长之路上守护好自己的初心。

泛舟在浩瀚的学海中,我们以求学作托,力图抵达真理的彼岸。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千万年间,知识的沉淀早已汗牛充栋,如同浩瀚无涯的海洋,我们所认知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孔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的去求得知识。冯梦龙曾言:为人第一-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面对多若繁星的知识,多数者郁以略懂皮毛,便洋洋得意,到处先宣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理的彼岸。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千万年间,知识的沉淀早已汗牛充栋,如同浩瀚无涯的海洋,我们所认知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孔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的去求得知识。冯梦龙曾言: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面对多若繁星的知识,多数者都以略懂皮毛,便洋洋得意,到处先宣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浅尝辄止的人也非少数。在求学的雄关漫道上,切忌自满自傲,懒惰。我们应以谦虚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执着,时刻保持一颗充盈的求知心。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成长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挑战,其中荆棘丛生,顽石遍布,很多时候,放弃与坚持都在一瞬之间。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于风雨之境中,有些人能感受风雨,有些人则被其淋湿。松柏克服严寒,屹立风雪,更为繁茂;荷花冲出泥潭,一尘不染,亭亭玉立;竹子破岩隙而出,顺势勃发,傲然挺立。人生之路且阻且长,少不了逆风飞翔,没有经历过打磨的石头终成不了玉石,不放手一搏,怎么会知道谁才是名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它现在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它的芽儿曾浸透了战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大好的青春,我们又怕什么。当代青年,当以持节为基,以磨难为径,以行动为引,奔赴理想与山海。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亦是如此。沧海变迁,世事更替,论语不朽,流芳千世。人间已晚,山河已秋,望着渐行渐远的云海,落日的余晖在云隙间穿梭,阳欲破残云而落,闭目我仿佛看到古柏树下讲学的孔子,一帧帧,一幕幕,融洽、亲切、雅致、和让、2着岁月的年轮,论语将继续滋养一代又一代表年。

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三组:樊子璇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承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与教诲。深入学习《论语》前三章,对于辅导员而言,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更能为日常工作带来启示。

孔子提倡学习,更强调学以致用。在这句话中,他提出了“习”的概念,即在实践中巩固所学。作为辅导员,我们应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反思、提高自身能力。如此,方能不断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只有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赢得信任,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

第三章强调了做人的根本原则,即立足本职工作,切实为学生着想。作为辅导员,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在教育工作中找到方向。只有坚守初心,才能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立足,为学生的未来铺路。

学习《论语》前三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勇于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同时,也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此外,立足本职工作,坚守教育初心,才能在教育道路上行稳致远。

探索智慧的源泉——《论语》学而篇的学习心得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论语》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炼的语言,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光芒四射,启迪着后人。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哲学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道德、教育、政治等多方面的智慧指南。而在这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学而篇”以其对学习的独特见解和深刻阐释,为无数求知者指明了方向。


“学而篇”开篇便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这不仅是对学习的热爱,更是对知识不断追求的渴望。在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此来表达对于知识和学习的无限尊重。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一时的掌握,而应该不断地复习和实践,使之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素养。


深入“学而篇”,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他提倡“温故而知新”,意味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吸收新的知识,更要不断地回顾和思考旧的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学而篇”中还提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习态度的三个层次:知道、喜欢和享受。一个人可能知道很多知识,但如果他对知识没有感情,那么这些知识对他来说就只是冰冷的信息。而当一个人开始喜欢知识,他就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最高的境界是享受知识,这样的人会将学习变成一种生活的乐趣,他们的生活因此而充满意义和快乐。


在学习的方法上,“学而篇”也给出了宝贵的指导。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每个人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虚心向他人学习,无论是从书本上还是从他人身上,都要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通过对“学而篇”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它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更能够磨砺我们的意志,提高我们的修养。学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宽广和深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回归到《论语》这样的经典中去,去寻找那些永恒的真理和智慧。正如“学而篇”所传达的那样,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论语》“学而篇”的学习心得让我深刻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也让我对如何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篇古代文献,更是一盏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照亮我们求知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蒲雪

这周深入学习了《论语》中的学而篇、为政篇与八佾篇,这三部分内容不仅涵盖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政治主张,还深入探讨了礼仪与道德的关系。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丰,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而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学习后及时复习,会感到愉悦。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启示我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注重诚信,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政篇则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他强调“为政以德”,认为治理国家应以道德为本,而非仅仅依靠武力或权谋。这一观点对我在教育工作中的启示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样重要于传授知识。我应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八佾篇主要探讨了礼仪与道德的关系这使我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时,孔子还批判了过度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的礼仪行为,这提醒我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实质内容,避免形式主义。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论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全面发展。同时,我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三组:宋甜

《论语》前三篇包括了《学而》、《为政》和《八佾》三篇。通过阅读这几篇,我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学而》一篇让我印象深刻。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不该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还应该关注实际的应用和实践。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使我明白了学习的过程必须不断地实践和巩固,只有掌握了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才能产生真正的喜悦和乐趣。

其次,《为政》一篇让我深入思考了孔子对于政治和治国理念的看法。他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并注重品德修养。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领导者,高尚的品德和公正的执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才能够让人民得到真正的福祉。

最后,《八佾》一篇让我深受感动。孔子在这篇中传递了对古人的尊敬和重视。他说,“八佾舞于庭。”这让我明白了孔子对于古人的敬仰,他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和学习古人的智慧和贡献。同时,他也告诫我们要谨慎言行,以免玷污了古人的美名。

总的来说,读完《论语》前三篇,我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他的思想和智慧在很多方面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希望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真理和道德,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做一个更加有修养和品德高尚的人。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三组:师潇杰

《论语》是一部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历经2000多年,《论语》如今仍被许多学者研究,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指导意义。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出自《论语·学而》中的一段话,讲述了曾子每天都多次自觉省察自己,查看为别人做的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心诚意,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此处曾子提出通过自省,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明道、修身”是西安外事学院校训中的重要理念,其中“明道”指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修身”指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想要将“明道、修身”落到实处,我们就需要常自省。通过自省,我们可以判断行动是否偏离了目标,帮助我们及时回归正确的轨道;我们也可以查找可能存在的思想漏洞,引导我们形成完善的理想人格。自省让我们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然后再从实践中汲取经验,进而提高认识和修正行为的过程。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谭静

学习《论语》中的学而篇,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在这篇篇章中,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著名的教育理念,我从中也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与重要性。

首先,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孔子所强调的“学而时习之”意味着学习需要不断的反复和坚持。无论是学习知识、技能还是修养自身,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并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其次,学习需要有方法和策略。孔子在学而篇中提到了“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回顾、总结过去的学习经验,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加深记忆,并发现问题和不足。我也常常鼓励学生们运用这种方法,通过复习过去的学习内容,来巩固知识和建立更牢固的基础。

最后,在学习中,态度和动力同样重要。孔子在学而篇中提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告诉我们,学习首先要从自身开始,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要求。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因为自卑、固执等原因,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指导,这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前进的步伐。因此,我鼓励他们要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虚心向前辈和同学请教,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总结起来,学习《论语》学而篇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将学而篇中的智慧和教诲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们不断学习、改进自己,成为有才有德的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论语》前三章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王海伦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开篇前三章就为我们呈现了孔子及其门徒的核心思想和生活态度。这三章内容虽然简短,但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在阅读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道德和学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章《学而》强调了学习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同时,孔子还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让我明白友谊的可贵,我们应该珍惜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章《为政》主要讨论了治理国家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使我认识到,治理国家和为人处世应该注重道德和礼仪的引导,而非仅仅依靠政令和刑罚。通过道德教化,可以培养人们的羞耻心和自律意识,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此外,孔子还提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在保持个性差异的同时追求和谐共处。

第三章《八佾》则涉及到了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也对过度追求奢华和形式主义的倾向表示了担忧。这让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礼仪的实践,同时也要避免形式主义和过度奢华的倾向。通过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体来说,《论语》前三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不仅让我对学习和自我修养有了新的认识,也使我对治理国家和为人处世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这些章节还提醒我要注重礼仪实践,避免形式主义和过度奢华的倾向。这些思想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论语》中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修养水平。同时,我也将积极传播这些思想,让更多的人受益。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智慧将引导我走向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吴文静


   本周的学习内容是《论语》,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论语》第一章学而篇让我深受启发。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与高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持续学习和进步。学而篇中还提到了“孝悌忠信”等道德观念,这提醒我们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 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我们自身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

此外,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和“人不知而不愠”等观点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就像我们的学风,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养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还是要注重文明礼貌和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读书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都要反复去要求学生,监督学生。

在《论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其中的道德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也可以促进我们的师生关系,运用其中的相处之道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升我们的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更好的发挥我们老师的作用,为学生把好人生方向,树立学生心中为人师表的模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熊梦迪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主要探讨了如何正确地学习和涵养自己的品德。这篇文章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的观点和方法,对于个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学习方面,孔子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从中领悟到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并且主动地去应用学到的知识。另外,他还提到了要“温故而知新”。这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温故知新,才能够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主要谈论了如何正确地治理和管理国家。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强调了仁德和明智的重要性。


他提出“惟贤者能爱人,能知人。”这让我明白,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首先要具备仁德的品质,关心人民的利益,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够了解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善于发挥他们的长处,使整个国家都能够发展壮大。


《八佾》是《论语》的第三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对于礼仪的一些观点。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工具。


孔子提出了“礼云礼云,玉帛岂云乎?”意思是说,礼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它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和谐稳定。我从中了解到,礼仪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传递着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遵守礼仪,才能够保持社会的和谐。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三篇文章,我深刻领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认识到礼仪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我将会持续地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素质,同时,我也会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与道德行为,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杨姣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入学习《论语》前三章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于教育、修身以及处世哲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阅读并反复思考《论语》的“学而”、“为政”和“八佾”三章后,我领悟到了孔子智慧的光芒,这些思想对于指导现代教育实践和个人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学而”篇中,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句话对我触动极大。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学习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内心的愉悦和精神的充实。同时,孔子强调了与人为善的重要性,这对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乃至社会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宽容和理解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体现了一种成熟的人格魅力。

“为政”篇则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教育应当以德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像北辰一样,成为学生道德和智慧的指引。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榜样,影响和带动学生。这种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最持久和深远的教育力量。

“八佾”篇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提醒我,对于任何一门学问或者技艺,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必须要喜欢它,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而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更是如此。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通过对《论语》前三章的学习,我更加坚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引导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时,这也提醒我要不断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履行教育者的职责。

《论语》前三章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教育工作,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需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需要热爱和奉献。这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行。



纯然天真之心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张程花

以前虽然对《论语》并不陌生,但过去的理解非常浮浅。主要原因是态度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态度摆正。孔子是圣人,自己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心去感通圣人之志。 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心,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如果真的能这样,则《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处处体现着实践精神,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节中,特别要落实到家庭生活。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四小组      翟小艳

通过正蒙小组的深入学习《论语》的“学而篇”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远见。这篇虽然字数不多,却涵盖了学习、为人、处事、治国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学而篇”中,孔子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虽然简单,却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同时,孔子也强调了学习需要坚持不懈,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此外,孔子还提到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好学的人,不应该只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而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敏锐的头脑,谨慎的言辞,积极向有道之人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识。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孔子所倡导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领导者的品质,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正蒙小组的讨论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为人处世上还需要更加谨慎和谦虚。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孔子的教诲,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人和事。同时,我也将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正蒙小组的讨论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我也将积极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论语》学而篇的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四组  胡景花

《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之作,它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传递了孔子对于学习、道德、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思考和教诲。通过学习《论语》学而篇,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心得体会。

首先,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提醒我们,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乐趣和享受。通过不断学习和反复温习,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同时,学习也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追求知识的增长。

其次,学而篇教导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意味着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还需要思考和领悟。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真正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此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不耻于向他人请教,这样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另外,学而篇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表明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尊重长辈、关爱他人、诚实守信,以仁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真正的成就。

此外,学而篇还教导我们要善于与人交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与朋友交流和分享的快乐。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差异,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成长。

最后,我认为学而篇的核心思想是“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将学到的道德准则和为人处世的原则贯彻到日常行为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孔子的教诲。

总的来说,学习《论语》学而篇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道德修养的意义。它提醒我要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以学而篇为指引,秉持着好学、谦逊、诚信、仁爱的原则,不断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正蒙一院第四组杜岳霖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


今天我心中抱着对古代智慧的好奇和对儒家思想的探索。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我渐渐体会到了这篇短小精悍的篇章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人生智慧。

《论语·学而篇》不仅仅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简单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手册。它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我曾一度认为这只是对远方朋友的热情招待,但经过深入思考和与他人的交流,我逐渐理解到,这其实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人和事,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中的智慧,努力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这份智慧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不断探索人生的真谛,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这部作品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儒家学派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论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关心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权利,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论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论语》还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个人成长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等。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论语》还强调了政治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政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实行正确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建设。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典,它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领悟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学习”、“修身”、“政治”等重要理念,并努力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李毅飞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最近和同事一起学习《论语》,有些心得和大家共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教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及古人对它的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心中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成绩更重要。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的事情,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磨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便是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后果?一种遗憾,其实可以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又会是什么呢?那就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

《论语》是道德和智慧的凝结,它是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坦率、正直、宽容的友人。它是可以映射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休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的引路灯,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正蒙一院四组:李跃强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而本次系统培训会也学习了《论语》,正蒙一院第四组于3月22日学习论语前四章,而我作为教师,我们通过这次学习对其中的内容深有体会。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而我也认为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是有利于双方成长,有利于教育的进行的,也可让师生成为朋友,进行互补。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 现代要做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潘国红

3月22日下午我们正蒙一院第四组的11位老师在14号书院3楼共同了学习了《论语·学而》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听了北大邵鑫老师对于该篇的讲解,大家反馈非常不错,觉得邵老师讲解到位,大家对于第一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我们每个人平时多多少少都接触过一点,但是系统深入地学习,这样的经历还不多。在《论语》首篇,孔子就给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指出,自我提升的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指出了多个人交流沟通学习提升的好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指出了学习目的在于内在精神的富足,这是“学以为己”的由来。结合现实来看,当今很多人学习起来却不那么快乐,甚至是厌学。可能是这些人还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是“修身”之始,是“明道”的前提,没有学习,“修齐治平”“利他共荣”等都无从谈起。

《论语·学而》的其他篇章分别给出了“孝悌”、仁、外在管理、内省、具体做事和学习典籍、学习、改过、民德、孝、丧礼、好学、好礼、获取信息的途径、知人等方面的话语,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内在修身个人品德的提升的重要性。

《论语》的语言非常鲜活,都是孔子与其弟子针对当时的某一种现象而进行的对话,这其中蕴含着儒学的价值观,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个人修身提升的具体路径。

集体学习中,我觉得邵鑫老师的讲解很好,就在哔站收集了邵鑫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学习。邵老师的精讲厘清了我对于《论语》中很多古文字词的认识,同时他还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让我对于《论语》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我觉得,有机会也应该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听一听论语的讲解,一方面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人为人处世价值观的浸润,获取人生方向的指引。


《论语》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第四组 孙峰涛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包含了儒家思想的精髓。通过学习《论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强调品德修养。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一个人的心性修养和行为品德对于成为一个有德之人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要有宽容、诚实、尊重和正直的品质。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品德修养,遵循道德准则,追求敬业、诚实、宽容、尊重他人的做人原则。

其次,《论语》强调诚信和言行一致。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要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信誉和口碑。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遵守自己的承诺,言行一致,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最后,《论语》还强调了孝道和仁爱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孝道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强调了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他也提倡了仁爱之道,提出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亲和友善的理念。通过学习《论语》,我认为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我们应该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善待他人。只有通过行为上的付出和关怀他人,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得到更多的成长。


总之,《论语》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经典著作。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修身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仁爱和诚信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并且有责任感的人。

学习论语学而篇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第四组  姓名:孙晓盼


3月22日学习了《论语》学而篇16章,刚开始由小组成员轮流领学,基本都是读完原文,再给大家翻译一遍,意义不大,理解不了深刻的含义,最后大家一致提议,还是在网上搜搜名家讲《论语》的视频,最后选了北大才子邵鑫讲的《论语》视频。

通过学习确实感悟深刻,以前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总是理解为“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学习之后才知道“学”是侧重知识层面,“习”侧重实践层面,“学”永远以提高自己为目的,要学以致用。这章主要讲学习的快乐,有3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提高自己,通过学习我们的实践能力变得更强了;第二种快乐,是与他人沟通的快乐,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交流探讨、彼此沟通;第三种快乐,是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

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学习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被人不理解,被人所误解,能不怨恨、能不生气,就要提高自己的修为,就要修身。


                                    2024年3月25日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杨月洁


《论语》这本书给我们的道理很多,趁此机会一定要细细品读。它是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一个精髓所在通过阅读论语,会发现人生的真理都已经被囊括在其中了。

就以论语的“学而时习之”来说正确的解读了这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对于论语的认知还是处于一个尚未入门的阶段了。子曰:“学而识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不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状态和心情体验。因此学习的时间并不仅在课堂上,在书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时时刻刻。“时习之”就是要时刻加以练习和温习,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时习之”,勤思考,多练习,时刻不忘学习,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

一般对于学而时习之的解释就是,对学习过的东西要经常的复习以加强自己的记忆但是在孔子的教学观念当中,本就没有所谓的“复习”的理念所以这里的“习”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复习的意义。切入论语的整个的教学理念当中,我认为指的是实践的意思,也就是一种实际当中的动手能力真正意义应该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经常融入到实践当中,也就是现在经常被提及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而且并不是一味的干就行而是要动脑筋,不断的创新、总结、提高。

以上只是自己不成熟的理解,学习不深入,理解很浅薄,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四小组      朱连周

在深入学习《论语》中的“学而篇”之后,我们正蒙小组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不仅让我们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我们作为教师的工作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以下是我根据这次讨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感“学而篇”所强调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且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复习。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以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培养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一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学校阶段的任务。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困惑或者不确定的问题。这时,我们不仅要学会自我反思,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正如“学而篇”中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种坦诚和谦逊的态度,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秉持的基本素质之一。

当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告诉学生,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最终实现自我提升。

此外,当我们以谦逊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不足时,我们也会更加珍惜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会更加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更加努力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还能够与他们建立起更加紧密和互信的关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进步和提高。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诚实、谦逊的榜样,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二组:奚力妍

3月22日下午我们小组进行了《论语前两章的小组讨论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尤其是当我尝试将这些理念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时,更觉其意义深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并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工作中,我学习了新的技能,并努力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让我深感成就和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与热情的重要性。有一次,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来到我的城市,尽管我们的交流并不多,但我仍然热情招待,这也让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在学习“温故而知新”时,我意识到复习和反思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我经常回顾过去的项目,总结经验教训,这不仅有助于我避免重蹈覆辙,还让我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灵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教会了我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在面对他人的误解和批评时,我始终努力保持冷静和理智,这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还让我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深刻体会到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在工作中,我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思考找到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还让我更加自信。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在人生道路上选择志同道合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我努力寻找那些与我有着共同目标和理念的人合作,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还让我更加享受工作的过程。

总的来说,《论语》的前两章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与人交往,还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这些理念,让它们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