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2024《大学》第二章心得体会工学院:张琦《大学》这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当我深入阅读其第二章时,更是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这一章中,作者主要讲述了“诚意”的重要性。诚意,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内心真诚,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引导自己和他人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诚意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和友谊的桥梁,能够让我们...
03/19
2024《大学》学习心得正蒙三院第四小组 杜先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学》一书被誉为人生的“圣经”,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历代学子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指南。近期,我认真研读了《大学》,深感其博大精深,受益匪浅。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一、格物致知:夯实基础知识《大学》开篇即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
03/19
2024奋斗青春 3月13日在17号楼学习了《大学》的经典解读。治国明明德到它内涵,人学习的过程是有变化,需要互相尊重,所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主体是善良的品性。我们要在美德上不断提高自己,人人都是活雷锋。 善良是有能力的人,通过思考后将错误做法纠正过来,使一切变得美好和谐,所以善良可以使很多的事情更美好更和谐,在目前很多人学习如何好好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跟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打交道,善良的人,懂...
03/19
2024《大学》心得体会商学院:丁云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我每天都在与学生们接触,见证他们的成长与困惑,努力在他们的求学之路上给予支持与引导。为了更好地肩负起这份责任,我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而《大学》这部儒家经典,给了我许多深刻的启示。《大学》所传达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理念,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指导,更是对社会和谐、人际相处的深刻洞见。我时常提醒自己,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有“亲民”之心,设身处地地理...
03/19
2024《大学》学习心得(2)部门:中小学1班1组陈凌云一、自主学习1.理解“格物致知”通过"格物",认识事物本身的真实面目,人们能够探寻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而这是我们达到真知的途径。在"格物"之中,强调的是实践的意义。个人能够达到真正的知识,并非通过抽象思考和理论推导。而是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格物”,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认真做事的态度。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个人才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从而逐渐领悟事物...
03/14
2024正蒙五院第一组《大学》序篇阅读心得作为一名正蒙导师,我深知我的工作不仅是培养学生成才,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近日,我认真研读了《大学》的序篇内容,深感其中蕴含的深厚智慧和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迪意义。《大学》开篇便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核心理念。这句话对于我们正蒙导师的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明德,不仅仅是道德的修养,更是对知...
03/14
2024正蒙四院第二组 《大学》学习心得白李静 《大学》讲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圣外王”的思想,也即“先做人,后做事”。“内圣”就是先做人,“外王”就是后做事。整篇《大学》可以分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两部分主要内容。 三纲目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内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就是“齐家、治国...
03/14
2024正蒙三院第一组这一周,真正的接触到国学经典文化-大学,起初不明白为什么大学老师需要学“大学”、“论语”等,而且在我的印象中,这些古人所写的文字都是“之乎者也”,不易明白。但是,第一次浏览“大学”全文,还不错,没有想象中的难和无趣。其中我看到了“修身”二字,再看了相应的解读,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说来也奇怪,我觉得在不同年龄段去阅读国学经典文化,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感悟。我,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需要带给...
03/14
2024正蒙二院一组 开班仪式心得——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陈老师在开班仪式上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导入,这句话也是西安外事学院校园文化雕塑我们能看到并且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字面意思为:对于自己不愿意或不喜欢的事,就一定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
03/14
2024正蒙一院一组3月6日,我与其他10名正蒙导师一起在5号楼党员活动室学习了《大学》前6章,获益匪浅,现将心中所感分享一二。宋代学者程颐说:“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说:“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可见儒家对人的指导,是从《大学》开始的,并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从个人出发,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