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分享 -> 正文

正蒙三院2024春季第四周心得分享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4-19

正蒙三院第四周心得分享

《论语·八佾》第三篇中的礼仪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蒙三院第2组 辛艳平

《论语·八佾》第三篇主要探讨了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礼仪,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仪式和规矩,更是内心修养和社会和谐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快速变化,但礼仪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一、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体现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如《论语·八佾》所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即便是在竞赛或争执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尊重和礼貌,以和为贵。在家庭聚会、朋友聚餐等场合,遵守时间、尊重他人、注意言谈举止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礼仪。

二、职场中的礼仪

在职场中,礼仪更是不可或缺。从求职面试时的着装打扮,到日常工作中的待人接物,礼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论语·八佾》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保持和谐的工作氛围,而不是盲目迎合或产生冲突。

三、社交场合的礼仪

在社交场合,礼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无论是参加宴会、舞会还是其他社交活动,我们都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得体、大方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正如《论语·八佾》所强调的,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心的修养。

四、礼仪与社会和谐

礼仪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共场合,遵守礼仪可以营造出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同时,礼仪也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冲突和误解,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五、礼仪与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是礼仪的基础。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仪,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气质。正如《论语·八佾》所强调的,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表达。


综上所述,《论语·八佾》第三篇中的礼仪思想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职场中的工作、社交场合的互动还是个人修养的提升,礼仪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实践这些礼仪思想,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射不主皮“止于至善”的融合体会

正蒙三院第二学习小组:车妙芳

当我第一次读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这句话时,我的内心为之一震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教导,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在这句话中,孔子强调的是人的能力和天赋各有不同,不应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这种思想,与我对于“止于至善”的理解,以及我在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有着深刻的共鸣。

在大学之道中,“止于至善”是一个核心理念。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是人格和品德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作为辅导员,我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发挥他们的优势,引导他们走向至善。

在我的工作中,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可能在社交方面存在困难;有的学生可能在艺术或体育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华,但在学术上并不突出。面对这些学生,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我的任务,就是发现并培养这些闪光点。

“射不主皮”的思想,让我更加明白,评价一个学生,不能仅仅看他们的表面或表现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激情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能。

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点到为止的原则。我不会强迫学生去做他们不喜欢或不适合的事情,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自信和自主,也让我更加了解他们,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

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深深感受到“射不主皮”和“止于至善”的深刻内涵。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这种理念,用心去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导和服务。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品质、有责任感的大学生。

贤贤易色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 罗晓娥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应解读为“贤人之贤而改易其色”为妥, 尊重贤人, 见到贤人应改变面容, 以庄重严肃之神色表示恭敬之意。作如此理解既符合孔子的尚贤重礼思想和先秦尊贤尚能的文化背景, 也使得整章文意通畅无阻, 即孔子希望其学生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候目标是君子, 对贤人要易其色而敬之, 侍奉父母要尽力, 对国君要勇于献身, 而交朋友则要讲忠信, 也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即“尊重贤人, 和颜悦色;侍奉父母, 竭尽全力;侍奉君主, 能够尽忠;与朋友交往, 言而有信。”

作为一所大学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导学生自我修养目标为君子, 学生在学知识之前,首先学会孝敬父母,尊重教师,对探求的东西永远有一颗敬畏之心。学校一直倡导“弯腰捡纸巾”,这就是一个培养君子德行的开始,从弯腰捡纸巾小事做起,从小到大,逐步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这本来应该是学知识之前就应该培养的品德,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种种缺失,导致到了大学阶段,补上缺失的部分,形成完整人格,培养崇高品质。做到了“弯腰捡纸巾”,离高尚的品格就不远啦。


                               2024.3.29

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 周婷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论语》,个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许多处事的智慧,更加坚定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学习精神,激励我一直奋力前进。

人生一世,或志于仕,或志于士,或志于市,或无大志,快乐自在,平凡而真实,了过一生。如何为人,为君,为官,为师,为父,为子?无论在人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立身于世?生活中有了疑惑,如何应对解决?通过学习,从《论语》中找到了答案。

一是懂得了如何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圣贤教导我们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知识,就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会精神疲倦一无所得。

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事情,一定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知过改过,遇事善于思考,“不怨天,不忧人”,不盲从,不懈怠,切勿“道听而途说”,学会明辨是非,时刻保持一颗淡定平静的心,沉着应对。

二是学会了当下行动。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总在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空想是没有用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时刻警醒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就要立刻行动,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只想不做,做了就会离梦想进一步,只想不做,将一无所成。抓住现在,活在当下,从现在开始,逐步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从而实现人生的梦想。

三是明白了尊德守礼。

“不知礼,无以立也”。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礼”,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礼,“礼之用,和为贵”。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要明礼,知礼,守礼,以礼相待,互尊互爱互谅,这样才能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心灵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四是坚定了诚信待人。

子曰:“民无信不立。”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一个诚实的人,因为有正义公理作为后盾,所以能无畏地面对世界,大多数人都会信赖他,并取得长久不衰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真诚待人的人,才能行得通,立身于世。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心存敬畏,不自欺,不欺人,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五是涵养了仁义道德。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具有强大力量,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有些人追求金钱,有些人追求道德。有些人死后如过眼烟云,转眼即失,有些人死后仍活在人们心中,虽死犹生。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时刻把政治品德、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放在首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胸怀仁爱之心,将仁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私奉献,利益社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依道而行,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改掉不好的习惯,化掉自己的脾气,清除心中的怨气,尊德守礼,敬天爱人,孝悌诚信,成己达人,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2024329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杜毅茹

作为一名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高校最难的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刚进校作为辅导员时,自己觉得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结果走得太近,自己都不好意思批评学生。又慢慢地尝试让自己树立起自己的威严,有了一个“严师”的形象,结果又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任职不到一年的日子里,吃过亏,碰过壁,终于知道,原来,我其实应该既做学生的严师,又做学生的益友,严爱并举,恩威相继。读了《论语》,不禁感叹和敬佩孔夫子,他平时对待学生:温而历,威而不猛,恭而安。真不愧是大诚至圣先师,是万世师表。

《论语》曾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辅导员不仅要在言传身教中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更要树立起老师的榜样,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坚决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责任,从而在实践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孔子提出教学之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启发和开导的重要性。一方面,辅导员要经常和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业和兴趣发展情况,因势利导,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和建议,协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力求“启智”。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善于与专任老师、班主任形成育人合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个人发展中找到自身定位,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中涵养学生人格,确保“润心”。

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至为关键。比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表达了孔子对德、学、义、善的不能彰显而担忧。自古而今,对德的追求和期待是人才成长的定盘星、压舱石,也是当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正所谓“人无德而不立”。学、义和善等要素不能弘扬同样令当时的孔子甚为忧虑,这何尝不是当今社会所进一步应该加强的方面呢?如何做到呢?特别是对于我们高校来说,做人、做事、做学问更要体现“德、学、义、善”的要求,从点滴努力开始,从每一位师生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集腋成裘,持之以恒,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024年4月1日



《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  樊博艺

学习《论语》,感悟这其中的文化精髓,就如同一缕清风,轻轻拂去我们心灵的尘土,让我们能够明白,世界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

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所以,我们必须“诚意、正心、修身”,提升精神文化层次和素养,使自己人格健全,成为一个不忧不惑不惧的人,在金钱、荣誉、地位面前能够守住自己,战胜自己,耐得住寂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家庭、单位和社会的责任,才能真正享受到心灵的快乐。


                                             2024.4.2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李汶姿

今天我们小组在一起讨论学习了《论语·里仁篇》,这一章节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开篇孔子便提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主要阐述居住环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有仁义道德之风的地方居住,而不是浅薄粗鄙的野蛮之地。靠近有学问的地方,能够求学上进,能够提升个人道德修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自小就接受某种环境的沁润熏陶,不自觉已经将其融为自身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改变,但是初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这点毋庸置疑。人非圣贤,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选择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


2024年3月31日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何雅林

在繁忙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我抽出时间深入学习了《论语》。这部经典古籍以其独特的智慧,给予了我工作上的诸多启示,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

学习《论语》使我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并非简单的日常管理和事务处理,更是一种价值引领和人生指导。正如孔子所言,“有教无类”,作为辅导员,我们的责任是引导每一位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我沟通的金玉良言。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用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引导他们。

面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时,《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明白了,作为辅导员,不能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同时,《论语》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提醒我,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努力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的学生管理中。例如,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我遵循“和为贵”的原则,引导学生以和为贵,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化解矛盾。


此外,《论语》中的“因材施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也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白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仅仅是学生日常的管理者,更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和个性化的辅导服务。

总之,《论语》作为一部经典的古籍,不仅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也为我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周《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刘艳芳

不管是《大学》还是《论语》,都是与孔子言论相关的著作,是孔子思想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和道理,不论是对古人抑或是我们现代人,都有着启迪和指导意义。

随着学习的深入,进一步领略了孔子思想的深邃。不管是祭礼、射礼、丧礼,还是乐章的结构,都是孔子重“礼”的体现。书中用不同的事例,来阐述仁、义、礼、智、信几方面的内容,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孝悌这些封建道德贯穿在《论语》的各个章节,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周朝的礼仪是以夏商为依据的,说明夏商之礼的完备,也说明在历史的发展中,后世对前世的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因为历史的更迭,对前人的文化全盘的否定,这样才能使文明发展文化的传承悠长深远。作为我们个人,在工作中生活中,就要像《大学》中说的不要“偏私”,要客观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而不是以个人的好恶作为评判标准。

忠恕之道,告诉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要尊重他人,不要把个人的意愿强加于他人,自己不想不愿不屑做的事情,不该也不能勉强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彼此尊重,我们才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立身处世,我们首先要完善自己,使自己有足够的本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苛求别人发现自己,善待自己,觉得自己是“千里马”而未遇“伯乐”,却少有人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呢?“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在发光之前,在被“伯乐”找到之前,我们一定要积累足够的本领,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中的“道”有的资料解释为真理,有的资料解释为天下太平,这里我们不妨就把它理解为真理、道理、智慧,就如《大学》中的“道”,能够闻道,也即“明道”,我们就为“修身”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学习要孜孜不倦,要“学而思”“思而学”,还要“学而时习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通过学习也能成为“贤者”,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所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我们要时常静下心来,反躬自省。

坚持学习《论语》,明其道以修自身,方可做好“利他、共荣”!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宋兰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这次学习中我自己深刻思考了什么是君子,我们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过程中,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君子或者向君子看齐。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孔子眼中一个可以称为君子的人一定要有一颗宽容待人的心。蔺相如以宽容之心对待廉颇的刁难,展现了君子的博大胸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由古至今的名人雅士,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君子们哪一个是没有宽容坦荡的胸怀呢?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还应讲求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那么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在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从思想上牢牢树立诚实守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后将之付诸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从而做好自己,以影响他人。同时,也要教导大学生应自觉承担相关的宣传责任,承担起青年一代的使命。

大学里不仅要继续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去做人,去做事。做人,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有一身浩然正气,努力做到诚实守信。

《论语》的学习心得感悟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王雪恒

   从事教育工作,只是为了寻找一份糊口的职业吗?孔子认为,教育工作的诸种意义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成就他人。他提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喜爱一个人,就应该让他劳苦地学习;忠于一个人,就应该教诲他。我们身边不少家长没有原则地溺爱孩子,就是爱之却害之的典型。教师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应明确自己的工作意义之一是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真诚地相处。就如孔子,每次都可以很真诚地说出:“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只有真正明白教育意义的教师,才能做到如此的坦荡与毫无保留。

当然,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态度。面对积极向学的学生,哪怕他基础很差或有不少缺点,教师也应保持肯定的态度。孔子来到难与交谈的互乡,还是接见了向学的童子,其他学生很疑惑地问为什么。孔子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他认为,我们应该赞成学生的进步,而不赞成他的退步,只要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地来,便应当赞成他的干净,不要只记住他的过去。面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孔子会非常有尺度地进行批评。例如,有一次冉有为自己的不学习找借口:“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就犀利地指出他的问题:“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如果真的是力量不够,走到半道就走不动了,而你还没有开始走。教师只有真正地指出学生的问题,才让学生心服口服,开始认真学习。当然,面对应该夸奖的学生,孔子也会不遗余力地表扬、鼓励。

为了更好地履行正蒙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导师应当具有仁爱之心,对学生具备足够的耐心,采取润雨细无声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她们认真学习广博的知识,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2024年3月29日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许茹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启示】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人的本质和行为的看法。在他看来,君子应该是以道德为导向的人,关注的是公正和道德规范;而小人则是以自身利益为导向的人,关注的是个人利益和乡土关系。孔子希望人们能够成为君子,关注道德和法律。同时,他也认识到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是这种自私并不一定就是负面的,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启示】这里的“怨”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招致外来的怨恨,是外对内,人之怨己;第二种呢,是自我的一种状态,怨天人。任何人做事,不应当私利当头,而应当时时考虑大家的利益,这样才会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样来对待礼仪呢?”

【启示】怎么样以礼让为国?要靠教育,教化百姓都能够知礼守礼。道德仁义是在我们心里,表现在外面是礼。所以我们的教育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重视因果的教育,人自然就知礼守礼。所以以教育兴国,这就是礼让为国。孔子这边反过来又说,如果不以礼让去治国,我们现在有传统文化的这些典籍,有四书五经又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强调了治国者必须礼让,因为礼主敬,依礼而行就会处事合宜;谦让生和,就会上下无争。能做到礼让,治国也就没有困难了。礼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规范,让是人与人互相尊重的明确表现。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启示】孔子告诫我们,不要担心没职位、没地位,应该担心自己是否有担当这个职位的德行和能力。如果你有足够的修养和才能,自然会有人抬举你、重用你。如果没这个德行和能力,把你放到那个职位上,结果是对谁都不利。所以我们应照着目标去追求、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慢慢地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你,了解你。随着自己真实能力的体现,名声自然越来越大,赏识你的人也自然越来越多,你的用武之地也自然越来越广。总之,不用求名,只要你有真本事,自然有名,我们应该修炼的是自己的真本事。

《论语》学习研讨心得

——古典智慧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朱钰彤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而且其思想精髓也深深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的文化与伦理建构。在研读《论语》的里仁篇时,我深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与智慧对于我的教育工作和个人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里仁篇主要强调了仁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日常行为和思考来培养和实践仁德。它教导我们,仁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它需要我们真诚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去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仁也是一种力量,它能使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化。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里仁篇的启示使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我意识到,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我努力营造一种充满关爱和尊重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能学会如何去关爱和尊重他人。

此外,里仁篇还让我认识到,作为老师,我自己也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升。只有我自己具备了仁德之心,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我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总的来说,学习《论语》的里仁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仁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不仅指导我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也帮助我提升了个人的修养和品质。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里仁篇中的智慧,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正蒙导师。


2024328

学习心得

在古老的《论语》中,哀公问社于宰我这一段对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宰我以夏、商、周三代的祭祀用木为例,展现了不同时代对于社稷之神的崇敬与选择。孔子闻之,则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态度来回应,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有时,我会发现自己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自觉地借鉴了这些古老智慧。例如,在面对学生因过去的错误而自责时,我会尝试以“既往不咎”的心态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过分沉溺于过去的失败中。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加积极向前看的人生态度。

同时,“成事不说,遂事不谏”的智慧也在我日常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候,学生已经做出了决定,或者事情已经发生,再去争论和指责已经没有意义。此时,我会选择以一种更加开放和理解的态度来与他们沟通,试图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对过去的遗憾和懊悔中。

然而,这些传统智慧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我会遇到一些固执己见、难以沟通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为过去的某些经历而持有偏见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更加努力地与他们建立信任,试图通过深入的沟通和理解来帮助他们看到事情的全貌,从而更加理性地面对现实。

通过这次对《论语》中哀公问社这一段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智慧在现代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这些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学生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工作心态。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将这些传统智慧融入到我的实践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服务和帮助。


刁欢欢

2024329

读论语有感

正蒙三院第一组马丽

这两周我们第一组一起共同学习《论语》,受益颇深。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为理工科的我,开始还是内心纠结的,怕自己读不懂,可是读着、学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礼”来提升个人修养

正蒙三院第二组付珍

本周《八佾》篇的主在于讲述礼仪制度的内容,“礼”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引导学生学习并尊重传统文化和礼仪制度。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我们自身修养和品德的提升。我们应该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了礼仪制度,是否尊重了他人的权利和感受。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比如,在食堂排队取餐、在图书馆保持安静、在校园里主动问好等,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都是对礼仪制度的尊重和实践。咱们学校学习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对十项规定学习,正是对礼仪制度的践行和推广的重要表现。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纠正,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同时,对于遵守礼仪制度、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良好的礼仪行为。

家长配合与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礼仪素养。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孩子遵守家庭礼仪、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等,学校则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合作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总之,学习《八佾》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文化和礼仪制度的知识,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礼的重要性和价值。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尊重并遵守礼仪制度,培养他们成为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学习笔记

正蒙三院:郭建军

328日,第四次学习。学习内容,论语中的八佾,和以往相同,大家按照资料,分别领学一段,每段学完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一下讨论,谈一下各自的看法。

文中提到:鲁人林放问孔子,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再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表面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尊重人,有礼,不能只在表面,而是要从内心体悟,这样你就回把礼随时随地从内心发出,就会自然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其次,文中说到,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祷告了。”从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的有关拜神的问题,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但在内廷的官员与君主来往密切,是得罪不得的。这句话的意思,我理解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尊重服从我们的直接领导或者上级,而不要去巴结或得罪更高级的领导,得罪了顶级领导就没有退路了。

再者文中说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应以礼待臣,臣要以忠待君。但如果君主无礼,臣如果继续尽忠,那就叫不问是非的愚忠。是不可取的。这些就是我本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4329

论语学习心得二

正蒙三院第二小组 郝亚芬

本周学习了《论语八佾篇》本章主要在谈论礼乐。通过阅读此篇,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礼乐以及道德相关内容深有感悟。

此章在讲礼仪,也恰与我们学校所倡导的为生律己歌相契合。“礼敬更爱人”是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在日常行为规范上,我们可以借鉴八佾篇中的礼仪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八佾篇中的思想,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在对学生管理中,八佾篇所倡导的“以礼为本”的原则,提醒我们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应注重其合理性和公正性,以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在此篇中也有关于“仁爱”的思想。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秉持仁爱之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与需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八佾篇中的中庸之道教导我们在处理学生矛盾时,要寻求平衡与和谐,避免过于偏激或片面。

通过学习八佾篇,需要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八佾篇的智慧,对于此篇的理解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理解与领悟。


经典研读《论语》学习心得 第四周

正蒙三院第二组  李帆博

本周,学习小组开始学习《论语》经典,根据学习小组组长结合实际按章节划分,本次经典领读人为辛艳平老师,领读篇章为“八佾篇”。本文主要涉及是礼仪礼节相关的语录较多。我们全组人员朗读文本以及释义,根据自己朗读段落可以追加看法。其开局则是非常熟知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后续还有大量引用至今的成语,例如“战战栗栗”,“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尽善尽美”“为礼不敬,临丧不哀”等等精炼精辟的儒家经典名言。

本次我再次阅读经典,除了加强曾经学习过的之外,另外有三则语录也是沁我心脾者。第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为做了人,却不仁,怎么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么来对待音乐?。语录非常简单地表明了仁与礼乐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孔子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于君王或者普通老百姓而言,仁义都是很重要的,这是礼乐之道的核心、灵魂。第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本句话实际是本篇中非常核心的概念,也就是说很多美好的事物它的底层一定是白色的底子,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我们展开了有酒窝笑的美,漂亮的眼睛。这里的白色的底子,可以是人的德行也可是做事的初心,也就是说礼乐只是外延,外延的赏心悦目与内核的白互为表里。作为教育人,我们在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教书育人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坚持白底初心,在此基础因材施教学生的成长就是最大的外显。第三:“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在夏商两代的基础上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我主张周代的。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对于技术文化进行继承发扬,以此为理,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应该是当代未摈弃着,人的发展也应该具有时代性。

学习心得的最后,大家统揽全篇进行整合学习,实际我们发现本篇主要阐述的是礼节相关的知识,其中有很多是值得学习继承的,但是也有部分在两千多年后的当代有些不适用的,比如一种特别严格的礼乐面前的等级制度,固化的阶级思维。



《关雎》与高校辅导员的情绪控制

正蒙三院第二组:连昕

初读《关雎》,只记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向往诗中对美好女子的追求,再读《关雎》,体会到因无法得到而产生的思念与烦恼。然而,孔子在评价这首诗时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而不淫”,意味着在追求美好事物时,我们要保持一种适度的快乐,不能过度沉迷于其中,以至于失去理智。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情绪控制。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有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或愤怒。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更不能将其发泄在学生身上。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一种平和、理智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

“哀而不伤”,则是告诉我们,在面对失落或挫折时,我们要保持一种适度的悲伤,但不能过度沉溺于其中,以至于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应有的情绪态度。在面对一些令人心痛或无奈的学生问题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悲伤或失落。但是,我们不能让这些负面情绪占据我们的心灵,更不能因此而放弃或逃避。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也才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通过深入理解和体会《关雎》中的这两句话,我更加明白了情绪控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学会在追求美好事物时保持适度的快乐,在面对失落或挫折时保持适度的悲伤,并且不被这些情绪所控制,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理智、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学生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同时,这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提升和修炼,让我们在工作的同时,也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和控制能力。





论语学习心得(二)

======================



《论语·八佾篇》是《论语》的第三个篇章,主要记载了孔子谈论礼乐的内容。通过对这篇章节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孔子对于礼乐的重视,以及他对于教育、为人处世的独特见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孔子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社会和谐、个人修养的基石。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礼仪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然而,正如孔子所言,“礼之用,和为贵”。礼仪和音乐不仅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其次,孔子还提出了“圣”的理念,认为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努力成为圣人,也就是能够通达人天之际的人。这一理念鼓励我们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他们看到努力追求卓越的榜样。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孔子对阶级等级的遵从,要求所有人遵守礼,不得有僭越行为。一方面我们感慨国家的进步,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有平等的人权和地位,另一方面,我们应当遵守规定和法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人都越过法则,奖没有公平可言。

我校正蒙书院采用了论语当中的三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是我校推广、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师生优秀品质的路径。作为正蒙导师要指导学生们学习《关学与人文修养》、《古琴与音乐修养》、《生命与健康》三门通识课,目的就是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明道、修身、利他、共荣,做雅乐之人;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正蒙三院   马宏

                                    2024年4月1日

经典研读心得4

《论语·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弟子规及其对中国古典历史文化、民俗和哲学的深刻阐述。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深感孔子的智慧和教育的深远意义。

学习《八佾》让我更加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孔子强调“仁”是“德”的核心,而“爱”是能力的体现。同时,“仁”的思想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辅导员,我的首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在日常工作中,我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八佾》中的“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认为“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道德规范的体现。“礼”正是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我还从《八佾》中学到了关于孝敬老人、尊敬他人的道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让我意识到,作为辅导员,我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我也要教导学生尊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和回报。

总的来说,学习《八佾》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辅导员的职责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我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

《论语》绪论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四组:杜先文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典籍浩如烟海。《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伦理道德。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心灵得到了洗礼和思考,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分享如下。

一、对《论语》的初步认识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研读之初,我便被这部典籍所蕴含的深邃思想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孔子的言行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生、道德、政治的智慧之书。

二、第一篇《学而》的学习心得

《学而》作为《论语》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深刻内涵。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修养和提升自我的过程。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和生活。

此外,《学而》中还提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观点,强调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第二篇《为政》的学习心得

《为政》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治理理念。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智慧。在政治生活中,领导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以德治国、以德服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树立威信,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为政》篇还提到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观点,强调了领导者要关注民生、关注基层。领导者应该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繁荣发展。

四、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论语》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还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的其他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论语》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孔子的言行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生、道德、政治的智慧之书。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和生活,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从容。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  樊朝阳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仁爱之道。在为政篇中,孔子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即通过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待人,关心民众的疾苦,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这启示我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下属和同事,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

在为政篇中,孔子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等观念,强调了一个领导者首先要自律,才能带领他人。他还强调了廉洁的重要性,反对贪污腐败。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时刻保持自律,坚守原则,不受诱惑,做一个廉洁的领导者,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观点。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以利民为根本目标。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或权力。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时刻关注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国家和谐繁荣。

通过阅读《论语》的为政篇,我对于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以更好地为团队和组织做出贡献。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将孔子的教诲付诸于行动,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情怀的管理者。


学论语,谈德仁

正蒙三院第四组  高新峰

本周,我们正蒙三院第四小组学习了《论语》第二、三篇,也使我对德和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文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这里的德,就是指从政者的道德和涵养,意思是,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也就是要以德治国,这样就会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安然不动,便能得到百姓的拥护,道出了治理国家的思想。

文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里的仁,指的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是一种处事哲学。意思是,对于没有仁爱之心的人,礼法有何用?音乐有何用?

""",两个不同的概念,常常在道德和伦理讨论中被提及,其涵义和用法却存在一些区别。""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美德,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行为的正确性,往往指一个人内在的素养。""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体现在互助、慈善、宽容、公正等行为中,它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往往是对他人的态度,是外在的一种体现。在现实社会中,""""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二者也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往往有德之人才有对他人的仁爱之心,反之,失德之人往往对他人没有仁慈和仁爱的态度。

新时期德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增添了新的内容,教育部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德”,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站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并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立德树人的“德”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新时期的“仁”,是一种道德素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促进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无论是“德”和还是“仁”,其实都是一种教化。愿人人都能心怀仁爱之心,都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愿社会因“德”和“仁”变得更加美好。

学习《论语》感悟

正蒙三院第四组  郭占斌

学习《论语》首先让我想到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学习,不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话,蛮不讲理,一无是处,这样,你只能就在这个世界上只起到了绿叶的作用——衬托红花而已。通过近期《论语》学习,首先就告诉我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人要学习要有追求。

首先告诉我们干什么事要有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才能使我们自己产生永痕的动力,这样我们才能真真进入学习,了解先辈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论语》讲孝:孝道,在中国古代至今天都占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这部著作之中,也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论语》大概一半左右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论语》讲政:政治,自古以来一直才是世界上真正占据主要地位的事,论语中对待政治,主讲一个子——仁。

其次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有了兴趣在加上方法正确我们学习和做事就比较顺手,这样我们事情和学习就能做的很好。所以我们平时在工作和学习中都是喜欢干自己有兴趣的工作,这样干起来有动力,加上我们正确的方法促使我们干这件事情离成功就不远了,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辈用自己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做人的道理。

最后告诉我们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动力,虽然兴趣和正确的方法提供了我们做任何事成功的前提条件,但是缺少了持之以恒的动力我们干任何事情未必成功,所以《论语》不管从什么方面给我们将,核心的成功要素是一样的,只有将古人几年的智慧结晶凝练出来,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情况我们正确的运用,我们的事业和学习才能成功。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 李保平

2024年3月27日13:00开始,我们正蒙导师四组在16号楼三楼活动室深入学习了《论语》的第二篇、第三篇部分,这部古代儒家经典,虽然历史悠久,但其智慧与哲理对现代教育工作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学习过程中,我被《论语》第二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所吸引。这一强调了道德在政治和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是否也应该将德育放在首位,用道德的力量去影响和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和反思,我更加坚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古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通过不断地查阅资料和请教他人,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论语》的精髓。

这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培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身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展望未来,我计划将《论语》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我也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用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我相信,在《论语》的智慧指导下,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高校辅导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论语》的经历,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深刻体会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身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论语》的智慧,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四组  李俊伟

3月27日中午13时,正蒙三院第四组在组长夏金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论语》的第二篇《为政篇》,本讲由乔前程老师主讲。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本章内容强调道德在实践中的作用。孔子认为,为政者应当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道德风范影响和感化百姓,使百姓自然地归向于道德(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孝悌等家庭伦理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培养道德情感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这些重要的思想一直流传上千年成为我们现在社会的运行指导法则。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普遍感到了不幸福,焦虑,抑郁的情绪弥漫开来。社会上经常有父子,兄弟为了钱财反目,影响家庭和谐;也有很多人为了钱财出卖自己的情感。这一切都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在今天学习《论语》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适用的。

同时孔子认为,为政者需要具备正直、诚信、勤政等品质,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观点,认为从政者需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这对于当代的政府官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书记不断强调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官员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充分把握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风险挑战和时代机遇,这都离不开官员自身的修养。

在学习与思考方面,《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提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强调学思结合的重要性。他主张通过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不断积累自己的见识和经验,同时也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说,《论语·为政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要注重道德教化在政治实践中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和文化素养。






《论语》第二、三章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乔前程

作为正蒙导师,我常常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和教育,而《论语》所阐述的观念对我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应当以德治国,这就好比北辰稳定不移,周围众星共之。这里的“德”指的是道德、品德,而不是依靠强制手段来统治。一个领导者若能以德治国,将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一个好的班级管理者,一个好的正蒙导师,一个好的学生工作者,也应该想办法让班级变得越来越好。

孔子提出了道德与刑罚的不同作用。他认为,以德治国,重在礼仪。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使民众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遵循规范,从而使社会秩序良好,人心向上。

《为政》篇强调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同样地,作为正蒙导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德育人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示范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孔子强调了学习与修养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倡导孝道、仁爱等传统美德,正蒙导师更应该培养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外事学院人才。


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  王鹏鹏

《论语》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以及仁德与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两章内容虽然简短,但寓意深远,让我受益匪浅。

《论语》第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一些言论和教导,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这些话语传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持续进步的观念。从中我感悟到,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也提醒我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反思,不断温习旧知识,发现新理解。

《论语》第三篇主要讲述了仁德与礼制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仁德是人格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关爱的基础。而礼制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使人们在交往中能够保持秩序和礼貌。这两者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之,《论语》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进步的观念,以及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不断践行这些理念,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四组  夏金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论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其中的“为政篇”,不仅涵盖了孔子对于为政之道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了其对于社会、人生及道德的独到思考。学习“为政篇”,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汲取,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启示,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学习“为政篇”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的是孔子对于“为政以德”的强调。在孔子看来,为政者首要的任务是修身养性,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和治理百姓。这种以德为先的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提醒我们,作为领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更告诫我们,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道德的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

孔子在“为政篇”中还提到了“君子不器”的观点。这里所说的“不器”,是指君子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功能或用途,而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素养。这一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此外,孔子在“为政篇”中关于“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观点强调了在保持个人独立性的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现代社会中,这一观点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差异,求同存异,以实现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学习“为政篇”,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智慧和远见。这些古老的智慧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的宝贵指导。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汲取这些古代智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生境界。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论语》,从中汲取智慧,共同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论语》第四次心得

正蒙三院第四组  黄亚楠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白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阴谋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那么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产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必须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胜利,而想着接着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精神吗?

读了论语的《韶》与《武》,这是孔子对不同时代两首曲子的评价。他认为《韶》曲调美内容也很好,《武》曲调很美但内容差了些。《韶》是舜时代的乐曲,孔子特别憧憬那个时代,因为舜是一个宽宏大量,勤恳奋勉的人,在他的带着下,有事和老百姓共同商议,有问题一起解决,自己以身作那么,把各种事情办理的井井有条,做到了公允公正,百姓全都非常佩服。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和谐平稳,比尧时代更好。《武》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孔子不太喜爱那个年头。虽然周武王很宏大,但他始终在组织军队讨伐纣王,社会上兵荒马乱,屋子房子烧了,粮食没得吃了,亲人们也都失散了,天底下乱成一片。百姓们生活在担心全中。

学习《论语》第二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李青益

3月27日中午在16号楼3层会议室深入学习了《论语》的第二篇后,我深受启发,尤其是其中关于“仁爱”和“礼制”的论述,让我对实验室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实验室作为一个教学科研的圣地,它不仅承载着科学研究的重任,更是培养人才、激发创新思维的摇篮。在我看来,实验室的管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的层面,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引领。正如《论语》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验室管理中,我也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尊重每一位成员,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

同时,《论语》中强调的“礼之用,和为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我注重引导团队成员遵循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并非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以“和为贵”为出发点,旨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共处和高效合作。

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在保证实验室秩序的同时,又能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性?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这需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管理策略,既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又要为团队成员提供足够的创新空间和自由度。

通过《论语》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未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努力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管理相结合,为实验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德治教,温故知新——儒家智慧与口腔医学技术教学

正蒙三院第四组商同发

自从担任教师以来,出于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和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古老的儒家思想融入现代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之中。这一周,我深入学习了《论语》中的“为政篇”,其中孔子的教诲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为政以德”是孔子提倡的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以此为指导,努力做到以德治教。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通过引导而非强制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应该更倾向于通过耐心解释和正面引导来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鼓励他们自我改正,而不是简单地惩罚。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维护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使学生在犯错后能够自觉改正,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自律。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也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我们应该强调对师长和同学的尊重,倡导礼貌和谦逊的态度。在实验室中,我要求学生遵守规范,互相尊重,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他们将来进入职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学习的总结。作为教师,我也将这些阶段的学习目标融入到我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同时,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追求卓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孔子对教师的要求。我时常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回顾旧知识,通过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它们。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巩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诲不仅可以帮助我成为更好的教师,还帮助我们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仅指导了我如何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中进行教学,还帮助我成长为一名更好的教师和学者。通过将这些古代智慧融入日常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一组+高歌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理想的状态是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以下点。

第一,理解书名的含义及来历;了解语言单位:篇、章、句。

第二,做好整体规划。《论语》全书约 500章。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一般以每课时20章的速度推进,时间很紧张,所以往往会“拐个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地讲解、分析,让学生背诵一部分内容。

第三,学会使用序号来检索。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里边加了序号,这是我们读古书应该养成的好习惯,看到序号基本上就知道哪一篇,再看后面的数字就知道是哪一章。

第四,把握《论语》中的重要概念。《论语》不是文学作品,它属于思想文化著作。既然是思想文化著作,那么它的概念就成为支撑这部书的重要框架。这是学习整本书必须要有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第五,了解相关的人和事。读《论语》,要对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所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如果不懂这些历史背景,很多地方是读不懂的。因此我们读《论语》,同时也是在学历史。

第六,从文言文的角度学习《论语》,包括以下内容:实词、虚词,通假字、读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成语,句子翻译

对学习文言文来讲,学习《论语》可以算是一个“捷径”。因为通假字、特殊读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都可以在《论语》当中找到典型的例子。《论语》的语言生命力非常强大,一直到今天,我们日常用的一些成语,追根溯源,出自《论语》。

孔子的教育理念

——正蒙三院第一组胡娇第4周周记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能够把道廓大、弘大,而不是用道来廓大人”。我的理解是人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而不能用道来装点门面,标榜自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人”是大于“道”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宣扬、去传播,那么“道”才能被更多人学习、熟知。他充分肯定人的作用,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对人的双向信任。一是对自己的相新人,相信自己可以教育人,可以传播思想影响人;另一个则是对被教育者的相信。这是孔子教育理念的一个观点。

孔子教育理念的另一个观点即是“有教无类”。这里的“类”指的是阶层。我们在学习《论语》,学习儒家学派思想的时候,常常喜欢把孔孟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至圣”与“亚圣”。孟子儒家学说的受众大部分时候指的是统治阶级、当权者。而孔子所强调的则是“有教无类”,不分阶级,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接受他的教育,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君子,这里对君子的定义即是“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同时“有教无类”也是教育实现社会平等的根本。我校的愿景“校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人人都有理想的教育”其实也是“有教无类”的一个实现与扩充。

20243月27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滑洁

本周我学习到《论语》中“有教无类”这一理念,意思就是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看到这句话,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愿景:学无长幼、校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人人都有理想的教育。它们的思想是一样的,就是想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可以从教育中学习到知识。我从这一理念的体会如下:

1.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论其身份、贫富、种族或地域。这是构建公平社会的基础,也是办学的意义所在。

2.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启示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3.教育的目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有教无类”提醒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能力,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4.社会的进步:普及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让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有教无类”这一理念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也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践行这一理念,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3月29日

读论语有感

正蒙三院第一组李阳

《论语》中的“里仁篇”深深触动了我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尤其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等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

“里仁篇”主要讲述了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德。孔子强调,仁德并非遥不可及的高尚品质,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他提倡我们应以仁爱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善良的心灵对待他人。

我深感仁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尝试以仁爱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我发现,当我以仁爱之心去待人时,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回应我,这使得我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

同时,“里仁篇”也教会了我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在这个快节奏、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压力和诱惑而失去内心的平和。然而,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仁德并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善良。因此,我尝试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此外,“里仁篇”还提醒我要时刻保持自我反省。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错,以便及时改正。通过自我反省,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论语》的“里仁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仁德。它教会了我以仁爱的态度去待人,保持内心的平和,以及时刻进行自我反省。这些启示将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2024年3月27日

心得体会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就是说,人生获得知识能力容易,实现人格完善困难。在人生的追求中,要更加重视道德的修养。

人生是一个对自我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过程。为了使自己的外在和内在都有所提升,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人生的起点还是学习。“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习是仁、知、信、直、勇、刚等人生各种素质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三十而立”重心在“立”字。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到了不少知识,丰富了人生阅历,基本掌握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原则,从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而不是依附于父母或家庭在社会上做人做事了。

我们在个人品行修养方面追求君子的行为,那么,在生活方面,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正确对待富贵贫贱。子曰:“君子食勿求饱,居勿求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贵,是人人所渴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接受;贫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解决它,就不会逃避。可见,精神上的快乐要远远高于物质上的快乐。

医学院正蒙三院刘雯露

周记


《论语》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智慧的经典著作,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乐趣。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要时常温习所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论语》中也体现了道德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提醒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以友善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此外,《论语》还教导我们要勇于追求真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表明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保持对真理的渴望,不断探索和学习。

《论语》中的智慧还体现在对人生的思考上。它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论语》中的智慧涵盖了学习、做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提升自己的思维和品德。

总之,《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正蒙导师周记三

               ——正蒙三院任方

在深入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有教无类’这一观念尤为引人注目。它传达了一种普遍而平等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不应受到社会地位、财富或其他外在条件的限制,而应面向所有人,无论其出身贵贱。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隐性的不平等。因此,“有教无类”不仅是对古代教育思想的传承,更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启示和鞭策。

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划分优劣。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潜力和天赋,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这些潜力,帮助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有教无类”也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关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社会才能更加公平、和谐和充满活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始终牢记“有教无类”的理念,努力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开放和包容的教育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崇高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2024年3月29日

《大学》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一组任红莉


今天,无意中看到这么一篇文章。是说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可见,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在企业管理、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显示出极其重要。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苏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的几句话,早已耳熟能详。每次读《论语》都会心生温暖,因为夫子总是以一种温和的语气,把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分享给弟子,知无不言,以诚相待。夫子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来教育他的弟子,每一件事,都是教育的契机,夫子的友善、仁爱温暖着弟子的心灵,也通过文字穿越千年温暖着我的内心。

我也是老师,我和我的学生是如何相处的呢?仔细回忆,和学生的对话,“你要怎么做,你不能如何做……”每一句话都似乎缺少了它应有的温度。换个说话的方式和我的学生相处吧我改变了,我的教育就会发生一个完全的变化。我的学生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师者的温暖,这才是阳光的教育,师者把自己心中的阳光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我心中的阳光就是为师者的仁爱与真诚吧我们班的金同学,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孤僻任性,上平时很难和同学友好相处、课堂上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成了他最大的困难。老师指出他的问题,他就会向老师翻个白眼,表示不满。之后我就时不时与他微信。看到适合他的活动就会转发给他,鼓励他去体验一下。学习及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比如教材都领了吧,听说你最近谈了个女朋友呢,周末不请假出去玩玩嘛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有一次在校园里碰到,对我说:老师好,周末我想出去转转,请个假给批吗?”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和我聊天,我的心里很高兴对他说“谈了恋爱果然不一样哦”,他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羞涩中透出一抹温暖的光。没想到教育就在这一刻真实的发生了,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愿意和我说他的事情,我也会耐心听,原来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是他想象的,有同学靠近他就使劲跑,他以为别人要追他,有同学超越他一米安全距离,他就会以为别人想打他,先来防御……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给他讲其中的道理,他也愿意听了,现在很少有同学给他告状了,他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研读《论语》将夫子的光芒注入我的心田,教师这个职业真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守住这颗温暖的师心,教师不仅是最光辉的职业,还是最美的职业


2024年3月29日

《论语》为政篇学习感想

                 -----正蒙三院王萌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海洋中,《论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汇集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与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其中的“为政”篇,更是对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内涵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被孔子的政治理念所震撼。孔子认为,为政者应以德为本,而非仅仅依赖武力或权谋。他强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味着为政者应该像北极星一样,以其高尚的品德吸引人们,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团结在其周围。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提醒我们在政治决策和日常管理中,要注重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孔子对于伦理道德的重视也让我深感敬佩。他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君子应该懂得什么是正义,而小人只懂得追求私利。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物质利益日益膨胀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守道德底线,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此外,《论语》为政篇中还有许多关于教育、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精彩论述。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又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揭示了人际交往中应有的态度和原则。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在学习《论语》为政篇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部经典之作不仅凝聚了孔子的智慧,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为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理解和应用《论语》思想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论语》,努力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总之,《论语》为政篇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想资源,还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论语》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张东润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生活中,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事,我想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都不会产生。孔子有很多话都在教我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做人做事的时候不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为你,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略问题。

这两句话给我的工作启示是。我们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不仅要有教师视角也要有学生视角,不仅考虑自己的工作,也有多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有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双向考虑才能把工作做好。

诵读《论语》为政篇有感

正蒙三院第一组  张敏娜

诵读《论语》的为政篇,我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春秋时代,与孔子及其弟子一同探讨为政之道,感悟人生哲理。这篇章节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深邃的思考,让我受益良多。

为政篇中,孔子强调了为政者的品德修养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他提出“为政以德”的理念,认为为政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榜样。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提醒我们无论是身处何种职位,都应该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以正直、诚信、仁爱之心待人接物。

同时,孔子还提到了“君子不器”的思想。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被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技能或职业,而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全面的素养。这一观点启示我,我们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为政篇中还有一些经典语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回顾与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温习旧知识,才能发现新的理解和领悟。这种学习态度对于我们的成长与进步至关重要。

在诵读为政篇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为政的道理,还对自己的生活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意识到,无论是为政还是为人,都应该注重品德修养与内在素质的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立足,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诵读《论语》为政篇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与智慧,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与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论语》,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的光彩。


2024年3月29日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  张薇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入研读《论语》中的“有教无类”理念,深感其对于教育工作的深远影响。这一理念强调了教育的普遍性和包容性,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有教无类”告诉我,教育不应该受到任何身份、地位或条件的限制。作为辅导员,我时刻铭记这一原则,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如何,我都坚持一视同仁,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我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有教无类”还提醒我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品德修养和兴趣爱好。我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通过实践“有教无类”的理念,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作为辅导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未来,我将继续秉承“有教无类”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41


论语学习感悟

        正蒙三院第一组朱道媛

《论语》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涵盖了政治、教育、伦理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论语》学习的几点感悟:

重视仁爱与礼节:孔子提倡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和相互尊重。同时,“礼”的概念则规范了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体现了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这提醒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懂礼仪的人。

中庸之道的智慧:《论语》中多次提到“中庸”,意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避免极端和偏激。

教育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教育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他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平等。这启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论语》中提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表达了对知识探求的渴望和对传授知识的热忱。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应当不断自我更新,保持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要耐心地指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于友情的思考:孔子非常重视友情,他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有着共同的追求和志趣,而且交往中应当有助于彼此道德的提升。在现代社会,这一点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珍视和维护真正的友谊。

简洁深刻的语言:《论语》的语言简练而深刻,每一则语录都包含了丰富的哲理。这启发我们在教学和交流中追求简洁明了而又富有深意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论语》不仅是古代儒家的教育经典,其核心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作为大学老师,深入理解和实践《论语》的教育理念,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张艳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智慧和哲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学习这部经典之作已经两周了,我也有了小小的心得。

通过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论语》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重要性。其中,“仁”字尤为核心,它要求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心怀善意,关爱他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这种仁爱的精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更为温馨的校园氛围。

同时,《论语》也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而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具备耐心和毅力,不断地传授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成长。

此外,《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警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告,让我更加明白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启示,则让我意识到,只有真正热爱学习,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收获。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有些章节和句子较为深奥,需要我反复思考和琢磨。但是,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总的来说,学习《论语》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经历,它不仅让我了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原则。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论语》,因为我相信,将其中的智慧和哲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2

正蒙三院四组  孙鸿凯

本周三,我们继续学习了这篇传统经典著作,我觉得《论语》真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这不仅是论语里面的一种道德理想,它同样适用现在社会,孔子和他的弟子享受的那种快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这大概是《论语》给我以及今人最大的借鉴和经验所得吧。

在《论语》这本书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是老师,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么,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所以反思后教学,与孔子的教学相长也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最后,我认为《论语》的思想内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都早早融进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



正蒙书院第一组 张晓妮

《论语》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段话意思是说:不论贫富,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坦诚的态度。不因贫穷而低声下气,也不因富有而傲慢自大。要保持真诚、正直的品德,不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处世态度。

在任何境况下都要学会快乐,贫困并不等于失去幸福感,富裕也不应让人变得骄纵。同时,无论贫富,都要注重修养和礼仪,尊重他人、宽容待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

个人修身应像琢磨宝石一样,不断地反思自己、完善自我。通过不断地磨练和提升,使自己得到进步和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重要一支力量,其个人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至关重要。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高校教师如何提高个人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注重自我修养。个人修养是一个人品德和修养的总称,包括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心理修养等方面。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操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提升,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修养,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楷模。

其次,高校教师应加强专业素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因此,高校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和教学培训,保持专业素养的领先地位。

第三,高校教师应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包括爱岗敬业、尊重学生、严谨治学、勤勉教书等方面。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努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高校教师还应注意维护师德师风,避免品行问题和不良行为对学生造成不良示范。

此外,高校教师还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水平是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最后,高校教师应注重团队合作和学习交流。教育是一个团队工作,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和学科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同时,教师还应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推动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素养,需要注重自我修养、专业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学习交流等方面的提升。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认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总结过去的经历,能够更好地指导未来的修身之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只有不断自我完善,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