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分享 -> 正文

正蒙一院2024秋季第七周心得分享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11

商学院第二组

孟子》心得写作

财务管理系:李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是孟子对于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磨难与考验的深刻阐述。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英雄人物成长历程的总结,也是对每个人在追求卓越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的提醒。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句话让我深刻理解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挑战和磨难。孟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人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牺牲。这种努力和牺牲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更是精神和意志上的。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足够的磨难,才能够锻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大的内心。

其次,这句话强调了磨难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孟子认为,正是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个人才能够“动心忍性”,也就是激发出自己内心的力量,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这种性格是成就大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的动力源泉。

再次,这句话也启示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孟子所说的“行拂乱其所为”,意味着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干扰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干扰和挑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目标,从而获得成长和提升。这种成长和提升,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更是智慧和见识上的。

此外,这句话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孟子所说的“增益其所不能”,意味着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挑战,我们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获得新的能力。这种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和克服。

最后,这句话也提醒我们,成功需要耐心和坚持。孟子在这里描述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短期的成果。一个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耐心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在 追求目标时必须具备的品质。

综上所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成功背后的艰辛与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勇气面对困难,有耐心坚持到底,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雷鸣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道德中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强调关爱老人和孩子的责任感,并将这种爱心延伸到他人。通过学习这句话,我深刻理解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仅取决于个人对自己家庭的责任感,更在于将这种关爱推广到整个社会,这才是真正仁爱精神的体现。

首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揭示了孟子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看法。每个人都应当首先关爱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这是基本的伦理道德。然而,孟子进一步指出,真正的道德高尚不仅仅在于照顾自己的家人,还在于能够把这种责任感推及到他人的家庭。照顾自己的长辈和孩子是孝与慈的体现,而关爱他人的长辈和孩子,则是仁爱与博爱的延伸。通过这种推己及人的方式,个人可以超越狭隘的家庭责任,扩大到对整个社会的关怀。这种思想启发我,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的一部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其次,孟子提出天下可运于掌的宏伟理想,强调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推己及人,社会将会变得和谐有序,管理社会的任务就像手掌运转一样轻松。这一思想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每个人都能将对亲人的关爱扩展到社会上的其他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充满温情和互助,矛盾和冲突也会大大减少。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个体化趋势的增强,人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的生活,对他人的冷漠逐渐加剧,这不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也带来了社会问题的加重。孟子的这一思想提醒我们,个人和社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每个人都能肩负起相互关怀和帮助的责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进步。

结合现代社会,孟子的这句话也对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要求。首先,对于长辈和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尊老爱幼都是我们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在家庭中,我们要尊重和照顾年长者,关爱子女的成长;在社会中,我们更要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老人和儿童,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通过公益和志愿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人与人之间更加团结和谐。

其次,孟子的思想启发我,在教育工作中也应当注重这种推己及人的关爱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通过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我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能成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社会成员。这种传递爱与责任的教育模式,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将这种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总的来说,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儒家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关怀与责任的扩展性。通过学习这一思想,我深刻体会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依赖于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将对家人的爱推及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可运于掌的理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一思想,不仅在家庭中做好孝老爱幼的责任,也在社会中积极关注和帮助他人,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学习心得

商学院财管系:张丽

通过对《孟子·离娄下》的学习从中了感悟到了丰富的教学智慧与人生哲理。

《孟子·离娄下》中强调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在统计学及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而非仅仅被动接受知识。我尝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自我发现、自我成长。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提醒我在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谦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个体差异。我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问题,让知识的交流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桥梁。

《孟子·离娄下》中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促使我反思教学中的诚信与责任。我深知,作为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始终秉持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原则,每一堂课都认真备课、授课,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耐心解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教师的责任。

总之,《孟子·离娄下》的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提醒我要保持谦逊、诚信,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孟子·告子章句上》

《孟子·告子章句上》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孟子与告子之间的辩论,探讨了人性、道德、仁义等哲学问题。在阅读这篇经典文献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性、道德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这些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对于人性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告子则主张人性无善无不善。这两种观点各有千秋,但在我看来,孟子的人性本善论更具说服力。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天生就具有一些积极的品质,如同情、关爱、互助等。这些品质是人性中固有的,只是有时候被外界环境所掩盖或扭曲。因此,我们应该相信人性本善,并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来激发和弘扬这些积极品质。
其次,我对于道德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孟子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幸福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道德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如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缺乏对道德的敬畏和尊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让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此外,我还从《孟子·告子章句上》中学到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孟子的理念。首先,我们应该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孟子的理念。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捐赠财物等方式,我们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学习《孟子·告子章句上》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性、道德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这些理念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孟子的思想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蒙一院第一组

《孟子·万章章句》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            姓名:李静静

《孟子·万章章句》是孟子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孟子与万章之间的对话,探讨了诸多哲学、道德和政治问题。

首先,我被孟子坚定的原则和立场所打动。在“不见诸侯”的章节中,孟子主张如果诸侯没有按照礼法来邀请,或者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尊重,那么就不见。这反映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和对正道的坚持。这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不能随波逐流,被外在的权势和利益所迷惑。

其次,孟子对于交友和学习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优秀的人物应该与同样优秀的人交朋友,通过吟诵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来更好地了解他们。这种交友和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结识更多优秀的人,还可以让我们跨越不同的时代与作者交流,经历他们所闻所问、所思所虑,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此外,孟子在“舜”的章节中对于孝顺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他认为,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终身爱慕父母,还应该爱少艾、妻子和君王等,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这让我意识到,孝顺不仅仅是对于父母的尊重和关爱,更是一种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照顾和关爱家人,同时也要尽到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孟子在《万章章句》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和哲理也让我深感敬佩。他通过对话的形式,将复杂的哲学和道德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道理。这让我意识到,智慧和哲理并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来不断领悟和提升的。

总之,《孟子·万章章句》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了孟子坚定的原则、交友和学习的态度、孝顺的责任感以及智慧和哲理的重要性。这些感悟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还可以指导我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加明智和正确的选择。


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                 姓名:李静琦

以礼为门,这个比喻形象而又恰切,准确地反映出礼在孔子和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经过礼这道门,人才能实现其人之为人的本质,或者说,只有经过礼这道门,仁才能由内在的德性转化为外在的德行。孔子教人“成仁”、“成人”,实际上就是引导人们将其潜在的德性经由礼的规范和约束,在实践中实现为完美的人格。以义为路,做事要考虑有没有道义。可以说,离开礼和义,别无其他“成仁”、“成人”的门路。可惜,如今很多人走错了门路,不讲礼仪,蛮横粗俗,做事只求利益,不问道义,致使内无德性,外无德形。

《孟子•万章章句》内容很多,齐国的储子告诉孟子说:“大王派人来窥探先生了,想知道先生跟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到底在哪里?”

孟子说:“我哪有跟一般人不同的?尧、舜跟一般人也都是一样的。”

孟子在齐国应该是名声很大了,但是齐王还在悄悄地考察他。这件事让齐国的大臣储子知道以后,赶紧来给孟子报个信儿,储子以为孟子听到这事后会很紧张的,可谁知道孟子却不以为然,淡淡的说:“尧舜与人同矣,我孟子还会有啥特别的?”

孟子一方面是从人的本性上告诉储子,“尧舜与一般人是一样的”,“圣人也是人”,“圣人并不是高不可及,神不可攀的”。那么另一方面,孟子是在“自视为尧舜”。他好几次讲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也”。孟子不仅自视为“名世”的贤人,而且自视为应运而生的“王者”为尧舜之类的圣人。这就叫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孟子所谓的“尽心达到知性,就是知天”的观点,引申为用“心性”来解释“天”,并给“天”以道德的属性,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破天荒”。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他所谓的“诚”,既是作为人的道德本质,也是作为天道的内容,这就是孟子的“心、性、天”三者相融而达到的“天人合一”。

这样理解我们在阅读中,对“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就容易接受了。孟子把天子说成是受天命而降临人间的。在孟子看来,天是不说话的,天是通过人的心意来表现天意的。所以,天为了培养天子,必先给一个苦练的机会。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人民所以选择伟大的统治,既是“民爱之”,也是“天爱之”。天子得到天下,既是“天与之”,也是“人与之”。这就是孟子的天意与民意之间的哲学关系,也是孟子“敬天保民”的哲理所在。


《孟子·万章章句》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            姓名:雪菲

《孟子·万章章句》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孟子创作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涵盖了孟子与弟子万章之间的对话,内容主要涉及古代三代贤王和春秋贤人的事迹,以及孟子对这些事迹的解读和评论。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深受启发,对孟子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被孟子坚持原则和尊严的态度所打动。在“不见诸侯”这一章节中,孟子主张如果诸侯没有按照礼法来邀请,或者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尊重,那么就不见。这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知,也是对正道的一种坚持。这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不能随波逐流,被外在的权势和利益所迷惑。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尊严,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孟子在解读古代贤王和贤人的事迹时,强调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例如,在描述舜的事迹时,孟子指出舜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而不是靠权谋和欺诈。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和成就,不仅取决于他的才能和技能,更取决于他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此外,孟子在《万章章句》中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例如,他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保持和发扬;他主张实行仁政,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他强调君臣之间的道义关系,认为君主应该以道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靠权力和暴力来统治。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孟子·万章章句》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典籍。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理解了孟子的思想和观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一个有原则、有尊严、有道德的人。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努力奋斗。


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                 姓名:王蕊

近日,跟随学习小组深入研读了《孟子·万章句》,这部儒家经典不仅让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我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孟子·万章句》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之间的对话记录,内容涵盖了诸多儒家伦理道德、政治哲学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他对人性、道德、政治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万章问舜”一节中,万章向孟子询问舜帝的事迹,孟子详细阐述了舜帝的仁德与智慧。舜帝以孝闻名,其治国理念也深受儒家推崇。孟子认为,舜帝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圣王,是因为他始终坚守仁德之道,以身作则,感化万民。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管理者,自身的品德修养至关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团员青年,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万章问友”一节中,孟子讨论了交友之道。他强调,交朋友要注重对方的品德和学识,而非仅仅看重其地位或财富。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在团委工作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青年学子,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品德高尚,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品质,因此,我始终注重与团员青年的沟通交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团队氛围。

此外,《孟子·万章句》中关于“义”的讨论也让我印象深刻。孟子认为,“义”是人之本,是人区别于禽兽的关键所在。他强调,人在行事时要遵循道义原则,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违背良心和道德。这一观点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原则。除了对孟子思想的深刻领悟外,《孟子·万章句》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例如,在“万章问政”一节中,孟子讨论了治国理政的策略和方法。他强调,治国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疾苦,实行仁政。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在团委工作中,我们也要以人为本,关注团员青年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我积极组织各种团日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团员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孟子·万章句》的学习不仅让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作为商学院团委书记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孟子的思想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工作能力,为商学院团委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深入研读儒家经典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                 姓名:安晓恒

 10月25日下午,正蒙一院第一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了《孟子万章句》,现将学习心得分享如下:

孟子在万章篇中多次强调尊贤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能否任用贤能之士紧密相关。他提倡“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强调领导者应慧眼识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自己也需不断提升品德与能力,以身作则。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品德与能力始终是衡量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标准。

万章篇中通过对话形式,探讨了孝道的深刻内涵,强调孝顺父母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孟子认为,孝是仁之始,通过孝顺父母可以培养人的仁爱之心,进而推广到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这让我反思,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足够重视家庭关系,是否真正理解了孝顺的深层意义。

孟子提倡的君子之道,不仅仅是外在行为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内心修养的提升。他鼓励人们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懈追求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担当,不懈奋斗。

在万章篇中,孟子多次论述正义与道义的重要性,认为坚持正义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他批评那些为了私利而牺牲道义的行为,倡导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这启示我,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为眼前小利所迷惑,勇于为正义发声,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的论述中充满了对前人观点的批判与反思,鼓励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追随权威或传统。这种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它提醒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未知,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总之,《孟子·万章句》的学习不仅是一次对古代智慧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自我成长的旅程。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去追求真理、实践美德、服务社会。

万章读书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第一组    姓名:李亚莉

在阅读《孟子·万章》篇章时,我被孟子深邃的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所吸引。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与弟子万章的对话中,孟子展现了他对于仁政、义利、人性本善等核心观点的深刻理解。

一、仁政的理念

孟子在与万章的对话中,多次提到了仁政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的福祉,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孟子强调,仁政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他通过对比古代圣王的治理方式,指出了仁政的具体实践,如减轻赋税、兴办教育、关爱弱势群体等。这些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作为公民和社会成员,应当关注社会公正和弱势群体的权益。

二、义利之辨

孟子在《万章》中对义与利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批评了那些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道德义行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是短视和有害的。孟子提出,人们应当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忘道德和社会责任。他强调,义是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在现代社会,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

三、人性本善

孟子的“性善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们天生具有仁爱、义行、礼敬和智慧的种子。这些品质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培养和发扬。孟子反对“性恶论”,认为人的恶劣行为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不足所致。这一观点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即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发掘和培养内在的善性。

四、历史人物的评价

在《万章》中,孟子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如舜、禹、周公等。他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展示了仁政和道德的重要性。孟子认为,这些圣王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百姓的深切关爱。这些故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智慧,也激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五、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孟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公、道德滑坡等。孟子的仁政理念、义利之辨、人性本善等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我们应当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正和道德建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孟子·万章》,我深刻体会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深远影响。孟子的思想不仅对于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学习孟子的思想,关注社会公正,追求道德修养,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万章》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第一组    姓名:孟燕

在阅读了《孟子·万章》之后,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对儒家的认识仅限于“仁、义、礼、智、信”等基本理念,而《万章》则让我看到了孟子对这些理念的深入阐述和实际运用。

在《万章》中,孟子与万章的对话,使我明白了仁爱的真谛。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仁爱并非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作为君子,我们要时刻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将礼义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影响和感化身边的人。

除此之外,我对“义”的理解也得到了升华。《万章》中提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要坚守正义。在顺境时,我们要带领民众走向正义;在逆境时,更要坚定信念,独行其道。这种精神品质,正是我们当代人所需要学习和践行的。

在阅读《万章》的过程中,我还对“礼”有了新的认识。孟子曰:“礼,门也。”这句话意味着,礼是人际交往的门槛,无礼则无法立足于社会。在现代社会,礼仪虽然简化,但尊重他人、注重礼节仍然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万章》,我更加明白了礼仪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

另外,《万章》中的智慧也让我受益匪浅。孟子曰:“智者,无欲也。”这句话启示我,智慧的人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为外物所迷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名利所累,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学习《万章》,让我懂得了如何审视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智慧。

最应该值得说的是,我对“信”的理解也得到了深化。孟子曰:“有信者,民信之;不信者,民亦不信之。”这句话强调了诚信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诚信,就会失去民心。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要时刻以诚信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在阅读《万章》的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了孟子的人格魅力。孟子在面对权贵时,不卑不亢,坚守自己的信念;在教导学生时,循循善诱,以身作则。这些都让我对孟子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总之,《孟子·万章》让我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对人生、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秉持“仁、义、礼、智、信”的信念,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同时,我也将把孟子的教诲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                 姓名:杨柳

《孟子·万章句上》蕴含着深刻的政治、伦理和哲学思想,为我们理解古代儒家观念以及将其应用于现代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

一、对权力来源与合法性的思考

在《孟子·万章句上》中,孟子提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有天下是天与之。这种观点看似神秘,实则有着深刻内涵。从现代视角来看,这涉及到权力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权力”(管理与引导的职责)并非是自封的,而是来自于学校、教育制度赋予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这就如同舜得天下需得到天与民的认可一样。

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管理学生,而是要依据教育规律、学校规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履行职责。每一项管理措施、每一次引导都要有理有据,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接受和认同,就像百姓接受舜的治理是因为他能把事情办好,让大家安居乐业。

二、民意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强调了民意在权力认可中的关键作用。在辅导员工作中,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就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民意”。我们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无论是制定班级规则、组织活动,还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

例如,在组织班级活动时,如果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可能会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但如果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期望,活动就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及时采纳和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和学校管理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三、品德与能力的培养

舜相尧二十有八年,展现出非凡的品德和能力。对于辅导员来说,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是核心工作之一。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诚信、友善、责任感等,这就如同舜所具备的受人敬仰的品德。

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为学生创造锻炼能力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专业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就像舜以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天下人的认可。

四、遵循规律与尊重学生发展

孟子强调天以行与事示之,这启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潜力。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家庭环境影响等,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对于有特长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顺应他们的发展规律,是辅导员工作成功的关键。

五、公正与公平的实践

在舜得天下的过程中,其公正的处事态度和行为赢得了民心。在辅导员工作中,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基本原则。无论是评选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还是处理学生违纪问题,都要做到客观公正。

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者其他因素而偏袒某些学生。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时,要全面了解情况,依据事实和规定做出公正的裁决。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和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传承与创新

《孟子·万章句上》所传达的思想历经千年,我们在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进行创新。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学生面临着更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传统的教育方法可能需要改进。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平台、多媒体资源等,拓宽与学生沟通和教育的渠道。同时,吸收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先进元素,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使辅导员工作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总之,《孟子·万章句上》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通过深入研读,我们可以将其中的智慧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提升工作质量,更好地履行培养学生的神圣使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万章句》心得体会

部门:正蒙一组         姓名:杨淼

《孟子》万章篇,涵盖了尧、舜、禹、汤等古代圣贤的事迹和言语,展现了孟子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伦理思想。在阅读这一篇章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对于道德修养、政治领导和个人品德的强调。孟子通过反诘和辩论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于“仁政”与“王道”的坚持,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孟子在万章篇中多次提到,无论是君主还是普通人,都应当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他通过舜的故事来阐释,即便遭受家人的误解和迫害,舜仍然坚持孝顺和仁爱,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不利,保持内心的正直和善良是至关重要的。

孟子还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他提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领导者应当与民同乐同忧的重要性。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该把民众的福祉放在首位。

孟子在万章篇中对人性的善恶有深入的探讨。他坚信人性本善,且通过正确的教育和环境可以促使人回归善良的本性。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去培养和发展每个人的良好品质。

通过对万章篇的研读,我更加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个体,无论是在道德修养还是在处世为人上,都应该力求做到最好,不断学习和实践孟子所倡导的仁义道德。同时,我也被孟子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坚持所感动,这些思想和行为对我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引导。


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                 姓名:朱佳楠

《孟子·万章句上》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其中蕴含了孟子对于君臣之道、孝悌之义、学问之道等多方面的深刻见解。

在《万章句上》中,孟子通过与万章的对话,阐述了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他强调,君臣之间并非简单的权力与服从的关系,而是以道义为基础的相互尊重与合作。君主应当以仁爱之心治国,而臣子则应当以忠诚和智慧辅佐君主。在君臣关系方面,孟子主张君臣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基于道义和责任的信任关系。他认为,君主和人民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依赖。君主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为人民谋福利,而人民也应该支持君主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思想体现了孟子的人本主义理念,强调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仁心治理国家,以德治国,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权力和威严。这种君臣之道,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孝道的深刻内涵,孟子在回答万章关于舜号泣于旻天的问题时,强调孝道不仅仅是表面的顺从,而是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舜在田野中号泣,是因为他对父母既有怨恨又有依恋,这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孝道的深刻内涵。

人性与道德。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的行为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舜虽然得到了天下人的尊敬和爱戴,但因为得不到父母的欢心,他仍然感到忧愁。这说明即使拥有财富、地位和权力,如果无法得到亲人的认可,内心仍然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孝道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孝道是家庭和谐的基础。现代家庭中,子女应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苦心,尽量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孝道不仅是对父母的责任,更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通过孝顺父母,可以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促进个人品德的完善。孝道在社会层面也有重要作用。个孝顺的家庭往往能培养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现代社会,《万章句》中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民众的认可和支持,这与现代民主制度中的选举和民意调查有相似之处。其次,书中强调的孝顺和忠诚不仅适用于家庭和家族,也可以推广到社会和职业领域,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尽职尽责。


商学院第3组第7周心得

读孟子《万章》上之感悟体会

在忙碌的高校教学生涯中,偶尔有空闲时,我会捧起孟子的《万章》上,细细品味其中的智慧和哲理。这篇古籍不仅是对孟子思想的深入解读,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以及与学生生活的微妙联系。

《万章》上开篇讨论了“尧舜禅让”的故事,孟子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揭示了权力交接背后的道德逻辑和人性光辉。这让我想到,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对道德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讲台上,我常常告诉学生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安心。这不仅是对孟子“尽心知性”思想的传承,也是对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期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天赋,如同万章与孟子之间的对话,既有深刻的思考,也有轻松的调侃。我尝试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正如孟子所言:“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即使对于那些看似不成材的学生,我也从未放弃过,而是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与学生的相处,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真谛。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我常常发现自己的知识也有不足之处,这促使我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学生们的纯真、热情和创造力,也时常给我带来新的灵感和启发。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师生界限,成为了一种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伙伴关系。

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孟子在《万章》上中提到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对我影响深远。我时常告诫学生们,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而是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个人成长中。同时,我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以拓宽视野、增进友谊、锻炼能力。

然而,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惑。比如,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我,让我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惑,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光。

读了《万章》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引导他们、激励他们、成就他们。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承孟子的教育思想,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变化,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与灵魂。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去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读《滕文公》篇感受

商学院:李丽琴

在《孟子》研习中,我很喜欢读《滕文公》篇。孟子不断积极、正向影响滕文公,告诉他作为君主,一是要做有仁心的君主,推行仁政不要犹疑,坚持做下去就能强大起来;二是要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同时,孟子从人性本善的主张出发,指出:有的百姓不善,是有原因的,或是被生计所逼迫,或是因为缺少教育导致的。所以,他向滕文公提议要重视生产生计、重视教育。总体来看,孟子的主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推广仁心,实施仁政。孟子反对农家、墨家的主张,因为农家和墨家的主张违背了实际的情况。农家要求治国者必须和百姓一起耕种,自己做饭。墨家强调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一定没有差别,天下才能太平。农家和墨家思想都有所“执一”,即用一条不变的原则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违背常理的,人是没有那么简单,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也没有那么简单,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也没有那么简单。试图用一条不变的原则来解决以上如此复杂的问题,明显是行不通的。孟子通过辩驳来指出农家、墨家的漏洞,通过辩驳让人察觉现实的人与事是如此错综复杂,执一、教条并不能解决现实的复杂问题。所以,孟子的雄辩之才,不是为了辩而辩,不是为了逞口舌之快,而是通过辩让人敏锐洞察现实的复杂多变,而解决现实的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找出符合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越读孟子,我就越钦佩他。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从不以“善的名义”来轻毁、讥讽“不善”,而是正向积极地引导人们通过不断修正自己,从而走向善的正轨。孟子为人谦和又有责任心,与人交流时经常提及尧舜、周公和孔子,一方面体现了他对先贤的尊敬,另一方面体现了他以身作则,将古人的思想主张传承后世。

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好、理解好和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传统文化守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创新,要切实让学习成果成为深厚的工作底蕴,转化为工作的新思路,好点子;要进一步学习好、研究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进一步研究好、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厚传统文化渊源,从而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才能讲准、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所以,学懂、弄通、做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学习、理解和践行。在守正创新基础上,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还要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讲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力求做好大学生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工作,引领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有坚定政治品格、站稳人民立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时代好青年。

《孟子》学习心得

商学院:李梦娜

2024.11.1

这周我继续学习了《孟子·滕文公上》,这是一篇重要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深入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思想,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教学素养,还能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教育工作。以下,我将选取部分名句,并结合高校教师身份,谈谈我的理解与应用。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有固定生活的信心、思想更稳定,没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没有固定生活的信心、思想不稳定。如果没有固定生活的信心,就会放荡任性,胡作非为,无恶不作。这句话阐述了物质条件与人的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孟子认为个体农民有一定的恒产是可以致富的。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吾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虽然这句话在原文中是用来讨论国家政策的,但将其应用到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学生如果有稳定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即“恒产”),他们就能更加专注和坚定地追求学业(即“恒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舒适、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舒适、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我积极利用和推广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比如,我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学术数据库,告知他们如何利用学校官网进行免费的资源检索与浏览学习,与名校大咖讲解零距离,了解到学术前沿资讯,加深对课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又如,我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竞赛比赛、社团实践等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养。通过这些课内课外的双重措施,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从而更加专注和坚定地追求学业、成就自我。

读《孟子》第七章心得

商学院:李欣涛


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潜能。这一观点鼓励我们看到每个人内心的美好,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培养和发展这种善良的本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提出了从个人修养到家庭和谐,再到国家治理乃至世界和平的一系列递进关系。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对领导者和社会成员的责任担当的强调。

重视教育:孟子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良好的教育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并发挥自己的善性,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他提倡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的培养。

仁政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人民疾苦,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等。这样的政治理想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知行合一:孟子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理解道理,更在于将这些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孟子》学习心得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大学教育以及个人的思想塑造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深入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感悟和体会。我觉得《孟子》对大学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1.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

《孟子》的思想促使我们反思大学教育的目标。传统上,大学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从孟子的视角来看,更应该关注学生品德的塑造和人性的完善。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更要成为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善,并将其转化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例如,在文科类专业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人性的美好与复杂,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在理工科专业的教育中,也可以引入伦理教育,让学生明白科技发展应该以造福人类为宗旨,而不是带来灾难。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孟子在与他人辩论和讲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比喻、事例等生动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在大学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多媒体资源来进行讲解。比如在哲学课程中,在讲解复杂的哲学概念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或者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孟子注重启发式教学,他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弟子自己思考问题。在大学课堂上,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小组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师生关系的构建

《孟子》中体现出一种尊师重道的传统,但同时也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在大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与他们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当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并与之交流。同时,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辛勤付出,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种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罗宁

2024.11.2





















孟子《离娄上》学习心得

部门:商学院 王雯静

在繁忙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我总能找到一片静谧之地,那便是与古代先贤的思想对话。近期,我学习了《孟子·离娄上》篇章,其深邃的智慧不仅为我个人的修身齐家提供了指引,更为我作为高校教师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带来了新的启示。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一、开篇明义:教育之本在于“仁”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此言一出,即强调了规则与准则的重要性。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规矩”不仅是学术诚信、教学规范的外在要求,更是内心“仁”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用“仁爱”之心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社会栋梁。在科研中,坚守学术道德,拒绝抄袭剽窃,正是对这一原则的践行。

二、教学相长:以“义”为尺,因材施教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句话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后的附加品,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在于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知“义”而行。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实现“教学相长”。

三、师德为先:以身作则,行“孝悌”之道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虽直接论述的是孝道,但在我看来,它同样适用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影响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放在首位,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培养出他们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批判性思维:勇于质疑,追求真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鼓励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不盲目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在高校这个学术自由的殿堂里,这一精神尤为重要。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是挑战教材的结论,也值得尊重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促进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五、自我管理: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家庭和谐、国家稳定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修好自身的“课”,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之余,注重家庭生活的和谐,因为家庭是我们精神的港湾,是能量补给站。

通过对《孟子·离娄上》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的职责远不止于讲台上的四十五分钟,更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品德、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完善,实现了“教学相长”。正如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应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道德的坚守,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孟子·万章上》学习心得

在深入研读《孟子·万章上》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孟子在人性、孝道、君臣关系等方面独到的见解。

1.孝道的重要性:孟子在《万章上》中多次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顺父母是人生的根本。他通过舜的事迹,展示了孝顺父母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锤炼,更是治理国家、赢得民心的关键。孟子指出,即使贵为天子,拥有天下财富和权力,如果不能孝顺父母,内心依然无法安宁。

2.君臣关系的道义基础:

孟子主张君臣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基于道义和责任的信任关系。君主应以仁心治国,以德服人,而不是单纯依赖权力和威严。同时,臣子也应尽职尽责,为国家和人民尽忠职守。这种思想体现了孟子对平等和公正的追求,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对于君臣关系的独特见解。

3.人性本善与道德教育: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天性具备仁、义、礼、智等美德。然而,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选择,这些美德可能会被遮蔽或扭曲。因此,孟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发掘和发展人的内在美德,使人们能够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君民关系的紧密联系:

孟子在《万章上》中也强调了君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他认为君主和人民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依赖。君主应关注人民的福祉,为人民谋福利,而人民也应支持君主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学习《孟子·万章上》,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孝道的内涵。孝顺父母不仅是对他们养育之恩的回报,更是对自己品德的提升和修养的锻炼。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应该重视孝道,将孝顺父母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之一。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让我对现代社会的职场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建立一种基于道义和责任的信任关系,尊重彼此、尽职尽责,共同为团队和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

                                             管理系:任红艳

2024年11月4日

《孟子·离娄上》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系:张娟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与生活中,我始终致力于寻求智慧与真理的光芒,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丰富自我。《孟子·离娄上》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深邃的思想与精炼的言辞,无疑为我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在学习方面,《孟子·离娄上》强调“尽心知性则知天”,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通过自我修养的提升,达到对天地万物的深刻理解。在教授学生时,我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拓宽视野。同时,我也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成长,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参加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

二、在生活方面,《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让我深刻体会到儒家文化的仁爱精神。在家庭中,我更加注重与家人的沟通与理解,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在社会中,我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传递爱与温暖。这些行为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与人生追求。

三、在工作方面,《孟子·离娄上》中的“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等言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科研项目上,我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注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在企业横向课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诊断及优化设计”的研究中,我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的管理痛点,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这一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孟子·离娄上》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当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课堂上,我注重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在课外,我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推广活动,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孟子·离娄上》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未来的教学、科研与生活中,我将继续秉持儒家文化的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人生境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章,来探讨其对管理系(尤其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启发,颇为贴切。这一章强调了在战争或事业成功中,人的团结与和谐比外在条件(如天时、地利)更为重要。将其应用于管理领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深刻启示:

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人和”在孟子这里指的是人心的向背,团队的团结与协作。在现代管理中,一个团队或组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协作。管理者应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孟子强调“人和”为首要因素,这启示我们在管理中应始终将人放在首位,关注员工的需求、发展和幸福感。优秀的管理者会倾听员工的声音,尊重个体差异,提供成长机会,通过激励和赋能,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从而构建一支高效、忠诚的团队。

文化塑造与价值观引领:实现“人和”,还需构建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正如孟子所言,当团队成员共享一套核心价值观,就能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管理者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训、活动等方式,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认同并践行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灵活应对外部环境:虽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这并不意味着外部环境不重要。孟子的话提醒我们,在重视内部团队建设的同时,也要具备对外界变化的敏锐洞察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管理者应持续关注市场动态、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适时调整战略和策略,确保组织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前行。

长期视角与可持续发展:孟子思想中蕴含的深远智慧,鼓励我们采取长期视角看待管理问题。在追求短期业绩的同时,更要注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员工福祉等方面。通过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愿景,确保组织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持续成长。

综上所述,《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章,为现代管理提供了宝贵的人文视角和战略指导,强调了团队凝聚力、以人为本、文化塑造、灵活应变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提升管理效能、构建和谐组织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离娄上学习心得

商学院 王晨卉

《孟子·离娄上》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在阅读和学习这篇经典文献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对于人性、道德、政治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以下是我对《孟子·离娄上》的学习心得,主要从人性本质、道德规范、政治理念以及个人修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性本质:善与恶的探讨

孟子在《离娄上》中多次提到人性的本质问题,他坚信人性本善。这一观点与荀子的人性本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恶,是因为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没有引导好人的善性。他强调,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人就能够回归本善,实现道德的完善。

在孟子看来,人性中的善是一种内在的、固有的品质,它表现为对仁爱、正义、礼义等道德价值的追求。这种善性虽然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蒙蔽,但并不会因此消失。相反,只要通过不断的修养和反省,人就能够重新发现并坚守自己的善性。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塑造和提升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作用,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来激发和培养人的善性,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有道德、有良知的人。

二、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的实践

孟子在《离娄上》中详细阐述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他认为,这些道德规范是人性本善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仁是孟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他强调,仁就是爱人,就是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只有具备了仁心,才能够真正做到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

义则是指人们在行为上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孟子认为,义就是按照道德标准去做事,不违背良心和道义。只有坚持义,才能够做到公正无私、廉洁奉公。

礼是孟子所强调的另一种道德规范。他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通过遵循礼制,人们可以建立起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智则是指人们的智慧和判断力。孟子认为,智是道德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智慧和判断力,才能够正确地认识道德问题、判断是非善恶,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信则是诚信、守信的意思。孟子认为,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只有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果,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这些道德规范在孟子看来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孟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体系,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道德指引和行为准则。

三、政治理念:仁政与王道的追求

在政治理念方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和王道。他认为,仁政就是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爱百姓的政治理念。通过实行仁政,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孟子强调,仁政的核心是关爱百姓、重视民生。只有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和需求,才能够制定出符合民意的政策和措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孟子还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王道则是孟子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形态。他认为,王道就是按照道德标准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公正和正义的政治道路。通过实行王道,可以建立起一个公正、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孟子的政治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不仅仅是权力的斗争和利益的分配,更是一种道德的实践和精神的追求。只有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和需求,才能够制定出符合民意的政策和措施;只有坚持道德标准来治理国家,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四、个人修养:自省与慎独的践行

在个人修养方面,孟子强调自省和慎独的重要性。他认为,自省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和思想,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及时加以改正和提升。

孟子认为,自省不仅仅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更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自省,人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慎独则是孟子所强调的另一种个人修养方法。他认为,慎独就是在独处时也能够保持谨慎和自律的态度和行为。只有真正做到慎独,才能够避免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放纵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孟子的个人修养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和思想,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只有真正做到慎独,才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五、结语

通过对《孟子·离娄上》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对于人性、道德、政治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这些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道德指引和行为准则,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领会孟子的思想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管理系专职教师   王睿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孟子的这句话“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给我很大的启示。在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这一理念,努力做到最好。

首先,在教学方面,我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正如孟子所说,“得志,泽加于民”,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把教育事业看作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方式,我希望能够在教学中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受益终身。

其次,在科研方面,我认为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卓越,为学术界做出贡献。正如孟子所说,“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因此,我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我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与同行合作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同时,我也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这些努力,我希望能够在学术界取得一定的成就,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最后,在培养学生方面,我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方法。通过这些方式,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成为有用之才。


总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始终秉持着孟子的理念:“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孟子学习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管理系  姓名:王燕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和言论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通过对孟子著作的学习,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感悟。

孟子强调 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让我反思自己内心深处的善良本性,并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保持和发扬这种善良。无论是对家人的关爱、对朋友的真诚,还是对陌生人的帮助,都应该源自我们内心的善念。当我们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时,也往往能够收获他人的善意和尊重,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民众的重视。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牢记人民的主体地位,政府的决策和行动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还提出了 浩然之气的概念。这种浩然之气是一种宏大、刚正的精神力量,它需要通过不断的道德修养和正义行为来培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和正义。只有拥有浩然之气,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激励着我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敢前行。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挫折和困难,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把它们看作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此外,孟子的教育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主张 因材施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我深刻认识到了善良、正义、勇气、坚韧等品质的重要性。这些品质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和践行孟子的思想,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追求的人。


《孟子译著》离娄下有感

在阅读上海金良年先生的《孟子译著》中离娄下篇后,我的教学工作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孟子在离娄下篇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仁义、政治和教育的见解,这些思想对于现代教育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孟子强调了领导者的仁义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他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我们的仁慈和公正不仅能够塑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其次,孟子提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这句话提醒我,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区分对错,不盲目追随不正之风,而是要勇于坚持真理和正义。

再次,孟子关于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的观点,让我认识到教育的包容性和平等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无论他们的起点如何,都应给予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最后,孟子的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这句话,让我深刻理解到言语的力量和责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评价他人,避免无端的批评和负面言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离娄下篇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也是一本教育指南。孟子的思想教导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并且用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和激励学生。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我将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更加注重实践孟子的教育理念,以期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才能的学生。


模板:

《孟子·梁惠王上》学习心得

商学院管理系:徐温馨

在深入研读《孟子》的过程中,《梁惠王上》篇以其关于仁政、民生与治国理念的深刻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启示和人生思考。

《梁惠王上》篇主要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对话,其中孟子多次强调“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当基于民众的福祉,通过实施仁政来赢得民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孟子指出,真正的王者应当关心民众的疾苦,减轻他们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一观点不仅是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总结,也为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受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启发。我尝试将这种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福祉。我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梁惠王上》篇中关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论述也让我深感震撼。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当心怀天下,以民众的忧乐为己任。这一观点提醒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更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民众的福祉。我鼓励学生将这一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梁惠王上》篇中关于教育与学习的论述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孟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他强调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习惯的人。这一观点与我的教学理念高度契合,我始终认为,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世界,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总之,《孟子·梁惠王上》篇的学习不仅让我对孟子的治国理念和仁政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秉承孟子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智慧的新时代青年。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如何将古典智慧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孟子》心得体会

商学院:姚静武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

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

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

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学习心得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孟子与政治》。《孟子与政治》之新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孟子与政治》一书的最大特点在于突破了以往重考据、多依其文本作注解/译-述评式的研究方法,更加圆融、成熟地运用了作者一以贯之的解构建构、整体勾勒与系统阐释经典义理的研究方法解读经典。

首先是分析解构,作者在熟读《孟子》文本的基础上,打破原有文本的框架结构,对孟子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地梳理和分门别类地归纳。同时是综合建构,作者依据自己的理论功底、学术结构、思维方式,对解构后的孟子思想进行排列组合,从性善、仁政、人格三个方面重构了孟子的思想体系。作者已多次运用这一方法研究儒道经典,在中国古代思想史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范式,对推动经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及中国古代思想研究有着积极作用。

《孟子与政治》之新在于创造性地重构了孟子思想体系。作者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坚持义理为主,重在把握和诠释经典的义理,创造性地从性善论、仁政论、人格论三方面建构起孟子思想体系,不仅在繁杂零散的文本中抓住了孟子思想的主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为孟子思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在性善部分,着重阐述了孟子的尽心知性、存心养性和知天事天的思想;在仁政部分,着重阐述了孟子的保民而王、民贵君轻和以德服人的思想;在人格部分,着重阐述了孟子的大丈夫、浩然之气和育天下英才的思想。作者认为,政治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是孟子一生的奋斗目标,也是孟子行为的原生动力。孟子一生关注治乱问题,其思想主体是政治,孟子所有的思维都围绕政治展开,无论是形而上思辨,还是形而下思考,都是服务于其政治理念的需要。纵观作者笔下的孟子政治思想,既有时代性又有超越性,是一座储量大、品位高的富矿,其中闪闪发光的民本思想、充满爱心的仁政学说、以德服人的王道理念,虽穿越千年时空,仍闪烁着政治智慧的光芒。

《孟子与政治》之新在于思路视野的融会贯通。孟子活跃在轴心时代的先秦时期,他的思想源于儒家,是儒家思想发展关键人物。孟子身处百家争鸣的时代,他善辩的个性特点,使其思想又难免与各家碰撞争论。作者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不仅在《孟子》文本的基础上重构孟子思想体系,而且在比较的视野中,将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荀子思想、墨法道家思想进行深刻的对比分析,实际上勾画出了整个先秦思想的基本轮廓,彰显了作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领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比如,孟子与孔子思想的对比贯穿全书各章,从天命观、孝道思想、义利观、君臣观、君子人格、修身、教育思想等全方位、多领域论述了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并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为研究儒家思想发展提供了借鉴。又如,通过对儒墨法道四家义利观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儒家重义轻利、墨家义利兼重、法家崇利简义、道家义利双弃的观点。

《孟子与政治》之新在于典雅的文风与严谨的学风完美结合。走进该书的文字世界,不禁惊叹文字的优美、流畅、干净,有哲理、有情感、有温度。既有学理的深度又尽力避免学术语言的晦涩,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孟子思想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专家学者能够品出感觉,普通读者能够读出味道,做到了雅俗共赏,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修养、深邃的思想思辨、高超的行文技巧,彰显了作者在辞章方面的深厚造诣。对读者而言,典雅的文风亲切而清新,在尽情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够体会经典的魅力。在建构过程中,大到谋篇布局,小到每个标题的拟定、每个观点的提炼,作者都反复斟酌推敲,虽融入了自己的阅历、知识、思想,但始终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学术规范,坚持以经注经,以人注人,绝不自由发挥,绝不随意附会,把尊重原典作为解读的灵魂,丝毫感受不到任性议论以及戏谑影射的流俗。

我很喜欢这本书,需要反复多看、多领悟。



商学院正蒙学习第三组张旭起学习心得

《孟子·尽心》读后心得体会


《孟子·尽心》篇,不仅蕴含了孟子对于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更展现了他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深刻追求。读完此篇,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愿借此文分享我的读后心得体会。

《孟子·尽心》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尽心知性、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孟子认为,人的本心是善的,关键在于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与努力,去发掘和扩充这份本心,以达到对真理和道德的深刻理解。我们通过学习理解这一思想内涵,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以期在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找到启示。

孟子在《尽心》篇中强调“尽心、知性、知天”,这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深刻追求。他认为,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才能洞察到人性的本真,进而理解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这一观点启示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声音,被外在的喧嚣所迷惑。因此,我们应当学会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呼唤,通过自省与内观,不断提升自我认知的能力,以更加清醒和坚定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孟子在阐述尽心知性的同时,也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想。他认为,个人修养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只有先修身养性,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思想不仅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注重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在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层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上述观点,我可以举一个现代社会的例子。比如,在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尽心知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精神。他们不仅尽到了医生的职责,更在危难时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道德的力量。这样的例子,无疑是对孟子思想的有力佐证,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尽心知性、修身齐家,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孟子·尽心》的阅读,我不仅加深了对孟子思想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孟子的思想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其内涵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它教会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清晰的目标和不懈的努力;它鼓励我们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超越自我。同时,我也意识到,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去应对各种挑战与机遇。

《孟子·尽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本人生指南。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孟子所倡导的尽心知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心得7

郑春

孟子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学习心得: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孟子向齐宣王提出的治国理念,这些思想不仅对古代君王有着深刻的启示,同样对我们高校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孟子的理念是基于“民本”思想,强调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依赖于民众的幸福和满足。他通过与齐宣王的对话,反复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即国王应当关心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实施仁慈的政策,让民众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才能确保国家的长久稳定。这与现代高校教育中所倡导的学生本位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孟子提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意在说明政府应当为民众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同样,高校作为教育机构,也应该为学生提供稳定而充实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能够无忧学习,全心致力于个人成长与学术追求。

其次,孟子强调“教”,即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是治国的基础。在高校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公民。

再次,孟子对于“民无恒产,因无恒心”的论述,提醒我们在现代教育中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稳定。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系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知自我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最后,孟子的教导也是对高校管理者的启示。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实施公正、透明的管理政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持续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孟子的教导,我们可以得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灌输和人格的塑造。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融入更多关于人文关怀的元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既有知识、能力,又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正蒙一院第三小组

《孟子》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杨姣

《离娄上》的学习,让我对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教师,我深感这些传统美德对于现代教育的不可或缺。在课堂上,我努力将这些理念融入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时,我也注重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离娄上》中关于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论述,让我深刻反思了教师的角色和定位。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意识到,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此外,《离娄上》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繁荣。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贡献力量。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孟子》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熊梦迪

《孟子·离娄》是《孟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主要讨论了君主与臣民的关系、道德修养以及治国理政的原则。通过阅读《孟子·离娄》,我以下几点启示和感想:

仁政爱民:孟子强调,一个理想的君主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施行仁政。他认为,只有当君主真心实意地关心人民的福祉,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一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政府和领导者应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道德修养:孟子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国家的基础。他强调君子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从自我修养做起,逐渐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国家。这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即无论身处何位,都应注重个人品德的提升,以身作则。

诚信为本:在《离娄》篇中,孟子多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是个人交往还是国家治理,诚信都是基础。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乃至国家之间的交往,诚信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三组:樊子璇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知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近日,我深入学习了《孟子·离娄上》这一经典篇章,其中的许多思想让我深受启发,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以离娄的视力、公输子的手艺、师旷的耳力为例,说明即使有这些天赋异禀,如果不遵循规矩和法则,也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严格遵守教育规律和法律法规,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同样,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也需要将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学习困难等方面,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对“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孟子指出,做人的通病是喜欢做人家的老师,总是摆出一副教训人的姿态。这提醒我,作为辅导员,应该保持谦逊和低调,避免过度干涉学生的选择和决定,而是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同时,我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总之,《孟子·离娄上》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规矩与法则的重要性,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关于领导力和教育方法的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孟子的思想精髓,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  谭静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学习《孟子·离娄上》让我深受启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深刻地提醒着我,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规矩和制度至关重要。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明确的规章制度能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我们要制定合理的班级规定、宿舍管理制度等,让学生在规矩中成长,明白自由与约束的平衡。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们应秉持着爱与尊重。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当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时,他们也会回馈以爱和信任。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无论是考试诚信还是人际交往中的诚信,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开展诚信主题活动、树立诚信榜样等方式,让诚信之花在校园绽放。

总之,《孟子·离娄上》中的智慧为我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我将不断学习和践行其中的道理,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孟子 离娄上篇》心得体会

商学院:刘赞

作为大学辅导员,我在深入研读《孟子》离娄上篇后,感触颇深。这部儒家经典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更提供了许多关于教育、管理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孟子强调的“仁、义、礼、智”所打动。他认为,这些品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这让我意识到,在辅导员的工作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重视他们的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就能激发出内在的善念。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孟子对于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关系的论述,也让我对大学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不仅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更是他们的人生导师,需要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总之,《孟子》离粪上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个人修养,也为我的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孟子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我需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孟子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治理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这些思想对于我的辅导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这些思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孟子》离娄上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智慧源泉,也为我的辅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儒家经典,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孟子》读书心得

部门:正蒙一院    姓名:张新娟

本周我们学习了《孟子·离娄上》这一经典篇章,其中的智慧与哲理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我深知自身职责的重要性,不仅要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指导,更要在品德、思想等方面给予他们正确的引领。

《孟子·离娄上》中,孟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言辞,探讨了人性、道德、政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诉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否则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这在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我需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确保他们在大学期间能够全面发展。

同时,孟子关于“仁”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他认为,“仁”是人性的本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善良品质。作为辅导员,我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孟子·离娄上》还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先修炼好自己的内心。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同时,我也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总之,《孟子·离娄上》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也为我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经典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孟子》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三组:刘冰茵

在深入研读《孟子·离娄上》之后,我对于孟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部经典之作不仅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人性、社会以及治理国家的宝贵智慧。以下是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孟子·离娄上》开篇便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孟子认为,规矩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没有规矩,社会就会陷入混乱。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活动中,我们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这些规矩不仅约束了我们的行为,也保障了我们的权益,使得社会能够有序、和谐地发展。同时,孟子也指出,规矩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公正无私,不能因私利而偏袒或歪曲,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规矩的作用。

在探讨人性问题上,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些善端是人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并发展这些善端,就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每个人都有成为好人的潜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发现并培养这些善端。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教育子女、培养后辈时,应该注重引导他们发现内心的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孟子在《离娄上》中还对君臣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是一种基于道义和责任的相互尊重与合作。君主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德行来感召臣民;而臣民则应该忠诚于君主,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君臣关系不仅仅是权力与服从的关系,更是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合作关系。在现代社会,虽然君臣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但这种基于道义和责任的相互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此外,孟子在书中还强调了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他也指出,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有些章节的内容较为深奥,需要反复研读和思考才能够理解;有些观点则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存在差异,需要我进行深入的辨析和思考。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孟子的思想,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和修养的决心

总的来说,《孟子·离娄上》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深入理解了孟子的哲学思想,也对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秉持孟子的思想精髓,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学习《孟子》等经典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孟子》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 宋甜

   学习《孟子·离娄上》,其中的智慧如同一盏明灯,为我的教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在教育工作中,规矩就是教学秩序和行为规范。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只有在有序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安心学习,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例如,制定课堂纪律,要求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等。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学会反思。当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时,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提高教育质量,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教师的眼神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一个真诚、关爱的眼神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而一个不满、愤怒的眼神则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们要用和善的眼神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尊重。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学生的眼神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需求,给予帮助和引导。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设计出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同时,保持童心也能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热情和创造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总之,学习《孟子·离娄上》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规矩为准则,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要学会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用和善的眼神关注学生,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要保持一颗童心,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些启示为指导,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吴文静

《〈孟子·离娄下〉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本周学习《孟子·离娄下》,对于我个人而言,其中的思想内容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教育场景中,这是一条黄金法则。教师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与尊重,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情感回应。当我们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无论是内向害羞还是活泼好动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教育的基石,它能让学生在温暖的氛围中敞开心扉接受知识的滋养。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警示着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强行灌输的姿态进行教学。真正的教育是引导,而非说教。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在传授知识时,要注重方式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理解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填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成为那种令学生反感的“好为人师”者。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教育工作往往会面临各种繁琐和压力,时间久了可能会变得麻木。但我们要像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这种热情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赤子之心也意味着我们要保持纯真的道德观念,用自己的言行向学生传递善良、正直等美德,为他们树立道德的标杆。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教育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知识。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例如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学生学会自得,他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此外,“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这一思想也可迁移到教育中。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自己教育事业的重要伙伴,而学生也会将教师视为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重视,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校园生活中。

《孟子·离娄下》中的这些思想,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我们要以爱与敬为出发点,不断反思自我,保持纯真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努力。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这些古老的智慧将如明灯般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在教育的花园中培育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商学院第17大组第4小组

《孟子》第六篇的学习心得

经济系 岳福琴

读完《孟子》第六篇,孟子的思想如涓涓细流般注入我的心田,让我对古代先哲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反思。第六篇主要围绕孟子与弟子讨论君子的德行、政治清明以及如何治理国家等议题展开,孟子提出了众多核心观点,其中包括性善论的阐释、义利之辨以及仁政王道的政治理念。

最令我感触深刻的是孟子关于性善论的阐述。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他用水流向低处来比喻人性本善的自然倾向,强调每个人生来都善良的本质。这种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人性,促使我在个人行为上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在现代社会,我们常被物欲横流所迷惑,容易迷失自我,但孟子的这一理论提醒我,保持内心的善良和纯净,是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孟子对于义利之辨的论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面对国家与民众的利益时,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如何选择?孟子指出,小人才会追逐眼前的小利而忽略大义,而君子则应尚义而轻利。通过这部分内容,我学到了在面对诱惑和选择时,应当高瞻远瞩,坚持道义,不应被眼前的小利所诱惑。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告诉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道德判断力。

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孟子认为,国家的治理应当以仁爱为核心,君王应施行仁政,关爱百姓,以德治国。这让我深思现今的社会治理问题,一个理想的国家应当怎样平衡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孟子的观点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依然重要。

读完这篇之后,我在思考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孟子的教义不仅是哲学上的探讨,更是实际操作中的指南。他告诉我们,应本着仁爱和正义的原则行事。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以孟子的教诲为指导,尽力做到知行合一,既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也努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学习心得(七)

商学院:王赟杰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句话出自孟子,彰显出一种非凡的担当精神和高度的自信。

从担当角度看,它提醒着我们面对时代的重任、社会的种种问题,不能只是袖手旁观。就像在当今社会,无论是推动科技进步、改善环境状况,还是促进社会公平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主动肩负起责任去努力改变现状,而不是一味地等靠他人。

说到自信,它给予我们鼓舞,让我们相信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和价值,可以在所处的时代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但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建立在对自身不断提升、对事物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像孟子那般,在明确自身信念和能力后,有勇气宣告自己能为天下大事贡献力量,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努力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总之,这句话激励着我们要有担当、怀自信,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孟子》学习心得(第六周)

(离娄上下篇)


2024年10月27日 ~ 28日


一.《孟子·离娄上》

 1)内容简介

《孟子·离娄上》主要分为二十八章,主要讨论了仁政、礼义、教育等主题。围绕孟子的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和讲解。下面简单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仁政与治国孟子强调仁政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当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社会的和谐。第二,人伦与道德孟子讨论了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强调君子应当遵循道德规范,以身作则,引导民众向善。第三,教育与培养孟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升民众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他提倡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第四,礼与法孟子讨论了礼和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他认为礼是内在的道德规范,而法则是外在的约束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第五,历史与借鉴孟子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述,强调了从历史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借鉴历史经验来指导现实生活和政治。第六,人性本善孟子坚持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和良能,通过教育和修养可以使这些善的品质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七,天命与人事孟子讨论了天命与人事的关系,认为虽然天命不可违,但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天命。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孟子深刻的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个人心得

《孟子·离娄上》对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见解。以下是从这两个层面可以提炼的一些心得

个人层面来看,第一,仁德修养孟子强调个人应当培养仁德,这是个人修养的核心。通过自我反省和不断学习,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第二,道德自律个人应当有道德自律,即使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应遵守道德规范,这是个人品德的体现。第三,终身学习孟子提倡终身学习,认为个人应当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第四,人性本善孟子的人性本善论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善性,通过教育和修养,可以激发和培养这些善的品质。第五,责任与担当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和家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是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社会层面来看,第一,仁政理念社会治理应当以仁政为核心,统治者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实行仁政,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二,法治与德治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律提供外在的约束,而道德提供内在的引导,两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第三,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提升社会整体素质的关键,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有道德、有才能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第四,公平正义社会应当追求公平正义,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权利和机会,减少社会不公,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五,历史借鉴社会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第六,人伦和谐社会应当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促进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第七,天人合一社会的发展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之。《孟子·离娄上》篇的这些思想,不仅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二.《孟子·离娄下》

   1)内容简介

孟子·离娄下》是《孟子》一书的第五篇,继续了《离娄上》篇的主题,进一步探讨了儒家的道德观念、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以下是《孟子·离娄下》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思想

第一,历史与圣人孟子通过比较舜和文王的生平和治国理念,强调了圣人之道的一致性和超越时空的价值。第二,政治与道德孟子讨论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强调君主应以仁爱对待臣民,臣民才会忠诚于君主。第三,仁政与法治孟子提出,没有罪过而被杀害的士人,大夫可以离开;没有罪过而被惩罚的民众,士人可以迁徙,这反映了他对仁政和法治的重视。第四,个人修养孟子强调个人应当追求道德修养,如“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意味着真正的君子不会去做那些表面上符合礼节但实际上违背道义的事情。第五,教育与才能孟子认为,有才能的人应当培养和帮助那些没有才能的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第六,道德选择孟子提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在道德选择上,有所不为是有所为的前提第七,智慧与道德孟子讨论了智慧与道德的关系,认为智慧应当用于正当的目的,而不是用于投机取巧。第八,反求诸己孟子强调“反求诸己”的修身原则,即在遇到问题时,应当先自我反省,而不是责怪他人。第九,君子的品质孟子描述了君子的品质,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味着君子应当保持纯真无邪的本性。第十,道德与行为:孟子讨论了道德与行为的关系,如“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意味着在行为选择上,应当考虑道德的影响。《孟子·离娄下》篇通过这些内容,展现了孟子对于个人修养、社会伦理和政治哲学的深刻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个人心得

《孟子·离娄下》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个人层面第一,自我反省孟子强调“反求诸己”的重要性,即在遇到问题时,应当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责怪他人。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有助于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第二,道德选择孟子提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意味着君子在行事时,应以大义为准则,不必拘泥于言必信、行必果的做法。这教导我们在道德选择上要灵活而不失原则。第三,智慧与道德孟子认为智慧应当用于正当的目的,而不是用于投机取巧。他比喻智慧如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即智慧应当顺应自然,不强求,不造作。第四,仁与礼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这表明个人应当培养仁爱和礼敬的品质,爱人和敬人是相互的,能够赢得他人的爱和敬。第五,终身之忧与一朝之患孟子区分了君子的终身之忧和一朝之患,鼓励人们关注长远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而不是短期的个人得失。

社会层面第一,仁政与治理孟子批评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强调执政者应当以治理好国家为己任,而不仅仅是在一两件事上费心劳力。这启示我们,社会治理需要全面考虑,不能只关注局部或短期的利益。第二,教育与交友孟子通过“逢蒙学射于羿”的故事,强调了教育和交友的重要性。他认为羿有罪,因为他没有选择端正的朋友,也没有在教育过程中培养逢蒙的道德品质。第三,社会分工与专注孟子的思想也启示我们,在社会分工明确的今天,个人应当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放弃一些其他的事情,才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这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第四,仁义与社会伦理孟子认为人应该“由仁义行”,强调了仁义在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他的观点与庄子不同,孟子认为仁义是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基础。第五,仁爱的实践孟子的仁爱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互尊,这种仁爱的实践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孟子·离娄下》篇的学习,我们可以在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上获得宝贵的启示,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读《滕文公》下的心得体会

商学院 韦艳宁

《滕文公》中还提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就必须先修炼好自己的品德,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对社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课堂上,我不仅讲授专业知识,还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我也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原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孟子·离娄下》学习心得


商学院经济系:李育林

继续研读《孟子·离娄下》,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孟子不仅探讨了人性、道德、政治等广泛议题,还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规律。这些思想对于我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诚信为本与金融市场的信任基石

《离娄下》中孟子多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在金融市场中,诚信同样是维系市场秩序和稳定发展的基石。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坚守诚信原则,诚实守信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才能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责任担当与金融风险管理者的使命

孟子在《离娄下》中提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强调了每个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对于金融风险管理者来说,这种责任担当精神同样不可或缺。他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要关注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他们必须勇于担当、积极应对,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持续学习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能力

《离娄下》中还蕴含着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思想。孟子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同样如此。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因素不断涌现。因此金融风险管理者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通过学习《孟子·离娄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代智慧对于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诚信为本的责任担当精神以及持续学习与创新的理念都为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金融理论相结合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专业素养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贡献力量。

《孟子》心得第七篇

经济系:李英

在读孟子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中,提出了“以大事小”和“以小事大”的观点,这是通过历史上的例子来说明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种智慧。孟子认为,唯有仁者能够以大国之姿尊重小国,如商汤对待葛国、周文王对待昆夷;而智者则能以小国之态服侍大国,比如太王对待獯鬻、勾践对待吴国。这种态度背后,是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和顺应。孟子进一步指出,乐于顺应天意的人能够保护天下,而畏惧天命的人至少可以保全自己的国家。

在教育的领域中,孟子与齐宣王的这段对话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孟子通过历史实例阐述了“以大事小”和“以小事大”的道理,强调了仁者和智者的不同态度及其带来的不同结果。作为教师,这段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以大事小”体现了尊重和平等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像仁者一样,对待学生时展现出一种包容和谦逊的态度。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潜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特长,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或强加标准。这种尊重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读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有

商学院经济系:李忠飞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诸多挑战与不如意,正如古人所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其意深远,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困境中向内探求,于自省中寻得成长与突破。

想象一位古代的行者,面对崎岖山路,不慎迷失方向。外寻无果,焦灼与迷茫交织心头。此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同一缕清风,提醒他转而探索内心,审视自己的每一步足迹,最终在自我反思中找回正确路径,继续勇敢前行。这便是反求诸己给予我们的启示——在外界受挫时,勿忘向内审视,因为真正的答案往往根植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跨越时空,回到现代,看看那些将这一智慧融入生活的实践者。比如企业领袖任正非,面对华为发展的重重挑战,他没有指责市场环境,而是强调烧不死的鸟是凤凰,鼓励团队从自身找问题,不断革新,从而推动华为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屹立不倒。又如科学家居里夫人,面对实验失败,她未曾归咎于外界条件,而是无数次地调整方法,最终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的成功是对反求诸己最生动的诠释。

个人的修行亦是如此。一位年轻的创业者,项目初期遭遇挫败,团队解散,资金链断裂,似乎前路茫茫。然而,他并未沉溺于自责或抱怨,而是静下心来,一一剖析项目失败的原因,从市场调研不足到产品定位偏差,再到团队管理的疏漏,每一项都成为他深刻反省的对象。通过这段时间的自我审视与学习,他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还在后续创业中避免了同类错误,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反求诸己作为成长催化剂的真实写照。

反求诸己并不意味着一味自责,而是一种正向的、建设性的自我对话。它教会我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抱怨外界,而是像打磨一面镜子一样,清晰地映照出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支点,撬动自我完善的杠杆。正如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智者,不仅能洞察世间万物,更能透彻认识自己。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让我们铭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教诲,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保持一颗自省的心。当我们学会从自身寻找问题的症结,勇于承担责任,持续精进,那么每一次挫折都将化作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每一段弯路都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如此,人生之旅即便风雨兼程,也能心怀光明,步履坚定。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编撰完成的,全书效仿论语采用的对话体的论文形式,记述孟子与诸弟子的“疑难答问”以及孟子自己的“法度之言”,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学说,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与法先王的主张,确立了“天人相通”的理论,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弘扬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孟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孟子的思想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中国人做人处事的原则中,有着孟子的影子。

读《孟子》,就是在学为人处世。《梁惠王上》首先讲的是“爱民”的行为方式,《梁惠王下》则探讨了“爱民”的行为方式即是“与民同乐”;《公孙丑上》则是探讨爱心、同情心、怜悯心,恻隐之心和羞耻憎恶之心的行为方式问题,《公孙丑下》则阐述了天时、地宜不如人和的思想;《滕文公上》开始提出“性本善”的思想,即怎样行善,怎样以身作则的问题,并且批驳了墨子学派“兼相爱”的思想,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差别等级的,《滕文公下》则讨论了爱民的行为方式的价值取向问题;《离娄上》是探讨行为方式的规范问题,用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离娄下》孟子举了两个地区和年代相距都甚远的帝王,用以说明统治、管理和服务人民,其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民”;《万章上》是围绕着“孝”这个行为方式来进行探讨,而《万章下》则是围绕着交“友”、“做官”以及“寄人篱下”的行为方式这些问题而展开的;《告子上》则从行为方式问题深入到人的内心,即人性的善恶,《告子下》则把重点放到了讨论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的问题上;《尽心上》则是从本性与行为的关系问题转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上,也就是人在生存、生活、工作中根据什么样的心理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问题,《尽心下》则是对“自身修养”的尽心知命与行为方式间关系的探讨。

读《孟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孟子的辩才及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结合。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说理畅达,气势恢弘。孟子善用譬喻,在《梁惠王上》第三张《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引出了“五十步笑百步”,通过这一比喻,孟子不仅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倡礼乐和爱民的理念,而且让我深刻领教了他论辩的巧妙技巧和高超水平。

在孟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战乱频繁,诸侯们不择手段追求功利,孟子大力提倡和宣扬仁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孟子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治国方面,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孟子》中随处可见,孟子提出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为民”思想和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论;在做人方面,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他提出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如“舍生取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纵使已经过去两千年,但孟子的思想仍在以它独有的魅力影响着我们。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精神贫乏的时代,孟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关系,强调爱物节用,主张“取物以时”、“取物有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我们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思想启示。

孟子严厉批判了战国中期的社会不公:“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反对暴政,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提倡任人唯贤,这对我们维护社会公正有重大意义。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这对我们思想道德建设有重大意义

《孟子》一书所体现的思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应批判继承。孟子仁政理论中的和谐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理论是一致的,我们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孟子》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的思路。


孟子心得4

《孟子》中也出现了大篇幅的君主与孟子的对话。孟子作为世人的表彰,梁惠王、梁襄王、滕文公、齐宣王均问事于他。而孟子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推行“仁政”之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更是推翻了君王一贯高高在上的思想,讲究“民为邦本”,这种民权驾于君权之上的说法比法国卢梭的民权论早了一千多年。正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认识到了人民才是政权的根基。其次,孟子认为君为人父母,不仅要有贤德、重义轻利,更重要的是与民同乐,所以喜爱音乐的齐宣王才能明了“与少乐乐,不若与众”的道理。又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在学习方法上,孟子也有诸多主张。他认为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君子深,造之以道”,也包含了我们今天科学学习的眼光;他也注重“自得”,即自觉学习:“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所以要自觉地有所得,才能彻底领悟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所有。另外,还要广泛地学习,达到融会贯通。而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与孔子一样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善于使用问答,从不代替学生作结论,而是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开动脑筋。孟子还提倡“专心有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其中很多部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启发作用。另外,孟子对为人师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讽刺了那些“以其昏昏”却妄想“使人昭昭”的人。即教师首先要自己明白,才能使学生明白,在提升学习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  

张红利


读书有感

商学院经济系:段国玺


   孟母三迁再思考。

   关于一个人人格、性格、品格的养成,多数观点认为基因决定了一部分,环境决定了一部分。我自己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个观点。

   我的基因来自父母,我遗传了部分父母的性格。我有父亲的果决,也有母亲的坚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成长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比如2003年,我从县城搬家到城市,初入城市我很迷茫,新班级让我无所适从。但当我慢慢适应这些外界因素,我就被改变了。我的适应力增强了,同时增强的还有我的见闻和理解力。

   所以我想父母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是真的会“孟母三迁”的,只是现实世界复杂多变,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定“搬家”的结果是否是我们最初想要实现的目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心得

商学院 陆朝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是古代先贤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总结。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成长、国家兴衰的警醒,也是对我们现代人学习、工作乃至生活的重要启示。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一些学习心得:


1. 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和困难,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就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忧患意识让我们保持警觉,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避免在安逸中迷失方向,停滞不前。

2. 安乐中的危机

长期处于舒适区,缺乏挑战和刺激,人的思维和行为容易变得僵化,失去创新和进取的动力。

安乐的环境可能会让我们忽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当危机来临时,往往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3. 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忧患意识能够激发我们的斗志,培养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能够更加坚定地前进,不轻易放弃。

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4. 平衡忧患与安乐

虽然忧患意识很重要,但过度的忧虑也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忧患与安乐之间的平衡点。

在努力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学会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持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5. 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觉和进取。

无论是学习新知识、面对工作挑战还是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谦逊和进取的心,不断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种鞭策和提醒。它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要保持忧患意识,不断进取;同时,也要在安乐中保持警觉,避免陷入舒适区的陷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孟子学习心得

商学院:牛玉娇

一、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性善论的具体出处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尤其是其中的“告子”篇和“尽心上”篇等章节。在这些篇章中,孟子通过与其他学派的辩论,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

孟子性善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人性本善,即人的本性中包含了仁、义、礼、智等道德素质。孟子认为,这些道德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良知和良能的表现。他通过“四端”来说明人的本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此乃仁之端也;人皆有好于利之心者,此乃义之端也;人皆有辞让之心者,此乃礼之端也;人皆有是非之心者,此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善可以通过每个人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

1.人性:孟子所说的“人性”指的是人的本质和天性,是指人所固有的本性和天赋。

2.性善:性善是孟子对人性的一种描述,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道德的潜能。

3.良知、良能: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和良能,良知是人所具有的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良能是人所具有的实现道德行为的能力。

4.四端:孟子提出的“四端”是指人皆具备的仁、义、礼、智的萌芽,是人性善的具体表现。

5.善端:善端是指人天生具有的善良的倾向和潜能,是人成为善人的基础。

二、“性善论”对现代教育的价值

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天生具有仁爱、义、礼、智等优良品质。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作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理应受到孟子的性善论的价值冲突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中,这一理念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个体差异,尊重个体价值: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每个人的发展和潜能各不相同。因此,现代教育应该重视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了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现代教育应尊重每个个体,关注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发展,而非单一地追求知识的灌输。

2.重视现代德育教育,培养道德素养:孟子的“性善论”认为道德行为如“绘事后素”,是对人性的提高、完善,是人性的实现。儒家所具有的这种理论完整性和理论个性,最终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和世界文化中的独立类型。因此现代教育中的德育显得格外重要。所以现代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性善论认为,道德教育是发掘和引导个体内在善良本性的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

3.重视情感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孟子的性善论启示现代教育应该重视情感教育。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4.重视主体性的开发与培养:在孟子看来,没有人的主体性的觉悟,再好的外在条件都不能是成功的教育。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学生一旦有了主体自觉性,

他们就会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他们才能对自身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自省、自控、自觉,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5.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性善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因此,现代教育应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避免不良因素对个体善良本性的侵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善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实现。


孟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的重要途径。他强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让我认识到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个人层面,我也更加重视自我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孟子提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端是人与生俱来的善良品质,是人性中的善的萌芽。通过学习和修养,这些品质可以被培养和发扬,成为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孟子》读后感

商学院:田美一


《孟子》第六篇,即《滕文公章句上》,是儒家经典中探讨治国理念、人性本质及君子之道的重要篇章。阅读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孟子在这一篇中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他以历史为鉴,通过对比古代圣王与暴虐之君的治国方式,明确指出“仁者爱人”,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以人为本,关爱民众,始终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更是对现代政治理念的超前预见,强调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和权力来源。

其次,孟子对于人性本善的论述,让我深感震撼。他认为,人皆有四端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性中固有的善的种子。通过教育、修养,可以激发并扩展这些善端,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君子。这一观点不仅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鞭策,也是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呼唤。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可能,关键在于是否愿意用心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善性。

再者,孟子对于君子之道的阐述,让我对理想人格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认为,真正的君子不仅要内在修养深厚,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还要能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引领社会风气,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这种超越个人利益,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孟子思想中最为光辉的部分,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社会责任。

最后,孟子在《滕文公章句上》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论证,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辩论才能。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哲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述复杂深刻的道理,使得其思想更加贴近人心,易于传播和接受。

总之,《孟子》第六篇不仅是一部关于治国理政、人性探讨和君子修养的哲学著作,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迪着后人不断追求真善美,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孟子的思想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于“孟子”的几点思考

部门:商学院经济系         姓名:马彬

在当今社会,孟子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道德修养:  在利益至上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以“仁义礼智”为准则,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重视民生福祉:  政府要切实关注民生问题,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追求社会进步:  我们要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实现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阅读《孟子》,不仅可以学习先贤的智慧,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孟子学习心得

商学院经济系:辛宇

今天学习了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离娄:相传是黄帝时目力极强的人),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公输子:名班,鲁国人,亦称鲁班,春秋末年的著名巧匠),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强调规矩、法度的重要性,即凡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法则,才能成就事业。

高校教师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和教学中,要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确保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应该制定和执行课堂纪律,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

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注重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学术和教学规矩,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孟子》第篇学习心得

                   

学习《孟子》第七篇,感悟颇深。作为一名大学青年教师,从中获得了诸多启示。

孟子强调“民为贵”,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就像孟子关注百姓福祉一般,我们要用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

同时,孟子的浩然正气也激励着我。在教学工作中,要坚守职业道德,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评价学生,不偏不倚。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随波逐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自身能力有限时,努力做好本职教学工作;当有能力时,则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孟子》第七篇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大学青年教师的前行之路,时刻提醒我以仁爱之心育人,以浩然之气立身,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1.8

商学院经济系:张红美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在这段对话中,齐宣王与孟子讨论了关于文王狩猎场大小的问题,以及孟子对齐宣王狩猎场政策的批评。我们可以从这段对话中,引申出关于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的一些启示:

倾听与理解:齐宣王首先询问孟子关于文王狩猎场大小的问题,显示出一种倾听和求知的态度。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学生和教职工的意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期望和问题。

公正与共享:孟子提到文王的狩猎场虽然广阔,但允许百姓进入采集柴草、打猎,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这反映了公正和包容的原则。在高校中,教师应该秉持公正的态度,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

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孟子对齐宣王狩猎场的批评,指出了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民众的感受和利益。高校教师在制定教学政策或管理规则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和教职工的权益,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政策过于严苛或不合理,可能会引发不满和抵触情绪,影响学校的整体氛围和教学效果。

反思与改进:齐宣王在听到孟子的批评后,虽然没有直接回应是否会改变政策,但这一对话本身就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反思和改进的机会。教师应该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策略,根据学生和教职工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和学术发展。

综上所述,这段对话不仅揭示了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对于公正、共享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思考,也为现代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心得《讲孟子》

商学院经济系:张颖


在儒家思想的辉煌殿堂中,《孟子》以其深邃的智慧和温暖的力量,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指南针。《孟子》告诉我什么?人性本善孟子坚信,每个人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的种子,后天的修养和教育能让这些美好的品质茁壮成长。如今,得语文者得天下,古文要顶半边天。读了《孟子》我深有感触。

孟子是一个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个分崩离析,中央集权沦丧的时代,武力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子倡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他仍以天下为己任,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学说宣布于天下,以此来影响并匡正世风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学习心得

商学院经济系:张铮


孟子在这段话中,通过引用古代圣贤的行为,阐述了“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子路听到自己的过失能欣然接受,大禹听到好的建议会恭敬地行礼感谢,而大舜更是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他不仅善于采纳别人的长处,还能舍弃自己的短处,乐于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来完善自己。从耕种、制陶、捕鱼这样的平凡生活,到后来成为一代帝王,大舜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

作为大学教师,这段话给予我深刻的启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同样的品质,不断地从学生、同事甚至是学术界的同行那里学习新知,不断提升自我。此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难以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最后,“与人为善”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表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这不仅是对古代圣贤智慧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贡献。

正蒙一院第五组

孟子 离娄上篇》心得体会

商学院:丁云

《孟子·滕文公下》中强调了规矩和规则的重要性。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现在有些诸侯,虽然有仁爱的心和仁爱的名声,但老百姓却受不到他的恩泽,不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这是因为他没有实施前代圣王的仁政的 缘故。所以说,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办法,好办研能够自己实行起来。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通常有些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没有规矩意识,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更容易犯错误,教育不及时很难顺利完成学业,步入社会也很难立足。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灌输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规矩,首先要遵守各行各业的规矩,才能顺利完成学业,才能在不同领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所以,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社会治理,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没有这些规矩,事情就无法顺利进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正蒙导师经典研读 孟子 第心得

正蒙一院:安琼英

在大学辅导员的岗位上,我时常需要面对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的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他们,我不断寻求智慧和启示。近日,我们组深入学习了《孟子》的离娄上篇,这部儒家经典给了我许多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离娄上篇中,孟子强调了道德、仁义与治国安邦的紧密联系。开篇即言:“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作为辅导员,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正如孟子所言,圣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伦之至,是因为他们遵循了最高的道德标准。因此,我在工作中应该始终秉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榜样。

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比如如何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等。离娄上篇中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句话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孟子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而是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外,孟子关于“仁爱”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他强调,“仁者爱人”,即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在辅导员的工作中,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们,用爱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学习离娄上篇还让我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坚守诚信原则,言行一致,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秉持诚信原则,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最后,孟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要关注他们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作为的优秀人才。

总之,《孟子》离娄上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育人智慧和方法,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引导学生、关爱学生、成就学生。

学习《孟子》离娄上篇心得体会

 部门:学生教育与就业指导办公室    姓名:冯利军

《孟子》离娄上篇共28章,在学习《孟子》离娄上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孟子的思想和主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孟子》离娄上涉及政治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以论“仁”的为最多,其中而且语言简练、思想深刻,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魅力。

首先,我被孟子对于规矩与法度的重视所触动。他借由离娄善视、公输子善梓的比喻,强调了在任何领域,规矩与法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这让我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循既定的规则,是确保行为正确、避免偏离轨道的关键。这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同样适用于社会治理,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不可忽视规则的重要性。

其次,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让我深感其智慧与远见。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不能仅凭法度,更需辅以仁爱之心。这一观点强调了统治者应具备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待民众应有的同情与关怀。在当今社会,这一思想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提醒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要时刻关注民生,保障人民的福祉,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总之,《孟子》离娄上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不仅深刻理解了孟子的思想和主张,也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规矩和法度、关注人文关怀、进行自我反省和修身养性,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学习《孟子·离娄上》心得

正蒙一院 关莹莹

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新理解

一直以来,我们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解多受汉代人赵歧所作《十三经注》的影响,他将“无后”解释为“不娶无子”。但重新审视《孟子·离娄上》中的原文,会发现其含义更为丰富。从孟子对舜结婚事情的评价来看,完整的表述是在特定的情境和文化背景下的。我们应该从更深入的文化和思想层面去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本意,而不是简单地从字面去解读。这也提醒我们在研究经典著作时,要尽可能还原当时的语境,避免断章取义。

“仁”“义”的理解

“仁”“义”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我们应该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的觉悟。“仁义”的这种广义理解,就像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事物表象和困难时,能够不昏沉也不散乱,化险为夷、转难为易。就像在人际交往中,秉持仁义之心,真诚待人,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欺骗他人,这样才能建立长久稳定的人际关系。社会公德方面,我们倡导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权益,这就是“仁义”思想的现代体现。

孟子·离娄上》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书中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也对后世的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思想的书籍,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孟子·离娄上》心得


孟子强调“仁义”为做人的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辅导员的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个人性格以及发展需求是必要的。孟子指出,仁爱并非简单的同情或怜悯,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帮助。对学生的教育应基于关爱,而不是仅仅以结果为导向。比如,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给予鼓励与支持,而非单纯的批评,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孟子在《离娄上》提到“恻隐之心”与“羞恶之心”。他认为,这两种心态是人性的根本,是一个人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关键所在。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要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反思,从而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孟子的“恻隐之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学生的错误或失误往往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以指导和鼓励代替责备,帮助学生走向更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离娄上》探讨了“义”与“利”之间的关系,孟子主张“先义而后利”。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以道德与正义为准则,而不是一味追逐个人利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或多或少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忽视了做事的根本初衷。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的价值观传递,帮助学生认识到“义”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御短期利益的诱惑,从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

孟子强调治国理政中“德”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德服人。对于辅导员而言,这启发我们在学生管理和沟通中应秉持正直、公正和诚实的态度。学生看重的是辅导员的人格力量,因此我们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以德行立身,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孟子的《离娄上》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应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成长,以正直的榜样引导他们。这样,不仅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道德基础。这种教育方式,符合“先仁义,后治理”的原则,也正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正蒙导师经典研读 孟子 心得

正蒙一院:梁娅妮

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在学习《孟子·离娄上篇》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这一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教诲,对于我们在教育工作和个人成长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开篇孟子便提出“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规则的重要性。在大学教育中,我们也需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只有在规矩的约束下,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作为辅导员,我们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们发现学生对我们的关爱不领情、对我们的管理不服从、对我们的礼貌不回应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而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关爱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去管理学生、是否以敬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

孟子还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正直。作为辅导员,我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正直的心,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学生们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品德修养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外,《孟子·离娄上篇》中还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仁者爱人”,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总之,通过学习《孟子·离娄上篇》,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以孟子的教诲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品德修养,以仁爱之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践行

学习《离娄上》的心得

正蒙一院  任芬芬

作为一名教职工,我深知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最近,我深入研读了《孟子》中的《离娄上》篇章,感触颇深。

《离娄上》中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认为真诚是立身处世的基石。作为教师,我深感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用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离娄上》也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哲理。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能够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那么就会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拥护;反之,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那么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离娄上》还强调了“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的豁达态度。这让我认识到,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抱怨和指责。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能够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总之,《离娄上》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儒家思想的深邃与广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教学和生活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真诚、公正、豁达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蒙导师经典研读 孟子 心得

正蒙一院:申洁

本学期开启了孟子的学习。

本周学习的是离娄上篇,本篇最经典的就是: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说:「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出方、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虽有尧舜之道,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现今有些国君虽有仁爱之心、仁爱之誉,但老百姓却不能得到他们的恩惠,也不能被后世效法,就是因为不实行先王之道的缘故。所以说: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好国政,仅有法度不能自行实施。

由这段引申出来的含义一直延续到当前社会。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使是再厉害的木匠,打制圆窗、圆门等都要使用“”规“画圆,方形门窗也要使用“矩”这种曲尺。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就会出错。这也就是为什么孟子说君主治理国家光有善心没有用,必须要有法度,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对于教育工作来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更是一个大的规范,在教育学生时不能一味的发善心,迁就容忍他们的犯错,相反要从一开始就给他们制定班级规矩,告诉他们什么是底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需要遵守什么规矩,从校规校级到班规班纪,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而便于管理。对于教育管理者,面对同事时,也需要在团体中遵守规矩,在规矩内正常办公处事,便于更好的管理和共事。


读《离娄》心得体会

部门:教办俞稳杰


在阅读和学习《孟子·离娄上》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思想的深邃与智慧。这篇经典文献不仅阐述了孟子对于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的独到见解,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启示更对我的工作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规矩和制度的重要性。在学籍管理中,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籍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样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还能避免各种学籍纠纷的发生。

还有,孟子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非常契合我们当前学籍管理工作的理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就像学籍管理制度要立足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化教育,又要满足依据不同个人素质的差异化教育一样。

另外呢,孟子还强调了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这也提醒我,在学籍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权、选择权和建议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我约束、自我选择和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完成学业。

此外,《离娄上》还涉及了许多关于教育、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内容。孟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人生的大事。这些观点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也更加明白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离娄上》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文献通过学习,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人生的智慧和启示。我深刻认识到,孟子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孟子等经典文献,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知识和智慧将不断指引我前行,让我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智慧的人造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无规矩不成方圆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张程花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说:“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出方、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虽有尧舜之道,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现今有些国君虽有仁爱之心、仁爱之誉,但老百姓却不能得到他们的恩惠,也不能被后世效法,就是因为不实行先王之道的缘故。所以说: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好国政,仅有法度不能自行实施。”

孟子这段话值得反复读,反复思考。我的理解是,想做成一件事是需要有参考和路径的,否则天赋无法发挥和被规范,好的理念也无法发挥利他的价值,让他人受益。如果天赋不能发挥,理念不能实施,那天赋和理念再好也没用。结合自身,只想不做,或者采取的落实方法不当或缺失,对好的理念是种浪费。

正蒙导师经典研读 孟子 第心得

正蒙一院:张馨予

本周我们组学习的是离娄上篇。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要做国君,就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属,就应尽臣属之道,这两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的做法来侍奉君主,就是对自己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做法来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孔子说:治理天下的道理只有两个:行仁政和不行仁政而已。残害自己的百姓过于厉害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被称为,即使是孝顺仁慈的子孙,经百世之后也无法更改。《诗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在那夏朝桀统治的时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辅导员,在管理班级学生时从一开始就给他们定了班级规矩,告诉他们守规矩,在规矩范围内,正常的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不遵守规矩,那就不行,要对他们有所约束,不止是班级规矩,还有校规校纪,只有在规矩下,大家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然没有章法,会乱套,这样也是为了保证所有人的公平性,但是也会注意方法,在有些事情上也会宽容学生,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但规矩是必须要制定的。孟子的这些理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且一直学习和感悟,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商学院第五组

孟子第七次学习心得体会

旅游管理系:刘婷

最近,我再次品读了《孟子》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章节。这句话让我深感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任。当我们能够遇到并教育那些有天赋、有潜力的学生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同时,这也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我会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此外,我也深知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会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离娄上—学习心得(七)

姜杉


本周学习了《孟子·离娄上》的这一章节的内容,孟子提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都需要遵信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渐明白,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果。这章里孟子还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需要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和坚持。我意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开始更加注重自省和反思。孟子提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使我明白,与人相处时,我们需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同时,我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和尊重。

《离娄上》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更注重将其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学习新知识时,我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也会运用孟子提到的沟通技巧和原则,使得沟通更加顺畅和有效。通过这章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离娄上》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让我在个人成长和修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这一篇章的内容,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还让我在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方面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秉承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己。


孟子》学习心得

商学院:刘建

《孟子·离娄下》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孟子创作的一篇古文,其内容丰富,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教育意义。以下是对其主要内容及现代人教育意义的详细阐述:

一、《孟子·离娄下》主要内容

政治与治理

孟子在《离娄下》中多次谈及政治与治理,如子产治理郑国政事的故事,孟子借此批评了子产虽仁惠却不懂治理政事的方法,强调了为政者应注重制度建设,而非仅仅依靠个人的仁惠行为。

孟子还提出了君臣关系的理想模式,即君主应视臣下如手足,臣下则应视君主如腹心,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同时,他也指出了君臣关系恶化的后果,即君主视臣下如土芥,臣下则视君主如寇雠。

道德教育

孟子在《离娄下》中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道德在人身上产生、发展是以人性为前提的,而人性是内在于人、人人皆有的仁义礼智之善性。他主张通过道德教育来发挥人的道德主体性,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孟子还提出了“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的观点,认为求学不能完全依靠老师,还要通过自己的一番探索和钻研,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熟练掌握。

人性与善恶

孟子在《离娄下》中探讨了人性与善恶的问题,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趋善的本能。他批评了那些认为人性本恶或人性善恶混杂的观点,强调了人性中的善良本性和道德潜能。

人生哲理与处世之道

孟子在《离娄下》中还阐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如“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的言论责任观,“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的正义观等。

二、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

强化道德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孟子·离娄下》,我们可以认识到道德教育对于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性。

倡导人性本善

孟子的人性本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趋善的本能和道德潜能,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激发这些潜能,就能够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孟子在《离娄下》中提出的“自得之”观点,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迅速,我们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树立正确的君臣关系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取消了封建君主制度,但君臣关系中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组织中,领导与员工之间也应该建立一种基于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共同推动组织的发展。

重视人生哲理与处世之道

《孟子·离娄下》中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综上所述,《孟子·离娄下》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的儒家经典文献,更是一部对现代人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智慧宝库。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思想精髓,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孟子心得》

孟子,这位在中国思想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他的思想犹如深邃的海洋,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宝藏。

孟子的一大核心思想为“浩然正气”。他认为,人应当培养一种正大刚直的精神力量。这种浩然正气,不是外在力量所能赋予的,而是源于内心的正义与道德的坚守。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浩然正气。在面对种种不公与邪恶时,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不为利益所诱惑,不为权势所屈服。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不采用不正当手段去获取利益;在官场中,清正廉洁,不贪污腐败。这股浩然正气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能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挺直脊梁。

“舍生取义”也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思想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价值取向。当个人的生命与正义、道德发生冲突时,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正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仁人志士践行了这一理念。比如文天祥,兵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慷慨就义。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真理、正义和民族大义而英勇献身。

孟子的思想中还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他周游列国,试图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虽历经坎坷,但始终没有放弃。这种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应消极退缩,而应像孟子一样,以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去克服困难。无论是在学习上遇到难题,还是在工作中面临困境,都要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勇往直前。

孟子的思想对我们的为人处世、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犹如一座灯塔,在我们人生的航程中,为我们指引着正确的方向,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忘精神的富足与道德的升华。我们应深入挖掘孟子思想的精髓,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中,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学习《离娄上》心得体会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陈思颜

在阅读《孟子·离娄上》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与智慧的光芒。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在这篇著作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论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仁政思想和人性本善的理念。以下是我对这篇著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孟子对于“仁”的强调所触动。在《离娄上》中,孟子多次提到“仁”,认为它是治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他提出“仁者爱人”,认为只有心怀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地关心他人,为百姓谋福利。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需求,用爱心和善意去对待每一个人。

其次,孟子对于“义”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义”是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遵循的原则。在孟子看来,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坚守正义,不为私利所动。这种对于“义”的坚守,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公正和稳定的维护。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弘扬这种正义精神,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

此外,孟子在《离娄上》中还提到了“礼”和“智”的重要性。他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纽带,而“智”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礼”和“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在处理事务时更加得心应手。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被孟子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所吸引。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本能和潜力。然而,由于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善良本性可能会被蒙蔽或扭曲。因此,孟子强调要通过教育、修养等方式来激发和恢复人的善良本性。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的来说,《孟子·离娄上》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著作。通过阅读这篇著作,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对于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秉持孟子的思想精髓,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智慧的人。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并了解孟子的思想,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孟子》第七篇心得体会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韩笑

《孟子》第七篇,即《离娄上》,是孟子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道德伦理以及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并深思《离娄上》,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 道德自律与自我反省

《离娄上》开篇便强调了道德自律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当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做到了内心的真诚与善良。他通过“反求诸己”的思想,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首先审视自己,而非一味指责他人。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2. 正义与责任的担当

孟子在《离娄上》中多次提及正义与责任的概念。他认为,正义是社会的基石,每个人都应当坚守正义,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君主、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应当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正义与责任的担当精神,是构建公正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3. 智慧与德行的统一

孟子在文中不仅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也谈到了智慧与德行的关系。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应当与德行相结合,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智慧。智慧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去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孟子提倡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实现智慧与德行的统一。

4. 人性与教化的力量

《离娄上》还深入探讨了人性与教化的关系。孟子坚持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发扬光大。他强调了教育对于塑造人性、培养品德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化,人们可以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这种人性与教化相结合的思想,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5. 批判精神与独立思考

《离娄上》中同样体现了孟子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敢于质疑传统观念、挑战权威,对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种批判精神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更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追求真理。

综上所述,《孟子·离娄上》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启迪的篇章。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这一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精髓和人格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这些思想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社会、参与社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孟子第七篇心得体会

孟子第七篇《离娄章句上》中,孟子以仁者爱人为核心思想,强调了仁政与民本的重要性。他提出,君子应当以仁义为本,以礼乐为用,以民为贵,以君为轻。孟子的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在孟子看来,仁政的实施需要君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为民着想的执政理念。他批评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者,认为这样的统治是不道德的,也是无法长久的。孟子提倡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实际上是对君权神授观念的一种挑战,强调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孟子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仁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认识到仁义的价值,从而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孟子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

此外,孟子还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才可能出现恶的行为。因此,他主张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和教育来引导人们回归本性中的善良。孟子的这一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和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心得

商学院 旅游管理系 冯小宇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阅读《孟子》,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孟子对于人性、仁义、王道等核心概念的阐述。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他思想的核心之一。他强调,人天生具有向善的本性,这种本性是推动社会进步和道德建设的基础。孟子认为,只要人们能够遵循内心的善良本性,就能实现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孟子提倡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或地区。他认为,统治者应当关心百姓的福祉,实施仁政,才能赢得民心,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孟子指出,三代之得天下是因为有仁德,而失去天下则是因为不仁。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应以民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并注重教化。

此外,孟子还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他认为君子应有仁义礼智四德,不贪图权力,不追求个人利益,以身作则,为天下谋福祉。孟子还特别提到,君子应具备三乐:父母亲情、兄弟情谊和教育人才。

在个人修养方面,孟子认为人应诚实守信,宽恕他人,追求仁爱;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找到人生的真道。他还指出,君子应该引而不发,以中道而立,并能从容应对各种情况。

总之,《孟子》不仅是一部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书籍。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仁义之道,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离娄上 第七

商学院:罗婧

《离娄上》是《孟子》一书中的篇章,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我觉得

1. 以诚待人,旅游服务的核心

《离娄上》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话强调了真诚是天地自然的法则,追求真诚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在旅游管理中,这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强调真诚对待每一位游客,无论是提供信息、安排行程还是解决纠纷,都应基于诚信与真诚,这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良好口碑的关键。

2. 重视细节,提升旅游体验

孟子在文中还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虽然直接论述不多,但从其对的细致阐述中,可以体会到对细微之处的关注。在旅游管理中,细节决定成败,从景点的维护、餐饮的卫生到导游的讲解技巧,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游客的整体体验。因此,教育学生在规划和管理旅游项目时,要注重细节,力求完美,为游客创造难忘的旅行经历。

3. 责任与担当,旅游安全的基石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句话强调了行事应以道义为标准,不分亲疏远近。在旅游管理中,这转化为对游客安全的高度责任感。教师应教导学生认识到,确保旅游活动的安全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道德责任。在策划旅游线路、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所有环节符合安全标准,展现旅游从业者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4. 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未来

虽然《离娄上》未直接讨论环境保护或可持续发展,但其倡导的仁爱思想,可以引申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爱护。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应强调可持续旅游的理念,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5. 终身学习,适应行业变化

孟子提倡学无止境,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同样重要。旅游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新技术、新市场趋势不断涌现。作为教师,应激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旅游管理理念和技术,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离娄上》中的哲学思想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还促进了他们对可持续发展、安全责任等方面的深入思考,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孟子》学习心得

商学院旅游系   云艳红

在深入研读《孟子·离娄上》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教师,获得了诸多宝贵的心得与启示。这部儒家经典不仅揭示了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更蕴含了教育教学的深刻哲理,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离娄上》开篇便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启示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行为规范,以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备课时,我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力求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获,行有所依。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孟子关于“仁”与“义”的论述让我深受启发。他提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这告诉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仁”与“义”的真谛。

《离娄上》中关于“教育公平”的思想也让我深思。孟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应因出身、财富等因素而受到限制。这启示我,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或家庭背景特殊的学生。我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离娄上》中关于“自我反省”的论述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在每次教学后,我都会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查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通过对《孟子·离娄上》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儒家文化在教育领域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它让我明白,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呵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儒家文化的精髓,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孟子·离娄上》的学习不仅让我获得了宝贵的教育心得,更让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和热情。我相信,在儒家文化的指引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孟子》学习感悟

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他认为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会比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会积蓄得很深,积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据此,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举例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因此,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原则。

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学习亦然。如果停下一个时期不用心学习,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因此,学习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功亏一篑。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都是反复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

《孟子》第读后感

范家茹


本篇主要探讨了人性本善的问题,并通过多个小故事和对话阐述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舍生取义的思想。以下是对《孟子》第六篇的读后感总结:

孟子在第六篇中提到,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这些心是仁、义、礼、智的体现。孟子认为,这些善的品德是人的天性,不是外界强加的,只是有些人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发挥出来。

强调内外兼修,认为仁义不仅是内在的良知和善良本性,也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践行。他通过多个小故事和对话,阐述了仁义的重要性,并指出真正的君子在独处时也要严于律己,慎独才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孟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有一颗仁义的心,国家就会太平、强盛。他提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强调了仁义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和谐作用。只有团结、仁义,国家才能强盛,社会才能和谐。

他的思想对中国学问分子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性本善理论和仁义观念深深影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他提出的思想不仅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更是对其的丰富和发展。

读完这一篇,我明白通过深入探讨人性本善、内外兼修以及仁义的重要性,展示了孟子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阅读《孟子》不仅能够了解其哲学思想,还能从中汲取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智慧,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经典著作。


《孟子》第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郭良


《孟子·离娄下》主要讨论了仁义、诚信、教育以及治国理念,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中,我始终将诚信与仁义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在讲解旅游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时,我强调诚信经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对客户的诚信态度,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尊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诚信与仁义的价值,我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我们前往一家知名的旅游企业,了解他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诚信与仁义的经营理念。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深入交流,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诚信与仁义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始终坚守仁义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关心与呵护。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我也鼓励他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我通过分享自己在职场中的成功案例与失败教训,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旅游行业中保持诚信与仁义。我告诉他们,诚信与仁义不仅是我们作为一个旅游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养,更是我们赢得客户、同事和社会尊重的关键所在。

《孟子》第篇为我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我将继续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素养、道德自觉和人生追求的旅游管理人才。


《孟子》学习心得体会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任姝慧

《孟子》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读后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孟子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着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此外,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纠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2024年11月3日

孟子·离娄上学习心得

商学院:彭勇

在学习研读《孟子·离娄上》的过程中,这位被誉为“亚圣”的先贤,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让我对人性、道德、政治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几点主要的学习心得:

《离娄上》开篇便强调了“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的道理。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孟子思想理解的大门。孟子认为,如同规和矩是画圆画方的最高标准一样,圣人是做人处事的最高典范。这启示我,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应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以此为基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此外,《离娄上》还提出了“天下之言词,有则必有,无则必无”的观点,强调了言辞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沟通中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夸大其词或隐瞒真相,这样的言辞不仅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还可能对他人造成误导和伤害。因此,我应该更加注重言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诚待人,以信立身。此外他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只有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这一观点让我对政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信,一个好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的政府,它应该时刻关注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为百姓谋福利、促发展。

总之,《孟子·离娄上》不仅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人生指南。它让我对人性、道德、政治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孟子第七章学习感悟

商学院旅游系:闫香梅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七章,特别是“离娄上”部分,集中体现了孟子对于人性、道德、政治等多方面的深刻见解。以下是对《孟子》第七章学习的一些感悟:

人性本善的坚持:

孟子在这一章中再次强调了“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向善的本能,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能激发出内心的善良和美德。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教育子女、培养人格时,应注重激发和引导人的内在善良,而非仅仅依靠外在的规范和约束。

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孟子强调,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度的道德自律,能够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不为外物所动。他提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君子品德的高度概括。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坚定和道德的纯洁是至关重要的。

政治理念的阐述:

在第七章中,孟子还详细阐述了他的政治理念,即“仁政”。他认为,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民众疾苦,实现社会和谐。这一理念强调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

教育与学习的价值:

孟子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的价值。他认为,通过学习和教育,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智慧,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一观点启示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年龄和阶段,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批判与反思的精神:

在第七章中,孟子还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他指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弊端,并呼吁人们进行反思和改变。这种批判与反思的精神,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孟子》第七章的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的智慧和思想魅力。他的人性本善论、道德自律观、仁政理念以及教育与学习的价值等思想,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些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智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孟子・滕文公上》学习心得

《孟子・滕文公上》如同一座思想的宝库,展现了孟子对于人性、政治、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深刻见解,在研读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一、仁政思想的光辉

孟子在文中大力倡导仁政,这一思想对于国家治理具有深远意义。仁政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福祉。在古代,统治者实施仁政意味着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和关心百姓生活。例如,文中提到井田制等经济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资料,使民有恒产。在现代社会,仁政的理念可以转化为政府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保障人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权益。

政府的仁政举措能够激发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当民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生活无忧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反之,如果政府只追求自身利益或者过度压榨民众,社会矛盾就会激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如同一个企业,如果管理者只考虑自身利润,忽视员工福利,企业的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二、人性善与道德教化的关系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这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滕文公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性善的观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道德教化才有了可能和必要。

道德教化在社会中扮演着塑造良好风尚的关键角色。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发掘自身的善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对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在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就是一种道德教化,使善良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在学校,品德教育课程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感等良好品质。

而且,社会环境对于道德教化也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充满善意和正义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人们善性的发展,相反,一个充斥着邪恶和欺骗的环境则可能使人性善的一面被掩盖。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实施道德教化的重要环节。

三、社会分工与和谐发展

孟子在文中还涉及到社会分工的问题,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发挥各自的专长,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从科技研发到产品生产,从文化创意到市场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这种分工协作使得人类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分工可能带来的问题,如职业歧视等。孟子认为不同的分工都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提醒我们要尊重每一种职业,保障不同职业者的平等权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孟子・滕文公上》所蕴含的智慧穿越千年,对我们理解人性、治理社会和发展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促使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反思和践行这些宝贵思想。


孟子《离娄上》学习心得

                                   商学院 吴将

《离娄上》作为《孟子》中的一篇,承载了孟子对于仁政、德治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于人性善恶的探讨。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研读《离娄上》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本文将从孟子的人性论、仁政思想以及教育理念三个方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分享一些学习心得。

一、人性论: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善性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不仅奠定了孟子哲学体系的基础,也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内心深处的善良,激发他们的潜能。正如孟子所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仁政思想:教育者应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孟子主张“仁者爱人”,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治国。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教育理念: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孟子强调“君子不器”,认为真正的君子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技能或职业,而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明辨是非。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意识到,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权威,勇于探索未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离娄上》不仅是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教育思想的宝典。通过研读《离娄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使命——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以孟子的思想为指导,努力成为一名有仁爱之心、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

商学院旅游系:李锦昊

这周学习了《离娄·章句上》,阅读《离娄·章句上》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将其与教师工作相结合时,更是有诸多启发与感悟。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强调了规矩与仁政的重要性。他以离娄的视力、公输子的手艺、师旷的耳力为例,说明即使有这些天赋异禀,如果不遵循规矩和法则,也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这一观点对于教师的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不能仅凭个人经验和主观意愿进行教学。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孟子进一步将规矩和法则的观点扩展到治理国家的层面,认为即使有尧、舜般的仁心和仁名,如果不实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作为教师,仅有爱心和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这种善意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难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此外,孟子还提出了臣子对于君王的期望和责任,这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古代士人中尤为突出。同样地,作为教师,也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等方面。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孟子·离娄上》的对于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孟子》卷七·离娄章句上心得体会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曹晗

在繁忙的教学与研究之余,我再次沉浸于古代先贤的智慧海洋,此次研读的是《孟子》一书中的卷七《离娄章句上》。作为空中乘务专业的大学老师,我时常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中,而《孟子》中的诸多论述,不仅是对人性、道德、政治的深刻洞察,更是对职业精神、服务态度乃至人生哲学的生动诠释。以下是我对此篇章的学习心得,试图在古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探寻其对空中乘务教育的启示。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这句话强调了规则与标准的重要性,对于空中乘务人员而言,它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精进,服务如何创新,都必须遵循航空安全和服务规范这一“规矩”。而更深层次地,孟子所倡导的“仁爱”之心,则是我们服务的灵魂。在空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乘务人员不仅是安全的执行者,更是旅客情感的慰藉者。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旅客,无论其身份、国籍、文化背景如何,都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儒家思想的现代实践。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这句话虽看似是对那些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者的批评,但在我看来,它也提醒我们教育者(包括乘务教育者)应时刻保持谦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勇于承担责任。在空中乘务教育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一次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每一次飞行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人际交往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客舱氛围的关键。在飞行过程中,乘务人员与旅客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孟子强调的“诚”,要求我们在服务中不仅要做到言语上的礼貌得体,更要用心倾听旅客的需求,真诚地回应他们的关切,用实际行动展现对旅客的尊重与关怀。这样的沟通,不仅能够及时解决旅客的问题,还能在无形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旅行环境。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这句话鼓励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通过自我反省来寻求解决之道。在乘务教育中,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秘诀,也是提升团队整体素质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对学生的关心是否足够,以及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鼓励学生也要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从而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

通过对《孟子·卷七·离娄章句上》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空中乘务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点。仁爱之心、责任担当、真诚沟通、自我反省,这些品质不仅是孟子所倡导的,也是现代空中乘务人员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空中乘务人才,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空中旅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离娄》学习心得

旅游系  石婷婷

在深入研读《孟子·离娄》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教师,深刻感受到了这部儒家经典所蕴含的深厚哲理与教育智慧。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也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孟子·离娄》开篇即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孟子认为,规矩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教育人民的基础。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责任感。同时,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他们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论述,让我对教育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性本善的体现。这一观点启示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始终相信他们的本质是好的,要用心去发现并激发他们的善良本性。因此,我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在《孟子·离娄》中,孟子还强调了“义”的重要性。他认为,“义”是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他人。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孟子·离娄》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任,更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因此,我更加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宽广胸怀,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孟子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和修养,努力成为一名既有深厚学术底蕴又具备高尚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


《孟子·离娄》学习心得

在沉浸于《孟子·离娄》的深邃智慧中,我仿佛穿越千年,与孟子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部儒家经典不仅以其深刻的哲理和鲜明的观点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更以其对人性、道德、教育的独到见解,为我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实践指南。

《孟子·离娄》开篇即强调“规矩”与“方圆”的关系,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的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明确的规则与界限。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教育领域,规则与制度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行为准则,更是教师管理班级、维持教学秩序的基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

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论述,让我对教育充满了希望与信心。他认为,人皆有四端之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性本善的体现。这一观点启示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始终相信他们的本质是好的,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就能成长为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孟子·离娄》中关于“义”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孟子认为,“义”是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教育教学中,我将“义”的理念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同时,我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义”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孟子·离娄》中关于“君子”的描绘,为我树立了崇高的教育目标。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能力。作为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因此,我更加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成为一位既有深厚学术底蕴,又具备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

《孟子·离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让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与敬畏。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承孟子的教育智慧,不断探索与实践,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襄王 1.6 谁能统一天下 张宏宜 2024.11.01

梁惠王去世,由兒子襄王继位文中,孟子對他人說,襄王不像君王,沒有一般君王讓人敬畏的樣子。可能襄王比較年輕,所以沒有預期他會問:如何才能平天下,這樣突然的問題,所以,孟子回答:定於一。如同過去孟子回答梁惠王,始終如一,唯有仁德的君王。孟子補充“不嗜杀人者”可能是對襄王更白話的比喻,指不喜欢战争的人当时战火纷飞,征伐不断,各国的老百姓痛苦不堪。如果哪个国君不再让他的老百姓去打仗卖命,而能為百姓創造社会稳定和发展,那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闻风而至,诚心归服了。孟子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仍然是民众的心理。

事实上,就在孟子走后不久,苏秦到了魏国,就说动了梁襄王参加六国抗秦的计划。

《孟子离娄下》学习心得

商学院电商市销系:丁晨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离娄下》是一篇非常有深度的文章,它主要讲述了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

重要性。以下是我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一些心得:

1. 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良知和良能,这是人的

天性。这种天性使人能够分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善良的本性是人的道德行为的基础。

2. 道德的重要性:孟子强调,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

基础。没有道德,社会就会混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破裂。因此,我们应该尊重道德,遵守道德规范,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 教育的重要性:孟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善良本性,提高人的道德素质的重

要手段。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道德规范,知道如何做一一个有道德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以此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4. 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孟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

自己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做到言行一致,做到真正的道德人。

5. 社会责任: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都应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

献。我们应该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用我们的善良本性和道德行为来影响和改变社会。

总的来说,孟子的《离娄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更加明白了人

性的善良,道德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责任的

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牢记的。



孟子·离娄 学习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 电商系 付蓉

《孟子·离娄下》是《孟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也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在深入学习《孟子·离娄下》之后,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以下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

1. 教育的根本在于“仁”与“义”

孟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人的“仁”与“义”。他强调,真正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将“仁”与“义”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2. 教育方法应注重“因材施教”

在《离娄下》中,孟子提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表明教育方法应当灵活多样,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和需求,采用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 教师应以身作则

孟子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他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这意味着,如果教师自己不践行道德,就无法期望学生能够做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孟子非常重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培养。在《离娄下》中,孟子提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说明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5.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孟子主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但同时,他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通过学习《孟子·离娄下》,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仁师”。

孟子.离娄下》学习心得体会

商学院:胡一波

《孟子·离娄下》中,孟子通过对“仁”、“义”以及“正名”的论述,强调了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些思想不仅在个人修身齐家中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我本人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尤其是在《UI设计与制作》和《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中、科教产融合推进工作中。

一、仁爱与用户体验

“仁者,爱人。”这一思想直接引导我在教学中重视用户体验的设计。在教授《UI设计与制作》时,我强调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例如,在近期课程项目中,学生们为一家非营利组织设计网站Ui界面,旨在帮助孤儿院募集资金。学生们通过访谈了解到捐赠者希望获得透明的信息和进展反馈,因此他们设计了一个实时更新的捐赠统计和项目进展页面。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应用了所学的设计知识,更理解了如何将“仁”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真正服务于用户。

二、义与项目管理

“义者,正当。”在《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中,我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需求沟通。在学习实训项目案例中,学生们负责网站的改版,通过分析用户反馈,他们发现原有的产品展示页面缺乏清晰的信息组织,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经过讨论与优化,学生们调整了页面布局,使信息更为清晰易懂。这不仅提高了网站的访问量,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义”的意义:在商业行为中遵循正当原则,切实提升用户体验。

三、正名与产教融合

“正名者,治之本也。”这一观点在我们的产教融合工作中尤为重要。我们与多家电商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并承担责任。例如,在一次针对地方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合作项目中,学生们不仅参与了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还负责与农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挑战。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来电商从业者的角色与责任,理解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正名”,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业务。这种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孟子·离娄下》的智慧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在工作中,我将继续围绕“仁”、“义”以及“正名”的理念,强调用户体验、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以培养出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孟子·离娄学习心得

商学院 晋军刚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离娄篇有很多精彩对话,涉及到了圣人品德、君子修身、行事与交友原则,内容非常实用,比较适合现代人的具体实践,下面是原文和我的理解: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里的思想和老子有一定的契合之处,我们应该知道哪些是君子要做的事,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事,比如说作为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提高学识修养,多看书,多念真经,对社会现象应该有所批判,应该有所取舍。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句话比较深刻,反映了孟子的辩证思维,很多人只会僵化的学习先贤之道,对坏人也讲信用,做事情死板的不知变通,成为人们笑话的教条主义,孟子认为只要是为了春秋大义,天下苍生,不必拘泥于言必行、行必果,毛泽东同志就没有拘泥苏联的城市暴动革命路线,创新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抗日战争中又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避免了冒险主义,减少了无谓牺牲,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如项羽,就不会变通,拘泥于一时的道义和信用,错失了很多消灭刘邦的机会。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句话成为千古名句,特别能体现孟子活的仁义思想,仁义不是一味地讲礼教、讲道统,他还需要灵活的变通,还需要像孩子一样不在乎利益,保持自己的热情,才能超越普通的礼和仁,义是勇往直前的仁,仁是沉淀蕴藏的义。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段话需要追求仁义的人实践终身,通过深入学习先贤的思想原则,再通过生活工作实践,逐渐掌握悟道自得之,然后人生之路就会心安理得,同时凭借实践检验的先贤思想,深刻而适时的改造客观世界,左右逢源,上下同心,就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人生能够自得,得天地之道,做为国为民之事,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晋军刚

2024.11.3


《孟子·离娄下》学习心得体会

——电商市销系来学武


在阅读了《孟子译注》中“离娄下”这一节的内容后,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深感孟子的思想对于当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言论不仅在哲学上有着重要地位,更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以下是我对“离娄下”这一节内容的心得体会。

首先,“离娄下”中孟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孟子认为,教育不应局限于特定阶层,而应普及于所有人。这一点与现代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即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无论贫富、贵贱,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大学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发掘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孟子在“离娄下”中提到了“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和发扬这种善良。这让我思考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品德的塑造。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再次,孟子强调了教育的个性化。他认为,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这与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相吻合。在大学教学中,我尝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理论型的学生,我会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对于实践型的学生,我会安排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此外,孟子还提到了教育的连续性。他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大学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离娄下”中,孟子还谈到了教育的道德责任。他认为,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道德的楷模。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最后,孟子的思想也让我思考到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这与现代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在大学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离娄下”这一节的内容不仅让我对孟子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孟子的思想,将其融入到我的教学中,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


《孟子》万章上篇学习心得

电商市销系:雷宁

《孟子·万章》上篇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的对话,多是讨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是非曲直,涉及孝悌、天命以及操行等方面。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学习其内容,领会其精髓对我们的日常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有很大的益处。以下是我对《孟子·万章》上篇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孟子在《万章》上篇中提出“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强调了天下的归属是天和百姓共同决定的,天子没有权力私自将天下给予他人的观点。这便很好地契合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想。换一个角度思考,“天与之”是机遇,能否成功或受到认可,还取决于“人与之”。在工作和生活中机会时常有,但能抓住机会的人却相对较少。故我们应当勤学习,爱学习,善学习,不断增强业务知识和能力,在机会到来时才能胸有成竹。也可以同样的事例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和创新,多参加课外活动和学科竞赛,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为日后的创业和就业奠定基础。

其次,孟子在《万章》上篇中提出“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说明了外在的物质享受和他人的喜爱都无法消除人的忧愁,只有顺从父母才能真正解忧,突出了孝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我们虽不赞成盲从父母的思想,但应在心里和行为上孝顺父母,家和百事兴,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情绪安定,也能够及时得到父母的建议和帮助,有助于我们快速突破难关。此案例在课程思政中也可适当体现,助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学生提供不良情绪的疏解方式。

次,孟子强调“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句话强调了在理解和解读文本时,应该避免片面地拘泥于文字细节,而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真正意图。这句话本意是在讲阅读和理解,延伸来看,也可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要善于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避免因语言表达的不准确而产生误解。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不要拘泥于同事的一句话或一个决定去下定论,这样往往是偏颇的,正确的做法是着眼于系统,将自身放于情境中换位思考,或是还原情节,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此句也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不应拘泥于书本知识,还应深度挖掘和思考更深入的内涵或应用,乐学善问,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其创新思维。

最后,孟子提倡“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认为交友不能倚仗自己的年纪大、身份地位高或者家族势力等外在条件,真正的交友应该是看重对方的德行。这体现了孟子对于纯粹、平等的交友关系的倡导。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财富等外在因素而选择与之交往,这种带有功利性的交友往往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契合。孟子的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欣赏对方品德的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也更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例如,历史上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交,正是基于对彼此音乐才华和高尚品德的认可,而非外在的物质条件。我们在与学生、同事的交往中,应当重视德行,以德树人,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同事和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孟子·万章》上篇中提出的思想,对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交友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同时,也应学以致用,用于课堂思政,用于提升自我,用于教育学生,也可用于社会关系的处理。通过学习孟子的智慧,我们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孟子》读书心得

电商市销系   刘银凤

《孟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孟子第八章,通常指的是《孟子》一书中的《告子上》篇。这一篇章讨论了人性善恶的问题,以及人的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孟子在这部分中提出了他的重要观点,即“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的萌芽,而这些善的品质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来发展和完善。

1. 人性本善的探讨: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与西方哲学中的一些人性观有所不同。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面临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孟子的观点提醒我们,尽管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关键在于如何保持和培养这份善心。

2. 教育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后天教育对于人性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内在的善性,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3. 欲望与道德:《告子上》中还探讨了欲望与道德的关系,提出了“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的观点,即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物质欲望,就会忽视道德修养;相反,如果注重精神和道德的培养,就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精神世界的建设。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孟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理念。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社会贡献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孟子·告子上》不仅是一篇关于人性和道德的哲学探讨,也是对我们现代生活有着深刻启示的文献。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个人的道德底线,如何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孟子》离娄下学习心得体会

孟子从《孟子离娄下》中的不同语句出发,分别阐述对人性本善与道德自觉、礼仪、“大人” 之德以及自我修养与环境影响的理解。

人性本善与道德自觉

《孟子・离娄下》中深刻蕴含着孟子对于人性本善的坚持。“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部分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然而,这种善良并非是自然而然就能完全展现的,需要我们像君子一样去保存和发扬。这使我明白道德自觉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诱惑或自身的怠惰而丢失了善性,在生活中,无论是面对利益的抉择还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时刻唤醒内心的善念,以善的标准来行事。

对礼仪的思考

文中提到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这表明礼仪是对仁和义的一种节制和文饰。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能体会到礼仪的价值。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和道德关系的一种规范和升华。比如在社交场合中,合适的礼仪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它是我们内在道德素养的外在表现,从一个微笑、一个问候到各种正式场合的礼节,都承载着对他人尊重的内涵,体现了仁义在人际交往中的实践。

“大人”之德的理解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里的 “大人”并不是指权势地位高的人,而是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能始终保持像孩童般纯真善良的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世故圆滑,失去了初心。但真正伟大的人,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无论地位如何变化,都能坚守内心最初的那份善良、真诚和对世界的好奇。这种品质提醒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要迷失自我,要守护住生命中最本真、最美好的东西。

自我修养与环境影响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这让我认识到自我修养不能只做表面功夫,不能被外界的虚假赞扬所迷惑。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周围环境中那些看似美好实则误导人的观念和行为。真正的修养是发自内心的对道德的追求,不能被世俗的表象所左右。我们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甄别善恶,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向着孟子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境界前行。


读《孟子·离娄下》有感

《孟子·滕文公下》篇中,子·离娄下》主要讲述了君臣之道、父子之道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孟子通过与齐宣王的对话,阐述了君臣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君主应以仁爱待臣,臣子也应忠诚于君主[5]。此外,孟子还提出了“反求诸己”的思想,即在遇到问题时,应先反省自身是否有不当之处。这些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的君臣关系,对我们高校教师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品德的重要职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孟子的“反求诸己”思想提醒我们,在面对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教师应首先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是否能够真正关心学生,是否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例如,在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时,我们不应一味责怪学生,而应先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自然难以提起兴趣;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关心不够,学生也会感到被忽视。因此,我们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孟子·离娄下》还强调了“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有德也”。这意味着我们应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诚实守信、公正无私,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我认为可以从加强自我反思、参加培训和学习、注重言传身教、关注学生发展等几方面来践行。

总之,通过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思想,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孟子《离娄下》有感

部门:商学院 孙颖玲

作为一名长期耕耘于高等教育领域的高校教师,我始终在探寻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教学之中。近日,我读了《孟子·离娄下》,这部儒家经典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更在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

一、对“教育之道”的深刻理解

《孟子·离娄下》开篇即提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句话让我深刻反思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保持一颗纯净如赤子的心,去感知学生的需求,去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的道路。这种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不谋而合,提醒我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和成绩。

二、对“因材施教”的重新诠释

孟子在文中多次提到“教亦多术矣”,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启示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去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三、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践行

《孟子·离娄下》中提到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的示范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我也应当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沟通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对“反求诸己”的反思与自省

孟子在文中多次提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强调自我反思和自省的重要性。这启示我,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应当一味地抱怨外界环境或学生素质,而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个人修养是否存在问题。通过自我反思和自省,我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五、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规划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领悟《孟子·离娄下》中的思想精髓,将其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塑造;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以身作则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还将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沟通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自省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理念,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相信,在孟子的思想指引下,我能够不断前行、不断进步,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孟子·离娄下》不仅是一部儒家经典,更是一部教育宝典。它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和教学的艺术,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实践指导。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和领悟其中的思想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孟子·离娄下学习体会

基础部:田启燕

一、引言

《孟子·离娄下》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篇章,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智慧。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仿佛是在与古代圣贤对话,从中汲取修身、齐家、治国等多方面的营养。它就像一座思想宝库,每一句都值得反复咀嚼和品味,对我们理解孟子的思想体系和其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孟子·离娄下》内容概述

(一)道德准则与个人修养

1.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这一句深刻地阐述了道德修养与赤子之心的关系。所谓赤子之心,是一种纯真、善良、无邪的心境。在孟子看来,真正伟大的人能够在成长和经历世事之后依然保持这种内心的本真。这对我们现代社会的个人修养有着极大的启示。在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现代世界,人们很容易被功名利禄所诱惑,失去最初的善良和纯真。而孟子的这一观点提醒我们要回归本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坚守善良、诚实、正直等基本道德品质。

2.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此句凸显了人性与道德的关联。人与禽兽的区别其实很小,那就是人有道德意识。孟子认为普通百姓往往容易忽视这些道德因素,而君子则能始终保有。这表明道德修养是区分人的层次的重要标准。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可以引导我们重视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提升。只有不断强化道德意识,才能使人类社会避免沦为纯粹的利益追逐场,保持人性的光辉。

(二)君臣关系与政治理念

1.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对于君臣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这种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绝对君权观念,强调君臣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对待的关系。在古代专制社会背景下,这一思想具有前瞻性。它为政治治理中的权力制衡和相互尊重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现代国家治理中,虽然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君臣关系,但这种相互尊重、权利义务对等的思想可以延伸到政府与公民、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中。政府只有尊重公民权利、平等对待公民,才能赢得公民的衷心拥护;上级只有尊重下级,才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 “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关内容

《孟子·离娄下》中多处体现了孟子对民心向背的重视。他认为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种民本思想是孟子政治理念的核心。在历史长河中,无数王朝的兴衰都印证了这一观点。得民心的政权能够稳固发展,而失去民心的政权必然走向灭亡。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府也需要时刻关注民生问题,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根基。

(三)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

1.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对于不孝的阐述详细而具体,涵盖了从个人行为习惯到对家庭责任履行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体现了家庭伦理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家庭依然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孟子对不孝行为的界定可以引导我们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我们应该努力工作,避免不良嗜好,关心家庭成员,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因为家庭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2. “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这句话涉及到父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孟子认为父子之间不宜过于强调以善相责,否则会伤害父子之间的亲情。这反映出儒家在家庭伦理中注重情感的维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这一观点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不能只注重道德说教,还要关注亲子关系的维护,采用温和、合适的方式引导子女成长。

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个人层面

1. 道德修养的实践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要努力践行孟子所倡导的道德准则。例如,保持赤子之心,意味着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时,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工作中,不被不正当的利益所诱惑,诚信待人,公正处事。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友善、宽容,发扬善良的本性。同时,我们要时刻意识到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道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从小事做起,如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等。

2. 自我成长与反思

学习《孟子·离娄下》能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得失。我们要审视自己是否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丢失了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问题时,思考是否是因为没有遵循道德准则。通过这种反思,我们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朝着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目标前进。

(二)社会层面

1. 政治文明建设

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思想可以启发我们建立更加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政府要尊重公民的权利,公民也要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政府的决策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广泛听取民意,就像古代贤君重视民心一样。同时,对于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的建立也可以从孟子的思想中找到一些影子,避免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 社会和谐与家庭价值

在社会和谐方面,重视家庭伦理的价值是孟子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一个社会中,如果每个家庭都能遵循良好的伦理道德,如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那么整个社会也会更加稳定和谐。同时,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家庭问题,如养老问题、亲子关系紧张等,可以从孟子的家庭伦理思想中寻找解决办法,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四、与其他文化思想的比较

(一)与道家思想的比较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而孟子的思想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实践。道家认为过多的人为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和谐,而孟子则认为人应该积极地通过道德修养来影响社会。然而,两者也有相通之处,道家的自然观可以让我们在追求道德修养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刻意为之;而孟子的思想则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行动提供了方向,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使我们在处理社会和个人问题时更加全面。

(二)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法家思想侧重于以法治国,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孟子的思想则是以德治国为主,强调道德感化的力量。法家注重外在的强制力,而孟子注重内在的道德自觉。但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二者都有其价值。法律是社会的底线,道德是更高层次的追求,二者结合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五、结语

《孟子·离娄下》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篇章,其思想内容跨越时空,对我们现代社会的个人成长、家庭建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与其他文化思想的比较,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孟子思想的独特价值。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孟子的思想,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我们要将其中的道德准则、政治理念和家庭伦理等思想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谐。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不断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中获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以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孟子·离娄心得

商学院 电商市销系:王剑涛

《离娄下》是《孟子》一书中的一篇,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以下是我对《离娄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重视道德修养

《离娄下》中多次提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坚持正义原则

在《离娄下》中,孟子强调了坚持正义原则的重要性。他认为,正义是社会的基石,只有坚持正义,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我们应该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私利所动,勇于担当责任,为社会的公正和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注重家庭教育

《离娄下》中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强调君子之道

在《离娄下》中,孟子对君子之道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能够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同时,君子还应该具备谦逊、宽容、仁爱等品质,能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五、反思与自省

在阅读《离娄下》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言行举止,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担当的人。

综上所述,《离娄下》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文章,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道德修养、正义原则、家庭教育、君子之道以及反思与自省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认真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付诸实践,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好。



离娄下”学习心得

商学院 电商市销系:徐玉妃

在研读《孟子·离娄下》时,孟子提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这一论述对教育者尤其是大学教师具有深远的启示。孟子强调“博学”的重要性,意指教师应广泛汲取知识,深入探讨各个领域的内容,这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作为教师,博学意味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与跨学科的视野。通过广泛的学习,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更为复杂和多元的思想,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航行。同时,博学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科技环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保持活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与思考。

“详说之”则强调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的严谨与细致。对于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表面含义,更要深入其内在逻辑。这种详尽的阐释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避免简单的死记硬背,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孟子提到的“反说约”,则是指在博学和详说之后,对知识进行精炼和总结。这一过程非常关键,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将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提炼,从而达到“约”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中提炼出核心观点,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理念的价值。在课堂上,我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参与感,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重要内容,并进行有效的表达。

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同样重要。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会安排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让他们回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归纳。这一过程不仅帮助他们巩固了知识,也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如何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和总结的能力。

总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这一思想,为我们作为教师指明了方向。它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追求广博的知识与深入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与提炼,以达到更高的思维层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真正帮助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不为” 与 “有为” 之道,担教育育人之责

商学院电商市销系:叶红梅

在深入学习孟子的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这句话后,我感触颇深,它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高校代课教师岗位上的思想前行之路。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首先让我深刻领悟到明确边界、坚守底线的重要性。在高校这片育人的净土上,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所教导的学生,都面临着诸多选择与诱惑。对于教师而言,学术不端、敷衍教学、歧视学生等行为绝对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这些便是我们的 “不为” 之事。只有坚决抵制这些不良行为,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与专业操守,方能在教学、科研以及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有所 “有为”。而对于学生来说,考试作弊、旷课逃学、沉迷于无意义的网络娱乐等,都是违背道德与校规校纪的,明确这些不可为,才能为他们在大学期间专注于知识汲取、能力提升等积极行动奠定基础。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着我们要懂得取舍,聚焦重点。高校的教学与学习任务纷繁复杂,资源与个人精力却相对有限。作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盲目跟风追求那些看似新颖却不切实际的方式,而应舍弃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聚焦于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的方法,如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组织小组讨论等,在提升教学质量上 “有为”。在科研方向上,也要结合自身优势与学校资源,摒弃那些跟风却难以深入的项目,专注于有价值且能落地的研究,实现学术上的 “有为”。

对于学生,他们同样需要在众多的选择中做出明智取舍。大一新生初入校园,不能因盲目跟风参加过多社团而忽视了学业基础的巩固,这便是此时该 “不为” 的,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适应大学学习节奏、筑牢专业知识根基上,为后续发展蓄力。到了高年级,就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实践等,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全力 “有为”。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知自身示范、言传身教的力量。我会时刻以这句话为准则,做到 “不为” 那些不良行为,以自身的正直、自律为学生树立看得见的榜样。同时,在课堂上结合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其中的内涵,引导他们思考在大学生活的每个阶段如何正确抉择,鼓励他们勇敢去追求那些能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 “有为” 之事。

通过对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的领悟与践行,我将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教育育人之责,助力学生在懂得 “不为” 的智慧中,实现高校期间的茁壮成长与全面发展。



《孟子》第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电商市销系:张维

孟子中多次提到他关于尊师重义的思想,以下几个著名的例子

孟子与公孙丑的故事孟子指出,尊师重道是因为老师是传播知识、引导我们走向正道的人,他们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而道德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遵循道德才能成为一个有品行、有责任的人。公孙丑深受启发,表达了对孟子教诲的感激之情,并誓言要更加尊师重道,努力践行道德。

孟子的师道尊严观孟子认为即使是帝王之尊,对老师也应当恭敬相待,虚心受教。孟子强调,尊师重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行动上表现出诚意。这一观点在古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提醒人们要尊重师长、珍视学问,同时也为后世树立了尊师重教的典范。

孟子对许行做法的批评孟子提到,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们守孝三年,子贡更是独自守墓三年,这不仅是对老师的深情厚谊,更是对道义与责任的坚守。而许行等人却对自己的老师陈良不够尊重和忠诚缺乏必要的责任与担当。

综上所述,孟子通过多个故事和言论,深刻阐述了尊师重义的重要性。他强调尊重师长、珍视学问、坚守道义是每个人应该秉持的价值观。这些故事和言论不仅在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树立了尊师重教的典范。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应该铭记孟子的教诲,传承和发扬尊师重义的传统美德。

孟子批评那些背叛师道、诽谤先王圣贤之道的行为,强调了师道尊严与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尊重师长、重视道义有助于形成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尊师重义也是培养公民责任感与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尊师重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更是维护社会伦理与道德的基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个人成长与成功。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弘扬尊师重义的精神,让这一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原学习孟子第八篇

电商市销系:张喜宾

此篇涵盖了孟子诸多重要的政治、道德、人性等方面的观点,通过诸多事例和具体论述加以阐释,对了解孟子思想体系有重要意义。孟子指出先圣后圣所遵循的准则是一致的,强调了圣道的相通性与普遍性。子产用自己的车乘帮助人渡河,孟子认为这只是小惠,并非真正懂得为政。真正的为政者应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如按时修成徒杠、舆梁,让百姓无需为渡河发愁,而不是逐个去帮助百姓渡河,否则时间精力有限,难以满足所有人。

孟子强调了君臣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绝对服从。君主对待臣下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臣下对待君主的态度。这颠覆了传统观念中臣下对君主绝对忠诚的观念,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君臣关系中的延伸。他希望君主能够尊重臣下,把臣下当作自己的手足一样对待,这样臣下才能全心全意为君主效力。通过阐述臣下为旧君服丧的条件,孟子实际上是在对君主的行为进行道德约束。他详细列举了君主应该怎样做才是有礼的行为,反之则是把臣下当作仇敌。这是对君主权力的一种限制,要求君主在对待臣下和处理政务时,要以民为本,听从善言,并且要对臣下以礼相待。如果君主不这样做,孟子认为臣下没有必要对这样的君主表示忠诚,体现了孟子敢于批判不合理的君主专制行为的精神。

君子面对他人的横逆对待,应先自我反省是否不仁、无礼、不忠,若反省后自身无问题,那对方就是妄人,君子有终身之忧(如比不上舜等贤能之人),但无一朝之患(对横逆之事能正确看待)。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在道德和事业等诸多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先学会克制自己,不去做那些不符合道德或者有害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放弃一些短期的、不适当的利益诱惑,坚守道德底线,从而为真正有价值的行为和目标留出空间。

人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人们需要在众多的选择中确定哪些是值得追求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只有明确了自己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更加专注地去做那些真正能够让自己有所作为的事情。这就如同在岔路口选择正确的道路,只有排除那些错误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路径,才能顺利地走向成功之路。

他提醒人们在谈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言语具有巨大的力量,一旦说出,就可能像射出的箭一样难以收回,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随意地言说他人的不善,可能会引发他人的怨恨、报复或者破坏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这种谨慎言语的观念是儒家思想中注重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认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并且言语适当。在涉及对他人的评价时,更要克制自己,避免因言语不慎而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




学习《孟子·离娄下的心得体会

电商市销系:张潇宇

作为《孟子·离娄下》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而言,虽然其内容似乎与直接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无直接联系,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原则却能为日常教学工作提供诸多启发。

一、强调诚信为本

孟子强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电子商务领域,诚信是商家与客户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在电商交易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具备诚信经营的意识。

二、注重社会责任感

《孟子》中多次提到君子应“以天下为己任”。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数据隐私保护、环保包装、公平交易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出有益于社会和环境的选择。

三、倡导创新与持续改进

孟子的思想中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这可以类比为在电子商务领域不断追求创新和优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电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来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四、培养同理心与人文关怀

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精神。在电商教学中,可以强调客户体验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更加人性化、便捷的服务流程。同时,也可以讨论电商平台的社区建设,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购物环境。

五、重视团队协作与领导力

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电子商务项目实践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团队项目、模拟创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展现领导力,学会在团队中协调资源、解决问题。

六、反思与自省

孟子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和反省。在电商专业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定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历,进行自我评估,识别改进空间,培养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习惯。

读《孟子·离娄下》有感

部门:周晓燕

《孟子·离娄下》作为儒家经典文献之一,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哲理。以下是对其中智慧和哲理的归纳,以及这些思想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指导意义:

一、《孟子·离娄下》中的智慧和哲理

1有所不为,然后可以有为

这句话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人生短暂,如果事无巨细都亲自去做,必然会陷入忙碌之中,无法成就大事。因此,要懂得舍弃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2道德修养与育才作用

孟子认为,道德修养高、有才智的教师能够以自己的德行和才智培养、影响他人,使社会产生更多的贤才。这强调了教师作为育才者的重要作用。

3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教学。同时,他强调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4实事求是,追本求源

孟子倡导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名符其实。在知识积累方面,他强调要逐渐积累,追本求源,不能停留在表面。

二、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指导意义

1教学方面

1注重品德教育:教师应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启发诱导:教师应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4注重实践: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研方面

1选择研究方向: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避免盲目跟风或选择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研究领域。

2追求原创性:在科研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性和原创性,避免简单重复或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

3注重团队合作:教师应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事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4坚持实事求是:在科研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孟子·离娄下》中的智慧和哲理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思想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商学院第6

商学院第8小组

商学院正蒙学习第八组

会计系 牛欢

孟子智慧的新领悟:一次心灵的深度触碰

在反复咀嚼孟子思想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翻阅都如同与这位古代哲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孟子的智慧,如同一股清泉,不仅润泽了我的心灵,也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修养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孟子关于“性善”的论述,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他坚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一观点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时,总能找到内心的力量,相信只要坚持善良,坚守本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走向光明。同时,孟子对“性善”的强调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关系,学会了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善待。

其次,孟子对于“仁政”的倡导,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实行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还是未来的领导者,我们都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同时,孟子对“仁政”的论述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再者,孟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让我对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他强调,一个人的修养不仅关乎自身的品德提升,更关乎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和谐稳定。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作为个体,我们应该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孟子对于“义”的坚守也让我深受启发。他认为,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这一观点让我更加明白了诚信与公正的重要性,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孟子关于教育与学习的思想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总之,孟子的思想如同一座宝库,每一次深入探索都能发现新的智慧和启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思想,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持孟子的思想精髓,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商学院正蒙学习第八组

会计系 李茜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孟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理念对于现代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学说不仅在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当代教育中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一、教育的普及性与平等性

孟子强调“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质。这一观点启示我,在大学教育中,应当坚持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无论他们的出身、背景如何。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大学教学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通过差异化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四端,是道德修养的基础。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使他们成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道德情操的人才。

四、师生关系的建立

孟子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挑战,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五、终身学习的理念

孟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学习和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作为大学教师,我们自身也应当不断学习和进步,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使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总结来说,孟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教育智慧,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离娄上 有感

商学院会计系:李琳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由此可见,孟子是及其重规矩之人。在离娄上这篇,孟子开门见山揭示了规矩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即使以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与曲尺,也不能准确画出圆形和方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按照六律,也不能校正好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在这里,孟子从成“方圆”的“规矩”、正“五音”的“六律”,引申出治理国家也需要有规可循。

对于我们而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做事都要讲求规矩,守规则,不能触碰底线,否则将会自食其果。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教育学生恪守职业道德,不做假账,做一名守法的好公民!

商学院第二组

学习《孟子》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雷鸣

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思想揭示了在实现成功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际和谐与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这句话,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个人的事业追求,还是国家的治理与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来自于人心的凝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外部条件如天时与地利虽然重要,但它们的作用都不及人和带来的力量。

首先,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即使外部环境再有利,也不如有一个有利的地理条件。所谓天时可以理解为自然条件、时局背景等,这些外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影响成功与否。譬如,好的天气、适宜的时机和外部的有利条件,能够给一个国家或个人带来便利。然而,孟子进一步指出,地利比天时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国家或个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优越,他们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这在古代尤其关键,比如交通便利的地方更有可能促进经济繁荣。然而,孟子并没有止步于此。

其次,孟子更为强调的是地利不如人和,即使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如果内部人心不和、缺乏团结合作,那么成功的机会依然会大大减小。反之,即使天时不佳、地理条件不优,但如果人们能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依然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一点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许多国家和团体,尽管面临外部的困难和挑战,但凭借内部的团结和共同奋斗,依然实现了繁荣和稳定。孟子的这一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人际和谐、团结合作是成功的核心因素。

在人际关系中,和谐不仅仅意味着彼此不冲突,还包括互相理解、支持和共同努力。在家庭中,和睦的家庭关系是每个成员获得幸福的关键;在职场中,一个团结的团队往往比单打独斗更能取得成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变得更加重要。无论是在企业运营还是社会治理中,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应对复杂的挑战,唯有通过团队协作、凝聚共识,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孟子的这一思想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一理念在当代社会的治理和组织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市场机遇或地理位置的优势,更需要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和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内部矛盾重重,即使拥有优越的资源和市场条件,也难以长期稳定发展。而那些内部文化良好、员工团结一致的企业,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孟子的人和思想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国家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资源的丰富或地理优势,更在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人民的凝聚力和共识是国家强大的真正源泉。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够同心协力,彼此理解和支持,那么即便面对外部的挑战和困难,国家也能够保持稳健发展。相反,如果国内矛盾重重,群体之间缺乏信任与合作,那么即便拥有再多的资源和外部支持,也难以长久繁荣。

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孟子的这一思想让我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需要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与信任。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共同进步。同样,教育工作也离不开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只有彼此支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育质量。

总而言之,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揭示了人际关系与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国家,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孟子》学习心得

商学院财管系:张丽

学习了《孟子·离娄上》,对教育与人性深刻理解感悟颇深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仅道出了技艺与规则的重要性,更启迪我教学工作的深思。

在统计学与软件应用课程的讲授中,我深刻体会到,正如工匠需依规矩造器物,学生亦需掌握基础理论与软件操作之规矩,方能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数据分析。我不仅传授统计原理与软件技能,更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与应用,使学习不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孟子·离娄上》中强调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仁爱之道,亦是我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尊重、鼓励与互助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注与重视,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

总之,孟子智慧给予我深刻启示:既要坚守学术的严谨与规范,又要融入人性的关怀与温暖,让学生在掌握统计与软件应用技能的同时,也能成长为有温度、有情怀的财务管理人才。

《孟子》学习心得

商学院财管系:张晗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高校老师而言,孟子的学习思想和实践提供了诸多启示,这些启示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孟子强调性善论,认为人皆有四端之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一观点启示高校老师应相信学生具有向善和学习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发扬自身的优点。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展现个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学习和成长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孟子提倡反求诸己的学习方法,即遇到问题时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种自我反思的学习态度对于高校老师和学生都至关重要。老师应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老师自身也应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不断审视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再者,孟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丈夫,即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人。这一教育目标启示高校老师应将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孟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认为,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才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原则对高校老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孟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一观点启示高校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孟子学习思想对高校老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老师应相信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成长;注重德育培养,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些启示有助于提升高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孟子》心得写作

财务管理系:李萌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孟子》,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这句话不仅是对人际交往的指导原则,也是对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句话强调了尊重和爱是相互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往往决定了他人如何对待我们。这是一种自然的反馈机制,也是社会互动的基本规律。当我们尊重他人时,我们展现出的不仅是对他人的敬意,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因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人性,而每个人都是人性的体现。同样,当我们爱护他人时,我们也是在培养一个更加友爱和支持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最终会回馈给我们自己。

其次,这句话提醒我们,尊重和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尊重和爱护他人,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冲突和矛盾就会减少。反之,如果缺乏尊重和爱,社会就会充满敌意和冲突,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尊重和爱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再次,这句话也启示我们,尊重和爱是一种力量。它们能够改变人,也能够改变社会。当我们尊重和爱护他人时,我们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还能够激发他人的潜能,促进他人的成长。这种力量是积极的,是建设性的,它能够促进社会的正向发展。

此外,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尊重和爱是一种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们可以选择冷漠和敌意,也可以选择尊重和爱。这种选择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态度,也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选择尊重和爱,就是选择一种更加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尊重和爱是一种习惯。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实践和培养。我们需要在每一次的人际交往中,都去实践尊重和爱,这样才能够逐渐形成习惯,使之成为我们性格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尊重和爱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也是对社会文明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这句话的教导,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此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正蒙一院第四组

《离楼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翟小艳

在孟子离楼的学习之旅中,我仿佛穿越千年,与这位儒家大师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孟子之言,字字珠玑,句句入心,让我对“仁政”与“人性本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离楼之上,清风徐来,我仿佛看到了孟子那坚定的眼神,他在阐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时,那份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让我深感敬佩。我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家人,更要将这份爱推广到整个社会,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孟子对于人性的洞察。他坚信“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潜力和能力。这种信念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和教育,每个人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同时,我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直,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此外,孟子还强调了“浩然之气”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浩然之气,才能无惧于世间的一切挑战和困难。这种浩然之气,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更是一种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与追求。我深知,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也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之,在孟子离楼的学习之旅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孟子·离娄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杜岳霖

孟子内心非常慈悲。他不愿意让人因为责备而冲垮了内在的信根。孔子也一样,不同的人问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帮助到别人,助其成长,殊途同归。

曾经有一个老禅师,他有一个徒弟看到老禅师有的时候对别人和颜悦色,有的时候对别人正言以告,有的时候对别人破口大骂,他很不解,觉得老禅师脾气古怪的很。

然后小徒弟就向老禅师请教道:“老师傅,您不是经常跟我们讲心如止水,怎么你有的时候也破口大骂,脾气阴晴不定。”

老师傅说:“哈哈,为什么我会有这三种区别呢?是因为上等根器之人能扛得住骂,当头棒喝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导,那就直接用最厉害的语言去骂他就好了。只是有一些善根的人,他们还不足以接受严厉批评,我就正言以告,点到为止。而还有一些人他是根本承受不住你严厉批评的,甚至对于你那些正言以告的话,也经受不住。你只能是说一些好话,安抚他,让他增长点信心而已。

小徒弟一听,明白了原来如此。怪不得老师傅你从来不骂我,是我善根还不够啊。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孟子所说:“无责耳矣”的含义了吧?

所以,这也反过来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承受能力不断地加以提升。否则的话,连给我们提切实意见的人都没有了。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就能做多大的事;能承受多大的诋毁,就能承得住多大的赞美; 耐得住多少寂寞,就能守得住多少繁华。

孟子这里所说的不过多责备失言之人,不是指听之任之;而是指一种循序渐进的帮着一个人长养善根,直到他能够抵抗风雨这么一个阶段性过程。

《孟子·离娄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胡景花

《离娄章句上》有言:“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意即:“观察一个人,再没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

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人的善恶又能往哪里隐藏呢?也许,这就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最早记录吧?自此之后一千多年,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也说过这样的名言。只不过,两人阐释的角度不一样,前者是从识的角度说明的,后者是从作画的角度解读的。眼睛除了作为视觉器官以外,通过眼睛还能表达人的丰富情感。

眼睛之所以能传神,实际上是通过瞳孔的扩大和缩小,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程度以及目光凝视久暂来体现的人的思想情绪和瞳孔的变化关系密切。令人厌恶的刺激能使人的瞳孔收缩;而令人欣快的刺激会使瞳孔扩大;恐慌或兴奋激动时,会使瞳孔扩大到平常的4倍,因此,瞳孔的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标志。眼球的转动也可以显示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如两人交谈眼球比较稳定很少转动,说明他态度诚恳;如果目光游移闪烁、说明他暗藏打算。眼皮的张合程度一般能反映出人的精神状态。沮丧懊恼会使人耷拉眼皮,与人交谈半闭双眼是轻狂傲慢目中无人的表现。

眼睛所能运用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凝视。凝视是作为与人交往的一种手段。陌生人之间应尽量避免互相盯视。对敌人怒目凝视体现的是威严;家长对犯错误的孩子凝视可使孩子不敢撒谎;朋友之间的凝视听表达的内容就更丰富了,因此,会说话的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

《离娄章句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李毅飞

《孟子》中的《离娄章句上》,以其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不仅涵盖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多个层面,还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孟子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人生观。以下是我对《离娄章句上》的一些学习心得。

孟子在《离娄章句上》中深刻阐述了仁政理念,他强调“仁者爱人”,主张统治者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福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观点与孔子的“仁政”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儒家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孟子认为,只有当统治者真正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赢得民心,进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伦理道德方面,《离娄章句上》同样有着丰富的论述。孟子强调“五伦”之道,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个人修身立命的重要依据。孟子认为,只有遵守这些伦理规范,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时,他也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鼓励人们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除了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外,《离娄章句上》还涉及了人性论、天命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善良品质和能力。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启发人的内在良知,培养人们的善良品性和道德情操。同时,他也承认天命的存在,并认为人应当顺应天命而行,但也不应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的观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辩证性和深刻性。

在阅读《离娄章句上》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作用。例如,他所倡导的仁政理念和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被广泛认同和践行;他所强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也在引导着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当然,作为古代文献,《离娄章句上》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文化差异。在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思想时,我们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转化和发展。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可以借鉴孟子的伦理观念,但也需要考虑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政治治理方面,我们可以吸取孟子仁政思想的精髓,但也需要结合现代法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要求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离娄章句上》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迪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可以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和生活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孟子·离娄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李跃强

《孟子·离娄上》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孟子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哲学观点。以下是一些关于《离娄上》的心得体会:

德治与法治:孟子强调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认为仅有法律不足以自行,还需要道德的教化。“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句话提醒我们,法律需要与道德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孝道的理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表达了孟子对孝道的看法,认为生育后代是孝的重要体现。这一观点在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尽管后来对“无后”的解释有所偏差,但其核心思想仍强调了对家族和血脉的延续。

教育的态度:孟子提倡教育应该鼓励而非责备,认为正面的激励比批评更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应当看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人际关系:《离娄上》提倡在人际关系中应避免相互责备,而是应该相互理解和体谅。“易子而教”的理念提倡通过交换子女来教育,以减少父子间的直接冲突。

个人修养:孟子认为观察一个人的眼神可以了解其内心,这可以看作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早期表述。这句话鼓励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以更好地理解其内心世界。

政治理想:孟子倡导仁政,认为君王应当以民为本,行仁道,反对功利主义和权力中心的政治现实。他周游列国,希望说服诸侯实行仁政,实现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福祉。

通过阅读《孟子·离娄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今天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孟子的哲学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其价值,可以为我们提供治理国家、教育后代、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指导


《读〈离娄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李郑

《离娄上》作为儒家经典《孟子》中的重要篇章,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启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要向学生传达明确的行为准则,如同为学生构建起成长的框架。课堂上,纪律规则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校园生活中,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只有让学生明白并遵守这些“规矩”,才能让他们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塑造品格。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成为规则的坚守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规则的约束。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这让我联想到教育中对学生品德培养的起点。教育不能只关注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品德的养成。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敬爱自己的亲人、尊重兄长等这些基本的情感和行为出发,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和正义感。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传统美德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让这些道德观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而且,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他们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对于出现的偏差也要耐心引导和纠正。

   文中提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在教育中,“得学生之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困惑。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心理状态。我们需要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日常相处中,都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他们才会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这提醒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当我们的教育方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要从自身找原因。是我们的关爱不够真挚?是教学方法不够智慧?还是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态度不够诚恳?通过这种反思,我们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离娄上》就像一面镜子,让教师在其中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也像一盏明灯,为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指引方向。它促使我们传承和践行其中的智慧,为培养有道德、有智慧的新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育的天地里努力践行这些经典话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孟子·离娄上》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潘国红

本周学习了《孟子·离娄上》,本篇孟子继续阐述自己的仁政思想,并且论及了孝亲和悌兄的重要性,孟子把诚看成是实现仁的途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一直想推行自己的仁政王道,但是在当时兵凶战危的战国时代,人们为了生存被迫转入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为了维持战争所需,各个诸侯国对于民众赋税应该不低,赋税高老百姓生存艰难,这是孟子认为的当时的绝大部分君主不仁的一个重要理由。因此孟子像复兴儒学王道,期盼一个像尧舜一样的仁德之君来行王道解救万民于水火。

理论上孟子多次论证仁德王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生存的压力下,追求道德反而很高的要求。毛泽东说过,斗争是团结的重要手段,在斗争的过程中,谋求道德式的团结反而高要求。只有斗争分出结果后谋求团结式的道德才有意义。因此战国时期,最终的走向是一统。从现在来看,实现一统反而是真正的仁。

本篇孟子也谈到了教育,其中有古之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的观点。同时孟子也谈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意思是人事不值得过于指责,政事不值得过于非议。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有很重要的启示。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我非常着急,有时候难免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议论和指责。我知道长期的批评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育,也不利于孩子自驱力的形成,因此现在我有意识地去寻找孩子的优点,想办法去夸夸他,但是受到整个家庭环境氛围的影响,一个人的努力往往效果较差,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集体合力的结果。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正向的鼓励,这个道理对于我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


学习《离娄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孙峰涛

《离娄上》是《孟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主要探讨了人性本善、仁政与道德治理等主题。孟子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和论述,表达了他对人性、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看法。下面,我将结合《离娄上》的内容,分享一些学习心得.

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他通过“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这一观点,来论证人性本善。在《离娄上》中,孟子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人也能够保持善良的本质。这种对人性的乐观态度,为孟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奠定了基础。

仁政的重要性

在《离娄上》中,孟子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能否繁荣昌盛,关键在于君主是否能够实行仁政。仁政的核心在于爱民如子,重视人民的福祉。孟子通过引用历史上的贤君明主,如尧、舜、禹等人的事迹,来说明仁政能够带来国家的长治久安。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孟子在《离娄上》中还探讨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他指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低标准,而道德则是社会和谐的更高追求。孟子认为,法律可以惩罚犯罪,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内心。因此,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法律,更需要道德教育,通过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平,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离娄上》中,孟子还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他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品德,更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有德之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通过学习《离娄上》,我们可以看到孟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深具社会责任感的政治家。他的人性本善、仁政思想、以及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探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提升个人和社会的道德水平,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孟子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离娄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孙晓盼


《离娄上》作为《孟子》的重要篇章,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孟子在文中强调了“仁”与“礼”的重要性。他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拥有仁爱之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遵循道义是人生正确的道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利益的诱惑和选择,如果失去了仁爱的初心和对道义的坚守,就容易迷失方向。只有以仁为本,以义为行,才能走得正直、坦荡。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的这句名言让我明白了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社会的和谐稳定,都需要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对于社会来说,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制度和规则,是保障每个人权利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基础。

同时,文中关于“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的论述,使我思考领导者的德行对于一个团队或国家的巨大影响。一个领导者具备仁德、正义和正直的品质,才能引领众人走向正道,形成良好的风气。这也提醒着我们,在任何集体中,都应当以身作则,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此外,孟子所提倡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观点,让我更加懂得了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只有付出真心和尊重,才能收获他人的友善和敬重。

阅读《离娄上》,犹如与一位智者对话,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和价值观。它使我更加坚定地追求仁德与正义,努力遵循规则,以仁爱和尊重对待他人,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11月4日


《孟子·离娄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杨月洁


本次学习了《孟子·离娄上》,从中可以体会到孟子的仁义思想,孟子看到“生”“利”是短视的,而“仁”“义”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所以提出“舍生取义”“舍利取义”。这让我明白仁义是一种超越眼前利益,着眼于长远和整体利益的价值观。在生活工作中,秉持仁义思想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不昏沉、不散乱。那些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就像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中追逐海市蜃楼一样,一生疲于奔命。而遵循仁义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孟子所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仁爱和尊敬对待他人,也会收获他人的爱与尊敬,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应该尊重他人,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应坚守诚信、公正等仁义道德标准,不能仅仅为了短期的利益而违背这些基本准则。

文中提到公孙丑说的“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分析了如何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时机、方式等,这启示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通过学习本篇,孟子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令人钦佩。这种气概表现为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不良风气,可能会遇到不正当竞争手段,在社交中可能会面临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此时我们应该像孟子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随波逐流,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本真,也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坚定强大




《离楼上》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朱连州


在深入研读《孟子》的过程中,我尤其被《离楼》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所触动,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孟子对于人性本善的坚定信念,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严密的逻辑,探讨了教育、环境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微妙关系。

孟子在《离楼》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如同明灯,照亮了我对人性本质的思考。他认为,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拥有一颗纯净无瑕的心,这份善良与纯真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等待着后天的教育与环境去塑造和完善。这一思想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肩负着何等重大的责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们保持并发扬这份与生俱来的善良。

《离楼》篇还通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比喻,生动地揭示了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如孟子所言,一个人若长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自然会受到熏陶,变得奋发向上;反之,若处于消极颓废的环境之中,则难免会受其影响,走向堕落。这一观点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的决心,因为我知道,一个充满爱与正能量的环境,将是他们茁壮成长的最佳土壤。

《离楼》篇还强调了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一思想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启示,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综上所述,《孟子·离楼》篇的学习心得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人性本善的信念,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环境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承孟子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保持并发扬那份与生俱来的善良与纯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进步。

正蒙一院第二组

《孟子-离娄上》学习心得

部门:商学院   姓名:党智军

本周主要学习了《离娄上》内容,收获如下:

本部分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法治与人治”、“仁道与正道”、。

1、法治与人治。这个与我们国家目前的人治与法治相符。法治的根本是人治,只有选拔到了好的人,才能让法高效实施,才能实现法治。治理国家必须“先王之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道施行,必须让仁者居于高位。既要有良好的法治,与要有得力的人治。

2、仁道与正道。只有施仁政才是正道。有了仁政才能使人民休养生息,才能实现众乐。这才是正道,也是王道。养老尊贤也是仁道,只有做到这一点了,天下才能有声望,有才能的人才纷纷归属,才能拥有天下。遇到问题先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循了正道,自身端正了,做事才能取得成效。

《孟子・离娄上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二组 胡红梅

在深入学习了《孟子・离娄上》后,我深受启发,对教学工作和个人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总结汇报。

一、对《孟子・离娄上》的理解

《孟子・离娄上》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总是归咎于他人,而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个人修养对于家庭、国家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二、个人的“学”与“用”的实践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根据《孟子・离娄上》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思想,我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规范和考核标准,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我也注重自我反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我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复杂的理论知识时,我会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成果方面,我的学生在各类考试和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科研工作是大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在科研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方法。《孟子・离娄上》中的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这句话也激励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提高研究水平。

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我还担任学生的正蒙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根据《孟子・离娄上》中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的思想,我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修养。

通过学习《孟子・离娄上》,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将把《孟子・离娄上》中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离娄》读书心得

部门:正蒙二组         姓名:李重点

沉浸在《孟子·离娄》的文本海洋中,我体会到了孟子那种急流勇退又不失深情厚意的独到见解。首当其冲的感受是,孟子的言行之间蕴含着当时社会的背景和他个人的道德追求。正如他见梁襄王所言:“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映出他对统治者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君主的期待。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孟子关于仁政与仁心的论述深深吸引。他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如何以民为本的政治智慧。例如,“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去之”,这句话让我深刻理解了民意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孟子并不提倡盲从,而是要经过真实的考察和了解,这对于任何时代的治国者都是宝贵的启示。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孟子对人性的阐述。他认为,人之性善,犹如水向下,指出治理国家应顺应人的善良本性。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依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任何管理或领导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并发挥个体内在的积极面。

书中还透露出孟子对朋友和君子间交往的看法。如“人之相交,贵相知心”,这不只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交往理念的推崇。在现代社会,这种交友之道依旧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读完《孟子·离娄》,我更深地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关于如何为人、如何治国的道理始终不变。孟子的思想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引导而非强制,是启发而非命令。通过这篇文章,我更加懂得了作为当代人,我们应当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与义。


孟子·离娄章句上

读完《孟子·离娄章句上》,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其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之道,令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学习。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规则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秩序、职场规范还是个人行为准则,都如同规矩一般不可或缺。没有规矩,我们的行为就会失去约束,社会也将陷入混乱。它提醒我们要自觉遵守各种规则,以确保生活的有序进行。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与人交往中遇到问题时,不应一味地指责他人,而应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处事能力,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点上对于我们教育学生有着不小的借鉴作用。

此外,章句中还提到了“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这些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我们塑造良好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弘扬这些传统美德,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正义之举维护社会公平,以礼仪之态展现个人素养,以智慧之思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孟子·离娄章句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生价值。

孟子学习心得--离娄上

正蒙一院  王敦海


《孟子·离娄上》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为我作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文明行为导师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引导大学生时规则的重要性。在校园生活中,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校园公共秩序,都需要明确的“规矩”。就像在课堂上,规定好不能随意迟到、早退和使用手机,让学生明白这是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学习权利的基本准则。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教学时间安排和各项教学规范,用行动向学生展示规则的严肃性。同时,在学生违反规则时,要依据规定合理引导,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让他们在规则中养成自律的习惯,这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一步。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当我们遇到教育效果不佳的情况,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比如,当我们努力引导学生文明言行,但效果不明显时,要反问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学生的想法,所采用的引导方式是否符合他们的接受程度。我们要以良好的修养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教导,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和道德修养。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在指导大学生文明行为时,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强行灌输理念。而是要与他们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比如在组织文明行为讨论活动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文明行为,而不是单方面地说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从内心接受并践行文明行为,将个人修养的提升内化为自身需求。

《孟子·离娄上》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大学生正蒙工作中的道路,让我明白从规范学生行为到培养他们的个人修养,都需要我们教师从自身做起,运用智慧和爱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成为有修养、守规矩的人。


《滕文公下》心得体会

在深入研读《孟子》第三篇《滕文公下》之后,我的内心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孟子所阐述的“大丈夫之道”与“道义之辩”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孟子对于个人品德的极高要求,更体现了他对于社会责任和担当的深刻洞察。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这一观点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时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而真正的“大丈夫”则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外界所动摇。他们始终秉持道义,为天下公利而奔走呼号,这种精神无疑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同时,孟子通过与弟子彭更的对话,进一步阐释了道义的重要性。当彭更质疑孟子游说诸侯、接受供养是否过分时,孟子以舜接受尧的天下为例,强调只要合乎道义,接受供养并不为过。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孟子对于王道的坚定信仰,更展示了他在道义面前的坚定立场。这让我意识到,在追求个人价值和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和贡献,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此外,《滕文公下》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对于时代变迁和学说纷争的忧虑。他身处战国乱世,目睹了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与墨翟的学说充斥天下的现状。孟子认为,这些学说都是对孔子之道的偏离和歪曲,他担心如果任由这些邪说蔓延,将会导致社会道德的崩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因此,他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正人心、息邪说、纠正偏激行为、驳斥荒谬言论为己任,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孔子的仁义之道。

孟子的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深受感动。他并不因为自己的学说与当时的主流观点相悖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站出来,为真理和正义发声。这种勇气和担当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同时,我也意识到,在理解和评价不同的学说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它们,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和排斥。

在《滕文公下》中,孟子还通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寓言,如“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和“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等,进一步阐释了他的思想。这些语句不仅富有哲理,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它们让我深刻认识到,知错就改、改则立断、断则彻底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总之,《滕文公下》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和洗礼。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持孟子的精神,坚守自己的道义和原则,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心得体会


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能历久弥新。“教育”一词即出自《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其中,孟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一、重视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培养。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句话表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人是有善良天性的,但吃饱了、穿暖了、住安逸了却不加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所以精神生命的获得需要通过教育。孟子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道德品性和精神境界是人最宝贵的财富。正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所以无论是父母教育孩子还是老师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点,而是做人的道理,“大丈夫的气概”和培养精神品格。

二、“易子而教”的教育思想。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认为,教育儿子,必用正道。用正道教育还不行,父亲必然发怒,这就反而伤害了儿子,甚至父子互相伤害。所以古人“易子而教”,使父子之间不互相责备而求至善。如果互相责备而求至善,父子间就会有隔阂,那就是最不好的事了孩子是父母生命状态的综合体现,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很多父母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的孩子身上,觉得孩子不行,其实是释放了自己内在的,对自己的不满,转移了自己内在的焦虑和和对自己的失望。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有黏着的复杂的爱,充满了期待和欲求不满的失望。当我们把孩子当做别人家的孩子时候,就会冷静客观很多,会更容易发现优点,执着和黏着就会变少,就没有那么多的自我投射和不满,反而更容易尊重和教育。“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学习是中国家庭亲子冲突最为集中的方面。又如“超级育儿师”综艺节目中的很多例子,里面的熊孩子偏激或不可思议的行为,这些父母真的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了,所以他们“易子而教”,寻求育儿师的帮助,在育儿师的帮助下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得到改善。所以孟子这样的易子而教,一定意义上可以避免溺爱或过度苛责小孩,而这个“教”的人也必须选择好,所以现在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

三、“深造自得”的教育思想。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依循正确的方法获得高深的造诣,就是要能自觉地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深厚知识;积蓄深厚知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希望能自觉地有所得。在孟子看来,“自得”与“他得”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要有大学问,非“自得”不可。学习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自觉自悟、质疑问难的学习,方可达到精深的境界。比如,在高三的冲刺阶段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题海战术”是保障高分的王道。不可否认,必要的题目训练能帮助学生回顾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但若一味沉迷其中,忽视对课本知识的再认、重构和理解,反而会让学生迷失备考方向。高考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还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所以,不论是在中学考试还是平时学习,深入的学习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与见解,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


正蒙一院二组:王煜岿

                                     2024年114


孟子有感

一、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性善论的具体出处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尤其是其中的“告子"篇和“尽心上”篇等章节。在这些篇章中,孟子通过与其他学派的辩论,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孟子性善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人性本善,即人的本性中包含了仁、义、礼、智等道德素质。孟子认为,这些道德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良知和良能的表现。他通过“四端'来说明人的本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此乃仁之端也;人皆有好于利之心者,此乃义之端也;人皆有辞让之心者,此乃礼之端也;人皆有是非之心者,此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善可以通过每个人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

1.人性:孟子所说的“人性"指的是人的本质和天性,是指人所固有的本性和天赋。2.性善:性善是孟子对人性的一种描述,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道德的潜能3.良知、良能: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和良能,良知是人所具有的判断是非善恶的

能力,良能是人所具有的实现道德行为的能力。4.四端:孟子提出的“四端"是指人皆具备的仁、义、礼、智的萌芽,是人性善的具体表现。

“性善论”对现代教育的价值

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天生具有仁爱、义、礼、智等优良品质。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作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理应受到孟子的性善论的价值冲突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中,这一理念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个体差异,尊重个体价值: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每个人的发展和潜能各不相同。因此,现代教育应该重视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了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现代教育应尊重每个个体,关注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发展,而非单一地追求知识的灌输。

2.重视现代德育教育,培养道德素养:孟子的“性善论"认为道德行为如“绘事后素”,是对人性的提高、完善,是人性的实现。儒家所具有的这种理论完整性和理论个性,最终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和世界文化中的独立类型。2因此现代教育中的德育显得格外重要。所以现代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性善论认为,道德教育是发掘和引导个体内在善良本性的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

3.重视情感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孟子的性善论启示现代教育应该重视情感教育。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4.重视主体性的开发与培养:在孟子看来,没有人的主体性的觉悟,再好的外在条件都不能是成功的教育。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休,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学生一旦有了主体自觉性,他们就会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他们才能对自身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自省自控、自觉,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3

5.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性善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因此,现代教育应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避免不良因素对个体善良本性的侵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善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实现。

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二组:奚力妍

在学习《离娄上》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思想的深邃与广博。以下是我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离娄上》作为《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伦理智慧。首先,我深受“仁者爱人”的理念所启发。孟子主张,仁爱乃人际和谐之基石,亦是社会稳定与和谐之关键所在。仁爱不仅体现为一种情感倾向,更是一种行为规范,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身体力行。

其次,孟子所倡导的“性善论”令我深感印象。他主张,人性本善,个体应当致力于修身养性,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善良本性。这一论断激励我更为积极地审视内心世界,致力于发掘并培育内在之善性。

《离娄上》中对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阐释,使我深刻领悟到道德力量的重要性。孟子指出,行事合乎道义、遵循道德规范者,通常能够获得广泛的援助与支持;反之,行为不正、违背道德者,则难以赢得他人的协助。这一观点进一步坚定了我遵循道德准则的信念。

在学习《离娄上》的过程中,我还对孟子关于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孟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此外,《离娄上》中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孟子主张君臣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君主应当关心百姓疾苦,臣子则应当忠诚于君主,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学习《离娄上》,我更加明白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也深刻感受到了其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儒家文化,以期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价值。


学《孟子》有感

正蒙一院:张杨

《孟子》离娄章句上中的很多言论体现了对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在我们的平时工作中,我们可以将这些思想融入到对学生品德教育当中。比如孟子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对于辅导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便于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和社会。

《孟子》离娄章句上中“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这句话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在大学辅导员工作中,观察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需要通过日常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潜在的问题。比如,当与学生交谈时,学生的眼神是否坚定、游移或者躲闪,都可能暗示着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就像面对一些可能在学业上有困扰或者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学生,他们的眼神可能会比较黯淡或者躲闪,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同时,从“观眸识人心”的角度看,我们在提升自我修养时,也要注重自己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统一。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学生,所以我们也要内外兼修,才能与时俱进。

《孟子·离娄篇》阅读心得

                         ——商学院  赵宇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离娄篇》出自儒家经典《孟子》,通过对人性的本质等核心议题展开论述。让人在阅读之际进入了一段深刻的哲理之旅,让人深刻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与道德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深远意义。

孟子在《离娄篇》中反复强调“仁”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这一点启示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应当以爱心和正义行事,关心民众疾苦,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支持和尊敬。在我看来,建立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涉及自我意识的觉醒、知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的行动。不论是修身养心,或者人性本善,个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底线的高度结合体,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清晰的价值观导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良知良能,即“四端之心”。这是对后世伦理学说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之一,启发我们要相信人性中的善良本质,倡导通过教育和个人修养,引导人们发掘内在的美德,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在认定他人的道德良善之前,个体自身更要定期花时间进行自我反省,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内心的道德标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勇于承认错误,寻求改进的方法。只有自己的道德标杆端正,其后才能发掘他人的良善。

《离娄篇》还阐述了成为君子的标准,即“行仁义礼智信”。孟子强调,君子不仅要修身齐家,更要治国平天下,这要求一个人必须拥有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以及坚定的意志。作为个人,社会的一份子来说,想要做到“从心”的君子,不仅要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实践。在遇到具体情境时,试着运用道德原则指导自己的行为。比如,当面对诱惑或冲突时,选择做出正确而非容易的选择,坚定道德底线,行君子之事,修明辨之心。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离娄篇》的理念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日益丰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孟子的“性善论”鼓励个人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追求更高尚的人生目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实践“君子之道”,既能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读完《离娄篇》,我不禁思考,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坚守那些最基本却至关重要的价值观?或许答案就是去践行,在实践之中感悟孟子的道德理论,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学习心得

本周《孟子》我们继续研读,在小组集体研读和个人学习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尤其对于我们高校一线专职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的性善论让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善良的本心和发展的潜力。在日常工作中,面对那些看似调皮捣蛋或误入歧途的学生,我不再轻易地否定,而是努力挖掘他们内心的善念。曾经有个学生经常违反宿舍规定,和舍友关系紧张。但在交流中,我发现他其实很热心,只是表达方式不当。我引导他将这份热心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参与宿舍公益,慢慢地,他改变了,和舍友相处也融洽起来。这让我明白,辅导员要像守护火种一样,保护好学生心中的善,激发他们向上的力量。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三乐之一,这让我对辅导员这份工作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充满朝气和潜力的大学生,他们都是英才。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成长之路,这需要我们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在学术上有追求,我们就要为他们创造科研条件,鼓励参与学科竞赛;有的学生擅长文艺,那就要支持他们参加社团活动,发挥特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快乐和意义,看着学生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时刻提醒着我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向。如今的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但未来社会竞争激烈。作为辅导员,我要引导他们树立忧患意识。通过组织职业规划讲座、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们明白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提升自己。在与学生交流就业问题时,我常以孟子的这句话为切入点,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在困难中磨炼自己,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也对学生品德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我注重培养集体的浩然正气。鼓励学生在面对不公、不良现象时,要有正义感,敢于站出来。通过评选道德模范、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一种充满正气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线,《孟子》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让我以更积极的心态、更智慧的方法去陪伴学生成长,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从这部经典中汲取营养,为学生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蒙一院二组:郭重蒲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