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分享 -> 正文

正蒙一院2024春季第十三周心得分享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6-18

从《论语》第二章看孔子的政治哲学

商学院:杜跃平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其深邃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历经千年而不衰。特别是其中的第二章“为政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为后世治理国家和个人修身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首先,孔子在“为政篇”中强调了“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他认为,治理国家必须以道德为根本,以德治国才能赢得民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政治与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虽然政治制度和治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只有以道德为基础,才能建立起公正、公平、合理的政治制度,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孔子在“为政篇”中提出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理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了道德和礼仪在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仅仅依靠政令和刑罚来治理国家,虽然能够暂时维持社会秩序,但无法真正解决人们内心的道德问题。只有通过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才能真正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一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我们需要在制定政策和法律的同时,注重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的推广,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孔子在“为政篇”中还强调了君子的作用。他认为,君子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力量,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言行举止对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风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孔子提出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观点,强调君子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以自身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和教育他人。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提升,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来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论语》第二章“为政篇”深刻阐述了孔子的政治哲学,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道德和礼仪为基础的治理原则,并强调了君子的作用。这些思想不仅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孔子的政治哲学,汲取其中的智慧和营养,为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论语心得体会

商学院:王军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告诉我们想要先做事,必须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

那么,我们做事的利器是什么呢?扪心自问,做事无利器,唯有对待做事的诚实,对工作诚实、就不要自欺。

每个人心里都对自己有一个期许,比如,希望做好事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等等。

但是,有的人希望受尊敬,却去做不诚实的事情,对所做的事诚实,就是凡事要尽全力做好。

做到六七十分就觉得做好了,这是不诚实。

对所做的工作诚实,就是多去实践多去思考,用知者不惑的态度去对待现今的工作,正如一例:孔子30岁跟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

过了10天,师襄子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

孔子答到其弹奏的技巧还未会。

又过了10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曲很是熟练,要求他再学一首新曲子时。

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啊!"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琴。

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

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如果我们每一人都能按这种态度去对待工作,那么,纰漏百出、衔接断链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工作的效能与成绩就会更鲜明可见。



《论语》研读周记

   商科实验教学中心 薛应珍

《论语》,这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如同一座智慧的宝库,每一次深入探究都让我有新的领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经典之言让我明白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在不断重温中常常能获得新的见解。它激励着我时常回顾以往所学,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懂得对于知识与事物,单纯的知晓不如热爱,而热爱又不如以之为乐。它启示我要努力去寻找那些能让自己真正热爱并享受其中的事情,这样才能在追求中获得无尽的动力与满足。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提醒我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和谐友善但又不盲目附和,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观点。真正的君子能够包容差异,求同存异,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使我深知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每日对自己的行为、品德进行审视,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让自己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论语》犹如一位智慧的导师,它的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对它的学习,我更加明晰了人生的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追求道德完善和精神成长的决心。我将继续在《论语》的智慧海洋中遨游,汲取其无尽的养分,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孔子“为政”思想对我个人成长的启示

商学院:杨淼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论语》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魅力,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其中,第二章“为政篇”不仅阐述了孔子的政治哲学,更以其丰富的内涵,对我个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为政篇”中强调“为政以德”,这一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个人生活,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以德为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迷失方向。

孔子还提出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理理念。这让我明白,在管理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类似的原则。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外在的规则和制度来约束自己,虽然能够暂时避免犯错,但内心却缺乏真正的羞耻感和责任感。相反,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出发,以道德和礼仪来约束自己,那么我们的行为就会更加自觉、更加高尚。

此外,“为政篇”中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教育不仅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这启示我,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挑战。

孔子“为政”思想对我个人成长的启示是深远的。它让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以德为先、以礼为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自信。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营养。同时,我也将努力将孔子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以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更加优秀的综合素质来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在孔子的思想指引下,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繁华沉迷下的道德叩问

商学院   杨睿

五月份工作中处理了三个棘手的问题,一个是学生开车进校门和校警发生冲突,一个是管理系论文答辩期间指导老师因对论文评判的意见顶撞系主任,一个是论文代写机构因经济纠纷投诉学生学术不端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暴露出当下人们在繁华痴迷下的道德缺失,一个富二代的经济优越感使他开着豪车进校门无视校规,看不起执勤的校警,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是“看门狗”;一个沉浸在“我执”中的老师听不进不同意见,无视答辩组的正确意见,出言伤人,报警投诉;一个想走捷径,一念之差的毕业生丢失了个人的诚信。在处理过程中让我看到了在繁荣物质下人性痴顽愚昧。虽然是高校,知识的殿堂,但知识没有成为学识,文化没有养成文明,教育没有化为教养。想起《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句子,觉得物质文明发达了,但人的道德缺失日益严重。当下的迷失者们更多的关注着个人的情绪,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好恶,而较少关注他人的感受,为他人谋福利。作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集聚地,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阶的品质。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某某名校学生出国后,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在资本的驱使下数典忘祖。他们虽然有了超卓的专业技能,但作为人的基本品质丧失了。从这点上看,觉得学校新进更新的校训“明道修身理他共荣”是有其时代意义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应该跳出繁华物质的诱惑,对内心进行道德叩问,保持头脑的清醒和高尚的品质,成为繁荣困惑中的一股清流,聚起一派涤荡污浊的浩然正气。

《论语》“为政篇”与现代治理理念的碰撞与融合

商学院:杨勇岩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经典,其“为政篇”深刻揭示了孔子的政治哲学和治理理念。这些古老的智慧,在历经千年的传承后,依然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当我们将其与现代治理理念进行对比时,不难发现其中的碰撞与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为政以德”这一核心思想与现代治理理念的碰撞。孔子强调以德治国,认为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更加注重法治和制度的建设,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这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实际上在碰撞中产生了融合。现代治理理念强调法治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在治理中的作用。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需要道德的支撑,而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也需要法律的规范。因此,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在现代治理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

其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理原则与现代治理理念也存在着碰撞与融合。孔子认为,仅仅依靠政令和刑罚来治理国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这一观点在现代治理中得到了体现。现代治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素质提升。通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现代治理也注重制度建设和法律约束,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此外,“为政篇”中强调的君子作用与现代治理中的领导者角色也存在着碰撞与融合。孔子认为君子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力量,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言行举止对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风尚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观点在现代治理中得到了体现。现代治理强调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以自身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来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现代治理也注重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领导者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论语》“为政篇”与现代治理理念在碰撞中产生了融合。孔子的政治哲学和治理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使我们能够在现代治理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古老的智慧。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论语》“为政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治理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研读周记

  商科实验教学中心 张楠


《论语》犹如一盏明灯,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深入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诸多感悟与启迪。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明白持续学习与不断温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不仅能带来知识的增长,更能带来内心的愉悦与充实。“吾日三省吾身”则提醒我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保持自我的提升与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会我以开放谦逊的心态看待他人,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和长处,让自己得以不断成长。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处世的黄金法则,它引导我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


《论语》中的许多教诲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指导着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如何追求真理。通过学习,我对人生的目标、道德的准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它让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更加友善与包容;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能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


《论语》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给予我无尽的指引和力量,我将继续在它的智慧海洋中汲取营养,让其智慧融入我的生活与思想,指引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探寻《论语》第二章中的君子风范与为政之道

商学院:赵璟祎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其第二章“为政篇”不仅探讨了为政者的治理之道,更深刻揭示了君子的风范与品质。在这一章中,孔子通过一系列言行举止的阐述,为我们展现了君子在政治治理和个人修养上的典范。

首先,君子风范在“为政篇”中表现为高尚的道德修养。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仁爱之心,关爱百姓,以民为本。他们不仅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将道德修养与政治治理紧密结合,以道德来规范政治行为,实现以德治国。这种高尚的道德修养不仅让君子在治理国家时能够公正无私、心系百姓,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楷模。

其次,君子风范在“为政篇”中体现为明智的治理策略。孔子强调,君子在治理国家时应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他们不会盲目地追求权力和地位,而是注重实际效果和百姓的福祉。君子知道何时该宽容何时该严厉,能够恰当地运用权力和资源,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种明智的治理策略不仅体现了君子的智慧和能力,更使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时能够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再次,君子风范在“为政篇”中表现为谦逊的待人之道。孔子认为,君子应当谦逊有礼,尊重他人。他们不会因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傲慢自大,而是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虚心向他人学习。君子的谦逊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上,更体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努力改进自己,以实现更高的境界。

最后,君子风范与为政之道在“为政篇”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孔子通过阐述君子的风范和品质,为我们揭示了为政者的治理之道。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为政者应当具备君子的风范和品质,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明智的治理策略来治理国家。同时,他也强调了君子在治理国家时应当注重实际效果和百姓的福祉,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论语》第二章“为政篇”中的君子风范与为政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明智治理策略、谦逊待人之道的君子型领导者,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商学院第三次心得分享活动感悟

商科实验教学中心 赵静静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人生哲理。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其中对于师德师风的强调。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具体指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教学的热情,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同时,我们还要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师德品质影响学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与学生相处时,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意愿,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孔子曾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应该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发展机会。同时,我们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这次分享会,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与更多的同事一起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商学院经典研读分享心得体会3

商科实验教学中心:朱明

商学院在65日晚上,进行了经典研读分享心得体会,听了8位同事的相关学习心得,有不少的触动。论语就像是一座无尽的宝藏,每一次深入探究都能收获新的启迪,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我在人生道路上能更加从容坚定地前行。它让我犹如步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殿堂。其中蕴含的道理如点点繁星,照亮我的心灵。《论语》就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时刻鞭策着我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品德,以更加从容、明智的姿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机遇。它的价值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值得我一生去品味和践行。我要认真的去学习它。让它的理念融入我的生活。

《论语》心得体会(五)

商学院:胡悦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青年老师,我在日常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物流理念相结合。近日,我深入学习了《论语》中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让我对物流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为我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这段对话中,子贡向孔子请教关于贫富与心态的问题。他提出了“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的观点,孔子则进一步指出,“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是更高的境界。这段对话让我意识到,在物流管理中,我们同样需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既不过于追求物质利益,也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

物流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在这个系统中,我们需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包括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如果我们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就可能会忽视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和信任的缺失。而如果我们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就可能会忽视自身的不足和潜在的风险,从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和企业的失败。

因此,我认为在物流管理中,我们应该借鉴孔子的思想,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诚信和互利为基础,共同推动物流事业的发展。其次,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好礼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此外,这段对话还让我思考了“自我了解”的重要性。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在物流管理中,我们同样需要不断了解自己和他人。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之,这段《论语》中的对话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意识到在物流管理中保持平和心态的重要性,也让我思考了自我了解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物流管理专业的青年老师,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和现代物流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物流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物流与会展经济系:常明

《论语》的学习心得

君子之风:《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让我明白了理想人格的追求。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如诚实守信、谦虚谨慎,还要有不断学习、自我反省的精神。这激励我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品行的修养,力求成为有德行、有担当的人。


在繁忙的高校教学生活中,我时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但每当我静下心来,翻开《论语》这部古老的经典,总能从中汲取到无尽的智慧与力量。特别是当我深入研读第四章时,那些关于君子品行、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学的论述,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第四章中,孔子多次提及“君子”这一概念,强调君子的言行举止应当如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格的塑造者。孔子所言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我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孔子还提到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根本素质,如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更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工作生活中,我也从《论语》第四章中汲取了诸多智慧。例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工作中,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同事和谐相处。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跟从他人。这种“和而不同”的态度,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同事合作,也能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盲目和迷茫。

另外,“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应当保持坦荡的心态,勇敢面对,而不是过于焦虑和担忧。这种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也能让我们在困难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通过学习《论语》第四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我们也要从经典中汲取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也将积极践行经典中的智慧和理念,以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道千乘之国---的理解

商学院 :郝渊晓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有人翻译为:

孔子说:“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的对待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不论上面翻译正确与否,不同时代不同人,都会做出不同解释,以便为己所用。这段话至少应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 治理或管理一个组织,首要的原则是要以身作责,讲信誉,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 管理者要体恤民意,节约老百姓的每一分财政收入,而不是大搞形象工程,造成大量烂尾工程。

3、 要节约老百姓的时间,时间就是财富,不要以自己的好恶随意浪费老百姓宝贵的时间,科学合理利用空闲时间。


学而篇学习心得(五)

商学院:贾果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在《论语·学而篇》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一问,似乎是在探寻一个人在面对贫富两种极端状态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正直。孔子给出的回答“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则进一步提升了这种品质的高度。

“贫而无谄”到“贫而乐”,孔子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了从“不做什么”到“做什么”的转变。贫穷而不谄媚,这是一种对自身尊严的坚守,但仅仅做到不谄媚,可能还是被动地承受贫穷带来的压力。而“贫而乐”则不同,它不仅意味着对贫穷的泰然处之,更包含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让人在困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从而真正地实现了内心的自由与平和。

同样,从“富而无骄”到“富而好礼”,孔子的回答也体现了从“不做什么”到“做什么”的升华。富有而不骄傲,这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但仅仅做到不骄傲,可能还是停留在对财富的简单拥有上。而“富而好礼”则意味着,在拥有财富的同时,更加注重修养和礼仪,用财富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这种品质让人在富有中也能保持谦逊和善良,从而真正地实现了财富的价值。

子贡接着引用《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学问的修炼过程,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与孔子的教诲相得益彰。孔子对子贡的认可“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则是对子贡深刻理解和运用《诗经》精神的肯定。

通过这段对话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对于人性、修养和学问的深刻理解。他教导我们,在面对贫富两种极端状态时,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正直,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用修养和礼仪去提升自我。同时,他也提醒我们,学问的修炼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精益求精的过程。我们应该像子贡一样,深入理解并运用经典中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学问水平。


李齐晖《论语学习心得》

在研读《论语》中关于君子修治之仁的篇章后,我深感仁德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作为大学教师,我认识到,不仅要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要在品格上体现君子之仁。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仁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差异,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培养仁爱之心,学会关爱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更加坚定了以仁德修身、以仁爱待人的信念。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同时,我也努力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示范,传递仁爱的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我相信,只有心怀仁爱,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社会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论语》学习心得:论“仁者其言也讱”

                 物流与会展经济系  郭敏

“仁者,其言也讱”这句话是孔子在回答司马牛关于“仁”的提问时所说的,它不仅揭示了仁的本质,也为我们指明了言行举止的准则。

“仁者,其言也讱”,这句话中的“讱”字,意为说话谨慎、言语迟钝。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在言语上必然是谨慎的,不会轻率地发表意见或做出承诺。这种谨慎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表现。

司马牛随后提出了疑问:“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他似乎在探寻言语谨慎是否是仁的全部内涵。孔子的回答“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则进一步强调了实践仁德的困难性,并暗示了言语谨慎只是仁的一个方面,而真正的仁德需要我们在行动上去践行和体现。

通过这句话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对于仁的理解。仁不仅仅是一种内心的美德,更是一种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和体现的行为准则。在言行上保持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是我们成为有仁德之人的重要途径。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仁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自省,以确保自己的言行能够符合仁的要求。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这句话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言行一致、谨慎负责。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追求仁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


论语与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五)

商学院物流与会展经济系:张皛

本周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的收获:

《论语》中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在工作中的实际意义。在学术的殿堂里,我时常与同事们交流、探讨,发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和专长。因此,我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无论是资深的教授还是年轻的同事,都可能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这种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不仅有助于我在教学上更加游刃有余,也使我能够不断适应学术领域的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深入的知识。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保持这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不断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共同成长。

《论语》中曾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高校教师,我对此有着深刻的感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重任。因此,我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望,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同时,我也尽我所能,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不仅是我作为教师的职业追求,也是我对学生的承诺和期许。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物流与会展经济系  孙艳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内容的深刻和智慧。

首先,《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持续的实践和体验。孔子提倡的“温故而知新”则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地复习和思考,我们可以从旧知识中发现新的理解和价值。

其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相互尊重和理解的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再者,“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则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与他人保持不同的观点,更在于能够在差异中保持和谐,这需要我们具备包容和理解的心态。

最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应该是出于内心的热爱和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外在的奖励或认可。这种对学习的热爱和享受,能够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总的来说,学习《论语》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更让我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物流与会展经济系 杨维霞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它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哲学和人生智慧。在《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如何激发人们善意的教诲,这些教诲不仅在古代有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以下是我在学习《论语》过程中关于激发人善意的一些心得体会。

1.以身作则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和长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示范道德和正直。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正直,不需要命令他人也会跟随;反之,若自身行为不端,即使发出命令,也不会有人服从。通过自身的正直和善行,我们可以树立榜样,感染和激发他人的善意。

2.仁爱之心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他认为仁爱之心是人类道德的基础。孔子教导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是激发人们善意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他人的关爱和体谅,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3.诚实守信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篇》)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诚实守信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和善意的关键。只有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相互信任,共同发展。

4.尊重他人

孔子强调尊重他人,认为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能够激发善意和和谐。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自己成功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愿望,是我们与人交往中应有的态度,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善意。

5.宽以待人

孔子提倡宽容待人,理解和包容他人的错误和不足,能够促进善意的互动。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宽容他人、多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指责和苛求,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他人对我们的善意。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体会到,激发人们的善意不仅需要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宽容待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以及不断学习和实践道德准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营造出一个充满善意和温暖的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商学院:王慧珍


《论语》第三章,也称为《八佾》,是孔子及其弟子们智慧的结晶。这一章节通过26个具体而微的篇章,展现了孔子对“礼”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我对“礼”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孔子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关切。


孔子在多个篇章中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例如,他在谈到季氏使用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舞时表达了极大的不满,这种不满源于季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3^]。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孔子提倡的“礼”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规矩,更是一种维护社会和谐与秩序的道德规范。


孔子关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礼与仁的内在联系[^4^]。这句话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礼应当是建立在仁德基础之上的。没有仁的心,礼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变得空洞和形式化。


林放问礼之本时,孔子的回答“礼,与其奢也,宁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礼的本质,孔子的这种观点提醒我们,礼仪不应奢华浪费,而应简朴真诚。


通过对《论语·八佾》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孔子不单单是在传授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在倡导一种内心的道德自觉。这种自觉是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对自我修养的要求。


学习心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对我作为一名大学物流老师的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在工作中,我要反省自己是否忠诚地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我是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同事和学生交往时,我要反思自己是否诚实守信。我是否遵守了对同事和学生的承诺?是否以真诚的态度与他们交流和合作?

同时,我也要审视自己是否经常复习和更新知识,以确保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准确无误。我是否不断学习新的物流理念和技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每日三省吾身,我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大学物流老师。

《论语》中的执德与信道在大学工作中的意义

物流与会展经济系    徐德洪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子张的一句“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给了我深刻的启示。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对我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大学工作中,我们时常面对各种挑战和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然而,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缺乏坚定的道德信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怎能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呢?

“执德不弘”,意味着我们要有高尚的品德,并且要将其发扬光大。在大学中,我们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他们的人生导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信道不笃”,则强调了我们对于信念的坚守和执着。在大学这个充满多元文化和思想碰撞的地方,我们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所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

通过这句话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同时,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断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这句话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德有信的教育工作者。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论语译注》中的述而篇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物流与会展经济系 张迪


读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的述而篇,我深感孔子对于教育、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修养的深邃见解,这些见解对于大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实际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

同时,孔子在述而篇中提到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同时,我们还需要有耐心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孔子的这些思想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同时,我也注重与同事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师生关系。

此外,孔子在述而篇中还提到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人生理念,这也给我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和道德底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和世界。

综上所述,读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的述而篇,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对于教育、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修养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对于我的教学工作和实际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将继续努力践行孔子的思想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

物流与会展经济系:王玉勤

当我翻开《论语》这部儒家经典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孔子及其弟子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部书中,我不仅读到了关于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的阐述,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学习智慧。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不断地实践、运用和反思。只有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这种学习理念,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努力和时间。

另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当我们对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我们就会自发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探索,这种学习动力是源源不断的。因此,我认为,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在《论语》中,我还学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态度。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该妄自尊大,而应该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虚心向他人学习。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身边的普通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不断地汲取他人的长处,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此外,温故而知新也是我非常认同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回顾和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不仅可以巩固记忆,还可以发现新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深入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获得某种资格,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之,《论语》中的学习智慧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悟。它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谦逊的态度、培养学习的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地反思和进步。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地运用这些学习智慧,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论语》学习心得

部门:商学院物流与会展经济系 孙丁

公冶长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围绕着孔子的品德观念、人才观以及对弟子的评价等主题展开。以下是对公冶长篇内容的简要分析,以加深你的印象:

首先,公冶长篇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孔子在评价人物时,首要考虑的是其品德修养。例如,孔子在谈论公冶长时,表示“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即便公冶长曾身陷囹圄,但孔子仍看重他的品德,认为他值得托付女儿。这一评价体现了孔子对品德的高度认可,也表明了他对于人才选拔的品德标准。

其次,公冶长篇展示了孔子的人才观。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品德上,还体现在其才能和贡献上。在评价弟子时,孔子注重考察他们的才能和潜力,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例如,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瑚琏也”,即认为子贡有成为贵重器物的才能,这体现了孔子对弟子才能的认可和赞赏。

此外,公冶长篇还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在公冶长篇中,孔子多次提到“仁”的概念,并以此为依据对人物进行品评,体现了他在教育实践中对“仁”的重视和推崇。

最后,公冶长篇还展现了孔子对弟子和社会人士的高度责任感。他不仅关心弟子的成长和发展,还关注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在评价人物时,他注重考察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体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关注。

综上所述,公冶长篇通过孔子对品德、人才、教育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阐述,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指导我们的行为准则以及推动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心得

部门:商学院   姓名:陈露露

近日,我深入学习了《论语》的第五篇——“公冶长篇”。这一篇章主要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品德修养、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让我在工作之余,也收获了不少关于人生和工作的深刻启示。

在工作中,我时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选择。学习了《论语》第五篇后,我更加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在职场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在与同事、合作伙伴的交往中,我更加注重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从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同时,我也被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所触动。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深厚的内涵和远大的志向。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我还从《论语》第五篇中领悟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因此,我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

总之,《论语》第五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启示和感悟。我将继续秉承孔子的教诲,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论语》有感

正蒙一院:张杨

近日,在学习《论语》时,“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句话给我带来很多工作上的启发。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厌倦。要做好工作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手上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个性鲜明的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时会因为琐事而分心,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度不够高;同时,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也曾因为缺乏细心而处理不够全面,这些问题都让我深感愧疚和不安。然而,正是“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一古训,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我意识到,只有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才能真正做好辅导员这一职业;只有用心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才能真正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践行这一古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保持自己工作的热情,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

总之,“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是一句充满哲理的古训,它对于我们的工作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只要我们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用心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就一定能够做好辅导员这一职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11——论语中学利他

部门:商学院   姓名:党智军

读完卫灵公篇我的收获与感悟:

大家都熟知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面体现了利他的思想。

首先看论语中的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原话,由于断句引起不一样的理解。如下: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给别人。

2、己所不勿施于人其意思就是:自己不想的事情、自己想的事情,都不要施于人。

3、可以扩大引申为:人所不勿施于人 人所施于人

   以上都可以体现利他。因此我们在正常工作中要以他人为出发点,以他人的“不”、“”为出发点,才能真正的做到利他。

《论语》心得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和行为。在这部充满智慧的著作中,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与教诲,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做人、处事、为政等多方面的深刻见解。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现将一些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首先,《论语》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认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诚信为本,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同时,《论语》也告诉我,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反省、学习和实践。

其次,《论语》让我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学习并时常复习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这使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迅速,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再者,《论语》中关于人际交往的智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孔子提倡“和而不同”,即在保持和谐的基础上尊重差异,这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和包容,尊重彼此的不同,寻求共同点,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此外,《论语》还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描绘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成长与变化,让我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阶段,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我想说,《论语》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本生活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面对人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它给予我深刻的启示和无尽的思考。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领悟到了许多做人、处事、为政的道理,还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变化。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心得体会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指引我不断前行。

《论语·季氏篇》读后感

                                       正蒙一院   赵宇

近日,认真学习了《论语·季氏篇》总共有14句。其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于丹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为人正直,坦荡刚正,顶天立地的朋友。他的人格可以印射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宽容的朋友。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刻,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的持久,更容易让我们从内心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损失。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可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偏辟、善柔、变佞三种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他却先盲目下了定论,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优柔寡断的朋友,往往会干扰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而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往往会让你我付出惨痛的代价。交什么样的朋友,怎么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于丹论语心得不正是这样一位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吗?

朋友间最好的关系是时间为证,岁月为名,是朋友,是知己,是遇到困难都会义不容辞帮你的人没在变好的路上携手同行,感恩遇见,感恩美好!




学习心得

商学院郭重蒲

最近研习论语,《论语》,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经典著作,犹如一座巍峨的文化高峰,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一名高校一线专职辅导员,深入学习《论语》让我对教育工作、对人生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开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习的本质意义。在高校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和问题。这不仅是对自身的提升,更是为了能给予学生更有力的引导。当我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不断在实践中温习、运用所学,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感便油然而生。它提醒着我,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成长,在知识的海洋中一同遨游。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教诲让我深刻意识到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作为辅导员,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在为学生谋划、指导时是否尽心尽力,是否真正做到了忠诚与负责;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做到了诚信待人,让学生能够信任我们;在传递知识和价值观时,自己是否以身作则,真正践行了这些道理。通过不断的自我省察,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我开始更加注重与学生交流后的自我复盘,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可以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内心,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让我明白在高校这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同事们的优秀经验,都是我成长的宝贵资源。我学会了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优点,同时也能从他人的不足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惊喜地发现他们在许多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才能,从他们的创新思维到对新事物的敏锐感知,都让我深受启发。我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他们,而是与他们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时刻提醒我要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保持内心的坦荡和豁达。在处理学生事务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和人际关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变得狭隘和计较。要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徇私。同时,也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学生的过错,给予他们改正和成长的机会。只有自己做到了坦荡荡,才能以自身的正能量影响学生,让他们也学会以开阔的心胸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对教育者的至高要求。面对知识的海洋,我们永远不能满足,要不断探索和追求新的知识领域。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需要有无尽的耐心和爱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性格和需求。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或挫折就轻易放弃,而要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我常常在想,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对学生不厌其烦地教导,是否真的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关怀和鼓励。这促使我更加用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提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我们的教育工作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的学生将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自信。

正蒙一院2组   郭重蒲      2024年6月7日



《论语·季氏篇》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二组 胡红梅

《论语》中的“季氏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季氏家族成员的对话,其中涉及到了礼仪、教育、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孔子通过与季氏的交流,展现了他对于人生、修身、治国、齐家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这些内容有很多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和借鉴。

首先,季氏篇中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更需要注重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礼貌与规范。只有通过良好的礼仪修养,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同事、家长等各方面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孔子在与季氏的对话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大学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此外,季氏篇中还提到了政治问题。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应该以民为本,政府应该为民众谋福利,而不是利用权力压迫民众。这对于大学老师而言,也是一种警示和启示。

在《论语》中的季氏篇中,孔子提到了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的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大学老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益者三友。在孔子的论述中,益者三友包括“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意味着与直率真诚的朋友交往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纯真,与宽容理解的朋友相处可以让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与博学多才的朋友交往可以让我们不断学习进步。对于大学老师来说,这三种友谊都是至关重要的。与学生建立直率真诚的关系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与同事保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可以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与业界专家学者交往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在实践中,我发现与这样的友人相处,不仅可以让我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接着,我们来看看损者三友。孔子所说的损者三友包括“友善、友便辟、友多依”。这意味着与过于善意的朋友交往会使我们失去警惕,与避难就易的朋友相处会使我们缺乏坚持,与过于依赖的朋友交往会使我们失去独立。对于大学老师而言,这些友谊都是需要警惕的。过度善意的友人可能会在我们犯错时不愿提醒,使我们陷入盲目自信的境地;避难就易的友人可能会在我们面临困难时劝说我们放弃,使我们失去坚持的勇气;过度依赖的友人可能会在我们需要独立思考时过分指导,使我们失去自主发展的机会。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与这样的友人交往可能会阻碍我的职业发展和成长,因此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慎重选择交往的对象,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行动。

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的概念为大学老师在学习与实践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与直率真诚、宽容理解、博学多才的朋友交往,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而避免与过度善意、避难就易、过度依赖的朋友交往,可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职业发展的方向。

《论语》中的法治与德治之辨

正蒙一院第二组:李重点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孔子的政治理念,也深刻探讨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这个篇章中,孔子对于治理国家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两种不同路径,并对此进行了辨析。

首先,孔子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不能仅仅依赖于严刑峻法,而应当以德行为先。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表明,如果君主能够以身作则,以德治国,那么他的统治就如同北极星一样,能够引领万民共同前进。德治强调的是君主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影响力,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感化民众,使民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然而,孔子并没有完全否定法治的必要性。他认为,在德治的基础上,也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在《论语》中,孔子提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表明,如果仅仅依靠政令和刑罚来治理国家,虽然能够使民众暂时避免犯罪,但却无法让他们产生真正的羞耻心和自我约束力。相反,如果以道德来引导民众,以礼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那么民众就会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产生羞耻心,从而达到真正的治理效果。

因此,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策略。他认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既要注重道德教化,也要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这种治理策略既能够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又能够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法治与德治之辨,展现了孔子对于治理国家策略的深刻思考。他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并没有完全否定法治的必要性。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这种治理策略不仅对于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给人带来了深刻的感悟:

“毋意”提醒我们不要主观臆测,避免凭借无端的猜测和想象去评判事物,应保持理性和客观,以事实为依据,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和他人。

“毋必”让我们懂得不要过于绝对化,世间万物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要接受各种可能,不固执地坚持一种必然的结果,从而拥有更开阔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毋固”告诫我们不能固执己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倾听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认知,这样才能持续进步。

“毋我”则强调要克服自我中心,减少自私的念头和行为,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一种宝贵的人生智慧,引导我们摒弃不良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以更加成熟、智慧和谦逊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这些感悟哦。

在我们的工作中,面对200多名学生,我们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才能取得进步!!

《论语学习心得十一--阳货

正蒙一院  王敦海


近日学习了《论语》第十七章阳货中的内容,其中孔子所言“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让我深受触动,也引发了我对自身生活实际与本职工作的诸多思考。

在生活中,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患得患失的情况。有时会过于在意一些荣誉或利益,而忘记了我们从事教育的初心。这让我警醒,应时刻保持内心的纯粹与坚定,不被外在的诱惑所左右,始终以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成长为首要任务。

对于本职工作而言,我们承担着大学生正蒙工作,即大学生文明行为导师的职责。在引导学生时,我们要让他们明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只被“得”与“失”所束缚。要让学生懂得,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或荣誉,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教师应引导当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例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在学习上,鼓励他们踏实努力,不为一时的成绩高低而患得患失,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在个人修养方面,教导学生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自我反思与进步。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畏惧不退缩,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让他们明白只有真正做到内心的强大和笃定,才不会被患得患失的情绪所困扰。

同时,我们教师自身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在教学与指导过程中,展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不为外在的名利所动摇,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总之,通过对《论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醒自己,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引导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素养、有追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共同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论语》学习心得


身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我深知持续学习对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近日,我系统学习了《论语》这部经典著作,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是期望从中汲取教育智慧,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学习《论语》之初,我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深入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将其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论语》中蕴含的深厚哲理和教育智慧。孔子强调的“仁爱”、“诚信”等品德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学方法,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培养品德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论语》中的教育思想融入到课堂中。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品德教育意义;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论语》对于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更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论语》中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计划将《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探索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中,共同分享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这次学习《论语》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更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日“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合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正蒙一院二组:王煜岿

                                      2024年611

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二组:奚力妍

近期,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阳货篇,这一章节的哲理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结合实际案例,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论语》中的智慧。

阳货篇中,孔子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这让我想到了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案例。当时,我与一位同事合作完成一个项目,但在项目进行中,他因个人原因未能按时完成部分任务。面对这种情况,他坦诚地向我道歉,并承诺尽快补上。他的诚信让我感动,也让我更加明白,诚信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素。

同时,阳货篇也提到了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有时,我会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感到焦虑,但通过阅读阳货篇,我意识到,我应该将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去享受获取知识的过程。此外,阳货篇还谈到了礼与仁的关系。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而仁是礼的内在本质。这使我思考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品质,同时也要注重外在行为的规范。然而,我也发现,阳货篇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社会似乎有些冲突。例如,孔子强调等级秩序,认为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行事。但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强调个体的自由与平等。这让我思考到,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可以学习阳货篇中的智慧,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创新。

总的来说,阳货篇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它让我更加明白了诚信、学习、礼与仁的重要性,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努力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的方式。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其他传统文化经典,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我也将努力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品质、更有智慧的人。

通过这次对阳货篇的学习,我更加坚信,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它。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努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论语·颜渊第十二心得体会

商学院:丁云

论语《颜渊第十二》中,孔子认为,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原文中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深有体会,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与人交往心胸狭隘要大度宽容如果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推给别人不仅会破坏和别人的关系还会让事情陷入僵局失控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坚持这个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存在也要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是平等的。在工作中,自己分类的工作自己按时完成,不能依附于其他同事,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但是不能完全甩锅给别人。

读《论语》心得体会

部门:教研办俞稳杰

《颜渊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颜渊的对话,展现了颜渊的修养和道德品质。作为大学老师,阅读《颜渊篇》让我对于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颜渊问孔子关于仁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句话告诉我们,仁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追求,需要通过克己复礼来实现。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颜渊还问孔子关于治国的问题,孔子回答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告诉我们,治国需要遵循道德和伦理的原则,注重诚信和节俭,关心民生。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颜渊还问孔子关于言行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君子,应该言行一致,言辞谨慎而行动敏捷。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动力,引导他们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阅读《颜渊篇》,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大学老师的使命和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动力,引导他们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颜渊篇》让我对于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慧眼不容易练就,孔子这双眼太厉害,任何人在他面前都伪装不了,做坏事的人怕孔子,记得我讲孔子三讲的时候就说过。现在我慢慢也懂得通过学生的表现找到他思想的根源从而引导,这都是因为伏羲教育给我成长的机会,回想以前做了十几年的教育,何尝有这样的敏感度和智慧?都是孩子来成就我们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颜渊篇》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安琼英

学习了《论文-颜渊篇》后,我不仅加深了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更从中汲取了教育管理的智慧,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颜渊篇》中孔子对弟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给我很大启发。孔子根据每个弟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正是我们现代教育中所提倡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关注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更多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于成绩优秀但性格外向的学生,我则引导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领导才能。

《论语-颜渊篇》为我的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将孔子的教育智慧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学习《论语》颜渊篇心得体会

 部门:学生教育与就业指导办公室    姓名:冯利军


通过学习《论语》颜渊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儒家经典中的智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篇著作不仅揭示了修身治国的基本原理,还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指导思想。以下是我对此篇内容的心得体会。

《论语》颜渊篇的学习,我认识到了修身养性,提高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孔子及其弟子们多次提及如何修炼自身的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将这种修身的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做到廉洁奉公、为师生做好服务

我还注意到,在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观点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仅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也是一种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理念。

总的来说,《论语》颜渊篇给予我在品德修养、社会治理、学术追求等方面的诸多启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这些古人的智慧为指引,结合当下实际,努力提升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


学习《论语》颜渊篇心得

正蒙一院 关莹莹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之作,其中颜渊篇作为重要篇章之一,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深刻教诲。通过阅读颜渊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学习颜渊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启示:

克己复礼为仁。孔子教导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礼仪规范,以此来达到仁的境界。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

为仁由己。孔子强调,仁的实践完全取决于自己,而不是依赖外部因素。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去追求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礼仪上。只有真正做到了为仁由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给颜渊的具体指导,告诉我们应该在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遵循礼仪规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自律、有修养的人。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孔子教导我们,要帮助他人成就美好的事业,而不是助长邪恶。这要求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秉持正义,关心他人的成长和发展。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通过学习知识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友谊中互相帮助、共同提升道德修养。这也表明了学习和友谊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总之,《论语》颜渊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通过认真学习颜渊篇,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上有所收获,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在反思中成长

正蒙一院   梁娅妮

上周我们组共同学习了《论语》颜渊篇的内容。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辅导员,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如孔子所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符合礼仪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颜渊篇》还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其行为的基石。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提升。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在《颜渊篇》中,孔子还提出了“仁”的思想,即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把仁爱之心融入工作中,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智慧去引导他们前行。


以宽容仁爱之心唤醒更多人

正蒙一院 刘赞

   读完《颜渊第十二》学到了更多的关于仁与礼的知识,脑海中也不断闪现出看似不相关但又有联系的画面。

   关于宽恕之心,儿子5岁多的的时候与我的一个游戏互动环节:本是犯了错误的小偷被关进了监狱,企图省事的我想说直接把小偷处决来结束游戏,没想到他的两次连续发问触动了我的心灵。先是“妈妈,我去给小偷送点饭,他还需要棉被呢!”后来又是诧异地说:“妈妈,你怎么可以这么残忍!我们可以好好教育一下他,或许以后还能成为我们的帮手呢!”那一瞬间,我竟然有种心胸狭隘的小格局的愧疚之感。那段时间,授课进度刚刚到了毛泽东思想部分,“说话客气”“不虐待俘虏”“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等相关知识蹦了出来,可惭愧的是还没有一个孩子理解的透彻。

   关于仁爱之心,对于学生的错误正确看待。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思维活跃,也迸发着一股子探索和尝试的劲头,犯一些小错误在所难免,而也正因为如此,或许也正是在培育创新的种子,如果适度的话,我们的管理方法也会称得上是一片沃土。接受他们的小瑕疵,不一棍子打死,不一概而论,给予他们机会,一定要是从内心原谅和理解,才能在后续的行动中散发出真正的宽容和仁爱。

   怀仁爱之心,修宽人之道,助力自己及更多人走得更远。

《论语》颜渊篇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  任芬芬

在我深入研读《论语》这部古老而深邃的儒家经典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充满智慧的箴言,给予了我极大的触动和启发。它不仅是古代先贤们对于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忠告,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秉持的重要准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一原则告诫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应当有所选择和甄别。视觉和听觉作为我们感知外界的主要方式,常常被各种信息和诱惑所充斥。然而,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益的,有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过滤掉那些不符合礼仪、道德和正义的视听内容,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安宁。

在实际生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观点。其中,有些信息是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判断,就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原则来指导我们的视听行为。

此外,这一原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塑造。一个真正有品德的人,不仅要在行为上符合礼仪规范,更要在内心保持一种清净、正直的状态。通过避免那些不良信息的干扰,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纯净,从而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定和从容。

当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持有一种封闭和排斥的态度。相反,它强调的是一种积极、有选择性的开放态度。我们需要学会区分什么是好的、有益的,什么是不好的、有害的,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总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箴言不仅是对古代先贤们智慧的传承,也是对我们现代人生活的重要指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正直,用智慧和勇气去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一个真正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正蒙导师经典研读 第十三周心得

正蒙一院:申洁

本周是正蒙导师经典研读第十三周学习,以颜渊开始。

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这也是我们学校在图书馆门口的话,作为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同时正确引导,达到育人的效果。





正蒙导师经典研读 第十三周心得

正蒙一院:张馨予

本周是正蒙导师经典研读第十三周学习,开启了论语十二的学习。

本周学习的是第十二章,颜渊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本章里,孔子谈的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作为教师,育人之前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为管要正,正道是刚,同时也教导学生走正道。

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三组:樊子璇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一直以来都对后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丰富道德观念和处世智慧。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就人生道德、社会伦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们的智慧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对我而言,《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深触动了我对待他人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当我面对别人的时候,常常会思考如果我不愿意遭受的对待,我也不应该去对别人做。这样的理念使我更加注重尊重和关爱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在学习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格言时,我深有感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渐体会到只有在不断地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例如,我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感受到了从中得到的成就感和快乐。

总的来说,《论语》的学习不仅启迪了我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智慧,更让我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我相信,这些古代智者的智慧将继续指引着我们在当下的生活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三组:刘冰茵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孔子的智慧与哲思,尤其是宪问篇和卫灵公篇,它们不仅涵盖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政治理念,还涉及了其对君子与小人的深刻认识。

孔子在陈蔡被围时,虽饥饿困顿,仍不忘讲诵先王乐道,这种固穷志坚的精神令我深思。孔子认为,面对逆境,君子可以固穷,而小人则可能放弃原则。这让我反思当下社会,很多人在物质诱惑面前放弃了精神追求,价值观发生扭曲。孔子的这一思想警示我,在任何困境下都应坚守初心与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启示我,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或任务,都需先提升自我。这不仅是技术或知识层面的准备,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比如作为教师,应充分备课,这样才能将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提升教学效果。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此言让我深刻理解到,处事待人应重在自省,少责于人。如此,才能减少怨恨,增进理解。这一原则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无为而治”的理念,虽然起源于政治领域,但我认为其在个人管理上同样适用。通过弱化不必要的干预,让团队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和职责自主发挥作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教育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前瞻性。它强调教育应公平无私,无论贫富贵贱,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普及化、平等化不谋而合。

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提醒我,应当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一点在人际交往中尤为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

通过深入学习《论语》的宪问篇和卫灵公篇,我更加认识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孔子的言论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蕴含着指导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并实践。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三组:蒲雪

在十七篇和十八篇中,孔子还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遵循忠、孝、信、义等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道德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十七篇和十八篇中,孔子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他强调了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性,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同时,他也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主张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度,避免过激或不足。这些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生问题的智慧和方法,也为我们追求理想人格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之,《论语》的十七篇和十八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它们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政治、伦理等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生问题和追求理想人格的重要指导。通过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我深刻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邃与智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真善美的决心。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三组:师潇杰

在《论语》中,“仁”是一个核心且丰富的概念,它构成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并将其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规范。

在孔子的理解中,“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实状态的极致表现便是善,而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便是“仁”。具体而言,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即对他人的爱护、尊重和帮助。这包括在家庭伦理中,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在社会关系中,则表现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次,“仁”并非空洞的理念,而是具有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仁者,应当做到庄重、敏捷、宽厚、守信和给予他人恩惠。这五个方面的行为准则,共同构成了孔子对“仁”的具体实践要求。最后,“仁”的思想在孔子的政治理念中也有体现。他主张为政以德,即社会的管制应以道德教化为主,通过对人民的教化感染和启发引导,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论语》中的“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的概念,它体现了孔子对于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三组:宋甜

《论语》第20章中的内容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哲学启示。我们小组探讨了这一章中的一些关键点和经典句子。

1.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

 孔子在这一章中指出,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困惑。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教学的双重作用,表明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改进的过程,而教学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知识。这一观点在现代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往往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不耻下问

 孔子提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鼓励人们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年纪小的人请教,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耻于向他人学习。这个观点强调了虚心求教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自视过高,要善于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段话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孔子认为,知道一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而喜欢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运用自如。这也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4.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还提到,“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指人与人之间如果追求的道德和理想不同,是很难在一起合作的。这句话强调了价值观和目标一致性的重要性,在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中,这一原则同样适用。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指出,君子胸怀坦荡,内心平静,而小人则经常忧愁。这里“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君子代表的是正直、宽容和大度,而小人则代表狭隘、嫉妒和担忧。这个观点提醒我们,要培养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论语》第20章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可以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能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孔子的思想历经千年,依然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章内容激励我们不断追求知识、保持谦逊、注重基础、积极向上,成为一个有智慧和品德的人。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谭静

《论语》第十四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他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味着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从周围的人和事物中学到东西。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仔细观察和倾听,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在这一章中,孔子还谈到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过分担心别人是否了解自己,而应该更关注自己是否了解别人。这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多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思想,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孔子还提到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阐释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从年轻时的积极求学到中年的承担责任,再到老年的淡定从容,这是一个逐步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应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论语》第十四章对学习的态度、方法以及人生阶段的认识都给予了深刻的思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第三组:王海伦

 学习《论语》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力量的获取和修身养性的过程,能够帮助我提升自身修养、工作质量和专业素养。通过一学期对《论语》的学习,我在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以及就业规划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心得。

首先,在学生学业指导方面,我通过学习《论语》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懂得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在指导学生学业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念,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认真钻研学业,追求卓越。

其次,在心理疏导方面,我学习《论语》中的孔子教诲,悟出了许多处世之道和心灵慰籍。在面对学生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困惑时,我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和睿智的言辞进行引导和安慰,帮助学生化解困惑、排解焦虑,让他们重拾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最后,在就业规划方面,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学识墨问,我体会到了自身的成长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不仅注重传授就业技能和求职技巧,还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帮助他们擘画未来职业发展蓝图,拓展就业视野,激励他们为梦想不懈努力。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道理,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教育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在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为指导,努力发挥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成长成才尽心尽力,为建设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吴文静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教诲。在学习《论语·季氏篇》的过程中,其中的诸多思想对我的育人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一观点提醒着我们在育人工作中要注重公平与和谐。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平等的关注和机会。不能因为学生的背景、成绩等因素而有所偏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性,在一个安稳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公平的教育环境如同温暖的阳光,能普照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心灵。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柔善,友便佞,损矣。”这让我意识到在育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择友。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朋友是有益的,什么样的朋友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鼓励他们结交正直、诚信、博学的朋友,从良友身上汲取正能量和知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自身成为这样的人,以良好的品德和素养影响身边的人。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让学生学会分辨善恶,懂得选择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人际关系。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提醒我们在不同阶段的育人工作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情感和欲望,避免沉迷于不适当的事物而影响成长。当学生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要教导他们控制情绪和冲动,避免争斗和冲突。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要让他们懂得知足和感恩,不贪图过多的物质和利益。根据学生的年纪和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九点思考对于育人工作者自身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在与学生相处时态度温和、举止端庄;说话真诚,做事认真负责;遇到疑问虚心请教,情绪激动时思考后果,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道德底线。只有我们以身作则,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论语·季氏篇》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育人工作中的道路。它让我更加明确了教育的公平原则、注重学生的交友引导、根据阶段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及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育人工作中,我将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努力践行这些教诲,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学生而不懈奋斗,让教育的力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绽放光芒。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熊梦迪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成,内容涉及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展现了孔子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见解。学习《论语》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从中获得智慧和启迪。以下是一些学习《论语》的心得:


孔子提出的是《论语》的核心思想。它不仅仅是道德上的善良,更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理解仁者爱人的深意,学会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注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重视教育,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提醒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复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诲人不倦体现了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激励我们在帮助他人时要有耐心和热情。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理解。学习《论语》时,我们也应当采用这种方法,反复阅读、思考和实践。同时,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态度,保持谦虚和求知欲。


《论语》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不仅可以提升个人修养,还能从中获得指导现实生活的宝贵经验。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能从《论语》中汲取到思想营养,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更好的人。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一院:杨姣

踏入孔子的思想世界,我不禁对《论语》阳货篇产生了深深的兴趣。这一篇章不仅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还折射出孔子关于“仁”的深层次阐释。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得启发,领悟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哲理,这让我反思到,尽管人的本性相差无几,但后天的修养和学习却能使个体差异巨大。

孔子提出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这不仅指出了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不大,更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切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重,同时也深受鼓舞,决心做好学生道德和知识的引路人。

在阳货篇中,“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启发了我深入思考勇与义的关系。孔子所言不仅仅是对于勇气的讨论,更是对于义的正确认识。勇而无义,不足以成事;有义之勇,方能正道而行。这也提醒了我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勇气的发挥场合和方式,避免盲目的冲动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背景的局限,但也反映出孔子对于品行修养的重视。这让我思考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维护,都离不开个人的品德修炼。


真诚 感通 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张程花

以前虽然对《论语》并不陌生,但过去的理解非常浮浅。主要原因是态度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态度摆正。孔子是圣人,自己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心去感通圣人之志。 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心,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如果真的能这样,则《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处处体现着实践精神,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节中,特别要落实到家庭生活。


《论语》第五篇 心得体会

旅游管理系:刘婷

《论语》公冶长篇围绕“仁”与“君子”的主题展开,孔子对于这些概念的阐述,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具体而生动的描述。孔子认为“仁”不仅仅是外在行为的规范,更是一种内心的修为和对他人的深切关怀。他通过点评弟子们的性格和行为,展现了他对“仁”的理解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因为各种压力和诱惑而忽略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论语》提醒我们,只有内在的善良和美德才是人格的真正基石。孔子所提倡的“仁者爱人”,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在任何环境下都应保持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通过对公冶长篇的学习,我对“君子”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孔子提出,“君子”不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高尚品德的体现。君子应当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种心志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重要标准。

在当代社会,这些品质依然闪耀着人生的导航光芒。做人做事,心存善念,明辨是非,尊老爱幼,谦逊有礼,是我们应当坚持的行为准则。孔子所言的君子之道,鼓励我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自我完善,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论语》读后感(五)

范家茹

本次学习的《论语》部分主要内容涉及道德、仁爱、教育、礼仪等方面。在阅读这一篇后,我深感受益匪浅,对孔子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无条件的关爱,包括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和关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孔子主张教育应该是全民的,不仅有贵族子弟,也包括平民百姓。他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在当代,我们仍然应该关注教育公平,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激发他们的潜能,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提到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孔子强调,一个人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勤奋、谦虚等品质,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修养品德,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榜样。

此外,《论语》还涉及了礼仪和道德规范。孔子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约束的表现。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礼仪依然不可或缺。我们应该遵循社会规范,尊重他人,展现出文明、有教养的品格。

本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这些准则,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阅读《论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理和美好。

《论语》学习心得

部门:商学院(旅游系)  云艳红

孔子在《论语》中提及伯夷、叔齐二人时,称赞他们“心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了深厚的哲理与人生智慧。对于这一论述,我深感其背后所蕴含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之子,二人因互相推让君位而传为美谈。孔子在此提及他们的品德,并非偶然。心不念旧恶,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放下过去的恩怨,不记恨、不报复。这种胸怀大度、宽容仁爱的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一论述时,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深刻道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如果总是念念不忘过去的恩怨,心中充满了怨恨和愤怒,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被负面情绪所占据,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像伯夷、叔齐那样,心不念旧恶,宽容大度地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更加宁静、和谐。

学习这一论述,我深感自己在道德修养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心生怨念,无法释怀。但是,通过反思和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这种心态的弊端。只有放下过去的恩怨,以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此外,心不念旧恶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过于纠结于过去的失败和痛苦,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态度有助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孔子谈伯夷、叔齐之心与怨之希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人生智慧。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宽容大度的品质,放下过去的恩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体验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


《论语·公冶长》篇心得体会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曹晗

作为一名高校空中乘务专业的教师,我时常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内在修养和人文精神。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公冶长》篇,深受启发,对如何结合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公冶长》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对公冶长品德的评价,以及孔子对于“仁”和“德”的深刻阐述。孔子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其对弟子品德的严格要求和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这种以德育人的思想,对于我们空中乘务专业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空中乘务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我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然而,我发现,单纯强调技能的培养,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内在修养的熏陶。《公冶长》篇中的思想给了我启示,让我意识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

我尝试将《公冶长》篇中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空中乘务员的服务规范时,我结合孔子对“仁”的阐述,引导学生理解服务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我鼓励学生从内心出发,用真诚和热情去服务每一位乘客,让乘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我告诉学生,一个优秀的空中乘务团队需要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长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我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包容、学会倾听。这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团队,也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我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和言谈举止。我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我相信,一个内心丰富、品德高尚的人,必然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空中乘务员。

通过这次对《论语·公冶长》篇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教育的宝贵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

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辉煌。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共同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论语·先进篇》学习心得


在深入学习《论语·先进篇》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诸多深刻的感悟与启迪。

   这一篇中展现出的孔子对于弟子们的不同评价和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一位因材施教的伟大教育家形象。他能够根据每个弟子的特点和潜力,给予恰当的引导和鼓励。

   其中对于子路的率直、冉有的谨慎等不同性格特点的刻画,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应尊重并善于利用这些差异。同时,篇中关于“过犹不及”的阐述,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各种事物时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向极端。

   先进篇也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无论是对朋友的真诚、对知识的渴求,还是在言行举止上的规范,都让我更加明确了修身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这一篇的研习,我深感《论语》的智慧跨越千年而依旧熠熠生辉。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为人处世、求知进学等方面不断反思与成长。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以《论语·先进篇》中的教诲为指引,努力提升自己,追求更加完善的自我,以更好地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体会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陈思颜

在深入研读《论语·公冶长篇》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邃与博大,也对孔子的教育理念、人格修养和仁德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首先,我被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仁德特征的探讨所吸引。孔子通过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仁德的内涵,让我对仁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他强调仁德不仅仅是内心的善良和慈悲,更包括外在的行为和态度。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仁德的本质,即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将心比心,以己度人。

其次,我对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们注重内省和自我提升,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这种精神对我个人成长有着极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对孔子的教育理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兴趣。

同时,我也对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举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注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认为只有言行相符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精神对我个人品质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此外,在《公冶长篇》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的内容。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著名句子,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句子不仅告诉我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还提醒我在做出决策时要深思熟虑、谨慎行事。

总之,《论语·公冶长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对我个人成长和品质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研读《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论语第四篇学习心得

首先,这一篇主要讨论了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孔子强调了仁、义、礼、智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都是塑造一个人品质的关键要素。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道德观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学习这一篇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引导我们如何做人。他强调的不仅仅是表面的行为,更是内心的修养和品德。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此外,这一篇还涉及到了孔子的政治观点和社会理念。他提倡以德治国,认为通过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理念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总的来说,学习《论语》第四篇让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论语心得

商学院 旅游管理系 冯小宇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约15000字。该书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等,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时,朱熹将《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心得是指通过对《论语》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对《论语》中的一些观点和理论形成的感悟和理解。论语心得通常包括对《论语》中的格言、警句、思想观念等的解读和阐述,以及对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现代生活中的思考和实践。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论语》的信息,我很乐意为您提供帮助。

学而思 思则辨

旅游管理系:韩笑

在深入研读《论语》第五章后,我获得了诸多感悟,这一章不仅让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引导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思与提升自我修养。

本次研读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学习《论语》第五章,领会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中。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这些思想,我期望能够提升个人品德,增进人际关系,同时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论语》第五章中,孔子强调了仁、义、礼、智等儒家核心价值观,这些理念不仅是古人修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道德指南。在我看来,这些价值观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洞理论,而是贴近生活的实用智慧。例如,孔子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它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以善意和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思考判断能力方面,我认为《论语》第五章所传达的儒家思想,有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它教导我们要有正确的是非观,能够明辨是非,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公治长篇 第五

商学院:罗婧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对“子日:‘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这句话的理解和运用,可以体现在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多个方面。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提醒我们,教育学生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能力。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即学生能够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并在内心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反思。这种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我修养。

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这句话:

鼓励自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或写作作业等形式来实现。

培养批判性思维:除了对知识的批判性思考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自身行为和思想的批判性思考。让他们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

设置反思性作业:定期布置一些反思性作业,如学习日志、个人成长报告等,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提供反馈和指导: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其次,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也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作为教师,我们同样需要时刻保持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个人行为,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努力进行改进。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同事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获取更多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总之,“子日:‘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这句话不仅是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对教师自身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应该将其融入到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能力。


《论语》第五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郭良

论语》第五篇学习活动不仅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儒家文化的精髓,也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

在《论语》第五篇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对我这个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人来说,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首先,修身是立人之本。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我们自身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才能以身作则,影响和教育学生。

其次,齐家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旅游行业中,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至关重要。通过《论语》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团队精神的人。同样,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为旅游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治国和平天下是孔子思想的最终归宿。虽然我们的工作范围主要局限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领域,但我们也应该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论语》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的思想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感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

子在川上曰“川”的意思是河流,比如,四川省,就是由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四条河构成的一片沃土,所以称为四川。”子在川上曰“,就是孔老夫子站在河流之上,看着滚滚奔向远方的河水时,发出感慨。

逝者如斯夫“逝”是往和离去的意思,”斯“是一个代词,指的是河水,字面意思是:孔老夫子站在河流之上,面对着的这条河流,感慨到“逝去的呀,就如同这条河水滚滚而去”。“逝者”二字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感伤情绪。在这里不能狭义地理解成逝去的生命,还应包括逝去的时光,逝去的年代。

当我们站在瀑布前,看着瀑布从高处跌落下来,又滚滚而去,以为抓得住,实则如过眼云烟,这与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是一样的,滚滚而来,又毫不留情的一去不复返。

不舍昼夜“不舍”就是不会停下来,“昼夜”就是白天和黑夜,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这逝去的呀,如这流水一般日日夜夜奔向远方。”

“不舍昼夜”不仅结束了前面的伤感,反过来给了我们一种力量,一种儒家的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精神。

在世人看来是一种愚蠢之至的行为,但这就是儒家的不同之处。我们做任何事情不是因为它容易做才去做,而是因为它有希望。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匆匆而去的时光,那我们为什么不尾随之,然后不舍昼夜地奔向远方,奔向希望所在。



旅游管理系:师晓华

                                     2024年6月6日


论语第四篇学习心得体会

旅游管理 任姝慧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其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道德教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道德经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个人道德修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述:言行一致、以德治国、仁与义的关系、修身的方法。

一、 言行一致

儒家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一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应先了解自己,然后再去了解他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道德楷模,才能够真正地去了解他人。言行一致的道德修养不仅使我们自身受益,还能够影响他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以德治国

论语中,儒家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儒家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应建立在道德之上,而不是暴力和权力之上。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表明了一个智者应该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去影响人民,而不是通过强制和控制。只有以道德为基础的治国方式,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三、仁与义的关系

儒家强调仁与义的关系。仁和义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体现了仁的核心思想,即待人以仁心。仁是仁爱、博爱的意思,它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准则。而义则强调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是尊重他人的权益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仁与义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实践中将二者结合起来,个人才能够体现儒家的道德修养。

四、修身的方法

论语中提供了丰富的修身方法。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意味着修身应该注重知行合一。只有不断地增加知识,扩大眼界,才能够更好地实践仁义道德。另外,孔子还提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孔子的教诲,我们了解到修身的方法不仅在于外在的行为,还包内在的思想和精神的提升。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了言行一致、以德治国、仁与义的关系以及修身的方法。这些道德教诲可以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仁义道德,提升个人素养。通过个人的实践和修养,我们能够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他人有更多的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因此,借助诈中的道德教诲,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积极践行儒家的仁义道德。


论语第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彭勇

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的第五篇,收获颇丰,对其中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本篇主要探讨了“公冶长第五”中的诸多观点,围绕着人的品格修养、为政之道和学问之道等主题展开。在人的品格修养方面,孔子强调了忠诚、诚信和谦逊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君子。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品格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社会风气。此外,在学问之道上,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应该有所间断。同时,他也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使我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论语》第五篇中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认为,这些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更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汲取古人的智慧精华,努力将其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同时,我也将积极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与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刘建芳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文献。而其中的《公冶长篇》更是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对这一篇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公冶长篇》中,孔子及其弟子们围绕人的品质、道德观念、为政之道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其中,孔子对于的阐述,让我深感震撼。他强调是君子之道,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体现。这一思想让我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以为准则,尊重他人的感受,关心他人的需求,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公冶长篇》还强调了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提升个人品质、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和态度,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应该是一种持续不断、不断反思和提升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公冶长篇》还涉及到了为政之道。孔子认为,为政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以身作则、公正无私地处理政务。他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以德治国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一思想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公民或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应该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感《公冶长篇》的博大精深和深奥难懂。有些句子需要反复揣摩和领会才能理解其深意。但是,正是这种挑战和困难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总之,《论语·公冶长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深刻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和哲理思考。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引,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做到言行一致、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我相信,在孔子的思想指引下,我会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学习《论语》第五篇的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旅游系

姓名:王杰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第五章“公冶长”篇,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公冶长的对话,以及孔子对其他弟子的评价和教诲。这一章不仅展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和人生哲学。

首先,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体现了他的公正无私和对人才的尊重。公冶长虽曾被囚禁,但孔子认为这不是他的过错,因此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表明孔子重视个人的品德和才能,而非其外在遭遇。这种超越世俗偏见的识人之道,对我们今天的人才选拔仍有启示意义。

其次,孔子对颜回的赞赏,反映了他对学生内在修养的重视。颜回虽生活简朴,但其学问精深,德行高尚,孔子称赞他“不迁怒,不贰过”,这不仅是对颜回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所有求学者的期望。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丰富。

再者,孔子对子路的批评和教导,揭示了他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子路急于求成,孔子告诫他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对学习态度的强调,也是对诚实品质的要求。孔子的这种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谦虚和诚实的态度,这对现代教育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最后,孔子关于“仁”的讨论,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意味着“仁”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实践和达到的。这一观点激励我们要有追求高尚品德的决心和行动。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论语》第五章,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他的智慧和教诲,不仅对古代学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现代社会的教育和个人修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感的人。



论语第五章学习感悟

商学院旅游系:闫香梅

《论语》第五章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为政、教育、道德修养等。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孔子在《论语》第五章中强调了德政的重要性。他认为,统治者必须以德行来治理国家,注重礼乐教化,才能使民众安定。孔子提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应以诚信和节制为本,关爱人民,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孔子告诫我们在遇到不贤之人时,要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并纠正错误。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我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孔子还提到了“学而第一”的理念,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曾子也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观念,强调了每天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在学习过程中,孔子提倡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自满。他认为,即使是知识和才能较少的人,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孔子在《论语》第五章中还提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他认为,君子应当追求和而不同,即在保持和谐的同时,也要尊重彼此的差异。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关系。

总之,《论语》第五章不仅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点,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为政、如何学习、如何修身养性的宝贵指导。通过学习这一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并对自己的为人处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论语》心得

部门:商学院旅游管理系石婷婷

作为大学教师,我时常在探索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最近,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第五篇公冶长篇,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教育智慧,不仅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公冶长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在道德、修养、教育等方面的言行和观点。其中,孔子对于君子的定义、对于学习的态度、对于教育的方法等,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首先,孔子对于君子的描述,让我意识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的公民。

其次,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要虚心向他人请教,要不断地反思和自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最后,公冶长篇中孔子对于教育方法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孔子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结合我的教学工作,我深感《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篇所蕴含的教育智慧对于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第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 吴将

《论语》第五篇,是《论语》中记载孔子与其弟子间对话的重要章节,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并理解这一篇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精髓,也能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一、孔子对弟子的因材施教

《论语》第五篇中,孔子对不同弟子的表现和能力有不同的评价和指导,这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例如,孔子赞扬颜回好学不倦,认为他是一个有卓越学习能力的学生;而对于子贡,孔子则指出他的口才和智慧,但同时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些对弟子的评价和指导,表明孔子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引导和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注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对于那些善于思考和自我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而对于那些需要更多指导和帮助的学生,则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孔子的德育思想

《论语》第五篇还体现了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例如,他对子路的评价中,既肯定了他的勇气和直率,同时也提醒他要注意言行举止。这表明孔子在教育学生时,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品德修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教育中,德育同样不可或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三、孔子的教育方法

孔子在与弟子的对话中,常常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自我反省。例如,在与颜渊的对话中,孔子通过提问让颜渊自己思考什么是,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孔子的教育理想

《论语》第五篇还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想,即培养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举止,是理想的人才和社会的栋梁。他希望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君子风范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有这样的教育理想,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商学院旅游系:李锦昊

这周学习了《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篇》,我被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智慧所深深吸引。本篇以谈论仁德为主线,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其中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我引发了无尽的思考。其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于教师而言,这句话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期望,更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鞭策。

“敏而好学”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敏,指的是敏捷、敏锐,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难点。好学,则是指教师要有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准确的知识。

“不耻下问”是教师应该持有的教学态度。不耻下问,意味着教师要敢于向学生请教,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当学生提出疑问或指出错误时,教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并虚心向学生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努力发现他们的困惑和难点,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和探索。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也让我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和成长。

它提醒我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持续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勇于面对不足的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论语·公冶长》学习心得

旅游系:易枭

在深入研读《论语·公冶长》篇后,我深感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仁德、学问、品行等方面的深邃见解,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于本篇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对于孔子“志有定向”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孔子认为,为学第一是立志,志有定向,使命清晰,心无旁骛,必欲学成。这让我意识到,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不断前行,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志向,我们才能在学习上更加专注,更加投入,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次,我对于“知行合一”的观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孔子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互促进。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此外,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日日不断之功”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做学问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绝不可间断一天。这让我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每天都坚持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我从孔子对于君子的描述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孔子认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他们应该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也应该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以仁义为准则,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担当的人。

总之,《论语·公冶长》篇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通过深入研读和思考,我不仅对于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人生态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电商市销系:丁晨


公冶长篇》是《论语》的第章,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和言论。在其中,公治长篇是其中的一篇,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处世和修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描写,以及对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公冶长篇中提到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观点。这句话让我深思,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关注自己对别人的看法。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困惑和纠结,很多时候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声音。因此,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自己对他人的看法,而不是反过来。

其次,公冶长篇中还提到了“君子不器”的观点。这句话让我深有感悟,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被物质所束缚,而应该注重修养和品德。这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被功利和物质所左右,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因此,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德,而不是被物质所迷惑。

最后,公冶长篇中还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这句话让我深有共鸣,意味着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这让我明白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不是停滞不前。因此,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是被现实所束缚。

通过阅读《论语》中的公治长篇,我受益匪浅,对于人生、处世和修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自己的修养和品德,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生活百态,人生复杂,在曲折且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例如:当我们略有成就时,就会飘飘然不知自己为何许人也;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又会自怨自艾。只有这世界撤去喧闹,我们冷静下来,愿意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有什么事做错了?什么事做对了?做错的错在了何处?这才是自省的起点。一个人只有学会自省,并粗学会自省,才会正确认识自己,才会找回迷失的自己,拥有更好的心态。所以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人,就必须时刻自省。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体会

商学院:胡一波

《论语》第五篇主要围绕“公冶长”等人与孔子的对话展开,涉及了诸多关于为人处世、治学求知的道理。我对其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观点深表赞同。这些观点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即要保持敏锐的求知欲,勇于向别人或比自己学识浅薄的人请教,不耻于提问。这不仅是古代学者的治学之道,也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同时,也应该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公冶长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做人要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只有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也提醒我们要坚守原则,言行举止要符合道德伦理。

公冶长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观念。他认为,我们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只有真正了解别人,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才能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做到谦虚谨慎。

为了进一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论语智慧思想,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将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深入领略智慧课堂改革思想,积极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论语·公冶长学习心得

商学院 晋军刚


周末我深入研读了《论语·公冶长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里仁》篇是孔子人才标准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一篇章的学习,我逐渐深入理解孔子对人性天道的看法

这一篇有一句很简单的话,孔子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每当闻听一个道理,子路会立即把它付诸实践,在没有完全领悟这个道理之前,子路害怕再听到更新的道理。因为子路认为,听到好的道理而不去做,那是一种罪过。现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经常脱离实际,研究成果无法转化,就是我们认为理论文章发表,任务就完成了,忽略了实际应用和转化。习总书记说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对我们每个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注重实践的基本要求。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水平无法提升,或者我们无法成功,并不在于我们不懂道理,而在于无法把自己懂的道理付诸行动。

孔子对学习的观点也值得深刻领悟,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就是聪明反应快,好学就是好奇心强,不耻下问就是专注于学习,不患得患失,这三点都做到并不容易,聪明人一般都会耻于下问,或者投机取巧,而愚人因为好学、不耻下问反而成功的比较多,所以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专注,从而让他能超越功利、超越得失,接近真理。两千多年以来,无数学者、先贤一直在践行着这一点。学习只有不让寸土、不捐细流,最终才能取得一方成就。

《论语·公冶长》篇同时还谈到了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可矣。”非常有意思,孔老夫子说了,差不多就行了,思考两次就可以行动了,办法总是在行动产生的,犹豫谨慎其实就是不想实践,怯懦就是逃避现实,一般读书人经常会读成书呆子,孔夫子希望我们更多的去实践,去建功立业,不要三思而后行,不要犹豫怯懦。







晋军刚

2024.6.10


《论语》读后感

商学院 电商市销系:刘银凤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论语》第五章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的言论和教诲,集中展示了孔子对学习、做人和交友等方面的见解。学习这章内容,有以下几点体会:

1.勤奋好学,温故知新: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新知识,还要不断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从中发现新的理解和见解。通过温故知新,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自我反省,提升自我:

“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通过反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3.谦虚谨慎,虚心求教:

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强调谦虚的重要性。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态度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


4.以德为本,修身齐家:

孔子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才能够管理好家庭和国家。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我们需要注重个人修养,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5. 注重友谊,交益友:

孔子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强调了朋友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附和。选择益友,能够帮助我们成长,而不良的朋友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总结来说,《论语》第五章通过孔子的言论,向我们传达了很多关于学习、做人和交友的道理。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通过认真学习和体会这些道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读《公冶长第五》有感

商学院:牛文博

公冶长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公冶长的故事和思想在《论语》中有所体现,其中一些名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名句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比喻人若不自重,就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言行一致,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其品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鼓励人们要勤于学习,不以向他人请教为耻。

“三思而后行”:提醒人们在行动之前要深思熟虑。

读完本篇,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终身学习:公冶长的好学精神鼓励我们高校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终生学习。

教学育人:作为孔子的弟子,公冶长继承了孔子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从国家到学校都非常重视德育。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

言行一致: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感。

公冶长的故事和孔子的教诲对我而言,不仅是鼓舞了我,教育了我,同时给我提供了灵感,为我开展德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论语《公治长篇》感受

部门:商学院 孙颖玲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阅读《论语·公冶长篇》时,我深感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与教育理念对于现代高等教育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我对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深感认同。在高等教育中,我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拥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潜力。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对于孔子在《公冶长篇》中强调的仁爱思想深感敬佩。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尤为重要。孔子提倡的仁爱思想,即相互尊重、关爱和帮助,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我对于孔子在《公冶长篇》中强调的个人品德修养也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孔子提出的自律、自省、自强等品质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最后,我认为《论语·公冶长篇》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哲理。通过研读这一篇章,我领悟到许多关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论语·公冶长篇》的思想内涵与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的教学和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这一篇章,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我的教学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人生境界。


《论语》公冶长心得

商学院 电商市销系:王剑涛


《论语·公冶长》作为《论语》中的第五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启发。本篇以谈论仁德和君子的品德为主线,通过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为我们揭示了仁德的本质和君子的风范。

首先,我被孔子对仁德的深刻理解所打动。孔子认为,仁德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貌和善良,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修养。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对他人深深的同情和尊重,也是仁德的核心。同时,孔子还提出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观点,他认为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应该具备谦逊好学的品质,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己。

其次,我对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举止深感敬佩。他们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例如,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实践的重视,让我深感惭愧。而孔子在评价人物时,也往往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入手,观察他们的品德和修养。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让我对孔子的智慧和洞察力深感敬佩。

此外,本篇中还有许多著名的句子,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些句子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更有着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它们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观点,也让我对《论语》这部经典之作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在阅读《论语·公冶长》的过程中,我也深感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缺乏谦逊好学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也往往不够虚心接受。这些缺点不仅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也限制了我的个人成长。因此,我决心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孔子及其弟子们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质修养,成为一个有仁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总之,《论语·公冶长》让我对孔子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它让我看到了仁德的本质和君子的风范,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成为一个有仁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电商市销系 王若伊

《论语》的核心理念是“仁爱”,这是孔子倡导的最高道德标准。仁爱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表现。孔子认为,一个真正具有仁爱的人,不仅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关爱,也会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这种仁爱精神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个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除了仁爱,孔子还强调了其他重要的品质,如诚实、谦虚、勤奋等。这些品质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努力培养和实践的。例如,诚实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谦虚则能让我们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勤奋则是实现个人目标和梦想的关键,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在《论语》中,孔子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建议。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如何教育下一代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例如,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教育他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传授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公冶长篇》 学习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 电商系 付蓉

《论语·公冶长篇》是《论语》的第五篇章,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和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作为大学老师,学习《公冶长篇》时,以下几个方面分享心得:

1. 理解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标准

《公冶长篇》中,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非常具体,对不同弟子的优点和不足都有详细描述。例如,他对公冶长、颜渊、子贡等人的评价,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也展示了他对弟子们的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这些评价,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用人之道和教育思想。

2. 教育理念的启示

孔子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弟子的个性特点。在《公冶长篇》中,孔子对弟子的不同评价展示了他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和期待。作为现代教育者,老师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

3. 君子人格的培养

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中,反复强调了“君子”的标准,例如“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等。这些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对弟子的要求,也是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君子之道,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4.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公冶长篇》中的许多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标准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道德和智慧的统一。老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其应用到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中。

5.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习《公冶长篇》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对孔子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不仅要理解孔子的思想,更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思考其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孔子的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寻找改进的方向,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

总的来说,大学老师学习《论语·公冶长篇》不仅是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更是对教育理念、人格培养和文化传承的深入探讨。这些心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全面的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论语》公冶长篇第学习感想

电商市销系:雷宁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在深入研读了《公冶长篇》后,与教师职业素养相结合有些许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孔子评价公冶长说:“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公冶长这个人是可以娶妻的(即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即使他曾被囚禁过,那也不是他的过错。这番话中可以看出,公冶长在孔子心中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价值和可信赖度不应该因其遭遇而被否定,而是要根据其内在的品德来判断。反映了孔子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在评价人时注重内在品质而非外在遭遇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大学教育中也应受到推崇。作为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学习公冶长篇,我更加明白了作为老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如诚实守信、公正无私、勤奋好学等,这些品质不仅是我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我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在工作中也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相貌平平,有些曾挂科,有些曾犯过小错误……但这些不足都只是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作为老师,我们应全面评价学生,尤其是重视学生的品德引导和评价。

其次,在公冶长篇中,孔子与其弟子们关于仁、义、礼、智等主题的讨论,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与启发。作为大学老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公冶长篇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力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公冶长篇中的许多智慧箴言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告诉我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又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让我明白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其中找到乐趣,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论语》公冶长篇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和智慧。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个人修养,也对我的职业素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努力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第六组  李庆华

近期深入学习了《论语·公冶长篇》,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中获得了诸多感悟与启发。

公冶长篇中展现的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仁德、品德、学识等方面的探讨,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其中所强调的“仁”的理念,让我更加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品德培养的重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内在的仁德,使他们具备善良、宽容、正直等优秀品质,成为有道德担当的社会栋梁。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也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如孔子般的耐心与智慧。面对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在学业和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同时,篇中对于言行一致、踏实求知的倡导,也提醒着我自己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展现渊博的知识,更要在生活中践行高尚的品德,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学习《论语·公冶长篇》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大学教师,我们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我们要不断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体会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篇,主要涉及了孔子嫁女,孔子对于弟子、他人的评价,以及他对于仁、义、礼等核心概念的深入阐释。在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

第五篇中还包括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圬不可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孔子评价人物的标准值得深思。从孔子嫁女中,可见孔子对人人才的认定,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是否有德。虽然只言片语中很难看到孔子所选女婿全貌,但从孔子的标准来看,此人应该是品德高尚之人。他并不因为人的过往错误而否定其一生,而是看重人的潜质与进步。这种看待人物的宽容度和对个体成长性的看重,对于身为大学教师的我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面对学生时,不应仅因一次失败就对学生失去信心,而应关注其长远发展,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不断进步。

孔子对于的论述深刻而富有层次。他指出,巧言、令色、足恭并非真正的仁,强调了内在道德的重要性。在追求学术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既有智慧又有德行的人。

孔子对子贡的提问回答:其怨乎”?这简单的对话,透露出孔子对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处世哲学。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不因外界物质的多寡而改变自身的价值观,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孔子所提倡的恕道、谦恭和中庸之道,都是我在教学和生活中努力去实践和传承的价值观念。这些古老的思想仍对现代社会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它们引导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正直与善良,如何作为教育者去培养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体会

基础部:田启燕

学习《论语·公冶长篇》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个篇章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生活、道德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论语公冶长篇》的魅力和价值。

首先,我认为《论语·公冶长篇》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在篇中,孔子多次强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其次,《论语·公冶长篇》也强调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在篇中,孔子提出了许多道德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君子喻于义”等。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些道德准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在实际行动中不断践行和完善的。

在教学方面,《论语·公冶长篇》也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次,我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生活方面,《论语·公冶长篇》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例如,在家庭教育中,我意识到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我也认识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非常重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关心孩子的成长需求。在工作方面,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团队能够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团队中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包容他人,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团队氛围。

总之,《论语·公冶长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同时,它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教学和生活方面的启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论语·公冶长篇》,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公冶长篇第五”学习心得

商学院 电商市销系:徐玉妃

公冶长篇第五主要讲述了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两个女儿的母亲,认为这篇里的一些观点在对女儿的养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孔子在这一篇中多次提到学生的德行与才智,他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才能,更要有德行,这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注重培养女儿的品德,使她们懂得善良、诚信、谦虚和尊重他人。德行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是决定她们未来能否真正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次,孔子在评价公冶长时提到:“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这里孔子展示了对人的信任和宽容。对于女儿的教育,父母也应抱有信任与宽容的态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父母应给予她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宽容与理解能让孩子在犯错后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这对于她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孔子在篇章中提到:“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这句话强调了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应有坚定的原则和灵活的应对方式。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父母在培养女儿时应注重她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引导女儿多读书、多思考,培养她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她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游刃有余。

总之,孔子的思想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父母应注重女儿品德的培养,给予她们足够的信任与宽容,同时培养她们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女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成功。

听其言而观其行

商学院电商市销系:叶红梅

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启示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听其言而观其行指导着我的行动首先,它要求教师要言行一致。教师不能只是在口头上倡导某种价值观或行为准则,而自身却不能以身作则。比如,教导学生要诚实守信,自己就必须在教学和生活中做到言出必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促使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更加严谨规范。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被学生关注和模仿,所以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教育者的标准。不能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地教导学生要努力学习,而课后自己却疏于提升专业素养。再者,提醒教师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教师的言行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获取,更会对学生的品德养成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教师会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在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树立正面的道德榜样。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学生的言语,能够了解他们的想法、困惑和需求。然而,仅仅听其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观其行。有的学生可能言辞恳切,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未必能完全落实。比如有些学生可能会表示对知识的渴望,但在学习过程中却缺乏足够的努力和自律。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我们能更准确地判断他们的真实状态和发展潜力。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学生课堂上的回答来评判他们的掌握程度,还需观察他们在课后作业、实践项目中的具体表现,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我们也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至关重要,言语能够传达彼此的观点和计划,但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其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同事在教学任务、科研项目中的实际付出和成果,来更全面地认识他们,从而更好地进行协作和相互支持。

从生活角度而言,听其言而观其行也是我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在与朋友和家人的交往中,言语固然能够表达情感和想法,但行动更能体现真心和关怀。一个总是口头上说关心家人却很少付诸行动的人,很难真正让人感受到温暖。而那些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关心家人、照顾朋友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深厚情谊。

作为高校教师,要时刻牢记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教诲。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倾听学生的言语,更要关注他们的行为表现,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在自身发展上,要将言语中的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不断努力追求进步。在生活中,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情感和责任,营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幸福和满足。让我们将听其言而观其行作为一面镜子,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言行一致、值得信赖的高校教师和优秀的社会成员。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电商市销系:张维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这段话说的是: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接着,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这段话对于高校教师管理学生也有深刻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对学生有深入。孔子通过观察宰予的行为,发现了他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并因此改变了自己评价学生的方式。我们在管理学生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的了解,如学生的成绩、出勤率等,而是要深入观察学生的行为、态度和努力程度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我们要对教学保持耐心和坚持。孔子虽然对宰予的行为感到失望,但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而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来应对。我们在面对学习困难、行为不端或态度消极的学生时,也需要保持耐心和坚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路径,教师需要通过持续的关注、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

再次,我们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孔子通过观察宰予的行为,认识到了他的独特性,并据此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也要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他们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实现成长和发展。

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开放和反思的态度,不断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论语》公冶长 学习心得与教学体会

商学院 电商市销系:张潇宇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高校教师岗位一年的新教师,我对于教育工作的理解和实践仍在不断探索和深化中。最近,我深入学习了《论语》中的公冶长篇,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我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为我未来的教学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公冶长篇中,孔子强调的“德才兼备”的教育观念对我影响颇深。我认为,这不仅是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也是对于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期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努力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公冶长篇中的另一个启示是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孔子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使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努力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我也注重自我提升和不断学习,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公冶长篇中的思想对于我日后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我深知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我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会议、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近期关于《论语》公冶长篇的学习,其思想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启示和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这些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治长篇第五——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①也。”

部门:周晓燕

这段话出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与子贡之间的一段对话。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作为高校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子贡的自我询问:子贡(赐)问孔子他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显示了子贡的谦逊和求知欲,他愿意向自己的老师寻求对自己的评价。作为高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这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步骤。

孔子的比喻回答: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子贡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用了一个比喻——女器也。这里的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特定用途的器具或容器。孔子用来形容人,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但同时也暗示了某种局限性。作为高校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也要认识到他们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子贡的进一步询问:子贡不明白孔子所说的具体指的是什么,于是进一步询问。这体现了子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渴望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孔子的具体比喻:孔子用瑚琏这个具体的器具来回答子贡。瑚琏是古代宗庙中盛放黍稷的礼器,非常贵重。孔子用瑚琏来比喻子贡,说明子贡是一个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可以承担重要的任务和责任。这既是对子贡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他的期望和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注重发现他们的潜力和特长,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这段对话不仅体现了孔子与子贡之间的师生情谊和相互尊重,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评价和引导学生的启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求知欲、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论语《颜渊篇》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翟小艳

   自古以来,《论语》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每一篇章都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人生哲理。近日,我们小组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颜渊篇》,对其中的思想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颜渊篇》以孔子与其弟子颜回的对话为主线,探讨了诸多关于道德、修养、学问等方面的问题。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其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成为了后世学子们的楷模。通过这一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学问的严谨态度。

《颜渊篇》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在与颜回的对话中,多次提到“仁”、“义”、“礼”等概念,认为这些品质是人格成长的基石。他教导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正义之念处理事务,以礼仪之规约束行为。这些道德准则不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更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必要条件。

《颜渊篇》也谈到了学问与修养的关系。孔子认为,学问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修养的提升。他强调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即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同时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学问与修养并重的理念,使得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颜渊篇》还涉及了诸多其他方面的议题,如忠诚、诚信、谦虚等。这些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通过研读这一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人生哲理,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往往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提升。然而,《论语》中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因此,我们应该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修养与提升。

学习《论语颜渊篇心得体会

《论语》中的颜渊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他的弟子颜渊的对话。通过阅读和研究这篇文章,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颜渊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他的思想和才华都备受孔子的赞赏。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颜渊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实践非常深入,他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和塑造自己的品格,也对社会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

首先,颜渊在与孔子的对话中表现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敬重。他从不厌倦地向孔子请教,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学习。这种虚心好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当今社会,我们要不断地追求知识,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增长知识,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

其次,颜渊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礼仪和道德准则,才能使个人和社会更加和谐。他强调个人的修养和自律,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着道德沦丧和礼仪缺失的现象。我们应该从颜渊身上学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注重礼貌和教养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领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正蒙一院四组:杜岳霖

学习《论语颜渊篇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四组  胡景花

今天学习《论语.颜渊篇》,我觉得这一节中孔子和颜渊的对话实在是太好了,简直是句句箴言。

当我还在苦苦寻求一以贯之的终身修身方法时,岂不知我们的先师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我一定会大声的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

我觉得这句话讲的是修身的重要性。不管是学会管理情绪、控制贪念和不合理的欲望、还是提高自身修养,这些都需要我们终身学习并努力践行。

科学家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本身就是一个克鲁机(kluge),它是不完美的,是有很多缺陷的,也需要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

我们的坏情绪、欲望、贪念、不理智都是大脑不完美的表现。 所以克服自身缺陷,克制自己不良行为,提高自身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把那些不完美释放出来,害人害己。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于是怨天怨地怨他人,却从不回看自己。因为我们的大脑首先要保护的是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看别人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内归因,而看自己就会选择外归因。比如别人的成功我们会说人家运气好或者有个好爸爸,但是到我们自己我们就会觉得全是自己勤奋努力,头脑灵活……

大脑是有缺陷的,人也是不完美的。那么人就要克服自身缺陷,不断修炼和完善自己。像《论语.颜渊篇》中说的那样:克己复礼!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修身的过程;一个克己复礼的过程;一个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一个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过程。

只要每个人管理好自己,不向外求,不冲动不急躁。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沉着冷静、对人心平气和。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无比美好!



在《论语》中,颜渊篇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弟子颜渊的言行和思想。通过阅读颜渊篇,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颜渊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实践。颜渊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一种追求,是一种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他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断追求进步。同时,孔子还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应该出于内心的热爱和兴趣,而不是为了功利目的。颜渊篇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问不仅要学以致用,还要注重实践。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知识要经常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同时,孔子还强调了实践的方式,即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不断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颜渊篇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先修身养性。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诚实守信,是否勤奋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地反省和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颜渊篇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仁爱为核心。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孔子还强调了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信任,就必须先对别人忠诚。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坦诚正直的,而不是虚伪狡猾的。《论语》颜渊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学习、实践、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智慧。通过阅读这一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儒家思想的精髓。在现代社会中,这些智慧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将这些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学习《论语颜渊篇心得体会

论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本值得去细细品味的书,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儒家思想,而且通过这本书我们也能对孔子的这个人的思想有所了解。

我们常从一些课本中得知孔子的教育方案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关于这个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找到证据,在他的不同的学生问他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对于他们个人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会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回答。从而可以体现出他对于弟子的责任心,孔子弟子数量上百,他能记住每个人的优缺点,给出不同的回答,可见这位导师有着强烈的责任心。论语这本书对于每个人的细节描写十分到位,把每个人的性格气质都体现了出来,从而能让读者也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等。在《论语》第十二篇《颜渊》中,有这么一段,孔子的几位学生分别去问孔子“仁”是什么。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以上这段话就是孔子在不同的弟子提问时给出的回答。在论语中还体现出了孔子对于做人的观点,孔子的观点是做人必须要正直、有仁德、以及进行全面发展。论语中还有提到一些治国方略,注重人伦纲常,君主要学会严于律己。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讲小人和君子进行了区分以及比较,体现了君子的伟大,以及小人的渺小。 我还从这句中读出,对于君子的赞美,以及对于小人的讽刺。孔子对于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就像两小儿辩日一样,他勇于向他人学习。从这句话中也能体现的出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可见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也能体现孔子的谦虚好学。



正蒙一院四组:李跃强

《论语·颜渊篇》读后感

正蒙一院第四组 李郑

《论语·颜渊篇》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诸多观点,不仅在古代具有深远意义,在当今社会依然熠熠生辉。它们引导我们注重品德修养,以善良、宽容的心态对待世界,努力践行道德准则,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担当、有益于社会的人。

在这一篇章中,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克己复礼为仁”让我领悟到自我约束与遵循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时常面临着各种诱惑与挑战,只有不断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归到礼的规范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仁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千古名言更是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它提醒着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我们能够做到不将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时,人际关系必然会更加和谐、融洽,社会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颜渊问仁时,孔子的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具体地指出了践行仁德的行为准则。这让我明白,仁德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应当时刻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视听言动,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的要求。“仁者爱人”,短短四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教导我们,真正的仁者心怀慈爱,对他人充满关爱,这也是我们应追求的高尚品德。

通过对《颜渊篇》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永恒的价值。它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在生活中不断践行这些智慧,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处世哲学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升个人修养、建设和谐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当然,对于《论语》的理解和应用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我一定积极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不断为外事学院光明的明天献享力量。

论语·颜渊篇》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潘国红

本周学习了《论语·颜渊篇》,本篇主要是孔子对于仁、政、明、君子、达、智、友、崇德、辨惑、修慝等的认识和回答。本篇再次显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例如颜渊、仲弓、司马牛和樊迟都向孔子问仁,但是孔子的回答却各有差异。回答颜渊是“克己复礼”,回答仲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答司马牛是“其言也讱”,回答樊迟是“仁者爱人”,这些都是仁的表现,反应了仁的本质,形塑我们中国人,也使得中国人显著异于西方人。

这近几周,西方世界颇为不平静,巴以冲突持续,整个伊斯兰世界和以色列冲突不断,毫无疑问普通老百姓受伤最多。如果他们学习了中国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文化,定然会非常克制,爱好和平,爱护百姓,不会轻易挑起战争。

现实是几千年来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区别越来越明显。我个人认为西方文化属于阳性文化,外显型强,暗含有颠覆性和霸道性。中华文化属于阴性文化,内隐性强,暗含继承性和王道性。例如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一开始就讲儿子如何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克洛诺斯推翻乌拉诺斯,宙斯推翻克洛诺斯),这是西方文化暗含的“弑父”颠覆性基因。中华文化一贯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和内生秩序稳定性,这也是中华文化一直传承从未断绝的重要原因。难怪辜鸿铭一百多年前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提出当宗教和法律效果不好(世界大战)时,内涵人的“温良”基因的中国文化是一条重要出路。

本章孔子回答颜渊“为仁由己”,行仁的核心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仁由己和学以为己,何其类似啊?《大学》“诚意正心”的心法显然由此而来。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如何行仁呢?我个人以为首先要做到“无怨”(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简单来说就是不抱怨他人,不抱怨环境,归因到自己,挺立个人的主体积极性。其次就是要“爱人”,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工作”,爱我们的“学校”。自己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来,的确不再抱怨了,但是在“爱人”这一块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学习《颜渊篇》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孙峰涛

"颜渊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颜回作为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他的品德和学识备受孔子赞赏。以下是我对"颜渊篇"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品德高尚:颜回被描述为一个品德高尚、忠诚孝顺的学生。他对待师长虔诚,尊重孔子的教导,体现了儒家重视师道尊严的传统价值观。

2.勤奋好学:颜回的学识渊博,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不断向孔子请教问题,努力进步,展现了一个优秀学子的品质。

3.谦逊谨慎:尽管颜回在学识上有所成就,但他仍然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他虚心接受孔子的批评和指导,不自满不骄傲,这种谦虚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4.孝道之心:颜回对父母孝顺至深,这体现了儒家强调的孝道伦理。他的孝心和孔子的赞扬,启示了我们要铭记家庭的重要性,尊重父母,以孝道为行为准则。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颜回的学习态度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他不厌其烦地学习,也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人,展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奉献他人的情怀。

综上所述,"颜渊篇"通过描述颜回的品德、学识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儒家学子形象。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帮助我们塑造更好的自我。

论语·颜渊篇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孙晓盼


这周主要学习了《论语·颜渊篇》。开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仁德就是要能控制自己的言行,使言行都符合于礼。实践仁德全凭自己,只要能做到“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就是一个仁德的人。



                                     2024年6月11日

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杨月洁

学习论语第十一篇,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孔子对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为政以德的理念,还能感受到孔子对于弟子们的深厚情感和对他们品性的精准把握其中包括了因材施教、君子之道、修身治国等方面的内容。

在《先进》篇中,孔子提到了很多重要的观点,比如“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这句话表明了孔子认为那些在礼乐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最初可能是出于朴素的本性,而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则能够成为真正的君子。君子应当具备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宽容大度等美德,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这对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良好品德和行为规范这种规范的遵守,我觉得应该善于学习,并且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升个人修养。

此外,《先进》篇中还记载了孔子对弟子们各自特点的描述,通过对这些性格特点的刻画,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种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与我们学校的学风一致:发展个性,注重养成,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根据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教导,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和条件,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教育者应当发掘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即便是调皮捣蛋、学习不好的孩子也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提高自信。

论语第十一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找到了一种回归心灵深处的方式。通过学习和实践孔子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个人修养

论语《颜渊篇》心得体会

正蒙一院第四组    朱连周

《论语·颜渊篇》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其中记录了许多孔子与其弟子颜渊的对话。深入研读此篇,我对其中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关于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启示。

首先,我被颜渊的虚心好学所打动。在《论语·颜渊篇》中,颜渊多次向孔子请教,虚心接受教诲,并努力付诸实践。这种态度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向他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论语·颜渊篇》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孔子在对话中多次提到“仁”字,强调了仁爱是为人之本。颜渊也深受其影响,他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仁爱之道,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这让我明白,只有心怀仁爱,才能真正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此外,《论语·颜渊篇》还提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准则。这一准则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礼仪规范,尊重他人,避免做出不礼貌的行为。通过践行这一准则,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有涵养、有品质的人。

在深入研读《论语·颜渊篇》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其中蕴含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的智慧。孔子在与颜渊的对话中,谈到了如何选拔人才、如何治理国家等问题。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论语·颜渊篇》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仁爱的重要性以及礼仪规范的重要性。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同样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些道理,努力践行之,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还应该将其与其他篇章结合起来,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总之,《论语·颜渊篇》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启迪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其深入研读与体会,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养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论语》第五篇学习心得

经济系 张慧文

《公冶长篇》主要讲述了孔子与弟子公冶长之间的对话,内容涉及孔子的品德、教育方法和对弟子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孔子在《公冶长篇》中强调了“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教育的核心。这与我们现代教育中的“德育为先”的理念不谋而合。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孔子则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一个人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引导他们阅读经典、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此外,孔子在《公冶长篇》中还表达了对弟子们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他称赞公冶长“敏而好学”,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这种对弟子的关爱和期望也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不断成长、不断超越。



《论语》学习心得(五)

商学院:王赟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子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论语》学习心得(五)

商学院:张红美

孔子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例如,对于性格急躁的学生,孔子会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会“克己”,即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以培养出更为沉稳的性格。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同样适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在品德培养上,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优点,弥补不足,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论语》第五篇的心得体会

经济系 岳福琴

在深入研读《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篇之后,孔子关于人伦道德和人生智慧的教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篇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孔子对学生的教导以及对不同人物性格的评价,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和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启示。

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让我深思,一个人的价值并非仅由其境遇所定,而更在于其内在的品德和为人。孔子的这种评价方式启示我在评判他人时,不应仅仅关注外在的地位和财富,而应更多地考虑其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

孔子在与弟子们的对话中不断强调诚信、忠恕、仁爱等价值观的重要性。诸如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样的教诲,提醒我在日常行为中要诚实守信,待人以诚,待己以恕。

通过对孟武伯问孝一节的学习,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情况给予不同的回答,这反映出他对教育的个性化看法。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启示我,在教育和工作中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个性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

在整个第五篇的学习过程中,我被孔子对学生的悉心教导所感动。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意识到,现代教育同样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语》第五篇不仅增进了我对儒家道德和人伦关系的理解,也促使我反思自身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孔子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品德,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如何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次学习经历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一次重要提升。




《论语》学习心得(五)

商学院:张红利

孔子鼓励学生进行内省,即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他提出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观点,认为通过内省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努力改正。

对于错误,孔子认为人应该敢于正视并勇于改正。他提出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

我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勇于改正。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论语《学而篇》第8读后感

商学院经济系:李忠飞

论语《学而篇》第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一节,引人深思,不禁让我对君子之道、学习态度以及人际交往有了更深的认识。

孔子强调,君子不重则不威,意味着庄重是君子不可或缺的品质。庄重带给人的威严,不仅体现在外表的仪态上,更渗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与从容。这不禁让我思考,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做到心存庄严,面对世界以稳重的态度展现自我。失去了庄重,即使学识再高也会显得轻浮,不足以让人敬重。

学则不固,学习应当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反观自身,是否曾有过因骄傲自满而止步不前的时刻?是否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孔子所言,不是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堆积,而是要将所学内化为思考和行动的指南,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学问才能不,不囿于一隅之地,而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

主忠信,忠与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在竞争激烈、人心复杂的现代社会,忠实与诚信似乎成了稀缺资源。人们往往为了一己之私,忘却了忠诚和信用的重要性。从孔子的教诲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坚守忠信的原则,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无友不如己者,初看此句,或许会误解为只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但深入理解后可知,孔子倡导的并非功利的交友观,而是提醒我们要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与那些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人相处。这样的朋友关系,有助于彼此的提升,也有利于形成正向的互动与影响。

过则勿惮改,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错误,我们是否能够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这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志。孔子的教导鼓励我们,不要害怕犯错,更要敢于面对和纠正错误,这才是成长和进步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深入解读,我仿佛与孔子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得到了关于如何做人、做学问、交友和改过的启示。这些经典之言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是生活中的实践指南,引导着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净而坚韧的心。

孔子的智慧,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付诸实践。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愿时刻铭记孔子的教诲,不断自我提升,力求成为一个内外兼修、以德服人的现代君子。



论文第五篇心得

经济系:李英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和阅读《公冶长》这篇古文时,我理解到诚实守信、善良正直、勇敢坚韧等方面的品质。

首先,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公冶长》是一个很好的德育素材。故事中的主人公公冶长因为听懂鸟语而被误解和冤枉,但他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为自己辩解,最终得以洗清冤屈。这样的故事情节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其次,善良正直也是《公冶长》所弘扬的一种价值观。公冶长虽然遭受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善良和正义的态度,帮助弱小,行善事。这种精神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公冶长的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善良、正直的人。

最后,勇敢坚韧是《公冶长》故事中另一个值得学习的品质。公冶长在面对误解和冤枉时,没有选择逃避或者妥协,而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这种勇气和坚韧的精神品质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具备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公冶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培养他们成为坚强、勇敢的人。

《公冶长》这篇古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宝贵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善良正直、勇敢坚韧等方面的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习与生活之理

商学院经济系:段国玺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做人,不应以外貌为重,更应以品德为重。心地善良、温和待人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和理解,才是工作过程中易沟通易合作的对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不诚实的人无法获得别人的诚实,不守信的人也会失去别人的信用。

愿所有人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真诚,心地善良,诚实守信,做正能量的人。

《论语》第五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经济系:韦艳宁

孔子在《公冶长》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其教育理念。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学习后应时常复习,并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孔子也注重品行修养和道德教育,如“君子坦荡荡”等言论,强调了君子的坦荡胸怀和诚实正直的品质。

他根据每个弟子的性格特点、才能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使每个弟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这一点让我感同身受,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



论语学习心得(五)

商学院:牛玉娇

闲来无事,掐指一算,自学习《论语》至今已有一段时间。除过背了“乡党”,“先进”等几篇以外,竟无甚感触。正暗暗哀叹时,周礼不禁触动了我,遂意欲小议周礼。在此不敢高谈阔论以充学者,实只乃表我之浅见也。

礼,乃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即周朝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基础上,并束缚人的思想和社会活动,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周礼,和礼法、祭祀于一体。所谓礼法者,即法纪与礼仪。法纪即法律。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何谓祭祀即备供品向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于是乎,周礼既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道德标准,又是法律规范,形成了礼律相通的礼教。即礼允许,法律亦允许;礼不允许,法律亦不允许。所以,周礼巩固了统治者的权威,这大概也是周公制礼的真实目的吧:巩固年幼的成王政权。为什么说周礼是统治者巩固和加强政权的工具呢因为它强调阶级性与等级性的差别并且设计了一套繁琐的程序来维持这种差别。正如荀子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周礼要求必须亲爱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使亲者贵,疏者贱。此谓“亲亲”。周礼还要求下级必须遵从上级,特别是周王。严格规定上下级秩序,不得犯上作乱。又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讲的是一个卿大夫冒用皇帝规格的舞蹈,孔子认为不可原谅。此为“尊尊”。周礼维护父权中心的社会,特别歧视妇女。“幼从父兄,嫁而随夫,夫死随子。”

看罢礼法,再来看看祭祀吧!“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就是说一个大夫级的人物,却祭皇帝才能祭的山,所有人反对。这说明不同等级者的祭祀也不同,绝不允许僭越。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统治者是如何利用礼来压迫人民:周礼强调等级性、差别性和程序繁琐性,并且极其严格地维持这种等级差别,决不允许任何人僭越,如果违反,轻则受众人谴责,重则受刑罚制裁。周礼因身份等级不同而不同,所以,周礼不是一种公平的社会规范。它不仅表现对被统治者的束缚,更是表现了统治者们不同的等级关系!只可惜,当时的人们没有一点觉悟,对礼的束缚毫无察觉,并认为能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连圣人孔子都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周礼全盘否定,在当时的社会,周礼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毕竟“礼崩乐坏”不是好事。同时周礼还形成了古代华夏文明的精神渊。

总之,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去剔其糟粕,汲其精华。我们也不能将周礼全盘否定,在当时的社会,周礼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第五篇主要集中在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述,通过这些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品德、学问、行为等方面的重视。在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中,《论语》第五篇的思想也能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孔子对子路、颜渊等弟子的关心和爱护,也反映了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年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孔子对学问的追求和探索精神,也启示我们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要抽出时间进行科研,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会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这不仅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能推动所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论语》第五篇中孔子的生活智慧同样值得青年教师学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青年教师要学会调节身心,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论语》第五篇蕴含的思想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论语》,青年教师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青年教师应以《论语》的精神为指导,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孔子弟子颜回的感想

商学院:田美一


当我深入了解孔子的弟子颜回时,我被他的谦逊、好学与高尚的道德品质深深打动。颜回,这位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不仅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更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其一生都在践行着孔子的教育理念与道德准则。

颜回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却能够安贫乐道,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他终生未仕,却好学不倦,对孔子学说身体力行,这种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让我看到了他对智慧的渴望与追求。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颜回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孔子的高度赞誉,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颜回的谦逊与好学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他深知自己的不足,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地向他人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同时,颜回对孔子的忠诚与敬仰也让我感动。他始终坚守着孔子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孔子的道德准则,这种对师长的尊敬与忠诚,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颜回的政治志向与理想社会也让我深思。他一生向往的是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这种理想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付出。颜回的这种理想主义精神,让我看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总的来说,颜回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敬仰的人物。他的谦逊、好学、忠诚、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理想主义精神,都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学习的。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颜回的精神,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慎终追远”的几点思考

部门:商学院经济系         姓名:马彬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尽文》篇。其中蕴含了重要的思想意义:

1. "慎终"指谨慎地处理人生的最后一程,尊重死亡,保持谦逊恭敬的态度。

2. "追远"指追求更高远的价值,不局限于当下,而是关注历史和未来。

3. 这种"慎终追远"的品格,能够影响和感染普通百姓,使他们的道德意识得到提升,"民德归厚"

总之,这句话强调了人生最后一刻的慎重态度,以及通过个人品德的影响而推动社会道德提升的重要性。它体现了儒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基调,具有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社会价值。


论语学习心得

经济系:尹丹丹

《论语》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卓越的教育理念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近日,我再次深入学习了《论语》,不仅为其中的智慧所折服,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感悟与体会。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思考、道德准则与人生智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孔子的“仁爱”思想所打动。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用爱心去包容世界。这种仁爱精神,不仅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准则,更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除了仁爱思想外,《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复习、去实践。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这种对学习的态度,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自我完善的追求。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与问题。比如,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孔子的思想?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仁爱之心?这些问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论语》的意义与价值。我认为,孔子的思想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其核心精神却具有普世的价值。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来践行孔子的仁爱思想;在工作学习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论语》的重要性与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学习。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将孔子的思想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智慧的人。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学习《论语》,了解孔子的思想。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孔子的智慧来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语第四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经济系:辛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意在表达孔子对季文子过于谨慎、考虑过多的评价,认为有些事情考虑两次就足够了,过度思考可能导致错失良机或行动迟缓。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确实需要深思熟虑,但过度思考可能导致决策迟缓或失去最佳时机。在做出决策时,要权衡各种利弊,但不必纠结于每一个细节,以免陷入过度分析的困境。尤其是高校教育环境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管理方法。

作为高校教师,要理解“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中的智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避免过度复杂化。保持计划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指导学生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但也要防止他们陷入过度纠结的困境。在适度思考的基础上,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勇于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心得

商学院经济系:张文虎

《论语》第三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言行,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修身、治国、立言、修学等方面的教导和思考。作为高校教授,我一些感悟和启示:

1.修养与修身:《论语》中强调了修养与修身的重要性。孔子强调要以诚实、正直、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人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过错和不足,这对于一个高校教授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学术水平,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2.言传与身教:孔子注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高校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激励他们。我们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治学与治国:《论语》中讨论了如何治学和治国的问题。孔子认为治学和治国都需要德行和智慧。作为高校教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术研究,更要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4.尊师重道:《论语》中提到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教授,我们要以身作则,尊重学术权威,尊重学生,尊重学术规范,维护学术道德,为学术界树立良好的风气和形象。


5.诚实宽容:孔子强调了诚实和宽容的重要性。在高校教学和研究中,我们要坦诚相待,虚心学习,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与同行共同探讨问题,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模板:

心得《讲论语:学而》

商学院经济系:张颖


从《论语》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仿佛看到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教育着我,同我畅谈人生,让我懂得如何度过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风和日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别,郁郁葱葱,一身碧绿。到了大雪飘飞、严寒时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依然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这君子的节操。

我看着《论语》里,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突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我熟记于心中的语句,出此刻我眼帘。不禁让我想起平时里,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为了下课能多玩会,而请别的同学送本子。有时候更甚至编些小理由,偷懒或找人代劳!想着想着我的脸好烫呀,不知不觉竟红了大半。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仅破坏了同学间的关系,也伤害了朋友间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孔子曾谆谆教导我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于是,方孝孺应对朱棣的威逼利诱面无惧色,慷慨赴死。赵一曼应对敌军的酷刑逼供宁死不惧,大义凛然;孔子曾循循善诱我们: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于是,杨震应对十斤令人眼馋的金子毫不动心,坚守道德。关羽为了盟誓毅然放下曹操的厚待,执意回蜀;孔子曾指点迷津我们:见义不为,无用也。



《学而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经济系:张铮

《论语·八佾篇》主要探讨了礼仪、音乐、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强调了礼乐制度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结合日常工作学习《论语·八佾篇》,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八佾篇》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孔子认为,礼仪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内心修养的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礼仪,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培养他们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同时,我们自身也要以身作则,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其次,《八佾篇》提到“礼乐相合”的思想,指出音乐和礼仪共同作用于人的情感和行为。我们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互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八佾篇》中的“政者,正也”体现了孔子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他认为治国需要正直和公正,这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关爱,帮助他们在学业和品德上全面发展。

最后,《八佾篇》提到了“君子不器”的理念,主张人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作为高校老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学习《论语·八佾篇》,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践行孔子的教育理念,注重礼仪和道德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我们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提升。

学习《论语》的收获

成焕玲

道德伦理的启示:《论语》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塑造个人品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道德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论语》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生、命运、志向等方面的哲学思考。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有同理心,尊重他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则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实践。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生活、追求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沟通能力:《论语》中的对话体形式,展示了孔子及其弟子如何通过对话来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学习《论语》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辞、语气和态度来与他人沟通,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论语》中的许多思想观点并非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判断是非。

3. 提升个人修养:《论语》中的许多思想都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品德。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4. 增强文化自信:《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5. 拓展知识视野:《论语》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

总之,学习《论语》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收获,不仅有助于我们提升个人品德和修养水平,还有助于我们拓展知识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会计系:邸海芬

在深入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部儒家经典对于个人修养与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结合我作为大学教师的工作岗位,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些道德规范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教师,我意识到自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将《论语》中的道德理念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其次,《论语》强调了教育的方法和态度。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一原则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强调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大学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学生的耐心和热情,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著作。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也找到了自己在大学教师岗位上的努力方向。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人格修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雍也篇有感

商学院会计系:李琳

《论语·雍也》是《论语》中的第六篇,此篇有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其中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人们已经长久缺乏这种道德了。”“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筹之一。但在《论语》中,却仅此一处提及。从孔子称“中庸”为至德,则可见他对这一思想的重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高度和谐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却是人们所应当追求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

中庸这一思想,也会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面对胜负,成败,要保持平常心,这何尝不是一种最高境界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庸也告诉我们,要保持中立,中庸是拒绝极端的,中庸其实也是一种境界,一种至高的境界。中庸之道,非为平庸,非为世故圆滑。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会计系:李茜

近日,我深入学习了《论语》的第五篇,这一篇章以“公冶长篇”为名,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公冶长及其他人的对话,展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其中的智慧与教诲,对我平日的教学与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公冶长篇》中孔子对于弟子的评价,让我对“因材施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孔子在评价公冶长时,说其“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这句话不仅是对公冶长个人品质的肯定,也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上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人独特性的思想。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尝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长处,从而为他们制定更为贴切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法。我相信,只有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孔子在《公冶长篇》中表现出的谦虚和自省精神,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孔子在回答关于自己是否好学的问题时,谦虚地表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种自我否定的态度,实际上是对自我持续进步的追求。作为大学教师,我也时常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不断寻求改进和提升。我深知,只有保持谦虚和自省,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此外,《公冶长篇》中还蕴含了对于君子品德的阐述,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言忠信,行笃敬”等。这些品德不仅是孔子对弟子的期望,也是我在大学教师岗位上应该追求的目标。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敏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师,同时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在学习《公冶长篇》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这些智慧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格修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中的学习之道

基础部:牛欢

《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一句,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礼仪的核心价值和实践意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弟子有若所说,它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也是儒家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理念。

首先,我们来解读“礼之用,和为贵”的含义。在这里,“礼”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范和仪式,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家庭中的亲情礼节、国家间的国际礼仪等。而“用”则是指这些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和”即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运用礼仪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达到和谐的效果。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礼之用,和为贵”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孔子强调礼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形式,而是为了实现内心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他认为,通过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可以使人的行为更加有序,减少冲突和矛盾,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扩展到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层面。

在个人修养方面,孔子提倡“克己复礼”,即通过克制个人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这样的修养有助于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使人能够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清醒和自律,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在家庭生活中,孔子强调孝悌之道,认为这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弟妹,这些家庭礼仪的遵守,能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在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中,孔子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他主张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间都应该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以此来调节彼此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在国家治理上,孔子提出“礼治”思想,认为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可以使国家运行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在国际交往中,孔子也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各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然而,要真正做到“礼之用,和为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过分注重礼仪的形式,而忽视了其内在的精神;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个人的利益而违背礼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还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不了解或不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而在跨文化交流中造成误解和冲突。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礼之用,和为贵”的原则。首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各种礼仪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其次,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做到真正的和谐。最后,我们还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愿意学习和接受不同的文化习俗,以便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实现和谐共处。

总之,“礼之用,和为贵”是儒家文化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遵循礼仪来实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通过学习《论语》和不断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原则的深刻含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会计系:司艳林


《论语》中多次强调孝道,认为孝顺是做人的基础。例如,“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这告诉我们,一个孝顺的人往往更懂得尊重他人,更不容易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孝道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父母,不仅要爱护子女,更要让他们学会独立和承担责任。同时,父母也要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亲子关系的和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是《论语》中对于人际关系的一个全面描述,其中“父子有亲”强调了亲子关系的和谐与亲密。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家庭氛围。

教育方式的智慧:“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段话虽然是孔子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描述,但也可以引申到亲子教育上。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该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子女成长。

《论语》中关于亲子之道的教诲深邃而丰富,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从中汲取营养,努力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大学》心得体会

商学院:孙文科

初读《大学》,我便被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所吸引。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大学》不仅是一部教育文献,更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宝典。在学习《大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蕴含的深刻道理对于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我深刻理解到,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我们不仅要注重自我修养,更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学习方面,《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这一体系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来获取知识。同时,我们还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思考、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格物致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生活和工作中,《大学》的理念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与人相处时,我们要注重修身养性,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家庭和谐,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家人,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在工作中,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每一项任务,尽职尽责、追求卓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大学》,我深刻体会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我认识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水平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水平。同时,我也要注重将《大学》的理念融入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用其指导我的言行举止。

此外,我还认识到,《大学》所倡导的止于至善的理念对于我们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要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总之,《大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大学》,我深刻体会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大学》的理念和精神,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价值。

论语学习心得

儒家经典《论语·学而》中一句话,原文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孔子的学生曾参)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不是忠心不二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可靠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自我检查,来确保自己的行为、思想和言语都符合道德和伦理的标准。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时常停下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我认为“吾日三省吾身”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每天,我都会花些时间回顾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和标准。这种反思不仅限于大的决策和行动,也包括日常的小事情,比如我的态度、言语和行为是否得体,是否尊重他人,是否尽职尽责等。

“吾日三省吾身”也是一种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机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各种诱惑和欲望所驱使。通过每日的反思,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看清自己的真实需求,避免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一古训也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反思自己是否真诚待人,是否信守承诺,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这种反思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关系,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吾日三省吾身”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渴望。通过反思,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这种反思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

总之,“吾日三省吾身”是一种宝贵的生活智慧,它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我相信,只要我们每天都能抽出时间来反思自己,我们就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 王小楠

学习《论语·公冶长篇》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篇章中,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和他对仁德之道的阐释,都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被孔子精准而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他通过对弟子们的细致观察和评价,展现了作为教育家的独到眼光。这不仅让我看到了他作为师者的严谨与负责,也使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

同时,孔子所倡导的仁德之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处世哲学。他强调内在的品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并重,这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白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等理念的重要性。这些理念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还能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

总之,《论语·公冶长篇》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为人处世之道。我相信,这些经验和启示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论语》学习心得


在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孔子的智慧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这部儒家经典,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之深邃、智慧之博大。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虽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句句发人深省。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话,简单直白,却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从而让自己不断进步,这种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智慧。这句话教导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应该不懂装懂,而应该不断地探索和求知,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广博和深入。

此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准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诉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这种“仁爱”的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学习和践行的道德准则。

当然,《论语》中还有许多其他深刻的哲理和智慧,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学习态度,“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等等。这些智慧不仅指导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境界。

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论语》,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营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王怡轩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会计系:卫冰洁

近日,我沉浸于《论语》的学习之中,这部儒家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智慧,给予我极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论语》中的教育理念与我的工作岗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补。


首先,《论语》中“有教无类”的思想让我深受触动。孔子提倡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论贫富贵贱,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平等的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大学教师,我始终坚守着这一原则,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我深知,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耐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自我超越。


其次,《论语》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孔子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我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为贴切的教学内容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同时,《论语》中对于教师品德的要求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大学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始终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建设,努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以身作则,践行诚实守信、勤奋敬业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此外,《论语》中对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阐述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孔子强调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这些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鼓励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作为大学教师,我将继续秉承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会计系:张爱辉

最近,我深入研读了《论语》这部儒家经典,其中蕴含的深厚智慧和人生哲理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试图将《论语》中的教诲与我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探索如何在教育岗位上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儒家的教育精神。

首先,《论语》中强调的“仁爱”精神,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职责。在大学教育中,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用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探索知识、塑造品格,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其次,《论语》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对我作为教师的职业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作为大学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使命,因此我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成为终身学习者。

再者,《论语》中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导。孔子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这一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的课堂上,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此外,《论语》中的“君子”形象,为我树立了崇高的职业榜样。孔子所倡导的“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作为大学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任,因此我始终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术水平提升。我时刻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求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论语》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教育理念,还为我指明了大学教师岗位上的发展方向。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人格修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

会计系 张雅楠

曾参说了具体的“三省”,但这句话的核心还是在于一个“省”字。生活中的“省”不止于这三然而要真正做到自省往往需要极高的自觉性和很大的勇气。

生活百态,人生复杂,在曲折且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例如:当我们略有成就时,就会飘飘然不知自己为何许人也;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又会自怨自艾。只有这世界撤去喧闹,我们冷静下来,愿意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有什么事做错了?什么事做对了?做错的错在了何处?这才是自省的起点。一个人只有学会自省,并且学会自省,才会正确认识自己,才会找回迷失的自己,拥有更好的心态。所以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人,就必须时刻自省。

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



读《论语》第篇心得

商学院:李欣涛


本篇开篇即以公冶长和南容两位人物为例,孔子评价他们可以信任并推荐给自己的女儿婚配,这反映了孔子对于人品的重视,尤其是诚信与谨慎。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在选择朋友或伴侣时,应注重其品德与内在品质。


学无止境: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提到“孰能为之大”,表达了学习没有尽头,应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学术还是道德修养,都应保持谦逊和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探索未知。



读《论语·学而第一》有感

商学院:姚静武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句话是孔子与弟子们交流时所提出于的针对于一个领导人的基本能力要求。春秋时代的国力以“乘”而论,因为战争频仍,所以一个国家在战争期间能够出动多少辆战车,就表征着国家实力的区别。

千乘之国特指如鲁、宋、卫等小国,其他列强,如齐、楚、晋,动辙战车以万计算,鲁宋卫在这方面是万万不及,所以,如何发展壮大一个小国家,使其在列强的窥伺之中存保自身,是当时每一个小国家迫在眉睫的急务。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所以孔子专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这里孔子提出来作为一个领导者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不注重领导人的表率作用而失去信用,好大喜功而不惜民力财力,政令朝三暮四而使人无所适从。

鲁国就是最典型的“不敬事”的代表,国君及权臣高高在上,对于管理国家政务缺乏兴趣,却只把全部的心思用在斗鸡游戏及权力争斗上。就在孔子35岁那一年,鲁国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斗鸡之变”。

斗鸡是当时权贵们之间的一种游戏或赌博活动,两主人以鸡相斗,得胜之鸡的主人就是赢家。为了压倒对手的气势,季平子在他的鸡翅膀上涂了芥末,以便在斗鸡的时候造成对方鸡视力模糊,而季平子的对手郈昭伯则是技高一筹,干脆在他的鸡爪上装上了铁爪。结果斗鸡的结果,季平子输而郈昭伯成为赢家,于是季平子就不干了,两厢吵了起来,吵到最后,季平子出兵占领了郈昭伯的封地,以实力说话。

郈昭伯向鲁昭公哭诉季平子无礼,恰好鲁昭公也正有意要压一压季平子的气焰,就出兵攻打季平子,眼看季平子就要被攻克,这时候与季平子同为“三桓”(即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的叔孙氏和孟孙氏唯恐季平子倒掉之后,唇亡齿寒,就联合军马前来攻打鲁昭公,迫使昭公逃到了齐国。

满朝文武,潢潢之贵,却不务正业,竟然为了一只斗鸡而大打出手,甚至导致国家的政治格局出现大变化,这种情况,岂能不让孔子扼腕叹息?

同样是小国的陈国,在列国窥伺之下竟然缺少起码的危机感,而耗费民力财力修筑凌阳台,大搞形象工程,这样的行为在春秋时代如此,此后千百年来也从未曾减少过,最典型的莫过于秦始皇的阿房宫,这庞大的宫殿耗尽了天下的民力,最终迫使国人群起而反之,而阿房宫也被乱兵焚为焦土。

但统治者是健忘的,历史的教训对于他们来说形同于无,以至于这种情况到了清朝末年,反而愈演愈烈,慈禧太后居然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以修筑颐和园,终致八国联军入侵,写下了我国最耻辱的一页。



学习《论语》为政篇有感

商学院:李丽琴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即没把握)的话加以保留(也就是别急着说),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即有把握的话)也要谨慎地说,这样就能减少错误。多看,有怀疑(即没把握)的事加以保留(也就是别急着做),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即有把握的事)也要谨慎地做,这样就能减少懊悔。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子张在孔门中是一位有才干但自视清高的人,有些偏激,言辞尖刻。孔子针对他恃才傲物、高谈阔论的缺点,提出上述意见。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话不说满,慎言寡尤;事不做绝,慎行寡悔,既是从政定理,也是处事之道。作为一名管理者,要知识渊博,宜多听、多看、多体验,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等着请教别人。

《孔子家语·观周》讲,孔子在宗周参观,进到太祖后稷的庙堂。庙堂右边台阶的前面立有铜人,嘴巴被封了三层,而背后有这样的铭文:这是古时审慎说话的人,以此为戒!不要多说话,说话多则过失多;不要多事,多事则多忧患。安逸快乐时一定要警戒,不要做使自己后悔的事。不要以为(多话、多事)没什么伤害,不然祸患将一天天增长;不要以为(多话、多事)没什么害处,不然祸患将一天天变大;不要说没有别人听到,神灵会暗暗地观察着人的行为。火苗初起的时候不去扑灭,等变成熊熊大火时又将怎么办呢?涓涓细流不去堵塞,终将汇集为江河;绵绵细丝不予斩断,将有可能结成罗网;草木萌芽时不能拔除,将来就要寻用大斧来砍。如能谨慎行事,这是福佑的基础。人的嘴巴有什么坏处呢?它是招祸之门。好勇斗狠的人不得好死,争强好胜的人必定会遇到匹敌的对手。盗贼憎恨财物的主人,百姓怨恨他们的上级长官。君子知道自己不能位居天下人之上,因此甘居人下;知道自己不能位列天下人之先,因此甘居人后。温和谦恭,谨慎仁德,会使人仰慕;示弱处下,也没有人凌驾于自己之上。别人都奔向别处,只有我坚守在这里;别人都在转移,我却坚定不移。胸中埋藏着我的智慧,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技艺。这样,即使我位尊爵高,别人也不会伤害我,谁能做到这些呢?江海虽然处于下游,却能容纳百川,正是由于地势低下的缘故。天道行事没有偏爱,还能谦逊对人。以此为戒!孔子读完这段铭文,回头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这些话这些话实在、中肯,合情、可信。《诗》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立身行事能够这样,哪还能因言语惹祸呢

的确如此,工作中不该说的、没把握的话不要去说,不该做的、没把握的事不要去做,更不要去生事。多不多,该不该,依据是!不符合义,半句都是多,一件事也是多(生)事。比如,讥讽人的话、揭人短的话、没根没据的话、自以为是的话、在这个人背后说另一个人不是的话、没说透需要人猜容易被误解的话就不要说,比如,走捷径的事、损害人的事、贪便宜的事、带有私心有失公允的事就不要做。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一旦多言、多事,就会有不谨慎、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的地方,麻烦就会随之而来。一些人就会在我们背后、在他人面前用他的猜测或理解把我们的言行解读得面目全非,由于大多数人听到来自背后的批评意见尤其是“误解”时,都很难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式的大度,所以与其被背后的批评、评论所中伤,那还不如谨言慎行

当然,谨言慎行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一方面,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式的谨言慎行是说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有危机感、敬畏感,说话做事要冷静、理智。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意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保持创新和活力。同时必须明白,谨慎不是退缩不前。要成功,领导者在人前就得保持永不动摇的勇气和胜券在握的气概。无论是在事业发展顺利时还是艰难时,领导者都需要镇定自若,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不能畏手畏尾,只要把握住做人做事的底线,坦坦荡荡,问心无愧,没什么大不了的。

另一方面来讲,还要明白,再怎么"谨言慎行"也难以保证不被人误会,所以还得做好面对不被理解甚至误会的心理准备。我们首先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做了什么不该做的?是自己的错,那就改正;真的是误会了,或一笑置之,或能解释的就解释,不能解释的那就引以为戒,下次说话行事时注意些;对于有人刻意为之的误解,再怎么解释也没什么用,清者自清,就由它去吧。当然,就算做不到反思或是一笑置之,也不要火冒三丈或记恨在心。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嘴是别人的,我们管不了别人的嘴,但应该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和别人一样在背后议论人)、保护自己的身体(生气、记恨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们没必要去批评那些在背后评论别人的人这不应该那不对的。不就是说了让我们不高兴的话吗,谁叫我们没能谨言慎行呢?再者说,如果他们当面给我们说,我们又能接受吗?所以,我们要像感谢那些能够当面批评我们的人一样感谢那些在背后评论、批评我们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知道自己多言、多事或是失言、失礼了。



《论语》学习心得

商学院:李梦娜

2024.6.8

这次《论语》学习了为政篇关于学习、思考的部分内容,具体个人学习笔记及心得如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翻译为,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新的思考、感悟,就可以做老师了。旧的知识到新的感悟,这质变的过程离不开我们的主动思考。虽说是比较熟悉的孔子语录,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些思考。作为一名入职仅一年的新教师,在上学期承担了我院高职学生《管理学》的课程,下学期又给我院本科学生进行本门课程的讲授。刚开始我以为一门课程第二次授课有了一定的基础、备课授课都应该会轻松一些,但真正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是有很多要准备、完善之处。因为授课对象的不同,下学期的本科学生整体听课学习状态、互动参与程度均较上学期高职学生更上一层楼,部分学生会主动思考、提问交流,这对新教师的备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管理学理论的备课与讲解过程中,上学期大多借助慕课平台、网络资源,我基本掌握了讲授的重点和方法;这学期学生小组互动、交流分享较好,我带领学生从身边的案例、经典的案例进行了更多的实践设计与教学探索,真正实现了理论方法与生活实践的指导联系,同学们的反馈也比较好,喜欢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在这种双向奔赴的过程中,教学相长,我作为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谁说第二次上同一门课就会很轻松的,我觉得每次上课前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经验阅历都在不断积累,学生的学习兴趣、素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加之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新教师,始终要保持对教学工作的敬畏之心,在温故的过程中加强思考、以求得新知,这样才能够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在今后学期的授课过程中,肯定会有以往讲过的“故”的课程,但我也会永葆初心、认真备课、加强思考,给学生的课堂带去更多的“新”知识、“新”能力!


《论语·公冶长篇》学习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  王雯静

身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知教书育人之重要,更明白自身在知识传授与道德修养方面的双重责任。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公冶长篇》,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教育理念和道德智慧,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公冶长篇》中,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令人印象深刻。原文曰:“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里,孔子不仅看到了公冶长的才华,更看重其品德。即便公冶长曾身陷囹圄,孔子依然认为他无罪,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这种重德轻刑、重才更重德的观念,对我而言,无疑是一种深刻的启示。

我通过研读《公冶长篇》,希望将孔子的教育理念融入我的教学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全面发展。同时,我也希望借此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在我看来,《公冶长篇》所传达的教育理念,与当代教育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目标不谋而合。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课堂上,我尝试将孔子的思想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时,我会结合孔子的思想,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智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道德的熏陶。


同时,我也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师风建设。我深知,作为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力求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成长、塑造其品格的过程。我们需要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用爱去关注他们的成长,用智慧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汲取其中的教育智慧和道德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孔子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也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引路人。

论语第五章学习心得

管理系张娟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始终秉持着“学无止境”的理念,不断地探索、学习。最近,我深入学习了《论语》的第五章,其中的核心内容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使我在工作与生活上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体会。

《论语》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于仁、礼、政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古代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于当代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论语》第五章所倡导的“仁”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情怀的人。

其次,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礼”的重要性。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礼”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仪式,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工作中,我始终遵循着“礼”的原则,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学会“礼”,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沟通协作。

再者,《论语》第五章还谈到了“政”的思想。孔子认为,“政者,正也。”这里的“政”可以理解为一种管理、治理的智慧。作为一名教师,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管理,但我的工作同样需要管理智慧。我需要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管理自己的时间等等。通过学习《论语》第五章,我更加明白了管理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当然,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实践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努力将《论语》第五章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要宽容、和善;在与人相处时,我注重礼仪、尊重他人;在管理工作中,我注重公正、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论语》第五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时代价值。这些思想不仅指导着我的工作和生活,也激励着我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想说,《论语》第五章的学习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我会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情怀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论语》第5篇学习心得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尤为突出,它通过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展示了儒家对于仁德、品德和行为标准的高度重视。

仁德的重要性:仁德是孔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对仁德的讨论占据了大量篇幅。例如,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暗示了公冶长虽然身处困境,但其仁德的品质使他值得尊重和赞誉。此外,通过对话,孔子表明了他对仁德的看重,远超过其他任何品质。

君子的品德: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及君子这一理想人格,君子不仅是社会的道德楷模,也是政治上的领导者。在《公冶长》篇中,孔子对南容的评价“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体现了君子在治世与乱世中都能保持其品德和尊严的能力。同时,孔子对子贱的称赞“君子哉若人”,进一步凸显了君子品德的卓越和影响力。

言行一致: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如他指出,“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表明了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不仅取决于其言辞,更看重其行动是否与言辞相符。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强调了实际行动在评价一个人品德时的重要性。

谦逊好学:孔子在《公冶长》篇中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例如,他对子贡的指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既是对子贡个人学习的指导,也是对所有人的学习建议。通过这种谦逊好学的态度,孔子希望每个人都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和知识水平。

自我反思: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提倡“三思而后行”,指出季文子之所以值得称赞,是因为他在行动前会深思熟虑。这种反思的习惯,是孔子希望每个人都能培养的品质。通过反思,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做出更合理、更道德的决策。

通过学习,我对仁德和君子的品德有了深刻认识,并意识到言行一致和谦逊好学的重要性。同时也领悟到了自我反思的意义。自我反思在教师教学中特别重要,通过自我反思,能够对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程度进行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作为老师,谦逊好学也特别重要,要善于向同事、同行、导师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专业水平,提升课程效果。



                                                    管理系:任红艳

2024年6月10日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商学院管理系:罗宁


本周我将《论语》中关于因材施教的内容结合自己15年从教的体会进行了深入思考,总结如下:

首先,孔子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说明了教育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品性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一观点体现了对个体差异性的认识,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特点,教育应当因人而异,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其次,孔子注重了教育者的责任和角色。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强调了教育者应当具备高深的学识和广阔的见识,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他还强调了教育者应当具备的耐心和善心,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这句话表明了教育者应当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即使在丧事期间也不例外。这种责任和角色的认识使得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孔子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了因材施教的具体实践。在《论语·子张》中,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强调了教育者应当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以便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待有才华的学生采取宽容和引导的方式,而对待品行不端的学生则采取严厉的教育手段。这种因材施教的实践体现了孔子对于教育个性化的追求和尊重,对后世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论语》中关于因材施教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对于现代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罗宁              

202469

“孔学本体与中华文明”——中华精神的弘扬

商学院 康诗宇

在深入学习和探索“孔学本体与中华文明”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孔子及其学说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为宏观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首先接触到了孔学的核心思想——“仁”。孔子认为,“仁”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尊重和理解。这种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

同时,我也深入了解了孔学中的“礼”与“德”的概念。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了社会的秩序和和谐;而“德”则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它要求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这些思想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在探索孔学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时,我深感孔子思想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孔子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也深深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孔子的“仁爱”、“礼制”等思想,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明的魅力。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孔学本体与中华文明”,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我也将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端午与论语

首先,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孝道”和“感恩”精神。据史书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人们通过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缅怀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这种纪念方式,实际上是对屈原“忠君爱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道”和“感恩”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这种孝顺的精神在端午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端午节还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过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营造了一种和谐、欢乐的氛围。这种和谐的思想在《论语》中也有所体现,如孔子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此外,端午节还蕴含了儒家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屈原在遭受贬黜和流放后,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这种精神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在《论语》中,孔子也多次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思想,鼓励人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追求,不断努力奋斗。

公冶长篇学习心得

商学院 王晨卉

自古以来,儒家文化便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论语》更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今日,我深入学习了《论语》中的公冶长篇,感慨良多,对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公冶长篇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对公冶长、南容、子贱等人的评价和对话。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注重德行的教育理念,也展现了儒家文化中关于人格修养、政治理想等方面的思想。

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被孔子的教育智慧所打动。孔子在评价公冶长时提到,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在选拔人才时,不仅看重其才能,更看重其品德。即便公冶长身陷囹圄,孔子依然认为他值得信任,这种对人才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对我而言是极大的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当学习孔子这种包容、公正的态度,不因一时的挫折而否定一个人的价值。

同时,公冶长篇中的对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与弟子们的交流中,不仅传授了知识,更传递了做人的道理。例如,在谈到南容时,孔子说: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国家政治清明时,我们应该积极为国家效力;在国家政治昏暗时,我们则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遭受刑罚。这种对国家、对个人的高度责任感,让我深感敬佩。

此外,公冶长篇还强调了儒家文化中的的思想。孔子在评价子贱时说: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子贱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君子的标准。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物所动。这种对的追求,让我更加明白了儒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公冶长篇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我发现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容易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却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惭愧。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缺乏包容心、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等。通过学习公冶长篇,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这将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学习公冶长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我会对某些句子的含义感到困惑不解,有时我会对孔子的思想产生疑虑。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儒家文化中的思想和价值观。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儒家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总之,《论语》公冶长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深刻理解了儒家文化中的思想和价值观还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修正。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儒家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儒家文化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论语》学习心得

部门:商学院               姓名: 王乐乐

儒家自省修身之道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也成为后世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准则。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强调的是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每日反省自己的行为,能够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偏离正道。同时,通过自我反省,我们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为人谋而不忠乎?”则是对个人忠诚品质的要求。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对待国家、家庭还是朋友,忠诚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在为人谋事时,我们应该保持忠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为了私利而背叛他人。这种忠诚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我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句话则是对诚实守信品质的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信任是维系友谊的重要基石。与朋友交往时,我们应该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背信弃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友谊,建立起长久稳定的人际关系。

“传不习乎?”这句话则是对学习和传承的提醒。孔子认为,一个人不仅要自己努力修身养性,还要将这些美好的品德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只是将孔子的思想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去亲身实践、传承给他人,那么这些思想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应该将孔子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论语》中的忠诚与诚实:高校教师工作的基石

管理系 王睿


在深入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孔子所强调的忠诚与诚实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所打动。作为高校教师,我更加体会到这两大品质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忠诚,不仅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更是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任。我们要忠诚于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忠诚也体现在对学校的热爱和认同上,我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诚实,则是高校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诚实地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用真实的知识和经验去引导他们。同时,我们也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勇于承认并努力改进。诚实还体现在与同事和领导的交往中,我们要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和支持。

忠诚与诚实作为高校教师工作的基石,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们不仅是我们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我们工作成功的关键。在忠诚与诚实的指引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论语》中忠诚与诚实的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高校教师能够关注并践行这些原则,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那么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忠诚与诚实的品质呢?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忠诚与诚实。

一、忠诚于教育事业

忠诚于教育事业,意味着教师需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教师应对教育事业怀有敬畏之心,珍视这份职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忠诚于学校

忠诚于学校,意味着教师应积极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利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教师还应关心学校的发展状况,为学校的改革和进步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诚实面对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诚实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用真实的知识和经验去引导他们。教师不应隐瞒或歪曲事实,更不应误导学生。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四、诚实面对自己

诚实面对自己,意味着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努力改进。教师不应回避或掩盖自己的问题,而应正视并寻求解决之道。同时,教师还应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五、诚实面对同事和领导

在与同事和领导的交往中,教师应保持诚实和坦诚。教师应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不做违背良心和原则的事情。

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忠诚于教育事业和学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坚守的准则。然而,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维护个人的利益。如何在忠诚与个人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每位高校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明确忠诚的内涵。忠诚于教育事业意味着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忠诚于学校则意味着教师应积极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利益,与学校共同发展。

其次,认识个人利益的重要性。个人利益并不仅仅指物质利益,还包括个人的成长、发展、尊严和幸福感等。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在平衡忠诚与个人利益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使命和人生价值,将忠诚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只有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学校和社会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加强自我修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增强与同事、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维护自身权益:教师在忠诚于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权益。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教师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总之,平衡忠诚与个人利益是高校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加强自我修养、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等方式,教师可以实现忠诚与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创造更多价值。

论语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管理系   姓名:王燕

论语是我中国文化的重要里程碑,在阅读中,我深受孔子的智慧和思想深邃所震撼,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孔子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礼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矩,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标准,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礼仪和尊重他人,这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也是对自己的最好投资。

其次,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对我影响深远。他强调教无类,认为教育的对象不应该分等级、财富、地位等,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他也提倡因材施教,要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潜力。

此外,孔子的中庸思想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和谐的思想,它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把握好适度原则,不要走极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尽可能避免矛盾和冲突,要做到忍让和宽容,这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途径。

读完这本书,我领会到了许多小人和君子之间的差别,书中写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还有许多关于仁的道理: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见仁,智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还告诉我们许多生活上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还告诉了我们许多学习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总的来说,阅读论语是我非常有意义的体验之一,它使我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相信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并实践它。



模板: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心得

商学院管理系:徐温馨

身为高校教师,我时常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寻找着与学生共享的智慧之光。近日,我重温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古老的话语,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我教学的道路,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传递者,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意识到,课堂并非只是我一个人的舞台。我时常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独特的书。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拥有不同的经历,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也各不相同。有时,他们的一个简单问题,就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有时,他们的一个独特见解,就能为我打开一个新的视角。因此,我始终将学生视为我学习的重要资源,努力从他们的身上发现闪光点,学习他们的优点。

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我时常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够触及到我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领域。有时候,他们的思考方式甚至能够为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这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真谛。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权威,这种精神的培养,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另一种体现。因为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和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同时,我也注重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差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创新。

除了学生,我的同事们也是我的重要学习对象。在学术研讨、教学交流等活动中,我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有时,一位年轻教师的创新教学方法,就能给我带来新的启示;有时,一位资深教授的深刻见解,就能让我对某个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我始终珍视与同事们的交流和合作,努力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例如,在与学生讨论现代企业管理时,一个学生提出的新颖观点启发了我对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同事合作时,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都是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源泉。

在实践中,我也努力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教育论坛等活动,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真谛。这种互相学习的精神,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教师队伍中的体现。通过交流和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更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句充满智慧的名言。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句名言,将其融入到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学习心得

商学院 张鹏

本周三在商学院东厅,聆听了同事们的学习分享,收获颇深。在学习《论语》中,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

通过学习《论语》,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第一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

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69日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部门:商学院正蒙学习第三组,张旭起


本周学习的《论语·为政篇》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重要篇章,主要集中讨论了为政以德的理念与实践。通过阅读这一篇章,我深受启发,对孔子的政治智慧和道德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为政篇》中,孔子强调了为政以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不仅仅要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这种品德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更体现在为政者的政治实践中。孔子认为,为政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道德示范来引导民众,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对于这一观点有着深刻的认同。在现代社会,政治家和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道德高尚的领导者,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他们的道德示范也能够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此外,《为政篇》还提到了许多关于学习和教育的重要观点。孔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他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这些观点对于当今社会的教育和学习也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提升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

从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来看,《论语·为政篇》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孔子的政治智慧和道德理念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社会,更能够为现代社会的政治发展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当然,阅读《为政篇》也让我认识到了一些可以进一步探讨和反思的问题。例如,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实践为政以德的理念?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总之,《论语·为政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一篇章,我不仅领略了孔子的政治智慧和道德理念,也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目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领悟儒家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商学院 赵梦涵

身为教师,我深知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近日,我重读了《论语》这部经典之作,感触颇深。这次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一次深刻反思。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其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对话与教诲,让我对“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意识到,这些传统理念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论语》中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述。孔子强调“因材施教”,这一理念至今仍是教育领域的宝贵财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更是对已有知识的不断回顾和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巩固基础,同时启发他们去探索新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诚信待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这次学习《论语》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教育智慧,也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调整。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和师德修养,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总之,《论语》这部经典之作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领悟其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心得体会

郑春

《论语》中的这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育与学习的哲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学习的本质,也阐述了教学的真谛。在教育的长河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时刻铭记这一点。

首先,温故即复习旧知,是学习的基础。在大学教育中,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学生们在面对繁杂的学术知识时,通过对已学知识的不断回顾和复习,能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而作为教师,我们更需在教学前后,不断回顾和思考教学内容,只有深入掌握了教学材料,才能够灵活应对课堂上的各种情况,精准地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对知识的不断复习和整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授知识。

其次,知新意味着在复习中发现新意,是学习的高阶目标。这不仅仅是对旧知的重述,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我们鼓励学生们不仅仅满足于接受现有的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发现新知,提出新见解。例如,在讲授经典经济理论时,我常常引导学生探讨这些理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实际应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可能的改进点。

在教学实践中,温故而知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这些新知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不断刷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育创新的过程。通过实例教学、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他们在温故中体验到知新的乐趣。

此外,这句话还提醒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新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可以为师。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负责。

最后,这句话也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一种提醒。真正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的榜样。我们的言传身教,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我们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知,不断超越自我。

总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仅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是对教学理念的启迪。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以此为镜,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出能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学生。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20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