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分享 -> 正文

正蒙二院2024春季第十一周心得分享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6-07

《论语乡党篇心得体会》

部门:正蒙二院第三组  姓名:曹云云

在阅读了《论语·乡党篇》之后,我对于孔子的思想和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一篇章主要描述了孔子在其家乡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与乡人之间的互动。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还能够领悟到他对于社会和谐、礼仪秩序的重视。以下是我对《论语乡党篇》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孔子在《乡党篇》中展现的是一种谦逊和蔼的形象。尽管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但他并没有因此显得傲慢或自大。相反,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尊重他人,尤其是对待家乡的长辈和同辈。这种谦逊的态度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能够赢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重要原因。

其次,孔子在《乡党篇》中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他对各种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都有详细的描述,如宴会、丧事、射礼等。孔子认为,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础。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对礼仪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再次,孔子在《乡党篇》中展现了他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他不仅自己勤于学习,还致力于推广教育,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素质。他认为,教育是改变社会、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这种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孔子在《乡党篇》中还展现了他的仁爱之心。他关心家乡的人民,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具有同情心和爱心,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种仁爱之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他成为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重要原因。

最后,孔子在《乡党篇》中还强调了忠诚和正直的品质。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就必须保持忠诚和正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违背原则、出卖朋友。这种忠诚和正直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之,《论语·乡党篇》通过描述孔子在其家乡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孔子的谦逊、礼仪、教育热情、仁爱之心以及忠诚和正直的品质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追求的目标。同时,这一篇章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社会和谐、礼仪秩序的重视,以实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希望能够将孔子在《乡党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注重礼仪和教育,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论语·乡党篇》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都煊

《论语·乡党篇》是《论语》中较为独特的一篇,它主要记录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展示了孔子的礼仪修养和道德风范。通过深入研读这一篇章,我获得了许多深刻的启示和体会。

首先,我被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所打动。他无论是与人交谈、用餐,还是行走坐卧,都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展现出了极高的道德修养。这使我意识到,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孔子在人际交往中的智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既能够表现出亲和力和友善,又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这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以真诚和尊重为基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孔子对于礼仪和道德的追求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他不仅仅是在生活中遵守礼仪规范,更是将礼仪和道德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成为了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追求。这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将礼仪和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在研读《论语·乡党篇》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会忽略一些礼仪细节,或者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一定的智慧和技巧。通过反思和学习,我意识到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和提升。

总的来说,《论语·乡党篇》给我带来了很多深刻的启示和体会。它让我认识到礼仪和道德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院:正蒙二院

                 名:冯婧玮

                 组:第三组


《论语雍也篇》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冯婧玮

本周我们学习了《论语·雍也》篇,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文”;一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但在后一方面,他也还没有完全成功。关于“君子”必须兼具此两方面,以下这一段话表示得最明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此处的“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道家的“返璞归真”,魏晋人的“率性而行”即是此一路)。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对于大学生来说,做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以提升个人素质,大学是一个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和礼仪规范,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行为。在社会中,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往往影响着他人对其的第一印象。文质彬彬的行为举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积极、正面的形象,有利于未来的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还包括综合素质。具备良好文化修养和礼仪知识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作为社会的精英分子,大学生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念,大学生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追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过程是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论语·乡党篇》与大学教师教书育人之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侯晓飞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而神圣。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时常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品格。最近,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乡党篇》,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对于教书育人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礼之用,和为贵

在《论语·乡党篇》中,孔子强调了“礼”的重要性,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的观点。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规范,更是内心的修养。作为教师,我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谦逊待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言而有信,立身之本

孔子在《乡党篇》中提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让我思考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我始终将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我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对待学习和生活都要有认真的态度。同时,我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明白诚信是立人之本。


三、仁者爱人,培育博爱之心

“仁者爱人”是《论语·乡党篇》中孔子的另一重要思想。在教育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我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仁爱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让他们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追求内在修养,超越物质追求

孔子在《乡党篇》中提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启示我要引导学生追求内在修养和品格的提升,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我鼓励学生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并勇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五、实践传统文化,启迪学生心灵

通过研读《论语·乡党篇》,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我意识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借助学校进行的本原经典研读活动,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品格。因此,我将继续深入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不断探索和实践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新途径。

六、持续提升自我,为学生树立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我将注重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同时,我也将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总之,《论语·乡党篇》中的智慧和哲理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其中的精髓,以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乡党学习心得

《论语·乡党》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在乡党(古代的地方组织)中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孔子对待乡党事务的认真态度和高度责任感。在学习《乡党》这一篇时,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在处理乡党事务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他对待人际关系的真诚与和谐。以下是我对《乡党》的学习心得。

首先,孔子在乡党中展现了仁爱之心。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乡党》中,孔子对待乡党事务总是以仁爱为本,关心民众的疾苦,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益。这种仁爱之心在孔子对待乡党事务的言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次,孔子在乡党中秉持正义原则。义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在《乡党》中,孔子主张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做到公平公正。他提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追求道义上的公正,而非个人私利。这种正义原则在孔子处理乡党事务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再次,孔子在乡党中注重礼节。礼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他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在《乡党》中,孔子强调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遵循礼节,做到言行举止得体。他认为礼节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体现。孔子在乡党中以身作则,遵循礼节,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

此外,孔子在乡党中展现了智慧。智是孔子伦理思想的基本品质之一,也是他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素养。在《乡党》中,孔子在处理乡党事务时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他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他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谦虚谨慎,不断学习,增长自己的才智。这种智慧在孔子处理乡党事务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最后,孔子在乡党中坚守诚信。信是孔子伦理思想的基本品质之一,也是他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在《乡党》中,孔子强调在处理乡党事务时要坚守诚信,做到言行一致。他认为诚信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孔子在乡党中以身作则,坚守诚信,为我们树立了诚信的典范。

总之,《论语·乡党》这一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在处理乡党事务时所展现出的仁爱、正义、礼节、智慧和诚信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孔子处理乡党事务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以孔子的言行举止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院:正蒙二院

                 名:井青青

                 组:第三组


经典研读《论语·乡党》学习心得

回顾乡党篇,它主要是记载夫子的言行,弟子们把夫子的语默动静都描写出来,而且是弟子们从自己的观察角度来记录,由此可见孔门弟子们的用功用心处。夫子在生活中把道表现出来,可见其工夫修养之深之高,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为我们展现了儒者的精神风貌和高度自信。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穿着、行住坐卧等方面都保持身正心正,中道而行。在宗庙朝廷的庄重场合上,夫子讲话非常谨慎,因为宗庙是代表礼法之所在,朝廷是政事之所出,言行比须谨慎,才能影响下面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最重视礼,而由礼又表达出儒家之治以人为本。钱子在《劝读论语》一书中,教人读论语要吃紧为人四字。夫子在乡党篇的记录像是弟子们给夫子的自画像,夫子的语默动静都是合乎中道而行,是夫子在为人实践中最真实的体现。

儒家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用于人伦日常生活,也可以作为道德信仰去追求,它既可以向下影响人们的生活,又可以向上作为一种信仰。选择了儒家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也是选择一种道德信仰的方式。夫子在乡党篇所表现的盛德仪容,他不是专门在表现出来的,而是由自己生活、自己的道德信仰来传达生命的成长。在泰伯第八篇中,曾子对弟子们传出君子所贵之道有三,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曾子遗言是关于君子正色、容貌之语,而要做到这些是内修己功。想必曾子定是受到夫子德行影响,在临终前才发出这三处提点,告诫弟子们修行功夫。还有一则典故,曾子临终前,家人给他换上大夫用的华美席子,曾子不顾自己病重,毅然要求更换席子,也正是在这更换中,曾子去世了。曾子易箦传于后世,让人感受到其所持正道直行之凛然正气。夫子在乡党中,既有居乡饮酒之事,十不食,交朋友之义,见齐衰者瞽者冕者等人所表现出的生活之礼,也有在朝廷与君言事、与同僚交谈、入公门等一些礼节,所表现出的容貌颜色。《论语》教人做人,乡党篇记载的都是夫子自己践履中道之行,表明他的学问和生活上,是言行一致的观念。


论语乡党篇心得体会

部门:人文艺术学院  姓名:寇艺博

   《乡党篇》是孔子和弟子以及一位外人之间的对话集,这篇篇章中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互动对话,多以乡党之事为例,讨论治学的难易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首先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砍柴、致力于学习的事情。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于克己修身的要求。孔子对于学问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谦虚的,他不仅喜欢向其他的学者请教,而且也非常愿意和学习伦理道德的人交流。他认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用心学习、修身养性,就有可能成为一名遵守道德的人。

   在对话中,弟子们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与孔子的辩论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思考的方式在当今社会依然非常有益,时至今日,有很多人依然仿效着孔子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完善自己的思维和道德修养。

   孔子在《乡党篇》中还多次提到“仁”,并解释了仁的含义和重要性,他认为“仁者人也”,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做到仁。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努力做到孝、悌、均等仁之事,这是一种社会公德,也是个人品德的体现。孔子提出了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即“君子修道则尽之,修辞则达之,修事则务之”。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通过阅读《乡党篇》,我对孔子的智慧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孔子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以德修身的方法。他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学问学习,通过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外,孔子对于家族伦理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家族伦理不应过分强调血脉关系和利益,而是要注重道德品质和才能。他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比血缘关系更为重要。这个观点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颇具争议的,因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一直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观念,而孔子在此篇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念,强调道德品质比血缘关系更重要。这种观念的变革,对于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也对后来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读完《乡党篇》,我对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学问充满了敬佩。孔子的深思熟虑和对待问题的态度令我非常受益。他通过对话和辩论,引导弟子们思考学问和伦理道德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体现在学问方面,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提高我们解决问题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乡党篇》是一篇思想深入、引人深思的篇章,它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这篇文章,我不仅加深了对孔子学派和思想的了解,也深刻体会到了孔子传递给我们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方法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修身养性,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我将以孔子为榜样,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追求真理、追求道德的境界,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语》|泰伯三让天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文艺术学院:李欢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夫子评价泰伯,说“可谓至德也已矣”。“至德”这个词孔夫子是不轻易用的,这个“至”字可以说是最高的标准了。所以这里可以看到,孔夫子对于泰伯的推崇,对于泰伯的称赞。

泰伯为何可以得到孔夫子如此的赞誉?泰伯的父亲古公亶父是周朝的奠基人,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泰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季历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古公亶父在位之时就有了姬昌,古公亶父非常喜欢姬昌,他看到了姬昌身上的德行,并且说过一句话:“将来若有人能兴我周室,必是昌也”。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古礼传长不传幼,泰伯明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非常钟意姬昌的,那要怎么办?

泰伯前后三次让位,使得姬昌继承了位置,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果然如古公亶父所说,兴周室的确实是文王,后来才有了周武王、周公、周成王,平定了天下,制定了礼乐,才有了后期的周朝。

孔夫子说“三以天下让”,为什么要让呢?是为了天下的子民着想,如果姬昌是没有德行的,或者说泰伯并未看到姬昌身上的德行,他也不会去让。所以他的让是有标准的,是因为这个人确实可以兴周室,可以对天下人有益,所以他是以天下的角度去考虑才去让的。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三次把天下让出去,但是别人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称赞他。老百姓想去称赞他,怎么称赞呢?他让得毫无痕迹,并且也并没有留在这个地方,如果他留在这个地方,别人是不是就会称赞“你看当时这个位置应该是泰伯的”。可是他完全离开这个地方,即使他人想要去称赞,没有什么可讲的,没有任何的理由。所以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可是我们想想在生活当中不是这样的,当我们在让的时候,其实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的,这也叫德,只不过没有那么大的德行。我们再看圣贤之人的作风,包括我们说的孔夫子,他一生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却做得了无痕迹,并不想让人去称赞,自己也并不居功,只是后人看到了他的功绩,看到了他一生的行为,才去大加推崇和称赞。

所以从这里可以给我们深深的启示,让我们懂得做任何事情要了无痕迹,不居功,不自伐,不自我标榜,我们自己内心也没有什么样的期盼,也不想得到什么样的好处,这个可谓是至高的德行了。

乡党篇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李贾荔

读完乡党篇我的收获与感悟: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

从开篇的: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唯谨尔。这里主要讲的是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非常温和恭顺,显得不会说话的样子。而在朝廷却说话流畅谨慎,表达了孔子在不同场合符合礼的标准。

反思我们现代的社会,物质至上的年代里。我们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欲望无止境的思想境界,在不同的场合不但没有符合礼的原则。反之,带给别人的还是无礼的行为举止。比如在亲人聚会或是同学聚会的日子里,除了谈论谁的事业成功,谁买了房,买了车或是谁的小孩考上了名校,工资待遇等等。似乎从未去体会感受在乎那些没有比自己过得好的人,所以同学的聚会越来越多了成为了交际会,攀比会。

就算自己很优秀,也更要谦虚低调,像孔子一样,在不同身份的人面前,要用不同的支体语言去与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这也是学会尊重别人的基本礼节之一。只有学会尊重别人的同时,别人同样才会去尊重你。

学会了在不同场合去尊重人之外,那么孔子接着说了自己如何在工作中的日常表现,先说孔子上朝下朝的表现吧,孔子上朝时,走进大门,低头躬身,好像不容他直着身子进去。经过国君座位,顿时脸色庄重,脚步加快,憋住气,不敢出声。退出朝,慢慢退出,下台阶时才开始恢复正常,舒展开来。下完台阶,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轻快。

我们按现代人的思想观点,感觉孔子这样上朝下朝完全判若两人,这样活得太累。但仔细深思孔子的仁义的思想中,看出孔子对君王的尊重。对自己工作的认真的态度,才导致他成为了一代圣贤。

我们对自己人生有了负责的态度,还要更好的养成生活的好习惯。接着孔子就讲了他的衣食住行。他: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寝不尸,居不客。这说明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对自已日常行为的标准,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孔子更讲究科学饮食,孔子从不吃不卫生,变质的食物。饮酒适量,食物多样化,肉要精细化,由此可见,孔子对养生健康这一保健意识的重要性。

读《论语》的好处,不但让我们重塑了自己不正确的三观,跟着读《论语》慢慢效仿孔子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我们用心去感悟自己的生活,通过感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的走向,我从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增长了知识,思想进步了,更重要的让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追求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第 10 篇)

院: 正蒙二院

组:

名:

间: 2024522


《论语》第九篇读后感

《论语·乡党篇》是《论语》中极具特色的一章,它以生动具体的笔触描绘了孔子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举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孔子真实生活面貌的窗口。读罢此篇,我深感孔子的生活态度和道德修养对我个人以及当今社会都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我被孔子严谨的礼仪态度所打动。在《乡党篇》中,孔子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乡间之中,都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恭敬的态度。他对待国君、大夫以及乡亲的礼仪行为都显示出极高的道德标准和自我修养。这种严谨的礼仪态度不仅体现了孔子对礼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学习孔子的这种礼仪精神,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孔子对衣食住行的严格要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讲究科学饮食,注重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在穿着上,他讲究与礼制相符,绝不随便;在居住方面,他注重环境整洁和舒适。这些看似细微的生活习惯,实际上都体现了孔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注重生活品质,追求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

此外,《乡党篇》中孔子对“仁”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他强调“仁者爱人”,认为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做到仁。这种仁爱精神不仅体现了孔子的人文关怀,也为我们树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倡导仁爱精神,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人,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社会氛围。

最后,我认为《论语·乡党篇》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孔子在篇中提出了“君子修道则尽之,修辞则达之,修事则务之”的观点,强调一个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只有不断修身养性,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崇高追求的人。

总之,《论语·乡党篇》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孔子形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和价值观。它让我深感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个人以及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学习和借鉴孔子的思想和精神,努力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崇高追求的人。





乡党学习心得

乡党篇学习可谓着实吃力,有些礼节礼仪场合上的描写,由于在生活中接触的少,只能靠注疏来理解,其实对夫子表现出的礼仪多少有些隔膜。中华是礼乐之邦,对礼有严格的要求,不懂礼就难以领会到礼所表达出的用意,“不知礼,无以立”。

回顾乡党篇,它主要是记载夫子的言行,弟子们把夫子的语默动静都描写出来,而且是弟子们从自己的观察角度来记录,由此可见孔门弟子们的用功用心处。夫子在生活中把道表现出来,可见其工夫修养之深之高,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为我们展现了儒者的精神风貌和高度自信。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穿着、行住坐卧等方面都保持身正心正,中道而行。在宗庙朝廷的庄重场合上,夫子讲话非常谨慎,因为宗庙是代表礼法之所在,朝廷是政事之所出,言行比须谨慎,才能影响下面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最重视礼,而由礼又表达出儒家之治以人为本。钱子在《劝读论语》一书中,教人读论语要“吃紧为人”四字。夫子在乡党篇的记录像是弟子们给夫子的自画像,夫子的语默动静都是合乎中道而行,是夫子在为人实践中最真实的体现。

记得在西瓜视频上看到杨老师讲的儒家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用于人伦日常生活,也可以作为道德信仰去追求,它既可以向下影响人们的生活,又可以向上作为一种信仰。选择了儒家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也是选择一种道德信仰的方式。夫子在乡党篇所表现的盛德仪容,他不是专门在表现出来的,而是由自己生活、自己的道德信仰来传达生命的成长。在泰伯第八篇中,曾子对弟子们传出君子所贵之道有三,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曾子遗言是关于君子正色、容貌之语,而要做到这些是内修己功。想必曾子定是受到夫子德行影响,在临终前才发出这三处提点,告诫弟子们修行功夫。还有一则典故,曾子临终前,家人给他换上大夫用的华美席子,曾子不顾自己病重,毅然要求更换席子,也正是在这更换中,曾子去世了。曾子易箦传于后世,让人感受到其所持正道直行之凛然正气。夫子在乡党中,既有居乡饮酒之事,十不食,交朋友之义,见齐衰者瞽者冕者等人所表现出的生活之礼,也有在朝廷与君言事、与同僚交谈、入公门等一些礼节,所表现出的容貌颜色。《论语》教人做人,乡党篇记载的都是夫子自己践履中道之行,表明他的学问和生活上,是言行一致的观念。



董老师曾在课上提到小程子的典故,有人问“先生谨于礼四五十年,应甚劳苦”,小程子回答到:“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他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这是宋儒说的学问的工夫论,也是表现出来“君子不安于纵,犹小人不安于礼,盖皆习与性成也”。小程子的学问叫“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的一个学脉。而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夫子在乡党篇的表现谨守于礼,中道而行,时时事事处处都体现出其敬意,而这不就是钱子所要提醒大家的“吃紧为人”,修习自己工夫,变化气质吗?儒家的博文约礼,从小处省察自己、观照自己的心,当下觉悟自己,这就是儒家提倡的内圣外王之着手处。大学开篇将修身放在第一位,明德修身,顺道而行,走顺天者昌之道,这也是与上述夫子之道一一相应。

《论语·乡党》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李霞

《论语·乡党》篇为我们展示了孔子在不同场合下的言谈举止,以及他对于礼仪、仁德的深刻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我从这篇经典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心得。

首先,孔子在乡党中展现出的谦逊和温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像一些学者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与乡人相处。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孔子在宗庙朝廷中的言行举止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善于言辞,但始终保持谨慎。在朝廷上,他敢于直言不讳,但又不失分寸。这种在公事场合中既坚持原则又注重方式方法的做法,对我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处理学生问题、与家长沟通等场合中,我们应该坚持原则,但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做到既解决问题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此外,孔子在接待宾客时的庄重和严谨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他对待宾客的态度体现了对礼仪的尊重和对宾客的敬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注重礼仪和尊重他人。在与同事、家长、学生交往时,我们应该保持礼貌、尊重的态度,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从《论语·乡党》篇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和仁爱思想。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他对于仁德的追求和实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心呵护他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论语·乡党》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仁爱思想。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以孔子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蒙二院

   名:李昱瑛

                 组:第三组


经典研读《论语·子罕》学习心得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乡党篇》以记述孔子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为主要内容,展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通过学习《乡党篇》,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以下是我学习《乡党篇》的一些心得体会:

孔子的礼仪观念 《乡党篇》详细描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下的礼仪规范,如在家乡的行为举止、见父母兄弟的礼仪、与朋友交往的态度等。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正式的场合,也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这让我认识到,礼仪不仅是外在形式,更是内在修养的体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重言行举止,尊重他人,体现出自身的道德修养。

孔子的谦逊和自律 《乡党篇》中,孔子总是表现出谦逊和自律的品格。他在与人交往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表现出极高的道德修养和自律精神。特别是在处理日常事务和与人交往时,孔子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的态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自律和谦逊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孔子的仁爱之心 孔子在《乡党篇》中多次体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体贴。例如,他关心乡邻,尊重长辈,爱护晚辈,处处展现出仁爱之心。这种仁爱精神不仅是对亲人的关怀,也体现在对朋友和乡邻的友善和关心。这让我意识到,仁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仁爱之心待人,关心和帮助他人,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孔子的平等待人 《乡党篇》中,孔子对待不同身份的人,都表现出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他不因为对方的身份或地位不同而有任何区别对待,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的心态。这种平等待人的态度让我感受到,真正的道德修养不仅体现在对待上级的尊敬上,也体现在对待普通人时的平等和尊重。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摒弃偏见,尊重每一个人,做到一视同仁。

通过学习《乡党篇》,我不仅加深了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也深刻体会到了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孔子的礼仪观念、自律精神、仁爱之心和平等待人的态度,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后,我将以孔子的行为准则为榜样,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孔子的教诲,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乡党篇》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强婧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始终在探寻教育之道,力求将古典智慧与现代教学相结合。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乡党篇”,这篇内容不仅体现了孔子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见解,更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智慧,与我的教师职业紧密相连。

“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在不同场合下与乡党、邻里之间的交往言行,通过这些言行展现了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个人交往,同样也能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首先,孔子在“乡党篇”中强调了“和为贵”的思想。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认为真正的和谐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的。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和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孔子在“乡党篇”中展现了谦虚谨慎的态度。他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品德,这些品德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对于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品德,引导他们成为有礼貌、有涵养、有责任感的人。

此外,孔子在“乡党篇”中还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他提出“言忠信,行笃敬”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应该一致,说到做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

“乡党篇”中,孔子还提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他认为尊重长辈、关爱幼小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美德,引导他们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孝敬父母。同时,我们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力量。

除了以上几点体会外,我还从“乡党篇”中领悟到了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孔子在“乡党篇”中展现了对家乡、对邻里的深厚情感,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人。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与使命,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个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通过对“乡党篇”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对于人际交往和教育工作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这些智慧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启示和指导原则,也为我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指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乡党篇”中的教育智慧为指引,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我将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语·乡党篇》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孙怡

学习完《论语·乡党篇》后,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敬仰与好奇。孔子,这位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学习《乡党篇》对于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乡党篇》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展现了孔子作为正人君子的风范。这种风范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仪表和举止上,更体现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上。孔子在面见国君、大夫时,总是表现得恭敬而谨慎,这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尊重。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始终遵循着礼的规范,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待人接物,都显得有条不紊、得体大方。这种对礼的遵循,让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乡党篇》中的孔子,不仅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品行,更关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乡党篇》也让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孔子在《乡党篇》中多次提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耐心细致地教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温暖。

此外,《乡党篇》还让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的重要性。孔子在《乡党篇》中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教育智慧,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人。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影响力和感染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去启迪学生、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乡党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塑造人、培养人的过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人文关怀的人。

总之,《论语·乡党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将以孔子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同时,我也将积极践行孔子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规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对当代大学教师的启发

部门:人文艺术学院  姓名:田朱九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周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对教师的品行与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德之学传承是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十分重视“德”的方面。 《论语·为政》篇开篇就提到:“为政以德。” 因为一个人的德行是比技能更为重要的。 孔子认为,教师的品德对学生能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至诚至善的品德,才能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才能达到治学的目的。 对这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借鉴。 如今有很多名校大学生,虽然学问、修养很高,但是在品德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出现了很多名校大学生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 比如,虐猫事件、投毒事件等。 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树德”的文章,比如,周国平的《善良丰富高贵》 等,让学生从中有所领悟。 我们身为大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丰厚的道德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实现创新,让传统的优秀道德文化在新时代下继续绽放光辉,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让学生能够实现健康成长。

其次,礼之学可培养当代的君子、淑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是重礼的国家,也是以礼兴国、治国的国家。 孔子也是个重礼之人,比如夏礼、殷礼等孔子都知道。 孔子认为,待人接物,人都能以礼处理,便可以避免因错误所带来的耻辱。 孔子除了重视祭祀之礼外,还很重视服饰之礼以及饮食礼仪。 比如,孔子认为穿衣服要符合社会习俗,要分场合,搭配要合理,还要讲究特定场合穿特定的服装。 孔子尤其看重丧服,因为丧祭也是孔子最重视的礼仪。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衣服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文化的象征。 如今有个别大学生存在穿奇装异服,或者穿睡衣上课等行为,这是不妥当的,大学生的穿着还是应该符合自己的年纪并且得体。 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仪礼》 中的文章,让学生懂礼、知礼、行礼,这也有助于学校培养新时代的君子和淑女。

最后, 仁之学可培育仁心厚德的学生。孔子说,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加豁达和通透,能够达到知足常乐的境界,能够在任何环境下随遇而安。 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什么,又要怎么才能做到呢? 孔子认为的仁,包括了个人、人际交往、政治抱负等方面,比如自我道德的约束、克己复礼、忠、恕、爱人等。 孔子认为志于仁道的人,有一个很好的考验,就是如果他连生死都无所畏惧,那么就不会贫图生活的舒适和享受,不会讲究好吃好穿。 如果是仁人的话,那么他的胸襟怀抱,随时随地只有一个建立德业的念头,不会只顾目前的利益,贪图小惠。 当下,有部分大学生过于贪图享乐,安于现状,习惯做一条“咸鱼” 而乐在其中。 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吃苦,幻想一夜暴富,或者想当网红,期待能够轻松月入百万。 而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志高存远的大学生。 因此,大学语文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倾向于这一点。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不是干巴巴地给学生讲“仁”的内涵是什么,怎么做才是“仁”,而是要潜移默化地通过文章将“仁” 的思想传递给学生。 比如,可以选择莫言的《漫长的文学梦》,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而成为仁心厚德的学生。

《论语》当中所蕴含的对于做人品行的思想对当代大学老师修养和教学有很大启发

《论语》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王靓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文献。《论语》共有二十篇,每一篇都包含了许多短小精悍的章节,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思考单元。以下是对《论语》第10篇的一些学习心得:

1. 修身为本:《论语》第10篇中多次提到修身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治理好家庭、管理好国家、平定天下,首先必须从修养自己的品德做起。这一点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即内在的修养是外在成就的基础。

2. 仁爱之心:孔子在多处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他认为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在第十篇中,孔子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道德原则,也是实现仁爱的具体表现。

3. 礼仪制度: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和谐的关键,它规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第十篇中,孔子讨论了礼的多个方面,包括丧礼、祭礼等,强调了遵守礼仪的必要性。

4. 知人善任:孔子提出领导者应当了解下属的特点和能力,根据他们的特长来分配职责。这体现了孔子对于人才使用的智慧,也反映了他对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管理理念。

5. 教育普及:孔子在第十篇中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有教无类”,意味着不分贵贱、贫富,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体现了孔子对教育的平等观念。

6. 君子之道:孔子描述了君子的品质,包括诚信、宽容、谦虚等。他认为君子应该追求道德上的高尚,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

7. 知命乐天:孔子在第十篇中谈到了对命运的态度,他认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个人的发展。同时,他也提倡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论语》第10篇的学习心得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对古代儒家思想的了解,也是对现代人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领导智慧等方面的启示。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人的宝贵指导。

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魏君宇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雍也》学习心得

部门:人文艺术学院  姓名:尹琦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共包含30章,内容主要涉及“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以及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论语·雍也》篇中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描述了颜回虽生活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但他的精神却极为富足,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精神修养。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学习心得。首先,我被颜回的简朴生活所感动。他能够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的态度,让我深感敬佩。颜回的生活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取决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取决于内心的满足和安宁。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所迷惑,追求名利双收,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学习颜回的简朴生活,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追求真正的幸福。其次,颜回的品德高尚让我深受启发。他能够在简陋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这种自律和坚守让我深感敬佩。颜回的品德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很容易迷失方向。学习颜回的品德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坚定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后,颜回的学习态度也给我带来了启示。他能够在简陋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追求知识的进步,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颜回的学习态度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颜回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总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句话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学习颜回的简朴生活、高尚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安宁,坚守道德底线,不断学习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竞争力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习他人之长,改自身之短

正蒙二院第三组  张盼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出自《论语·述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任何三个人的群体中,总能找到可以学习的人。我们应该选择他们的优点来效仿,对于他们的缺点则要引以为戒,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挑战。孔子的这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我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这句话提醒我,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社交活动中,我们周围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他们的行为、态度和知识都可能包含着值得我学习的东西。这种学习态度让我保持开放和谦逊,愿意从每个人身上汲取知识和智慧。

其次,选择学习他人的“善”是自我提升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可以帮助我更快地成长和进步。例如,在工作中,我可能会观察到同事处理问题的高效方法或者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同时,这句话也告诫我,要警惕和改正他人的“不善”。这不仅仅是指他人的负面行为,更包括那些可能影响我正确判断和决策的因素。通过观察他人的不足,我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后,这句话还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向他人学习的同时,我也应当成为他人的榜样。通过自我提升,我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和激励周围的人,共同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

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鼓励我们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从他人身上学习和成长,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在这条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道路上,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正蒙二院第三组  张思佳

泰伯是古代贤人,孔子在《论语·泰伯》中多次提及他的德行和行为,将其视为君子的楷模。泰伯的谦逊、宽容和奉献精神,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这启示我们在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应该以泰伯为榜样,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

《论语·泰伯》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论语·泰伯》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道德修养是个人品质的基石,它关乎到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其次,《论语·泰伯》提倡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通过维护家庭关系、关心家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为个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再次,《论语·泰伯》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最后,《论语·泰伯》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不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泰伯》中的这些深刻道理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提醒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家庭和睦、学习思考以及个人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和实践,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人。

《论语》对当代大学教师的启发

部门:人文艺术学院  姓名:郑芮子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部儒家经典所蕴含的深厚智慧与博大精深的哲理。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求精神指引的明灯。我此次学习的目标,便是希望通过研读《论语》,汲取其中的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论语》所倡导的仁爱、忠诚、诚信等品质,在我看来,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基石。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以宽容和善良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学习过程中,我结合现实生活对《论语》中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例如,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时常想起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鼓励我在学习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论语》中的许多观点并非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的智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论语》中的思想,我还特意洗取了一些且体的例子来支持我的观点。

比如,在工作中,我尝试将“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运用到团队合作中,尊重每个团队成员的不同意见,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在语言表达上,我力求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我试图将《论语》中的思想深入浅出地呈现给读者,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这部经典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对《论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其中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意识到,《论语》所传达的智慧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泛理论,而是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实实在在作用的指导原则。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践行《论语》中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但经典永不会过期,值得我们去诵读。


经典咏流传

人文艺术学院环境景观系:蔡金艳

学习《论语》两个月的时间里,了解《论语》内容涵盖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重要方面,对中国甚至世界历史文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深刻感受到《论语》对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的价值。看了各个学院对经典的呈现,更是感受到其魅力。

《论语》中很多篇章强调道德、诚信和踏实。学习《论语》可以使我们明确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述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政》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名句,它们强调了诸如尊重、勤奋、品行、诚信和乐观等等价值观,并提醒人们要积极追求真理和知识。价值观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人生观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等。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就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不同决定人们的处理事情的态度及方法不同,从而决定事情的结果。

当今看到很多学生处理作业及课题表现的情况,有些同学确实让老师看了比较着急。我们在教学中也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学习。对待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作业都要认真,同时全方面学习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反思。用先进的理论、观念指导我们的行为,深刻检查、认真反思,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思想深处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把它贯彻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同时引导做到学习实践的反思,总结反思学习内容与自己实践内容,为后面的实践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修思想,修信念志存高远,可以是建立一个目标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课堂管理,生活中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做到打扫宿舍卫生,团结同学等方面。努力为信念,为目标奋斗。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孔学智慧: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正蒙二院第5组:李梦蕊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深入研究孔学的过程中,我被孔子的智慧所折服,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孔学,以为核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主张教育的普及和平等,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问题日益凸显,孔子的这一思想提醒我们,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作为孔学的核心,要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在现代社会,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容易忽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孔学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道德的指引,让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关怀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孔子还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在物质利益日益凸显的今天,这一思想提醒我们要注重道德品质的提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善良,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在学习孔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个人成长的启示。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态度,鼓励我们要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学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


在社会治理方面,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治理理念,强调政府在治理社会时要注重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相结合。同时,孔学还提出了礼乐制度的思想,认为通过礼仪和音乐的熏陶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然,在学习和反思孔学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一些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然而,我认为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和借鉴孔学中的优秀思想。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理解孔学中的思想精华,并将其与现代思想相结合,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来说,学习孔学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也为我的人生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启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孔学中的思想精髓,并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能力的现代人。

学习《本原经典》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李晓毅

有幸深入学习了本原经典。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本原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教育工作中获得了新的启示和动力。

首先,本原经典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回归本原,追求真理。作为辅导员,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们探索人生的真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原经典中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其次,本原经典的学习让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天赋。通过学习本原经典,我更加明白,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他们的学术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再次,本原经典的学习让我更加注重自我修养和提升。作为辅导员,我们是学生们的榜样和引路人。我们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通过学习本原经典,我可以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人格魅力,为学生们树立更好的榜样。


最后,我认为本原经典的学习对于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本原经典中的智慧和管理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中的管理智慧和领导艺术,提升团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总之,辅导员学习本原经典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也获得了新的启示和动力。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将本原经典的智慧运用到实际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自学《论语》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牛锦蓉

   自古以来,《论语》便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经过数周的学习,感慨颇多。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凝聚了古代圣人的智慧与哲学。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深感学习《论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为我们提供面对复杂世界的指导原则。因此,我决定自学《论语》,并在此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初读《论语》,我被其中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所吸引。孔子提倡的“仁爱”、“诚信”、“忠诚”等价值观,让我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古文的语言表达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需要反复阅读、推敲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但正是这些困难,激发了我深入学习的决心。

在自学《论语》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首先,我注重原文的阅读与理解。我借助注释和翻译,逐句逐段地理解孔子的思想。每当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便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力求深入理解。其次,我注重联系实际。我尝试将孔子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例如,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保持诚信,对待他人要真诚;在处理问题时,我尽量从多角度思考,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我逐渐领悟到了《论语》中的智慧。我认识到,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他提倡的“仁爱”精神,让我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包容心。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只有保持诚信,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此外,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在自学《论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决心,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

回顾整个自学过程,我深感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同时,我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及其他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我相信,在古圣先贤的智慧的指引下,我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智慧财富。


论语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强宛昕

《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教诲,对于教师而言,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仁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向仁德之路。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仁德的人,无论是处于困境还是顺境,都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而有仁德的人则能够安于仁德,将其视为一种内在的追求和满足。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仁德之心,让他们明白仁德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仁德。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君子心中装的是仁德和道义,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和享受。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君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是追求更高尚的道德境界。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这句话强调了礼让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礼让,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我们也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礼仪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地位,而要担心自己没有立足的本事;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努力让自己具备值得被了解的品质。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立足。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要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优秀的人学习,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努力向他们看齐。同时,也要从那些不好的行为和现象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在家庭中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和学习的关系,让他们在家庭中得到温暖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仁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作为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总之,《论语》给予教师的心得感悟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一种精神指引,也是一种实践指南。


其身正,不令而行

部门:正蒙二院

在深入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对于其身正,不令而学这一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句话简洁而深邃,凝聚了孔子对于教育本质和教师角色的深刻理解。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这一观点对于我的教学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身正,不令而学,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端正,那么他不需要强制命令,别人也会愿意向他学习。然而,其深层次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它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
在大学教育的环境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的年轻人。他们渴望知识,更渴望从教师身上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道德品质、学术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其身正要求大学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坚持诚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断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不令而学则体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人格魅力。我们不需要通过强制命令来要求学生学习,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成长。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身正,不令而学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当我在课堂上以严谨的态度传授知识时,学生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度;当我在课后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时,他们会更加信任我、尊重我,并愿意向我学习。这种基于信任和尊重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其身正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需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还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我更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总之,其身正,不令而学这一观点对于大学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它也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践行这一观点,就能够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 秦娟

《论语》,这部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思想的古籍,对我而言,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智慧的源泉。从开始学习《论语》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所深深吸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他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要求,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期望。这种思想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不仅关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更对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许多经典语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都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它们让我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这些思想不仅是我人生的指南,更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论语》中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其人生价值的基石。他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是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的道德修养,只有建立了稳固的道德基础,才能生成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一思想对于正蒙教育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我上学期进书院期间,我注意到17号楼236宿舍有一位学生,个人物品非常的多,由于学生的寝室在宿舍过道的最外侧,导致物品随意堆放后既给自己带来不便,也影响舍友进出。我观察几周后就借着一次她从超市购物回来的机会,帮着她先把袋子里的东西分类放好和她聊了起来,原来这名学生家在成都,几乎两周就要回一次家,所以床前就一直放着一个行李箱,这也是宿舍物品对方杂乱的关键原因。在经过一番沟通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论语. 雍和》中讲到“己欲达而达人者,先诚其义”,就是说:“自己要先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这也就是说,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要考虑舍友的感受”。经过这次沟通,我渐渐发现,这名学生有所思考,当我第二次再到她们宿舍时,这名学生已经早早把自己的行李箱收起来,还把之前乱放在箱子上的衣服收拾的整整齐齐。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特别关注了孔子对于教育方法的论述。他强调“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制定教育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一观点在正蒙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善于观察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甚至对于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都要了然于心,这样,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同时,《论语》中孔子对于自我修养的强调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提倡“内省不疚”、“慎独”等修养方法,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提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论语》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教育思想。我将把这些思想和理念融入到高校正蒙教育工作中去,努力培养更多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也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人文素养。



《参加本源经典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

部门:人文艺术学院 姓名:田园

今天,我们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本源经典分享学习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次学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孔子的育人之道,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孔子的育人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孔子的育人之道强调“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孔子的眼中,“德”包括仁爱、诚信、正直、勇敢等品质。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他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中想的是道德,小人心中想的是乡土;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制,小人心中想的是实惠。这说明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孔子的育人之道还强调“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他主张学生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这说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习要注重复习,要温故而知新。同时,他也强调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这说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兴趣,他认为学习要有兴趣,要有乐趣,才能持之以恒。

此外,孔子的育人之道还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这说明孔子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他认为教育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对孔子的育人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孔子的育人之道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我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次本源经典分享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学智慧:古韵今思

正蒙二院第5组:王大芳

孔子,这位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其学说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对我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当我深入学习孔学时,我被其中蕴含的深厚智慧所打动,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孔学,简而言之,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的思想体系,它以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学习孔学的过程中,我首先被孔子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该受社会地位、财富等因素的限制,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极具前瞻性的,也为后来的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础。

在孔学中,是一个核心概念。孔子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准则,它要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冷漠。而孔学的的思想,正是提醒我们要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人,让社会充满更多的温情和关爱。

除了的思想外,孔学还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提升。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物质利益日益凸显的今天,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道德品质的追求。而孔学的个人修养思想,正是提醒我们要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品质的提升,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在学习孔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个人成长的启示。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态度,鼓励我们要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这种思想对于我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孔学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这种思想也提醒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

除了个人成长方面的启示外,孔学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社会治理的智慧。孔子认为,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良好的治理。他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治理理念,强调政府在治理社会时要注重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相结合。同时,孔学还提出了礼乐制度的思想,认为通过礼仪和音乐的熏陶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社会,政府需要更加注重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相结合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需要通过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


当然,在学习孔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与现代思想相冲突的地方。例如,孔学中的一些封建礼教思想可能与现代社会的平等、自由等价值观相冲突。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和借鉴孔学中的优秀思想。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理解孔学中的思想精华并将其与现代思想相结合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学习孔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滋养也为我的人生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启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孔学中的思想精髓并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能力的现代人。

本原经典诵读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李煜梓

本原经典诵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经典文献,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经典文献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本原经典诵读,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古代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处事。在经典文献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伦理、人生等方面的教诲,这些教诲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做人要尊重他人,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别人;《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告诉我们只有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本原经典诵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反复朗读经典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熟悉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和句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反复朗读经典文献,我们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语感直觉,这对于我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本原经典诵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本原经典诵读,不断汲取古代经典文献中的智慧和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优秀教师分享《论语》的心得新会

部门:正蒙二院 姓名:王梓妍《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课程教师,我始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文化、塑造人格的过程。本周我深入学习了《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汇编,涵盖了政治、伦理、哲学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尤为丰富,让我深感其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

同时学习《论语》,也让我再做人方面有了更多启发,《论语》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诚信是做人的基石,它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还能够让我们在面临困难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欺骗他人,也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

总之,《论语》的学习让我对教育及做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品德和修养的过程。《论语》在做人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指导。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成为一个有诚信、谦虚、宽容、责任心的人。这些品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更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情怀的人。



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广电艺术系 熊薇

在深入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以下是我对《论语》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持续性。这句话不仅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当我们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魅力时,我们就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仁”的核心。这一思想不仅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它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这种换位思考、关爱他人的精神,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此外,《论语》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它告诉我们,在学习和求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诚实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种求实的态度,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同时,“温故而知新”则强调了复习和巩固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新的输入,也要有旧的回顾和巩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深入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的思想。例如,“因材施教”强调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这与现代教育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契合。它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发展。同时,“学而优则仕”则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这与现代教育中的“实践教育”理念相契合。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总之,《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通过深入研读《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可以从中汲取养分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论语》中的思想精髓和实践经验,努力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师者,任重而道远

人文艺术学院:薛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的大意是,曾子有言,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曾子明确说是士人,那么士人具体指什么样的人呢?曾子所言的“士”应当是儒家之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知识分子。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还只是一个群体,到了后来,士人发展成一个社会阶层。我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一向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作为一个人数可观的阶层,士人不治产业。他们以学习儒家理论为工作,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进则担任各级官吏,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终极目标;退则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化百姓,影响社会。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努力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就是儒家所说的“行仁”。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这个使命何等伟大,这个任务何等艰巨。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杰出的才能,根本担负不起或不配承担这样的重大使命。所以,曾子才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也就是说,曾子认为,士人要有着弘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推己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善天下。

行仁的使命是这样的伟大,它已经超越了个人名利的范畴,关乎到国家的安危,社会的兴衰。在传统语境里,能决定国运的唯有上天。所以士人的这种追求,是一种体察和贴近天道的自觉,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精神境界与使命意识。实现“仁道”的路途是那样的艰难遥远,“非毅无以致其远”,只有经过不息不止的努力和奋斗,才有可能完成。

作为当代教师,教书育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岗位正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人师者,任重道远。为了这份坚定的信念,我们亦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垂不朽的信念。前方也许道阻且长,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让我们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论语学习心得(十)

人文艺术学院广电艺术系:杨喃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八佾篇》更是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吸引了无数后世学者的目光。学习《八佾篇》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思和启示。

首先,我想明确的是,《论语八佾篇》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是关于礼与仁的关系。孔子在文中多次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同时,他也指出礼的内在精神是仁,即对人的尊重和关爱。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导致社会关系紧张。通过学习《八佾篇》,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举止,学会以礼待人,用仁爱之心去温暖他人。

其次,《八佾篇》中提到的“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句话阐释了真正的君子在竞争中不会过分争斗,而是以礼让为先,尊重对手,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竞争精神对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仅要学会如何竞争,更要学会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尊重和谦逊,以君子之风范赢得他人的敬佩。

此外,《八佾篇》还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决定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他提倡通过不断学习、自省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从而达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境界。这种观念对现代人的自我提升和成长具有指导意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综上所述,《论语八佾篇》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见解为现代人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通过学习这篇经典,可以更好地理解礼与仁的关系,学会以礼待人、以仁爱人;同时,能从中汲取竞争精神和内在修养的启示,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八佾篇》中的智慧,以君子之风范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






君子之道

正蒙二院第五组:赵雪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很欣赏子产,每次提到子产,言语间都充满了赞美之词。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孔子评论他符合君子的四种道德——

其行己也恭:恭是对自己,是指一个人端端正正、和颜悦色、气定神闲的样子。子产能够做到很端正。

其事上也敬:敬是对别人,是指一个人对于上级尊敬而谦逊的态度。子产对君主的态度很恭敬。

其养民也惠:子产重视老百姓的福利,知道怎样对老百姓好。

其使民也义:古代使民是一件很大的事,当时各种工作都是靠老百姓来干,官员懂得使民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孔子在《论语·学而》就讲到使民以时,你要在老百姓不用插秧、不用收割的农闲时期,让人们来帮国家干活。

如果在平常种地的时候,国家急需请老百姓做事,那就要给老百姓福利。子产知道怎样合理地使用老百姓的时间和精力。

恭、敬、惠、义,这四个特质,是子产身上符合君子的特点,这是孔子对子产的高度评价。


诵读经典  体悟精华

部门:人文艺术学院正蒙二院     姓名:朱中秋


以文明为伴,与经典同行。诵读经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语句中的精华。这场本原经典师生诵读暨学习分享大会让人感悟良多。

首先,诵读《论语》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孔子“仁爱”思想的博大精深。孔子提倡的“仁爱”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同情,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因为忙碌的生活和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关怀与理解,而孔子的仁爱思想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人的感受,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论语》中强调的“君子”品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能够坚守道义、恪守诚信、宽容大度、勤奋好学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于现代人的成长和成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时刻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通过诵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诵读经典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和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这些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