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分享 -> 正文

藤信幼儿园2024春季第十周心得分享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28

腾信园2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毕梦珍

学习时间

2024.5.9

学习内容

《论语》秦伯篇

《论语秦伯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讲述了秦伯与孔子谈论政治、道德、人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领悟到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道理,也对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认为《论语秦伯篇》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孔子所强调的“仁爱”思想。在文章中,孔子多次强调了“仁者爱人”、“仁者无私”等观念,认为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疾苦。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同时也要在国际交往中秉持着和平、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其次,孔子在文章中所阐述的“诚信”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认为,“信”是立身之本,只有守信重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诚信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诚信也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只有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论语秦伯篇》还讲述了许多关于学习和思考的道理。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孔子也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实践。

最后,从整体上看,《论语秦伯篇》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不仅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但不限于仁爱、诚信、谦虚、忠诚、责任等。这些价值观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

总之,《论语秦伯篇》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让我深刻领悟到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道理,也对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践行这些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社会建设者。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巨研静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泰伯篇》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品德、学习、政治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以下是关于《论语·泰伯篇》的一些心得体会:

《泰伯篇》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及其弟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们提倡“君子”品质,如“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等,强调了谦逊、庄重、义行、礼节和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

在《泰伯篇》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以及“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这些教导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需要保持持续的热情和耐心,同时还需要不断回顾旧知识,以发现新的理解和启示。

人生哲理与处世之道:《泰伯篇》中还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生活挑战时保持适度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他强调“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审美情趣,以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原则,这些教导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和启示。

总的来说,《论语·泰伯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它教导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保持学习态度、追求政治理想并践行人生哲理。这些教导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领悟《论语·泰伯篇》中的教诲,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李文莹

《论语》是儒家的第一经典,传世通行的《论语》共20篇,《泰伯》是《论语》其中的一篇。它的主旨不像《论语》其他诸篇那么显著和明确,但是,若细细加以寻绎,仍是可以有蛛丝马迹可捕捉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在这里或是通过对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是借助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大丈夫精神的讴歌,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内心深处的基本是非原则与鲜明价值取向。

所谓的“大丈夫精神”,说到底是一种光明正大、仁慈淳厚、鲠直磊落、博大宽广的君子人格。“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人格之所以难能可贵,罕有其匹,就是因为君子是道德的表率,万民的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是仁义的化身,社会的良心,正道的载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爲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必定对民众的价值取向树立明确的标杆,起到深远的影响,即所谓“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那么真正的“君子人格”应该体现为什么,孔子与其弟子曾子等人,在本篇之中有着十分精辟而扼要的表述,这些表述均要言不烦,提纲挈领,切中肯綮,发人深省。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龙玉琪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实际上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这些圣贤所传承的文化总称。尧、舜的时候帝位是“禅让制”,请有贤德的人来管理天下,一心承办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夏商以后,周朝秉承先祖的深厚祖德,施行德治、礼治,天下归心,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八百年。泰伯正是在这样的德行传承中,成就了圆满德行的一位。他孝顺父母、三让天下、满父亲的心意,而这个“让国”的行为老百姓还看不出来,所以夫子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这章是孔子说明礼的重要性,虽是好的德行,也要以礼来加以节制。凡事过犹不及,孔子重视适度合宜,讲究尺度,人情味和理性要完美结合。恭敬、谨慎、勇敢、直率,都是很好的德行,但这些德目的实践要符合中庸的准则,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礼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人的各种美德。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但美德需要尺度,需要恰到好处。

孝道要终身奉行。曾子临终时说自己一生战战兢兢,不敢造次,所说的就是尽孝终身,全身而退。曾子德行严谨笃厚,从每天以三件事反省乃至终身实践孝悌,著述《孝经》为天下范。孝悌是仁之根本,仁正是儒家的核心部分,曾子实践做到了,也给到我们下手处,成圣成贤,修身从孝道开始。

人若无心冒犯我,我不必有心计较別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眼睛里老盯着别人的过失,岂不是说明自己修身功夫还不到家?“犯而不校”也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还在意别人的冒犯,那就说明我们的境界还不够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诗歌里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能够向人们展现真善美,所以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振奋人的精神,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激励志向的目的。优美的诗歌有很强的感染力,人们多读这样的好诗,全社会就能收到民心向善、移风易俗的效果。

当一个人拥有深厚而牢固的信心和信念时,非常坚定地、绝不动摇地保持着好学的态度,通过自我生命的感知与学习实践,从而达到人生觉悟的状态。孔子的这段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发挥影响力。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吕丝绸

学习时间

2024.5.9

学习内容

《论语》秦伯篇

在学习《论语·泰伯》这一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和深刻哲理。这些智慧和哲理不仅在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我深刻领悟到了“仁爱”的重要性。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多次强调了仁爱的价值,认为仁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践行仁爱,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与同事、朋友、家人相处时,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争执和误解,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我意识到了“谦虚”的重要性。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多次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谦虚才能使人不断进步。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保持谦虚,不要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更不要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此外,我还领悟到了“忠诚”的重要性。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强调了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团队和组织。只有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和组织,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同时,忠诚于团队和组织也能更好地凝聚人心,促进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我认为《论语·泰伯》中的智慧和哲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例如,“学习”在《论语·泰伯》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此外,“诚信”也是《论语·泰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诚信,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论语·泰伯》这一篇章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中的智慧和哲理,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也更好地指导了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我相信这些智慧和哲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思考和探讨《论语·泰伯》中的智慧和哲理,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而不断努力。


论语《泰伯篇》学习心得

部门:幼儿园 孙婕芸

这篇篇章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泰伯对于为人与为政的理解和追求。他首先问孔子:“先王不言利,而民劝,何也?”孔子回答说:“先王之志,舍义不取利也。”泰伯随即进一步追问,究竟如何理解为人与为政中的义和利呢?孔子的回答非常明确和精彩:“君子以义劝而民可教也。以利劝而民易使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为人和为政必须首先立足于义,而非利。只有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才能够教导民众,使其顺从。而如果仅以利为出发点,那么民众将变得难以控制和驾驭。

泰伯接着就政治上的问题继续向孔子请教,问道:“求也何如?”孔子的回答是:“子与回武王言干它政,文王问以礼。一往而不可再返者,其惟圣人乎?”孔子的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君子来说,除非他是圣人,否则在为政之时必须谨守正道,不能随意改变政策。泰伯继续追问:“夫子即位。”孔子回答道:“立而不论,跷跷然、左困而右窘。”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愿意在当政之时仅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希望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到为政者的困境和挑战。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孔子进一步阐述了为人与为政的原则和要义。他告诉泰伯:“夫子溺我以文,而我溺夫子以善。不敢抗首,敢以命唯命。”可以看出,孔子希望泰伯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中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敢妄自尊大和自作聪明,而应立足于书本知识和善行去领导和影响他人。

在最后的对话中,泰伯向孔子请教了与为人和为政直接相关的多个问题。例如,如何建立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如何改进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如何给人以威信和恩泽等。孔子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很有启发和深意。他告诉泰伯:“继之执之!纲之矩之!以御乎其上,而不可奋乎其下也。”可以看出,孔子向泰伯传授了为人和为政的基本准则,即始终保持与人相处的纲纪和准绳,以免因恶习和自负而偏离正道。

通过泰伯篇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为人与为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孔子认为,在为人和为政之时,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正义的立场和精神,始终以道义为先导,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离公共利益。同时,孔子还强调了谦虚与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只有保持谦逊和谨慎的特质,才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之时不失真、妥善地处理各类问题。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谭欣瑶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孔子的智慧,通过《论语》流传至今。《论语.泰伯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蕴含了孔子对于品德、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今天,我对这一篇章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

学习《泰伯篇》,我的初衷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孔子对于泰伯的品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至德之人。这启发了我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内心的修养,而《泰伯篇》中的教诲,让我认识到只有内心的平静与充实,才能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其中,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章。这一句话简洁却意蕴深厚,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仁爱精神。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提醒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对待同事、朋友还是家人,都尽可能地避免做出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这样的实践让我更加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也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泰伯篇》 中关于君子修身养性的教诲,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君子,不仅要关注外在的行为表现,更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君子应该具有恭敬、敬业、惠民、正义等品质,这些品质的共同作用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格。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努力践行这些品质,力求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同时,我也对《泰伯篇》中提到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观点强调了教育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应该通过引导和教育来使民众了解并遵循道德规范。这使我认识到,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修养,还要积极传播正能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论语 .泰伯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帮助我提高了个人修养,也让我对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将其智慧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同儒家思想的价值,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魏尔淳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本次培训的是《论语》的泰伯篇,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在第二章,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中让我觉得“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第二十章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治理天下,必须有人才,而人才是十分难得的。有了人才,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当然,这并不就证明孔子的“英雄史观”,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杰出人物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这与人民群众的作用,都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孔子对于尧、舜、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他们的时代,一切都很完善,为君者生活简朴,孝敬鬼神,是执政者的榜样,而当今不少人拼命追逐权力、地位和财富,而把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富强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以古喻今,孔子是在向统治者提出警告。


狂而不直

部门:幼儿园文艺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这一章是孔子在论为人,可以说是孔子在看到了当时世风日下,然后有很多人就很莫名其妙的。所以他做出感慨:吾不知之矣。

这一章,孔子很敏锐的发现,有很多人他的这个特征,他就是这个样子的。按道理讲,我们讲你有缺陷,有这个疾病,就有与疾病相伴的德行。或者说,有德行,不足的时候,就会有相关的疾病。比如说,你像是马匹一样。有的马,它跑得很快,但是它性格很刚烈,对吧?有的马它没什么本事,但是它很老实,它很驯服。你这个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这就好像一匹马,跑的又不快,然后又不老实。你不就是一无是处了?只有毛病,没有任何好处了。你这样的人怎么办呢?两个都失去了,没有可取的地方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质上来讲,还是因为大家都不好学了,然后都是骄且吝的,就感觉自己了不起,我感觉我已经可以了,我很好了,而且又是自私的。所以会出现一方面狂妄,另一方面又不直率;无知又不老实;无能又不诚信。这就是一无是处,毫无可取了。

对于我们来讲,对我们最大的一个启示就是,还是要反省,要不断的自我观照。不要堕到这些大坑里面,其实这些都是坑,这是三个坑。你不要把狂妄跟直率两个给混淆了,你狂可以,但是要用值来去纠正它。你如果直了,慢慢的自然你坦然面对所有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狂妄是没有道理的,你这个狂也就可以治好了。你来谨愿老实,你就不会是无知的了。你很老实,你很想要有切实的善行,自然自己的能力会增长,不会永远无能,不会永远无知。同样的,你只要是诚信的,你是本着以信去出发的,别人说什么,你也有自己的思考去判断,自然能力、知识都会增长,对吧?就不可能是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

面试的时候我们总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有什么缺点?”什么样的回答是标准的答案呢?通过对本章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说缺点不可怕,但要说不致命的缺点,通过后续努力可以弥补的缺点就是“好缺点”,比如实践经验不足、理论学习不够、对公司组织架构不了解等等,而优点要说内在,比如勤奋、上进、好学、有责任心等,这些是无法短时间内改变的,刻在骨子里的素养,这样的回答相信更能让面试官满意。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不能缺点+缺点,破罐子破摔,也许有些缺点是天生的,但是先天的不足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在上学阶段,我们总是被灌输“木桶效应”,认为应该补短板,不能有明显缺陷,这是因为应试教育中每一门课程的分数都非常重要,偏科会导致总体分数的下降;但是当我们进入社会,会发现成功其实在于“打枣效应”,你能不能吃到枣取决于你最长的那根竹竿,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优点,并从其出发,去发扬更多的优点,打造正向的螺旋,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徐微

《论语》的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学习泰伯篇,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启示和心得体会。

孔子的道德观念。泰伯篇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对道德的坚守和追求,如孔子对泰伯的赞扬,体现了至德的标准,即仁、礼、谦让等品质。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能够宽容、谦让,把道德和仁义放在首位,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泰伯篇中孔子及其弟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古代圣王治理的描述,表达了对一个充满道德、和谐与正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孔子认为,通过遵循礼制和道德准则,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重视德行和孝道。泰伯篇还强调了德行和孝道的重要性,如曾子通过临终遗言体现出的对礼法和道德的坚守,以及孝悌作为仁德之根本的理念。这告诉我们,修养德行应从孝悌开始,进而推广到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当代社会的适用性。尽管泰伯篇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可能与现代社会有所差异,但其中的道德原则和理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孔子的“守礼”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依然适用,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维护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杨小菲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在追赶什么东西似的,总担心赶不上?便赶上了,又担心丢掉什么。”

学习永无止境。我认为人的一生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坚守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一个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选择的时候。当然我们也有这个时候,在经历大型分层考试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分叉路口,我们坚定地选择了继续读书这条路。

我觉得读书学习是在追我们内心向往的事物,而这个事或物在我们人生路上一直引导我们永无止境,从初中开始我们在追我们向往的高中,高中时我们在追我们向往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我们在追向往的.工作,我们在不停地学习,在不停地努力,正是因为努力才成为了更好的我们。但如果失去了这些,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在学习中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学习如进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应在有限的人生中,通过学习变得无限、无境。

学习还是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才能永无止境。

品读《论语》,我对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被理解,而孔子却说:“不欲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毕竟,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了让别人理解你而苛刻对待或强迫他人更是不可取的。面对种种的不理解,我们只需要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张帆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泰伯篇是孔子对于领导者应有的品质和行为的重要论述。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刻认识到领导者的责任和影响力,通过学习《论语》泰伯篇,我对于领导者的角色和承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泰伯篇的学习心得,并探讨如何将其中的教义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

泰伯篇中,孔子讨论了领导者的品质和行为,以及如何以身作则地影响他人。以下是我从中得出的几点重要理解和学习心得:

首先,领导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孔子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仁爱、忠诚、正直和谦虚等品质。这提醒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应该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德激励和影响孩子们。我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用我的言行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待人诚实守信。

其次,领导者应具备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孔子在泰伯篇中提到“君子贞而不谅”。这告诉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需要具备宽容、理解和耐心的心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中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另外,领导者应具备正确的决策能力和智慧。孔子在泰伯篇中提到“君子小人之过也必以告,过而不改者,君子也”。这提醒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要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智慧,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和改正他们的过错。在教育实践中,我要审慎决策,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引导。

最后,领导者应具备善于沟通和倾听的能力。孔子在泰伯篇中提到“君子之道四,其言也悦,其行也忠,其事也敬,其听也明”。这告诉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倾听,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

将泰伯篇的教义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来实现:

首先,我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以身作则地影响和激励孩子们。我要展现出仁爱、正直和谦逊的品质,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发展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我会营造宽容、理解和尊重的教育环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彼此理解和宽容,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合作精神。

另外,我会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决策能力和智慧。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我会给予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也会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调节能力。

最后,我会积极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我会与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互信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通过倾听,我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

总结起来,通过学习《论语》泰伯篇,我深刻认识到领导者的责任和影响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我将以身作则地影响和激励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我将营造宽容和理解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决策能力和智慧。我也将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通过这些实践,我希望能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腾信园7组

《论语》泰伯篇心得:幼儿园桑咪

通过对《论语·泰伯篇》的学习,确实让人受益匪浅。这一篇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讨论了许多关于道德、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的话题。

首先,我被孔子所强调的“君子”品质深深吸引。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具备卓越的才能和谦逊的态度。他们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同时,君子还应该具备宽容和包容的心态,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其次,我对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同时,当我们成为别人的老师或导师时,也应该保持耐心和热情,不遗余力地传授知识和经验。

此外,《论语·泰伯篇》还强调了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意愿和能力。他们应该关注社会现象,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论语·泰伯篇》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孔子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现象和公共事务,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述而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徐俏俏

在泰伯篇中,“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让我深刻理解到以身作则在引导他人和社会风气方面的重要性。作为君子,对亲人的笃厚关爱能带动民众趋向仁德,不遗忘故交旧友能使民风醇厚,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重视亲情和友情,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影响身边的人。

“曾子有疾”那一段中关于对自身言行的谨慎和对道德的坚守,提醒我们时刻要保持敬畏之心,在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在面临困境或疾病时,也要坚守正道。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指出了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诗歌能激发情感和志趣,礼让人懂得规范和秩序,而音乐能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这对于我们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和角色,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保证事情有序进行,避免混乱和冲突。

从整体感悟来说,泰伯篇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身的言行去践行道德准则,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保持君子风范。这些思考让我在为人处世中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以更加从容和智慧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它就像一盏明灯,不断指引着我追求更高尚的人生境界。


《论语》泰伯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张丽丽

泰伯篇强调了关心和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在我们幼儿园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

泰伯篇中的另一重要理念是尊重和理解他人。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和需求。因此,我们始终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这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让我们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使孩子们更加自信和快乐。

通过阅读泰伯篇,我认识到仁爱之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作为一名保健医生,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茁壮成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们还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同事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践行仁爱之心,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把这种仁爱之心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论语》泰伯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张文辉

君子成人之美开启了《论语·泰伯篇》的学习,这里的泰伯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而主动放弃继承的权利,免除了朝廷的纷争,造就了自己的贤德的美名,开创了吴国,也给周文王统一天下,打下了未来的基础。面对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和地位,你能否放弃?这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泰伯篇里孔子认为凡事都有个规矩这里讲的规矩就是常说的礼。无规矩不成方圆,而没有礼制这个社会就会混乱。有了礼,我们才懂得长幼尊卑;有了礼,我们才知道不卑不亢;有了礼,我们才学会远观和亵玩的区别。

曾子认为很多人到死才会看透,看淡一些事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很多人在生前追求的一些功名利禄,到临死之时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还不如去陪伴家人,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实在。也觉得不耻下问,向所有值得学习的人学习,也是一种宝贵的能力。有的人总以为世界只有围着他转才是正常的,岂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更何况老唐总是谆谆教导我们,知识的岛屿越大,无知的海岸线越长。对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他认为小爱为己,大爱利他。曹岫云从一个字到五个字的表达稻盛哲学。用一个字表达就是 “爱”,用两个字表达就是 “利他”,用三个字表达就是 “致良知”;用四个字表达就是 “敬天爱人”;用五个字表达就是 “为人民服务”。

我从这一章中了解到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都是学而优则仕。就即便是到了现在,很多父母给孩子挑选引导职业的时候,还是劝孩子去考公务员,不光为为了公务员的稳定,更是为了公务员有良好的上升空间,甚至做了一些岗位有一定的权势和灰色收入。

想要享受,想要财富,想要豪车,美女,就别想着在官场混。我认为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而从商,是脱虚向实的,可以给国家提供税收,为国家造福,而且挣的钱都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更来得自在。

当然这一章的论语并不是这个说法,而是我自己的揣测而已。孔子欣赏的是能传扬大道的人,而非让一个个弟子都是做官。



《论语》泰伯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张欣

在阅读和学习《论语泰伯篇》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首先,泰伯篇强调了对待别人批评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有些人可能会因此感到不满或自卑,但泰伯篇告诉我们,他人的批评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次,泰伯篇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只注重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和品格。然而,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才是真正能够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关键。通过自我修养的提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此外,泰伯篇还涉及到了一些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例如,它强调了谦虚、忠诚、仁爱等美德的重要性,这些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同时,泰伯篇也提醒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最后,我认为《论语泰伯篇》不仅仅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书籍,更是一本教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书籍。它教会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批评,要有自我修养的意识去提升自己,要有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去面对生活。这些启示不仅对于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论语泰伯篇》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启示将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语·泰伯篇》

部门:幼儿园陈静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中,《论语》以其深刻的智慧和独特的人文关怀,历经千年而历久弥新。而《论语》中的泰伯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读泰伯篇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人生哲理的阐述,不仅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也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研读泰伯篇之初,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并尝试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探索其对于现代生活的指导意义。通过反复研读和深入思考,我逐渐领悟到了泰伯篇所传达的核心思想——重视德行的修养和君子品格的塑造。

在泰伯篇中,我深深被其对于德行的强调所打动。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德行是其立身之本,也是其成就事业的关键。他强调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等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君子区别于小人的标志,也是其能够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基础。这种对于德行的重视,让我深刻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以诚实、善良、正直的品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泰伯篇还强调了君子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的从容和坚韧。孔子在泰伯篇中提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面对人生境遇时的不同态度。君子即使在顺境中也能保持谦逊和低调,不骄不躁;而在逆境中则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泰然处之。这种从容和坚韧的品质,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从容面对生活的起伏变化。

通过对泰伯篇的学习,我不仅深化了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应该追求的方向。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以真诚、善良、正直的品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从容和坚韧的品质,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泰伯篇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心得体会。它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品德,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论语》泰伯篇学习心得

幼儿园:高惠平

《论语.泰伯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君主、贤人、道德等方面的言论。通过阅读这篇,我深感孔子的智慧与远见,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泰伯篇中,孔子强调了君主的品德和才能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心。这样的君主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使国家安定、繁荣。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有才华和能力,更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此外,泰伯篇还提到了贤人的重要性。孔子认为,贤人是国家的瑰宝,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因此,孔子提倡尊重贤人、任用贤人。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在什么领域,都应该尊重和重视那些有才华、有道德的人,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阅读泰伯篇的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道德观孔子强调了诚信、仁爱、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品质是构成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础。这些品质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是否做到了诚信、仁爱、忠诚等品质的要求。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论语.泰伯篇》,我深受启发和教育。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努力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论语·泰伯篇》

部门:幼儿园江佳钰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泰伯篇》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予了我诸多启发和感悟。学习《泰伯篇》的过程中,我主要致力于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期能够将这些智慧应用于我的日常生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学习《泰伯篇》之初,我便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不仅要理解其中的文字含义,更要领悟其背后的精神实质。泰伯篇中所讲述的泰伯让位的故事,让我深感其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泰伯作为长子,却不争不抢,主动让贤于更有能力的兄弟,这种无私与大度,正是儒家思想中“仁爱”与“礼让”的体现。

在我看来,《泰伯篇》所强调的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更是一种对于社会和谐、人类文明的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愿意放弃多少;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他如何去成就他人。这种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行为、塑造我们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泰伯篇》中的思想,我尝试将其与我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相结合。比如,在工作中,我时常会遇到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此时,我便会想起泰伯的让贤之举,主动放弃一些个人的利益,去支持和帮助团队成员,以期达到团队的整体目标。这样的做法不仅让我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也让我在工作中收获了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论语·泰伯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它让我更加明白,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不仅仅在于他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更在于他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只有真正做到了仁爱、礼让、无私,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中的其他篇章,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同时,我也将把《泰伯篇》中的思想精髓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让和无私精神。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语·泰伯篇》

部门:幼儿园南芙蓉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凝聚了孔子的智慧与教诲。在深入研读《论语·泰伯篇》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其中的一些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阅读《论语·泰伯篇》的主要目标,是希望通过学习和理解孔子的思想,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泰伯篇所传达的,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成就大业的深刻道理。

在泰伯篇中,我最为触动的是孔子对于“士”的论述。孔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作为一个有志之士,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应该有宏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因为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是重大的,所要走的道路是漫长的。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认为,这种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被各种诱惑所干扰。而泰伯篇所强调的“士”的品质,正是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和坚定所必需的。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在各种挑战面前不迷失、不放弃。

为了更好地践行这种理念,我在生活中也做出了一些具体的努力。比如,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每一项任务,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阅读《论语·泰伯篇》,我深刻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永恒价值。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儒家经典,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泰伯篇的指引下,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论语》泰伯篇学习心得

幼儿园:阮玉欣

人与人相处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的摩擦和抱怨,若是不去理会,让小的抱怨不断的积累发酵,就会产生大的怨恨,这其实是一种积累的作用。“不念旧恶”,要想获得快乐的生活,做人就应当大度一点,不要总对他人怀恨在心。否则的话,冤冤相报只会没完没了,永远都等不到安宁的那一天。      

1.朋友、夫妻之间要“不念旧恶”。      

有时候,生活中看到有一些夫妻和朋友,在人前总是恩爱和谐,突然有一天,听到离婚或者分开的消息,觉得很是惊讶,而一些欢喜冤家,平时吵吵闹闹,反而能够白头偕老。

彼此有小抱怨和心中不满的时候,及时的沟通,情绪都发泄了出来,彼此反而能很快的磨合。

而那些忍在心里的朋友和夫妻,抱怨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反而就爆发出来,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只能分开。

相处之中,懂得及时的沟通,能将小怨化解,才不会产生大怨。

2.对待小人更要“不念旧恶”。      

因为不知什么人在背后,如果我知道是谁,我一定会在内心里对他有怨恨,就会表现于外,他一定会变本加厉地给我“绊子”;不知道,我才会一如既往,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团结能人干大事,团结小人不坏事。”      

3.做领导,尤其要“不念旧恶”。      

不念旧恶还是成功者应当具备的素养之一。想当年,管仲曾箭创公子小白,但是齐桓公即位之后却不念这一箭之仇,反而重用管仲为相,才成就了齐国的霸业。汉高祖刘邦,宽恕了曾经在战场上追杀过他的季布,并对其委以边防重任,巩固了汉室王朝的根基。不念旧恶,不怀恨于人,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就能消除自己与他人的仇怨。这样一来,有些人就会受到感化,转而支持你的事业。不过,有一点大家应当清楚,即便是宽恕别人的过错也是有限度的,不能不讲原则地宽容其犯下的所有错误。否则,宽容就会变成纵容,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对人对己均有害。  

《论语》泰伯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赵惠

《论语》作为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后世的道德观念、思想体系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伯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对于君主之道的看法,以及他对于泰伯这样品德高尚之人的赞誉。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君主应具备的品质的明确要求,

如德行兼备、谦虚谨慎、重视礼仪等。同时,泰伯作为孔子的楷模

他的品行和人格魅力也在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我看来,《论语•泰伯篇》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孔子通过对于君主之道的阐述,实际上是在探讨一种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强调道德的力量,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君主才能引领社会走向和谐与繁荣。其次,篇中对于泰伯的赞美,不仅体现了孔子对

于贤人的崇敬,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孔子在《泰伯篇》中传递的信息和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一个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需要像孔子所倡导的那样,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自我品质。同时,对于领导者而言,更应该以泰伯为榜样,注重自身的德行修养,以高尚

的品质和卓越的领导力引领社会进步。

此外,《论语 泰伯篇》中的思想也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和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礼仪作为一种规范行为、表达尊重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和践行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

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论语 泰伯篇》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深入研读和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提升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些思想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可以为

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论语》泰伯篇学习心得

幼儿园:丁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孔子说了三种缺点。

第一种是狂而不直。一个人如果狂,通常会特别进取,有理想、有冲劲,很豪迈,这当然不是问题。但孔子说,如果这样的人不直,那就危险了。狂而不直的人,表面上豪气大度,似乎什么都不在乎,但内心并不爽直。比如,有人标榜自己不在乎钱,但每次和朋友吃饭都不愿意掏钱,这就说明他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直率,有着歪曲心肠。

第二种是侗而不愿。“侗”是无知的状态,“愿”是谨厚的意思。一个人老实敦厚,但是处于无知的状态,这也不算大错。但是,如果无知的人不谨厚,表面上老实,实则心眼多,那就是很糟糕的。

第三种是悾悾而不信。“悾悾”是既老实又无能的意思,这样的人多半比较诚信。如果老实又没有能力,还不讲信用,这样的人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了。

最后孔子说,面对这些人,他不知道该怎样去帮助他们了,他无话可说了。

一般孔子讲“吾不知之矣”,就是代表着对一个人极大程度的否定了。

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一个人的优点增多,那慢慢地,优点与优点就会相得益彰。比如,一个人谦虚,就必然会好学,也会合群、友爱,最后会变得智慧和仁厚。这些优点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但是,如果将缺点放在一起,它们的破坏性就会加强,让人仿佛陷人一个向下的螺旋。一般来说,狂傲的人直爽,愚笨的人厚道,老实而无能的人诚信,这都是正常的状态。如果一个人狂放但是不直,一个人笨笨的、没有能力却又不厚道,一个人看起来很老实、很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却骗人,这些缺点叠加在一起,这个人就会非常糟糕。

孔子说,最怕的是这个人表面上狂,内心却不直;本来就很笨,还不愿意好好学习;没什么本事,还喜欢骗人。孔子要表达的是对教育的无奈。

孔子有时候会生气,他一生起气来也会说牢骚话。实际上,孔子肯定教过不少令他失望的学生,他带着学生一个一个地走上中正之道。但孔子还是感慨了一句,说这种人实在是太难教了。

孔子的这句话也可以让我们警醒,不怕身上有缺点,就怕缺点加缺点。有某个映点并不致命,但如果还有其他的鋏点给官助威,就会变成很料糕的毛瓶。

我们要敢于打破一个缺点,将其变成优点,优点会衍生出新的优点,慢慢地就会形成一个向上的螺旋,人生自然会发生好的改变。


幼儿园第五组


《论语》子罕

幼儿园:白娇阳

《论语·子罕篇》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的许多哲学思想。阅读中深感孔子所倡导的“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和不自以为是”的观念,对于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不主观臆测”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思考方式。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想和偏见去判断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应该尽可能地收集客观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出更加准确和客观的结论。

其次,“不绝对肯定”是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在认识事物时,我们不应该轻易地给出绝对的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情况,而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再次,“不固执己见”是一种非常开放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不自以为是”是一种非常谦虚的态度。在面对自己的成就和优点时,我们不应该过于自负和骄傲,而应该保持谦虚和虚心。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孔子所倡导的这四种态度,不仅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理性、谨慎、开放和谦虚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论语》子罕

幼儿园:刘佳

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子罕篇》,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和学问的深刻道理。这篇篇章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线,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故事,展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智慧。在此,我浅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子罕篇》强调了学无止境的重要性。孔子认为,真正的学问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保持持续学习和进步的态度。他曾经说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其次,《子罕篇》也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提倡仁爱、诚信、谦虚等品德,认为这些品德是做人之根本。他曾经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直接影响到他的心态和行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此外,《子罕篇》还谈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他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和个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总的来说,《论语·子罕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悟。通过学习这篇篇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智慧,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学问水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意识到,《论语》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其内涵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领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将其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

此外,我还将积极传播儒家思想,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些宝贵的智慧和道理。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践行儒家思想中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就一定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论语》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和灵魂的滋养。通过深入学习和领悟《论语》中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把握人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子罕篇

幼儿园:李朋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的“子罕”篇是其中的一篇,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孔子通过对话的形式,向他的学生阐述了自己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及对于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指导原则。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才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的根本在于修养自己的品德,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就要首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信、正直,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品德修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德修养,才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其次,孔子在《论语》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孔子在《论语》中还强调了为人处世的原则。他认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做到宽容、谦逊、有礼貌。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到坦荡荡,就要做到宽容、谦逊,要有礼貌,要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够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论语》中的“子罕”篇,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受益匪浅。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身,不断地为人处世,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德行、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这不仅能够让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愿我们都能够在孔子的教诲下,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

《论语》子罕篇

幼儿园:铁爱真

《论语》孔子的教诲涵盖了道德、礼仪、个人修养、社会关系、政治理念等多个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工作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以下是从孔子的教诲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1. 重视德行与个人修养:孔子强调“仁”和“德”,这提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谦逊与自省:孔子提倡“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告诫我们不要固执己见,要开放思维,勇于接受新观点,同时要有自省的能力,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3. 终身学习:“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停止学习,要对知识保持敬畏之心。

4. 尊重他人:孔子对待不同身份的人都持有敬意,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尊重每个人,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5. 适应变化:“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启示我们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前进。

6. 诚信与忠诚:“主忠信。”在任何关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工作,诚信和忠诚都是建立信任和良好关系的基础。

7. 勇于改正错误:“过,则勿惮改。”我们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要有勇气承认并改正错误。


8. 坚持原则:“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9. 持续进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句话鼓励我们要有持续进步的心态,不要自满,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成长和进步的空间。

10. 时间观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不断前进。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这些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在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品德,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同时也提醒我要不断自我提升,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论语》子罕篇

幼儿园:吴迪

学习了《论语》中的子罕篇,从中领悟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智慧。子罕篇集中展现了孔子对于道德修养、学问态度以及人生追求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学习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即通过研读子罕篇,理解并吸收孔子的思想精髓,进而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和人生规划。我深知,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智慧和教诲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子罕篇的主题,我认为它主要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学问和人生。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学问态度的真谛。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求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同时,孔子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思考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尝试将孔子的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例如,在工作中,我时常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这时我便会想起孔子所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鼓励我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同时,在人际交往中,我也努力践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诚待人、以善待人。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实用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研读《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汲取智慧的营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品质。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孔子的思想理念,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学习《论语》子罕篇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智慧。我会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将孔子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去,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美好的未来。

《论语》子罕

幼儿园:马雨欣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阅读《论语》子罕篇后,我更加坚信了教育的深远意义和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论语》中孔子强调“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行为的基石。作为教师,我深感自己肩负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责任。在幼儿园,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子罕篇中提到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来施教。在幼儿园教育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我需要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我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论语》中孔子提倡尊重每个人,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幼儿园,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孔子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我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我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论语》中孔子提倡和谐,这在教育中同样适用。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我需要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让孩子们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才能和智慧,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这些潜能。在幼儿园,我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论语》中孔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在幼儿园教育中,我需要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使他们的知识更加扎实。

通过阅读《论语》子罕篇,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论语》中的智慧融入到我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出更多有德、有才、有爱的孩子。

《论语》子罕

幼儿园:司媛媛

本篇总结孔子的成就奥秘。

开篇就呼“大哉孔子!”称颂孔子博学多才,是通才,是大家,是集大成者。孔子并不把“利”“命”“仁”挂在嘴上。孔子自己说,“吾执御矣”,暗喻自己要做时代的引领者。

孔子之所以“大”,有三股力量集成。

一是旺盛的内驱力

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在某个方向去做事情,无论是出于理性或情感的选择,总在内心深处有一个驱使他行动的信念或力量,这就是他内心最渴望满足的需求——内驱力。

一个人人的内驱力来自于他内心明确的人生意义。孔子的内驱力来自于他心心念念的“克己复礼”的志向和信念。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孔子承认自己多能,但并非天纵,自幼好学,一生不辍;身怀技艺,屡试不爽;为人尽事,叩其两端,竭尽全力,不弃不馁。

孔子成道之途并不顺利,屡屡碰壁,甚至想到夷国行道,所以,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慨叹。但是,孔子检点自己的行为,在“礼”上小心翼翼,不越雷池半步,病重期间,弟子出于尊师之情切,想以大夫礼治为他治丧,遭到孔子怒责。对弟子的教育从不松懈,博以文,约以礼,循循善诱。待贾而沽,时刻准备着。

正乐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恪尽职守,勤勉做人做事,不让时光白白流逝。

潜心修心进德,好德如好色。“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称赞颜回,也是勉励自己,不惰,不止,“苗而秀”“秀而实”,“后生可畏”,一代会比一代强。

孔子警示那些爱听“巽与之言”,而“悦而不绎”的人,是不能成“器”的。受得了表扬,也经得住批评,才是大智慧。

“主忠信”的人在一起,肝胆相照,相互提醒,有过务改,改过迁善,进德增益;相互提携,相辅相成,相生相长,人生路上,成长更快,收益更多更好。

内驱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只要内驱力足够强大,凡人也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论语》子罕篇

幼儿园:王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轻,可以说,功名利禄只是孔子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途径而已。身在官位,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说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孔子却也不看重天命,因为承接上面的功利,有的时候这些事情并不是我们可以左右决定的,有些君主赏识你,有些高人愿意去指点你,但如果遇不到呢?难道就要自暴自弃了吗?我想这肯定不是孔子所推崇的。

所以说功利和天命都是自己难以选择的,甚至是说我们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控制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自己怎么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德行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愿意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达巷党中的一个人说:“伟大啊,孔子!他学问广博,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听了这话,对他的学生们说:“我能干什么呢?赶车吗?当射手吗?我还是赶车吧。”这一段展现了孔子的谦虚和幽默。有人夸赞孔子,认为孔子啥都行,孔子自谦甚至自嘲自己。展现了一位哲人的伟大。我们可以学会很多知识,也可以专长一方面。其实专一和精通并没有高低之分,做到哪一个方面都是好的。就好像曾经的木桶理论,讲的是短板如何如何,现在倒成了长板如何如何。虽然孔子是坚决的周礼维护者,但是他的观点并不死板,而是随机而动的。正如我们常说的:做人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勤俭节约虽然改变了礼数的一部分,但是无伤大雅;可改变跪拜的礼数却是于理不合,不能动摇。这里也提到从众的问题,并不是很多人认同你你就是正确的,很多人在做的就是正确的,你要有你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要基于事实,不要迷信从众,也不要迷信权威。独立思考很重要。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这四字箴言言简意赅,但是做到其中的任何一点都绝对不容易。其实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抛弃自我主观的臆断,而做到兼听则明,多用客观的、多角度的视野去看待问题。这也就是芒格常说的,如果我们囿于同一个思维、同一个学科中,就容易被误导。要学会跨学科的思维,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超级难。

《论语》子罕

幼儿园:韦杨利

在我深入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子罕篇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子罕篇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人生哲学、道德修养、学问追求等方面的对话和讨论,展现了孔子及其学派的智慧与风范。

首先,我被子罕篇中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考所触动。孔子在这一篇章中强调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生的意义。他提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观点,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志向和信念,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同时,孔子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他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应该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

其次,子罕篇中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孔子在这一篇章中强调了道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他提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观点,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同时,他也强调了诚信、仁爱、忠诚等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践行。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道德的敬畏之心,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最后,子罕篇中关于学问追求的探讨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孔子认为学问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他强调学问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智慧的提炼和升华。这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智慧水平。

通过对子罕篇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感悟。我意识到人生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还要注重道德修养和学问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孔子的智慧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为实现更高的人生境界而努力拼搏

此外,我也意识到,《论语》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其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论语》的其他篇章,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养分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总之,子罕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人生哲学、道德修养和学问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让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在孔子的智慧指引下,我会不断前行、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语》子罕

幼儿园:杨翠翠

本周学习《论语》子罕篇,令我受益匪浅。这句话可以这样断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有两种解读。

第一种解读为:孔子很少谈论利,也很少谈论命和仁。

第二种解读为:“与”代表赞同,整句的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利,他赞同的是谈论命和仁。

哪个理解是对的?

第一种解读肯定是不对的。

“利”和“命”两个字所出现之处,孔子的态度是不同的。凡是提到“利”字,孔子基本上是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譬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谈到“命”,孔子则是一种肯定的态度,比如“乐天而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基本上可以判断此处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与”不是连词,而是动词。孔子认为给人生带来最大驱动力的,绝不是利。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如果做事的动机是利,首先考虑收益多少,有多少奖励,那是做不长久的。而且一个组织长此以往,会导致“放于利而行,多怨”,整个组织将会变得越来越松散。

孔子认为命和仁是更重要的,命有“使命”“天命”“宿命”,一个人要能够接受命这件事情,知道自己的人生有一些终极的任务需要完成。好比使命,就是拼了命也要去做的事。当一个人用使命驱动自己,以仁人志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才能够走得更远。

孔子感慨,驱动大多数人的不是命和仁,而是利,这是走错了。

叔本华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个说法的前提,是把人生仅仅视作一个以利益驱动的过程。如果按照孔子的思想,将命和仁作为人生最重要的驱动力,这就变成了一个“无限游戏”-十一边追求难以达到的境界,一边享受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对于仁的境界,希望我们的态度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难以抵达,但总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引领着我们一直追求。这个过程不无聊,也有很多考验在其中,会让我们人生的层次更为丰富。

《论语》子罕

幼儿园:余阳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的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这一章讲到孔子成长路上不断进取和完善的过程,其中谈到了孔子十五岁时,立志做学问。那个年代,男孩子十五岁就属于成年人了,是努力做学问做事情的开始。我认为这和当代我们讲到十五岁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其实是一个道理,古今年龄增长心理成熟度“其实也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这些年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叫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这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那么如果人们在十五岁时能够选择好自己努力的方向,基本上二十五岁就能够学成就业。然后再进入这个领域工作五年,三十岁时就可以在行业内立得住脚了,也就是所谓的三十而立。所以你看,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基本规律,古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问题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把考取名校作为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很多图片 >入大学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志向,其实是舍本逐末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的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的吗?”

《论语》中,孔子的语录居多,但也有部分是弟子的语录,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曾子。除了上面提到的“士不可以不弘毅”,曾子还有“吾日三省吾身“可以托六尺之孤”等著名语录。

《论语》子罕

幼儿园:张钰静

论语子罕篇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和思想。子罕篇主要强调了孔子的品德、智慧和教育方法。以下是一些我对子罕篇一些心得体会:

1.品德修养:孔子在子罕篇中多次提到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行为的基础,只有品德高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

2.学习态度:孔子提倡终身学习,强调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智慧。

3.谦虚谨慎:孔子在子罕篇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谦逊和谨慎。他不自满,总是保持谦卑的态度,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4.教育方法:孔子的教育方法强调因材施教,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来进行,而不是一刀切。

5.社会责任感: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社会负责,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改善社会。

6.人际关系:孔子在子罕篇中也谈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他提倡诚信、宽容和尊重他人。

7.自我反思:孔子鼓励人们进行自我反思,通过不断的自我审视来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8.智慧与愚昧:孔子区分了智慧和愚昧,他认为智慧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而愚昧则是因为懒惰和不愿意学习。


9.言行一致:孔子强调言行一致,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应该反映出其内心的道德信念。

10.适应变化:孔子在子罕篇中也提到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是固守旧有的观念。

这些心得体会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论语》的教义。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白丽丽

所谓的“大丈夫精神”,说到底是一种光明正大、仁慈淳厚、鲠直磊落、博大宽广的君子人格。“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人格之所以难能可贵,罕有其匹,就是因为君子是道德的表率,万民的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是仁义的化身,社会的良心,正道的载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爲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必定对民众的价值取向树立明确的标杆,起到深远的影响,即所谓“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君子能“谦让”,缘于君子能“虚心”,从不自满、大度随和,能降尊纡贵,甘居下流,就如曾子所言,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可见,虚怀若谷,方可以有为无;内敛低调,方可以实为虚。老子有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十六章)其义相近似,这意味着要时时提醒自己要看到身上存在不足,“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处警示自己要避免进入骄傲自大的误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且让“百炼钢”,化作“绕指柔”!

君子取“义”,能刚毅正直,勇于担当。君子睿智,但却不投机取巧;君子识度,但却不苟且附和。君子可以外圆,但一定内方;君子可以权变,但一定守经。因此,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君子一定坚守立场,明确方向,而不会有丝毫的动摇;在根本的理想追求上,君子一定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而不会有丝毫的懈怠。用“宗圣”曾子的话来说,这就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样的君子,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才能成为民众的表率,才是国家昌盛的希望之所在,才是民族振兴的力量之所在。他们“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正是因为千百年来,有这样勇于担当的君子之存在,有这样充沛浩然正气的君子人格之感召,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才得以承受磨难而屹立不倒,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才得以历经沧桑而生机盎然。在当下,这种君子人格尤其是需要大力加以倡导,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正气为之激扬,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之振奋。

《泰伯》篇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泰伯对于为人与为政的理解和追求。他首先问孔子:“先王不言利,而民劝,何也?"孔子回答说“先王之志,舍义不取利也。”泰伯随即进一步追问,究竟如何理解为人与为政中的义和利呢?孔子的回答非常明确和精彩“君子以义劝而民可教也。以利劝而民易使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为人和为政必须首先立足于义,而非利。只有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才能够教导民众,使其顺从。而如果仅仅以利为出发点,那么民众将变得难以控制和驾驭,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陈静

《泰伯篇》开篇即提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赞扬了泰伯的至德精神,强调德行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德治国、以德修身,这也是中华文化中“德才兼备”理念的体现。孔子在《泰伯篇》中多次提及礼和孝的重要性,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这说明在孔子看来,家庭中的孝顺与兄弟和睦是个人品德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通过礼仪和孝道的实践,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孔子在篇中教导弟子要宽厚待人,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实现其价值。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还能形成一个互助友爱的社会环境。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陈美植


《论语·泰伯篇》作为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不仅包含了孔子及其学生对古代先王如尧、舜、禹的评价,还深入探讨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本篇共计21章,其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句,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这些文句不仅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也体现了他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在学习《泰伯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所倡导的君子风范和道德追求。例如,孔子提到泰伯的德行,认为他能够多次将王位让出,表现出极高的道德品质,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同时,孔子还强调了礼仪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性,指出恭敬、谨慎、勇猛、正直等品质都需要以礼为指导,否则可能会走向极端。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适当的规范和原则,以保持行为的适度与和谐。

此外,《泰伯篇》还讨论了治人者的责任,即治人者应当厚待亲族、不遗弃老朋友,这样才能激发社会的仁爱与温情。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领导者的一种期望,即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总的来说,《泰伯篇》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孔子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君子风范,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教导我们如何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寻求平衡,以及在领导岗位上如何以身作则,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屈焕焕

真正的“君子人格”应该体现为什么,孔子与其弟子曾子等人,在本篇之中有着十分精辟而扼要的表述,这些表述均要言不烦,提纲挈领,切中肯綮,发人深省:

君子为“仁”,能厚德载物,包容谦让。孔子表扬泰伯,认为泰伯人格高尚,无与伦比,堪称道德楷模,“可谓至德也已矣”。而泰伯之所以能达到“至德”的境界,就是能宽容,能谦让,“三以天下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缰利锁,在世俗中生存,要做到虚心谦让,殊属不易,更何况面对最高权力的诱惑,能弃之若敝履,尤其是难以想象,匪夷所思。这种定力,普天之下几人能有?这种境界,举世之中几人能至?我们所能了解的历史与现实里,更多的人是为了蝇头微利而争夺不止,为了身外之物而尔虞我诈。看见荣誉就上,遇上利益就争,早已成为世间常态,不伎不求者,别人不会因此而敬佩他、感激他,反而会认为是无能、犯傻帽。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忠厚乃无用的别名。”大家都存着这样的心态,大家都只求进不言退,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不肯作必要的妥协,不愿有任何的让步,做不到老子所教导的那样:“不敢为天下先”。这样互相算计、互相较劲的结果,就是导致你争我夺,生死相搏。社会就不能不是充斥暴戾之气、算计之风,就不能不是剑拔弩张、腥风血雨,生活就不能不是处处陷阱、时时恐怖。孔子认为这是诱发社会动乱的契机,造成玉石俱焚的动因。要改变它,就必须培养博大包容的襟度,必须提倡君子人格的养成。这方面,历史上的泰伯等人就是最好的学习楷模、效法对象,泰伯连“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的机会都能谦让,都能放弃,那么还会有什么不能谦让与放弃的呢!

《泰伯》接着就政治上的问题继续向孔子请教,问道:“求也何如?"孔子的回答是“子与回武王言干它政,文王问以礼。一往而不可再返者,其惟圣人乎?"孔子的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君子来说,除非他是圣人,否则在为政之时必须谨守正道,不能随意改变政策。泰伯继续追问夫子即位。"孔子回答道:“立而不论,跷跷然、左困而右窘。”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愿意在当政之时仅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希望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到为政者的闲境和挑战。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屈颖

君子睿智,能圆融豁达,进退合宜。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处世,知道判断,懂得选择,能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能够做到收放自如,进退合度。既不好高骛远,又不苟且阿世,凡事皆能把捏分寸,恰到好处。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人世的真秘诀。这在政治上,要善于摆正自己的位置,不逾越自己的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在处世上,要善于见机行事,深谙自我保护之道,不做无谓的牺牲,不作愚蠢的选择,“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在面对问题上,要把握合理的度,“极高明而道中庸”,避免“图虚名以取实祸”。

在孔子看来,这个把握“度”的要义,是应该以“礼”为节,换言之,“礼”是睿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礼”为度,就可以防止走极端、走偏颇,否则,最优秀的德行,也可能走向它的反面,成为人生事业上的包袱与累赘,“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里,“恭”“慎”“勇”“直”等本来都是优秀的品行,但是如果没有“礼”来节度,没有智慧来驾驭,放任自流,一味渲染,那就“过犹不及”,不但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反而会成为走向成功的障碍,导致明显不良的局面:“劳”“思”“乱”“绞”。因此,富有睿智,懂得进退,乃是打造君子人格的必有之义,也是君子能够抗衡小人、战胜小人的必备条件。

再《泰伯》篇中可以看出,孔子希望泰伯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中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敢妄自尊大和自作聪明,而应立足于书本知识和善行去领导和影响他人。

在最后的对话中,泰伯向孔子请教了与为人和为政直接相关的多个问题。例如,如何建立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如何改进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如何给人以威信和恩泽等。孔子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很有启发和深意。他告诉泰伯:“继之执之!纲之矩之!以御乎其上,而不可奋乎其下也。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宋聪帅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其中《泰伯篇》以泰伯为主题,展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刻阐述。泰伯作为古代贤人,其高尚品质和崇高境界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在仔细阅读《泰伯篇》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儒家思想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泰伯篇》中,泰伯的高尚品质和卓越德行成为了儒家思想的生动体现。他不仅有深厚的学问,更有高远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尤其是对待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都让我深感敬佩。泰伯的这些品质,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通过泰伯的故事和言论,传递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其中,我最为触动的是儒家思想对于个人修养的强调。在儒家看来,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品德修
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内心的修养,而儒家思想正是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泰伯篇》还强调了儒家思想中
“仁”与“礼”。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
心,它要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而“礼”则是社会行为规范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传统,维护社会秩序。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儒家的“仁”与“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
示。
在阅读《泰伯篇》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它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现代社会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借鉴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不断提升个人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语·泰伯篇》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
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践行“仁”与“礼”的思想,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杨会云


论语泰伯篇的感悟主要围绕孔子的处事原则和道德观展开,强调了“温良恭敬让”的处世哲学。孔子作为圣贤,其品德高尚,三次让出王位,被后人誉为至德,其事迹和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伯被孔子誉为至德,其三次让出王位的行为,使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这一行为体现了泰伯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对“不争”处事原则的最好诠释。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泰伯的行为则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放下个人的小我,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和境界。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提出的“温良恭敬让”是人们处世的原则。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通过泰伯的故事,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道德的修养和提升,才能达到真正的至德境界。这种思想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而不是外在的竞争和争斗。

社会动乱与君子人格:《论语·泰伯》篇还探讨了社会动乱的原因,认为这是由于人们缺乏博大包容的襟度和君子人格的养成所导致的。孔子及其弟子通过对大丈夫精神的讴歌,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基本是非原则与鲜明价值取向。君子人格的养成,被视为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对民众的价值取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论语·泰伯》篇的感悟,我们可以认识到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养博大包容的襟度、提倡君子人格的养成,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思想鼓励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和境界,而不是沉溺于个人的小我之中。

《论语·泰伯》篇的感悟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和谐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泰伯的故事和孔子的教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启示。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杨秦艳

在孔子的众多经典篇章中,《论语·泰伯篇》以其深刻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伯,作为孔子所敬仰的先贤之一,其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

首先,《泰伯篇》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他提倡“仁、义、礼、智”等美德,并认为这些品德是成为一个真正君子的基础。在泰伯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品德修养的强烈关注。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泰伯篇》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的真谛。在泰伯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习的重视和推崇。他认为,学习是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此外,《泰伯篇》还强调了人生的态度。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平衡的心态,既不偏激也不保守。在泰伯的思想中,这种态度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既不因得失而大喜大悲,也不因困难而轻易放弃。只有保持这种态度,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取得进步。

总的来说,《论语·泰伯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之作。它强调了品德修养、学习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南。在我看来,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更是我们现代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和思考《泰伯篇》中的智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才能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学习也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关键。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技能,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泰伯篇》中的人生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既不轻言放弃也不盲目乐观。只有保持冷静和理智,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平衡,既不过于追求物质利益也不忽视精神追求,真正做到“中庸之道”。

总之,《论语·泰伯篇》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和领悟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启示,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更加从容。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践行这些思想,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张海婷

《泰伯篇》讲的是,从一开始的让天下,到结尾的尧、舜、禹是怎么成为圣王并用心守护天下的巍巍德行,夫子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成就圆满至德,帮助天下众生。普天之下,万类苍生竞自由,同一片蓝天,所有的人都希望过上安然幸福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一个为政者的德行圆满至关重要,所以《泰伯篇》,等于是第二篇《为政》的引申注解。《为政篇》从“为政以德”开始,讲到教诲弟子们孝悌是下手处,讲到“君子不器”的精勤学习,讲到学习时要注意不可“攻乎异端”,告诉子张为政要多闻、慎言、多见、慎行,举贤荐能,虽然只是在家里行孝,但是做到了就是给天下人以身垂范;然后遵循礼,就可以绵延百世,最后还给我们提醒见义(利天下之大义)要勇而为之。可以说《为政篇》的内容就是智、仁、勇三达德的圆满,孝悌、仁爱、礼仪全方位都为我们展示为政者所必须去努力的部分。第八篇又是如何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总学习这个至德的内涵。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实际上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这些圣贤所传承的文化总称。尧、舜的时候帝位是“禅让制”,请有贤德的人来管理天下,一心承办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夏商以后,周朝秉承先祖的深厚祖德,施行德治、礼治,天下归心,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八百年。泰伯正是在这样的德行传承中,成就了圆满德行的一位。他孝顺父母、三让天下、满父亲的心意,而这个“让国”的行为老百姓还看不出来,所以夫子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总的来说《泰伯篇》,夫子心意尽显,而整本《论语》的精髓也是和盘托出。至德是什么?一心为天下老百姓谋福利。如何做到呢?选择圣贤作为我们的学习榜样,从孝道开始,立定志向,修身、齐家方可以治理天下。儒家思想体系的纲要就是孝、礼、仁。在这里,从泰伯至孝到仁爱天下让其位一气呵成,这正是夫子要告诉我们的古圣先贤的至德典范。所以,我们虽是一个普通的凡夫,如果立定不可夺之志向,从孝道开始实践,修身慎行,利益天下,每一步都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来,终有一天可以达到尧、舜、禹之至德。

我们也要学习其精神,丰富自已!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张苗

能谦让,有睿智,敢担当,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孔子与儒门所汲汲倡导的“君子人格”。而这种伟岸卓绝的君子人格能够砥砺造就,则在于长期坚持,在于有所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本篇中孔子所强调“礼乐”精神的统率与引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此,打造君子人格,不能徒托空言,虚与委蛇,而是要与兴礼作乐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熔铸君子人格建立在扎实的礼乐文明基础之上。

更为重要的是,能谦让,有睿智,敢担当的君子人格的造就,离不开自身的无私,襟怀的坦荡,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只有排除了私心杂念,不再为个人谋取私利,就像孔子所评价的舜、禹等圣人先贤一样,“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那么才能够真正做到面对诱人的利益,会主动谦让;面对复杂的世务,会睿智应对;面对光荣的责任,会勇敢担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孙子兵法·地形篇》)

由此可见,造就优秀的君子人格,虽说是孔子及其弟子对“外王”需要的积极呼应,具体贯彻,但是,如何实现的关键,则完全在于是否能反躬自省,是否能真正致力于“内圣”。这是孔子及其儒门的凛然正气,也是《论语·泰伯》篇的永恒启迪!

通过泰伯篇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为人与为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孔子认为,在为人和为政之时,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正义的立场和精神,始终以道义为先导,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离公共利益。同时,孔子还强调了谦虚与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只有保持谦逊和谨慎特质,才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之时不失真的处理各种问题。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张晓梅

《泰伯篇》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践。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依然适用,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少说多做,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信念。现代社会中,言行一致不仅是个人诚信的体现,也是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重要途径。孔子在篇中多次提到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表明,领导者的行为对下属有着深远的影响。领导者只有自身正直,才能有效地管理和带领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赵咪

通过学习《论语·泰伯篇》,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管理智慧。在现代社会中,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孔子在《泰伯篇》中强调要坚持原则,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执中”,即把握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中,既要坚持核心价值观,又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灵活应对变化,才能更好地处理复杂问题。 孔子认为正直和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应当光明磊落、正直无私,这是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关键。在当今社会中,正直和诚信依然是个人立足和事业发展的根本。 孔子提倡仁爱之心,“仁者爱人”,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促进社会和谐。现代社会中,倡导公益、关注弱势群体,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孔子强调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习和工作中,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长久的进步。

幼儿园第3组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刘微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论语》所传递的第一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

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

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庞莎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做人要有操守,尤其是身为执政者,在各方面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原则行事。在曾子看来,真正的君子是讲道德、有节操、有才能的人,他能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大政。即便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大关节时,他们也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始终都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在本章中,曾子讲的虽然是国家大事,但是其核心内容还是个人修身的问题。他觉得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政,都要做君子,而且还要做真君子。但是,要如何做才能成为真正的社稷之臣呢?对此,曾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说到“托六尺之孤”,不禁让人想起刘备托孤之事。刘备兵败猇亭,病困白帝城,在去世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同时也把国家托付给了他。诸葛亮没有辜负这个嘱托,用尽平生才智辅佐刘禅,即便是阿斗扶不起,诸葛亮也没有放弃努力,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此举,堪称君子的典范,也为他赢得了千秋美名。历史上,担当起并成功完成托孤之责的名臣还有西周的周公、西汉的霍光等人。他们与诸葛亮一样,永远彪炳史册。但是,能勇于承担托孤之责并矢志不渝的,唯有君子,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历史上,王莽、司马懿等人,都曾被寄予托孤之任,但遗憾的是他们都背叛了自己的诺言,辜负了国家的厚望,成为篡权夺国的乱臣贼子。

其次是“临大节而不可夺”,这是对托孤寄命之人的更高要求。真正的君子在小事上犯些糊涂没有关系,但是当面临大节关头时,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变节行为。文天祥前半生可谓是风流放诞,但当国家大难来临之际,却能挺身而出,并从容就义。即便是在被捕之后,他依然不为眼前的利益所惑,自身的气节没有丝毫的改变,就连忽必烈都对其敬重有加。正所

“慷慨捐身易,从容就义难”。身为君子者,应当有所坚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堪当托孤之臣,否则只能称得上个“具臣”而已。曾子在本章中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设问句作为结尾,意在强调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人,肯定是个“君子”。而且,这个君子也不仅仅是指修养上达到了君子的境界,在能力上还要有着出色的本事,也即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若是能够辅弼君主,执掌国家大政,在大节关头绝不动动摇,不被外物所惑,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讲原则的真君子。

在现代的社会中,不会再有“托六尺之孤”的现象,但应该坚持操守这一点没变。你可以批评虚假和虚伪,但却不能亵渎正义,推脱责任。特别是面临大是大非的时候,应该有坚守正义的执着。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不去随波逐流。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苏姣

学习时间

2024.5.14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泰伯篇篇学习心得

在繁忙的职场生涯中,我时常感到压力和困惑,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时。然而,近期我深入研读了《论语·泰伯篇》,其中蕴含的儒家智慧和人生哲理,让我在工作实际中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泰伯篇》中提到的“仁”的概念,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职场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这种仁爱之心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上,更在于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难处。在工作中,我尝试以“仁”的态度去面对同事和客户,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这样做不仅增强了我与同事之间的信任感,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其次,《泰伯篇》中孔子的谦虚和谨慎态度,让我在工作中更加谨慎和自省。孔子认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自负而犯下错误。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谦虚和谨慎,不断学习和进步。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会冷静分析、审慎决策,并虚心向同事和领导请教,以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给团队带来损失。

再者,《泰伯篇》中孔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这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性。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当团队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与团队一起共度难关。

最后,《泰伯篇》中孔子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其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职场人。我相信只有具备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总之,《论语·泰伯篇》中的儒家智慧和人生哲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孔子的教诲为指引,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为团队和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泰伯篇学习之体会

幼儿园:王玮


孔子的道德观念。泰伯篇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对道德的坚守和追求,如孔子对泰伯的赞扬,体现了至德的标准,即仁、礼、谦让等品质。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能够宽容、谦让,把道德和仁义放在首位,


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泰伯篇中孔子及其弟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古代圣王治理的描述,表达了对一个充满道德、和谐与正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孔子认为,通过遵循礼制和道德准则,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重视德行和孝道。泰伯篇还强调了德行和孝道的重要性,如曾子通过临终遗言体现出的对礼法和道德的坚守,以及孝悌作为仁德之根本的理念。这告诉我们,修养德行应从孝悌开始,进而推厂到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当代社会的适用性。尽管泰伯篇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可能与现代社会有所差异,但其中的道德原则和理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孔子的“守礼”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依然适用,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维护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二周

 

王小雪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恭敬却没有理的节制,就会劳苦;谨慎却没有理的节制就会胆怯;勇敢却没有理的节制就会闯祸,直率却没有理的节制就会变得尖刻。我尤其对最后一句有感悟,我们现在很多人以“直爽”、“直率”“真性情”之名伤害别人却不自知,其实是没有修养、不懂“礼”的表现,我曾经也是那样的一个人,常常不分场合的直言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还自以为是真诚待人,后来慢慢发现失去了很多朋友,现在感到很羞愧,从小,我们受到的关于“礼”的教育太少了。好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可以把未成年的幼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务托付给他。而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动摇,不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呀。现代社会我们还找得到这样的君子吗?我觉得我可以做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负担的重大的历史史命,任重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历史史命,不是很重大吗?对于这一理想,直到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路途遥远吗?我不禁思考我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当老师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使命就是教育好学生,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流砥柱。现在使命仍然是教育,希望帮助更多的家庭和谐幸福,不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闹得鸡飞狗跳;不会因为疾病、意外陷入经济困境;不会因为失去健康陷入痛苦的泥潭;“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帮助了多少人”,我希望以一己之力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成功,那么我自己也就成功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们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一直是有争议的,有人说,孔子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愚民政策。但是我们通篇读论语,应该看到,孔子是主张以礼治国、以仁治国的,所以, 我认为孔子是主张对所有人“有教无类”的加以教育,让普通民众也能懂得礼仪。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濒临危亡的国家不去,动乱的国家不去居住。天下清明就出来做事,政治混乱就归隐。我想起这几年,很多旅游者去到国外,遭遇叛乱,国家派专机接他们回国,虽然说,彰显了我们国家的实力,但是也有很多人不顾劝阻,专门跑到有危险的地方去,给国家、社会添乱。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混乱,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国家政治清明、风调雨顺,你却贫穷,说明你很懒惰,所以贫穷是耻辱;国家有难,你却借机发财,更是耻辱,是吃人血馒头,发国难财,与理与法都不容。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信锦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的这段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发挥影响力。他在本章中所阐明的个人在学问、信念、操守以及入世等方面的态度,为人们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是极为高明人生智慧。

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在本章中,孔子首先强调处世要以“道”为准则。他认为,只有坚守住大道,才能成就自我。有学问,有信仰,然后依据社会环境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时代环境允许,就出来兼济天下;社会动荡,则保全性命,等待机会,此所谓君子不处危邦。这段话,很好地反映出了我国儒士的进退取舍之道。所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强调的是对“道”的坚守,至死不渝。孔门高徒曾子就是一个“守死善道”的典型。在曾子的一生中,一直都坚守着儒家的道统,为人处世无不谨慎小心,直至病重之时,才发出了一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的感慨,守着自己的信仰走到了最后。这里的“道”,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如果没有牢固的信仰,人是很容易在纷乱的世界上迷失的。

君子为学,目的是学以致用。有了坚定的道德信仰,才能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为了国家和社会大众利益,既不屈从于来自上级的压力,也不会被下面的阿谀奉承所迷惑,更不会贪赃受贿,让金钱玷污自己的名节。到这个时候,就可以出来做官了。儒家富有政治智慧,特别讲究出来做官的环境和时机。环境的选择原则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所谓“危邦”,是指隐含着极大政治风险的国家或地区,这个国家或地区当时不一定是动乱的。西晋时期,齐王司马冏执政,请著名的文人张翰做大司马东曹掾。当时,惠帝暗弱,贾后强悍,诸王觊觎皇权。张翰洞察时事,认为大乱将至,于是托言见秋风起而思吴中莼羹和鲈鱼脍,弃官还乡。时隔不久,齐王司马冏兵败被杀,张翰因及时退隐而得免于难。张翰的做法,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乱邦”则是指已经陷入动乱的国家或地区,这样的环境,不要说施展才能建功立业,而且想保全性命都不容易,所以应避而远之。历史上,中国社会多次陷入大动荡之中。东汉末年黄巾起事,之后是军阀混战,一向安定富饶的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于是许多明智的士大夫举家迁徙,到相对安定的江南或荆州避祸。诸葛亮就从山东迁居荆州南阳隆中。在荆州较为安定的环境中,他不仅成功地保全了自己,而且获得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高卧隆中数年,诸葛亮修为成才华盖世的英杰。在此条件下,才有后来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出山辅佐,并三分天下的美谈。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说的是当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之时,君子可以出仕,一展自己的才能,造福于天下。若是天下无道,政治混乱,君子就应隐于世,在保全自身的同时,传道于后学。也就是说,君子隐现虽是可变,但是“道”不能废,学不可弃。君子或隐或现,应以天下是否有道而定,不应以个人的功绩作准。“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若想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于这个“耻”字。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应积极地入世,为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倘若没有这样做,那就说明缺乏责任感和仁爱之心,而且德行才能都不够。因此而处于贫困低贱之中,那是非常可耻的。在国家无道、政治混乱的时候,趁乱谋取富贵,也是可耻的行为。


泰伯篇学习心得

部门:许倩

泰伯让贤的事例与跑官买官或为王争斗,宫廷之乱形成了宣名的对比,唯其说周文王有能力,更要说泰伯更有贤德,这也真是民无得而称焉。

通过本篇学习,方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出处,与我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我目前理解为是“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孝之所表现,必须珍惜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生命。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该句是我日常理解没有十恶不赫的坏人,人心底都是善良,有廉耻之心的,这应是阳明先生心学的体现,与之相通之点。”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该段道理我非常赞同,也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修养所现,衣着、表情、说话语气就是硬生产力。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句话,我概括为“凡是人,皆需爱“,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有都他的用处,如日常不要看不起村上号称看村者的傻子,因为有他们,才给社会提供了济困的主体,或许走到路上遇到难事时,帮你的却是他。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实现中国梦,我们都是追梦人,都时奋斗者。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杨丽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这篇篇章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泰伯对于为人与为政的理解和追求。他首先问孔子:“先王不言利,而民劝,何也?”孔子回答说:“先王之志,舍义不取利也。”泰伯随即进一步追问,究竟如何理解为人与为政中的义和利呢?孔子的回答非常明确和精彩:“君子以义劝而民可教也。以利劝而民易使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为人和为政必须首先立足于义,而非利。只有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才能够教导民众,使其顺从。而如果仅仅以利为出发点,那么民众将变得难以控制和驾驭。泰伯接着就政治上的问题继续向孔子请教,问道:“求也何如?”孔子的回答是:“子与回武王言干它政,文王问以礼。一往而不可再返者,其惟圣人乎?”孔子的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君子来说,除非他是圣人,否则在为政之时必须谨守正道,不能随意改变政策。泰伯继续追问:“夫子即位。”孔子回答道:“立而不论,跷跷然、左困而右窘。”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愿意在当政之时仅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希望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到为政者的困境和挑战。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孔子进一步阐述了为人与为政的原则和要义。他告诉泰伯:“夫子溺我以文,而我溺夫子以善。不敢抗首,敢以命唯命。”可以看出,孔子希望泰伯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中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敢妄自尊大和自作聪明,而应立足于书本知识和善行去领导和影响他人。在最后的对话中,泰伯向孔子请教了与为人和为政直接相关的多个问题。例如,如何建立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如何改进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如何给人以威信和恩泽等。孔子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很有启发和深意。他告诉泰伯:“继之执之!纲之矩之!以御乎其上,而不可奋乎其下也。”可以看出,孔子向泰伯传授了为人和为政的基本准则,即始终保持与人相处的纲纪和准绳,以免因恶习和自负而偏离正道。通过泰伯篇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为人与为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孔子认为,在为人和为政之时,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正义的立场和精神,始终以道义为先导,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离公共利益。同时,孔子还强调了谦虚与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只有保持谦逊和谨慎的特质,才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之时不失真、妥善地处理各类问题。

通过泰伯篇的阅读,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泰伯对于学问和人生的追求。泰伯能够如此勇敢地向孔子请教,并不断追问一些困扰他的问题,体现了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同时,泰伯并不是被孔子的学问所压倒,而是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这种勇气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令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我看来,《论语·泰伯篇》中所探讨的为人和为政的问题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对我们当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权利与义务、利益与道义的抉择和冲突。我们也应该像泰伯一样,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始终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总之,《论语·泰伯篇》是一篇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篇章。通过阅读和理解,我深深体会到了孔子对于为人、为政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其价值取向。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和指引。



论语泰伯篇学习之体会

幼儿园:张焕

“君子之至于至也,事君尽礼,人以言其至也”。这段文章中,孔子谈到了君子应该致力于做到至诚至善的境地,他认为,君子在侍奉君主的时候,应该全面地展现出自己对君主的尊重和敬意。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表扬和称赞君子的道德高尚。

个人理解,此句话强调了诚实和尊敬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有道德和修养的人,我们应该始终以至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包括对待君主和上级。一个人只有用真诚和尊敬对待他人,他人就相当于自己的一面镜子,一个谎言的产生,需要用无数个谎言去遮盖,用无数个谎言去圆,到最后,在谎言揭开的那一刻,会失信于所有人。如果我们对待别人都是不尊敬,又谈何别人回来尊重自己,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用诚实和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证明自己对道德的执着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二周

 

赵茹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吾生有幸,得以拜读孔门弟子编纂之《论语》,其中泰伯篇所述,使我感慨良多,特此以笔墨记下我的读后感。

泰伯篇以泰伯为首,兼及禹、汤、文、武、周公等历代圣王,及孔子之赞誉,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而其中“民无能名”的论述,尤为我所深思。

“民无能名”,是说人民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们的赞美之情。此句彰显了泰伯的高尚德行,也显露出孔子的敬仰之情。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对泰伯个人的赞美,也是对一个时代的赞美,对一个“王道”社会的向往。在那个时代,君主以德治国,体恤民生,人民安居乐业,无需言表,其赞美之情已寓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至此,我不禁反思当今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言语泛滥的时代,动辄言之,不尽其词,而真正能够做到行胜于言,以实际行动让人民“无能名”的领导者,又有几人?我们常常追求华丽的辞藻,却忘记了质朴的行动。我们常常向往高谈阔论的演说家,却忘记了默默付出的实干家。这种反差,让我深感不安。

另一方面,“民无能名”也让我思考到,我们应如何去评价一个领导者,一个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民是否能以言语表达他们对领导者的赞美,是否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指标。如果人民“无能名”,那么,这个社会的领导者,就必须深思熟虑,自我反省。

读完泰伯篇,我对那个“民无能名”的时代充满了向往。我期待我们的社会,也能达到那样的境地,人民安居乐业,领导者以德治国,社

会公平公正,人民无须用言语表达他们的赞美,因为一切都已经寓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泰伯篇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风骨。他们的思想深邃,他们的品格高尚,他们的行为正直,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我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像那个“民无能名”的时代一样,充满和谐、公正和善良。作为高三的学生,我将尽我所能,以我的知识和行动,为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做出我自己的贡献。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钟雨倩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张茗茗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说:可以使民众由着我们的道路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孔子的这句话,包含着浓厚的愚民思想,被后世许多统治者奉为治国信条,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和后果,流毒至今未消。孔子虽是圣人,有着高深的修养和深湛的智慧,但是,作为一名贵族,他一切理论的着眼点,皆在于帮助统治者更好地治理国家,因此,说出这样的话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者,都觉得愚民政策不是善政,不喜欢儒家的人对此口诛笔伐;正直的儒家知识分子,抱着为尊者讳的信条沉默不语;还有一些人千方百计为孔子辩护。其实,辩护完全没有必要,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愚民思想,承认这一点,无损于孔子的伟大,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做,有利于我们检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冷静面对这份遗产,剔除其中糟粕,更好地走向未来。

仔细阅读《论语》就不难发现,孔子的很多言论,都是在维护统治者利益。既然立场如此,说出不利于民众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况且,以孔子传人自居的孟子也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话里也包含着愚民意味。

愚民思想所来由自,源远流长。比如西周时期,国家制定的法律都藏在官府,不向天下公布,民众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这就是所谓的“法不可知,则为不可测”。统治者认为这样做,可以收到威慑百姓的效果。直到春秋前期,郑国大政治家子产觉得这样做弊多利少,才把法律公之于众。春秋战国时期,愚民思想似乎成为一种思潮,许多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愚民主张。当然,孔子也不例外。

对统治者来说,愚民和弱民都便于行政管理,也便于使用民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利于统治者建功立业。譬如一个决策,自然会有利有弊,如果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讨论,很可能会议而不决。不让民众知道要办的事,领着他们闷头干,能减少争论,快速建功。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有利于发挥执政者的领导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这是愚民政策对国家有利的一面,也许是孔子说这句话的本意所在。但是,与愚民政策带来的危害相比,这种好处可以说不值一提。愚民思想扼杀民间智慧,阻碍社会进步。把大量的民众培养成傻瓜,束缚他们的头脑和力量,实际上是大幅降低全社会的智力水平。故意造成这种官强民弱的社会格局,是一种弱势平衡,从内部看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一旦与外部竞争,其缺点就会明显暴露。宋代弱民,被元所灭;元代愚民,被明所灭;明代愚民,被清所灭;清代愚民,在近代史上受尽列强的欺侮和凌辱。

统治者推行愚民思想,动机并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更多的是为了君主本人或统治集团的私利。这种做法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愚民措施推行后,统治者会肆无忌惮地盘剥百姓,奴役民众。一次次的渔侵,老百姓都会因愚昧而忍耐,这样就助长了统治者的贪欲。他们认为无论如何压榨和盘剥,老百姓都不会反抗,甚至把民众逼到死亡线上还不知收敛,结果物极必反,民众忍无可忍时,会爆发出极为骇人的反抗力量,毁灭一个王朝。东汉、唐朝、明朝都是被这样的毁灭性力量所摧毁的。

其次,愚民政策实施后,统治者就会觉得自己要比老百姓高明得多。久而久之,就会自高自大。这时,狂妄的统治者就会听不进任何反面意见,决策水平越来越低,以致错误连连,就像一头疯狂的蠢驴,拉着国家这辆大车,冲向悬崖或泥潭,导致国家的覆灭。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思想弊大于利,是一种陈腐落后的思想,完全应该予以抛弃。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应该彻底否定。开启民智,还权于民,还利于民,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崛起。

即便是圣人,也不可能完全正确,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因此,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赵洁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人有怎样的启示呢?

启示一:教育者应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做德艺双馨的教师《颜氏家训》说:“德艺周厚者,则名必善焉。”司马迁称赞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首先博学多才。孔子终身好学,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篇》)。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六经六艺无所不精,是学生求学最好的老师。吴国的使者向他请教,被孔子的博学深深打动,感慨道“善哉圣人” (《孔子世家》)。令人敬仰的崇高品性。孔子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很多家境贫困的学生,得到了他无私的教诲和帮助,如颜回、子路;他尊老爱幼,“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关心乡邻,“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篇》)。孔子为了理想坚贞不移。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篇》)。孔子推行他的政治社会理想,周游天下十四年,他的人格力量吸引者学生一路追随。

启示二:教师是经师,更是人师;成人教育是第一位的《论语》主要记录的孔子对学生的各种人生困惑解答。孔子主要给学生讲哪些人生道理呢?要勤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善交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做仁者——“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行德政——“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有孝心——“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要知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贵有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子既有言教,更是身教。学生记录下日常生活的老师:遵礼仪——“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知敬畏——“齐必变食物,居不迁坐”;习惯好——“食不言,寝不语”;关心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孔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示三:教育要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大夫孟懿子、车夫樊迟、儿子伯鱼,孔子一视同仁,耐心解答。陈亢感慨:“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季氏篇》)。诲人不倦。同样的问题,他都耐心解答。如:如何为政——“言寡尤,行寡悔”、“先之,劳之,无倦”、“必也正名乎”(答子路)、“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答仲弓)、“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答子夏)。因材施教。子路性子急躁,就劝他三思而后行;冉有性情和缓,就教他闻义而行,不要犹豫。“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篇》)。循循善诱。他运用谈话法,创设一种平等轻松的环境。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要因为我拘束)。”(《先进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篇》)子产执政受人民拥护,孔子赞美其人,通过这些典型人和事,生动具体地启发学生。启示四:教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参与生活孔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篇》)孔子是教育家,也是社会活动家。他做过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代理宰相。孔子执政时,百姓各守礼法,路不拾遗;齐鲁夹谷会盟,取得了外交胜利,表现了孔子卓越的政治才能。让弟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他的很多弟子都从政。如冉有、子路、子贡等,“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秦而霸越”(《仲尼弟子列传》)。弟子如此强的实践能力,与孔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密切相关。读《论语》,我们要认真学习与传承孔子优秀的教育思想,做德艺双馨、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参与社会生活的好老师。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白婷婷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凝聚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智慧与思想。其中,《泰伯》一篇以其独特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习和研读《泰伯》篇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智慧,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儒家文化的深刻反思和体会。

我想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对《论语·泰伯》的深入解读,理解孔子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而将这些思想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指导我的行为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要理解孔子的思想,更要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这些思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在《泰伯》篇中,孔子对泰伯的评价“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体现出了孔子对于泰伯高尚品质的赞扬。这种“至德”不仅体现在泰伯个人的修养上,更体现在他对于家国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儒家思想所强调的重要价值观。孔子通过赞美泰伯,传递了儒家对于道德高尚、责任担当的崇高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正如《泰伯》篇中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种对于责任的担当和对于使命的坚守,正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

除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外,《泰伯》篇还强调了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孔子在评价泰伯时说道:“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同时,《泰伯》篇还强调了忠诚守信的重要性。孔子在评价泰伯时说道:“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可谓有礼也已矣。”这种忠诚守信的品质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诚信意识,遵守承诺、言行一致,以诚待人、以信立业。

总的来说,《论语·泰伯》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智慧,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和帮助。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思想精髓,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也为我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孔子的思想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李锦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

   孔子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曾强调:“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还和学生语重心长地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是让一个人有情怀,有理想,有志向,有温度,有格局;“观”是有洞察力,能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群”是有群体的担当,有群体意识,有服务精神;“怨”是有独立的思考,永不满足,保持一种批判的精神和态度。

    “兴”的重要,是把我们的情怀激发出来,唤醒出来,情怀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色。没读过书的刘邦能写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同样面对大海,才高八斗的曹植没留下诗篇,而曹操却写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同样,能在青年时期便写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毛泽东也是具有大情怀的人,古往今来,中华的历史就是被这些有大情怀的人不断续写的。中国强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无论在怎样的时刻,都拥有一大批有情怀的少年。只要这个民族不断地有有情怀的少年出来,这个民族就永远不会灭亡,它会生生不息。

  “观”,就是观察力、洞察力,需要我们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例如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中国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一片欢呼。我们可以无知,但是不能没有良知,要有最基本的判断力。中国今天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很多人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中国现在最大的危险是全社会缺少价值判断,中国进行教育的最大的问题是价值判断的培养。  

   “群”,就是对群体的担当。人生活在人群之中,有义务把人类的不幸的命运担自己的肩膀上。要和人同群,同甘苦共命运,“群”的核心词就是爱。对人群的爱,对他人的爱,这是“群”。“怨”,就是独立批判的精神。人一定要有独立批判的精神,要敢于批评自己,要永远不满足。 我们应把“兴观群怨”这四个字放在心中,不断地检验自己,是不是有情怀,是不是有判断力,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能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伊茗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第八章

在本章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学习也确实是一种追赶,既有勤奋的学习劲头,也有着探寻新知的迫切心情。对于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

其实,做学问最难的地方也在于此。无论你在这条路上踏过了多少个台阶,你离前头那一个,总是还有一些距离。这就像是一场追逐游戏,好学的人永远都是追赶者,而至高至深的学问则是最终的目标。但是,求学总是会有困难的,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这就像俗语所说的那样,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学最重要就是要勤学不辍,只要不给怠惰之情留有喘息之机,就能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进。

“犹恐失之”,体现的是孔子治学严谨的态度。在前面一句中,孔子为求新知表达出了迫切的心理,而在本句中,孔子为守旧知则表现出了恐惧心理。当然了,这种恐惧并非是心理上的害怕,而是恐有遗漏之处。比方说,孔子在《述而篇》中就曾言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体现的就是他对学问的严谨。他害怕自己的精力不够,在研读《易》的时候,无法穷究其理。

在本章中,孔子还想告诫我们,做学问要不断地追求探索,不能浅尝辄止,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而且,在努力获取新知的同时,还应及时地复习旧知识,保持着迫切之心,不应产生厌倦与满足。以不知为耻,肯定能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倘若大家只是浅尝辄止,不但难有寸进,说不定还会大步后退,最终只能是半途而废。

在现代的社会,不少人都是这样。对于一门学问,在他们自己还没搞明白的时候,就急于著书立传,到处宣讲。这样一来,不仅会误导他人,还会令自己的学问停滞不前,最终只能是害人又害己。但是,孔子不一样,他在《八佾篇》中就曾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文献不足故也”。他并不是不给学生们讲夏礼和殷礼,而是没有足够的文献可以让他进行透彻研究,他害怕自己会误导弟子们的思想。故而,他只给学生们讲解自己所熟知的周礼。

真正为学的人,是永远走在路上,不知满足的人。当他们走了一段路程,看到很多的风景时,他们也不会满足。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所走过的这段距离,只不过刚刚起步而已,前方还有更长的路在等着他呢。而且,真正为学的人,对于那些用自己的努力所换来的学问,也是倍加珍惜,还时常加以温习,唯恐自己得而复失。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李幸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

在深入研读《论语·泰伯篇》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与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每一章节都仿佛是一扇通往古人智慧世界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古代先贤对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学习《论语·泰伯篇》的第一章,我被其中关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论述所打动。这句话不仅是对古代士人的一种期许,更是对每一个追求真理、肩负使命的人的一种鞭策。它让我明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儒家思想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无论是君臣之间的忠诚与信任,还是朋友之间的真诚与互助,儒家思想都强调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来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注重尊重和理解,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分歧和矛盾。

此外,《论语·泰伯篇》还涉及了许多关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论述。它教导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要勇于担当责任,不推诿扯皮。这些品质不仅是古代士人所应具备的,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和践行的。

通过学习《论语·泰伯篇》,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心灵的启迪和升华。它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了我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动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担当的人。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拓姣姣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曾子这句话可谓铿锵有力,道出了儒家“以天下为已任”的雄心壮志。儒家果然是勇敢之士,明知任务重,偏往肩上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联想到宋代大儒张横渠那振聋发聩的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年轻人,就应该学儒家这种精神,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即使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们的炉台,即使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们也要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即使世界的脚下有一千名调整者,那就去成为第一千零一名!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恭敬却没有理的节制,就会劳苦;谨慎却没有理的节制就会胆怯;勇敢却没有理的节制就会闯祸,直率却没有理的节制就会变得尖刻。我尤其对最后一句有感悟,我们现在很多人以“直爽”、“直率”“真性情”之名伤害别人却不自知,其实是没有修养、不懂“礼”的表现,我曾经也是那样的一个人,常常不分场合的直言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还自以为是真诚待人,后来慢慢发现失去了很多朋友,现在感到很羞愧,从小,我们受到的关于“礼”的教育太少了。好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可以把未成年的幼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务托付给他。而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动摇,不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呀。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八周

 

王鑫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学习《论语·泰伯》篇,近期。在这次学习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对 论语泰伯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责任。

首先,我认为 论语泰伯篇中强调的“仁爱”思想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生命。我们应该将孔子的“仁爱”思想融入到与孩子们的互动中,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和感恩心态。

其次, 论语泰伯篇中强调的“谦虚”品质也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孩子,尊重他们的成长过程,倾听他们的声音,鼓励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谦虚、好学的榜样,让他们学会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不气馁。

最后,我认为 论语泰伯篇中提出的“尊重规律、注重教育方法”的思想对幼儿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认为,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这次学习 论语泰伯篇的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责任,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所学到的儒家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奚维娜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本周我们共同学习了《论语泰伯篇》,本篇共二十一章,比较集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记录孔子对尧、舜、禹等古代圣君的赞美,二是连续五章记录了曾参的言论。其他记述的孔子言谈则泛及礼乐、治政、学习、品格等内容。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孔子的教诲,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我认为,这些内容不仅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我们作为父母的日常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泰伯篇》中强调的“仁爱”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道德、有品质的孩子。“泰伯篇”强调了谦虚、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孩子之间的争执、不理解规则等。这时,我们需要以身作则,表现出谦虚、尊重他人的态度,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解和包容。比如,当孩子们发生争执时,我会告诉他们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感受,并尝试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和道德观念。还提到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怨不在大,‘赦’乃有力焉”让我明白教育孩子时要有原则和底线。对待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对待孩子的错误和问题,我们要以公正、正直的态度对待,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和原谅,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还能让他们学会感恩和珍惜。

我认为《论语·泰伯篇》中提到的“立志”对于幼儿教育也非常重要。我们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学习经历。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以谦虚、诚实、守信的态度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总之,《论语·泰伯篇》对幼儿园老师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邢婷婷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不断追求专业成长和教育智慧的积累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近日,我们小组学习了《论语·泰伯篇》,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不仅触动了我的心灵,更对我的教育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泰伯篇》中提到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令我深思。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我逐渐领悟到,教育的“本”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品德。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将深深影响他们的成长轨迹。因此,作为教师,我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教育初心,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同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一观点也让我深受启发。它提醒我在教育工作中要专注于自己的职责,不越权、不干涉其他领域的事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更能确保我能够为孩子提供最专业、最贴心的教育服务。此外,我还应该学会与同事、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在学习《论语·泰伯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重要性。面对教育领域中的未知和挑战,我逐渐学会了以更加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去面对。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一颗探索和学习的心,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品德培养。我将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这次学习也促使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将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经典著作,不断汲取教育智慧,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各种教育交流和研讨活动,与同行们共同分享经验、探讨问题、追求卓越。

通过这次学习《论语·泰伯篇》的经历,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学习《论语·泰伯篇》的经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未来的教育挑战,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张梦凡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

在学习《论语》的《泰伯篇》时,我遇到了一系列挑战。首先,《论语》作为一部古代经典,其语言和思想深度对我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必须通过查阅注释和参考书来理解其中的文意。此外,《泰伯篇》的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需要我深入思考和体会,以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泰伯篇》的核心思想。我学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理解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我学会了如何通过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以礼待人,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通过学习《泰伯篇》,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技能。例如,学会了如何进行自我反省,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中立和公正。这些技能不仅对我的个人发展有帮助,也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我理解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重要性,即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必须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目标的道路又很长。我还学习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智慧,即不过分干涉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在技能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更深入地分析古代文献,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准则。这些技能不仅对我的学术研究有帮助,也对我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大有裨益。例如,在工作中,我遇到了一个团队协作的难题。通过应用《泰伯篇》中关于“和而不同”的思想,我学会了如何尊重团队成员的不同意见,并寻求共同点,最终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此外,在生活中,我也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改善了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总之,通过学习《论语》的《泰伯篇》,我不仅在理论上理解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还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能将对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赵菊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泰伯篇,深受其思想精髓的启发。泰伯篇作为《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记录了孔子对于为人处世、道德伦理、政治理念等方面的教诲,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于我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即通过深入理解和体会泰伯篇的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进而更好地指导我的生活和工作。我相信,通过对泰伯篇的学习,我能够更加明晰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

对于泰伯篇的主题,我认为它主要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孔子在泰伯篇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经典论断。这些观点不仅是对个人品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君子人格的一种理想化追求。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名誉和尊严,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程度。

在思考和判断的过程中,我尝试将泰伯篇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例如,在工作中,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即说话要诚实守信,做事要踏实认真。这样的态度不仅让我赢得了同事的信任和尊重,也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重要性,这使我能够在工作中保持清晰的边界感,不越权、不揽功,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泰伯篇所蕴含的智慧不仅对于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当今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体会泰伯篇的精髓,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总之,论语泰伯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提升了我的道德境界和人文素养。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集体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探索儒家智慧,感受论语真谛

学习《论语》是一次深入探索儒家思想智慧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定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通过理解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来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试图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我深感《论语》 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生活指南。它教会我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总会回想起论语中的某句话,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二篇:领悟仁爱之道,践行君子之风

我认为《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孔子提倡的仁爱精神,不仅是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更是对自我修养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仁爱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净,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我试着将仁爱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与人交往中保持真诚与善良,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他人。通过这些实践,我感受到了践行君子之风的喜悅与成就感。

第三篇:领悟学问之道,追求止于至善

学习《论语》让我对学问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我深受启发,开始更加珍视学习的机会,努力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还注重实践应用。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我逐渐领悟到了学问的真谛,也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方法。

第四篇至第十二篇(略)

通过这十二篇心得体会的撰写,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习《论语》给我带来的心灵触动和成长变化。它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決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论语》,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和修养。

时间:2024.5.15

                                                 姓名:张妍

《论语》学习心得

藤信幼儿园:买坤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在深入学习《论语·卫灵公》后,获得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和启示,这些对于我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卫灵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教诲,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责他人。在教育过程中,当遇到幼儿出现问题或困难时,我不能急于去怪罪孩子,而是要先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方式是否恰当。只有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同时,也要培养幼儿自我反思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提醒我在与同事、家长相处时,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抱怨。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待同事,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努力。对待家长,要耐心沟通,理解他们对孩子的关切之情,积极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携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当遇到分歧或矛盾时,以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怨恨,营造和谐的氛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幼儿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让我认识到,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想法,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我们不能用固有的模式去束缚他们,而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尝试。当幼儿提出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时,我们不应轻易否定,而是要认真倾听,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让我思考在选择合作伙伴和教育资源时要慎重。在幼儿园工作中,我们会与不同的人合作,共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我们要选择与自己教育理念相符、价值观一致的人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实现教育目标。同时,在选择教育资源时,也要注重其质量和适用性,确保能够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我来说,这意味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学工具的运用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我们要积极学习和掌握这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幼儿的参与度,运用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提醒我在教育工作中要有前瞻性和规划性。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当前的发展需求,还要考虑到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和目标,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关注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幼儿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让我明白在与幼儿相处时,要注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学习《论语·卫灵公》还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如何,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教育。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论语·卫灵公》中关于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论述,也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还要注重他们的品德教育和社交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关心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学习《论语·卫灵公》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宝贵的思想和理念将指导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也将继续深入学习经典著作,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人生境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教育事业中,为培养祖国的未来栋梁之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

Hannah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在寻找能够指引我教育之路的明灯。最近,我深入学习了《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智慧。

《论语》中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温暖。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白了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同时,《论语》中的“因材施教”原则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绘画材料和机会;有的孩子喜欢音乐,我们可以组织音乐活动,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美、表达情感。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教师的修养和品行对孩子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孩子们模仿的榜样。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行,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这样,我们才能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例如,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如何平衡传统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关系?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

总之,《论语》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智慧。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继续学习、探索和实践,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论语》有感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邃的思想与智慧,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深感其教育理念的升华与拓展。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文化,更是在汲取一种精神力量,一种能够引导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的智慧。

   我被《论语》中“仁爱”的思想所深深吸引。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一颗仁爱之心。只有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才能够用心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学习《论语》,老师们更加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尊重孩子的个性,以爱心和耐心去呵护他们。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思想也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示。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他们也要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不断进步。通过学习《论语》,老师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也给老师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们。通过学习《论语》,老师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学习心得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升和成长,更是对孩子们未来的期望和寄托。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给下一代,让孩子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养分。我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孩子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有品德、有知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




 赵晨

2024.5.20

学习《论语尧曰》有感

《论语 尧曰》短短几十个字,却包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幼儿园的老师学习这样的篇章,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素养,还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首先,我对于“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这句话印象深刻。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特别是身为老师的人,应该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坚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公平、公正的态度,让孩子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其次,“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这句话也让我深思。它告诉我们,如果天下百姓都困苦贫穷,那么国家的繁荣富强也将无法长久。这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意味着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孩子们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阅读《论语 尧曰》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对于中庸之道的推崇。中庸之道并非简单的折中主义,而是一种追求平衡、和谐的人生哲学。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平衡感,让他们学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此外,我还觉得《论语 尧曰》中提到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也很有意思。虽然这句话在现代社会看来有些争议,但我认为它其实是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总的来说,《论语 尧曰》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篇章,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其中的精髓,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去。我相信,在《论语 尧曰》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思强

2024.5.15

《论语·尧曰》学习心得

藤信幼儿园:胡启龙

《尧曰》是《论语》的最后一章,孔子一生对尧舜主张的敬德尊贤、勤政爱民、构建大同社会的思想十分推崇和赞颂。在尧曰篇中,孔子将民本思想贯彻到底,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将君子应该具有的政治才能和修养品质做了充分的论述。孔子又何尝不是如此践行的,身在乱世,怀救世之心,宣扬仁爱,即使处处碰壁仍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将传播仁爱思想视为了无可推诿的责任。

尧帝的德治思想,如同清澈的甘泉,润物无声。他以身作则,以德化民,将个人的德行修养视为治国之本的教诲,提醒着每一位领导者,应以高尚的品德去感召人民,以自身的光明照亮他人的道路。原文中尧帝曾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言论,强调了顺应天命、修身齐家、教化人民的重要性。

尧帝强调君主应有仁爱之心,关怀民生,保障民众的福祉。这一理念教导我们,无论是在国家治理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以慈悲为怀,以民为本,让仁爱的光辉洒满人间。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强调了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保障了民众的福祉,国家才能安定。

古之仁人志士治理天下,必以民为本,倡行仁义,施行仁政,不为一己之私而役使天下之人。程子曰:“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执政官员任期内有无政绩、政绩大小,最终应当由群众评价,应通过实践的结果来检验,由历史来做结论。真正的政绩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使群众得到实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更不是靠主观捏造炒作出来的。只要是真心为群众办事,给群众谋福利,必然会得到百姓的拥戴。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礼”是重要的,是对他人尊重、维护自己尊严的行为规范。凡处世,有礼则行,无礼则辱。礼仪,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准则和形成的习惯,包括怎样待人、怎样办事、怎样处世等,是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桥梁,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和修养。

古人说:“凡民之事,莫不一出于礼。由之以教其民为孝慈、友悌、忠信、仁义者,常不出于居处、动作、衣服、饮食之间。盖其朝夕从事者,无非乎此也。此所谓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也。”由此可见,做人,利不可争先,礼不可置后。

论语 《阳货》篇 学习心得

小十一  杨晴

《论语》中的“慎择其初”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人生选择和决策有了更深的体会。

“慎择其初”,意味着我们在开始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谨慎地选择起点和方向。这个起点,可能是一个决定,一个观念,或者是一个行动。而它的重要性,不亚于整个过程的任何环节。因为,一旦起点选择错误,那么后面的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命运和人生轨迹。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每一个选择,确保我们的起点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后续的人生旅程中,少走弯路,顺利到达目的地。

同时,“慎择其初”也提醒我们,要有远见和预见性。我们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影响。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预见可能的未来,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总的来说,“慎择其初”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态度。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地选择我们的起点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当然,我很乐意继续深入讨论“慎择其初”的深远含义和感受。

“慎择其初”,不仅关乎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更涉及到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构建。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我们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的反映。因此,在选择之初,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设定,对世界有深入的理解。

“慎择其初”还提醒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选择带来的后果。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风险,没有绝对的安全。但是,只要我们对自己的选择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那么我们就应该勇敢地承担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此外,“慎择其初”也让我们认识到,选择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选择,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决策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以及勇敢的心。

总的来说,“慎择其初”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引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和警觉,始终保持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始终保持对世界的敬畏和好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尤其是子张、微子等章节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我度过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这些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一、子张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子张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是说君子应该注重根本之事,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这段旨在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事,应该谦虚谨慎做人的根本在于务本,只有抓住事物的根本,才能使事物得以顺利发展。在为人处事方面,我们要谦虚谨慎,尊重他人,以诚待人。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在与同事以及孩子们的相处中,我们需要始终本着尊重、理解、关爱的心态,与他们沟通交流。同时我们需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二、微子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微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可改变,但是未来的事情还可以挽救和改变。

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困境,保持乐观过去的已经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有机会去追求。在面对困境时,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孩子们的情绪波动较大,需要我耐心引导;有时,家长对教育理念有不同的看法,需要我积极沟通。在这些困境面前,我们需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只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沟通每一位家长,困难总会迎刃而解。这种乐观的心态使我勇敢地面对困境,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一日三次反省自己,为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遵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反复温习?

这句话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时刻以这句话来警醒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首先,为人谋而不忠乎?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自己的职责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一生奠定基础。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以孩子们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地为他们的成长谋划。其次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其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之间的友谊纯真而深厚。作为老师,我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我们要教育孩子们真诚待人,尊重朋友,珍惜友谊。同时,老师自己也需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们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最后,传不习乎?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重任。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还需要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结语

通过学习《论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人生哲理在工作、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要将这些人生哲理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为人处事,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通过自我反省不断成长。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挖掘其中更多的人生哲理,为自己的成长助力。同时,我也将这些人生哲理传授给孩子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雯晶2024.05.14


论语学习心得

藤信幼儿园:齐莎莎

本周学习了《论语》中的尧曰部分内容本章记述了尧、舜、禹、商汤、武王以来历代先圣先王的遗训,中间或有脱落处,但基本意思清楚,含有儒家道统的意味。全章内容以天命和德政为本,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凝练总结。这样的政治有民主政治之自由宽大,而无后来君主专制的褊狭暴戾之弊。
   感兴趣的选段为:孔子曰:“不知命①,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②,无以立也;不知言③,无以知人也。”
注释①知命:这里的命有天命和命限两种意义。天命是德,要求人以践行道德作为人生使命;命限也称命运,比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反映了客观条件对人的限制。知天命则知人之所当为,知命限则富贵穷达不能惑其志。②知礼:孔学所重者,首先是仁与礼。仁是人之为人的特征,也是人与人相处之道;礼则是人之行为规范,是人与人相处之迹。非仁则礼无所据,非礼则仁无所显,故孔子说“立于礼”。③知言:知言论之是非得失。人的思想观念都表达为言语,思想观念的失误必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要通过知言来知人。孟子有“知言养气”之说,当本于此。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一个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
知命代表了人的精神超越,人不知命,则既不知道人之为人的道德使命,也不知道人当有的敬畏,断然难成君子。知礼即知道人在生活中所当遵循持守。知言则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判断。此三者,对于君子的为人处世十分重要,故作为《论语》的最后一章。


论语集体学习——心得体会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书籍一直是我最为珍视的伴侣。它们不仅为我打开了通向知识的大门,更是让我在思想深处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最近,我阅读了《论语》这部古典之作,其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一章句,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首先要对命运有深刻的认识和敬畏之心。命运,似乎是一个既神秘又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人的生老病死、得失荣辱等方方面面。在我看来,这里的“命”不仅仅指个人的命运,更是指整个宇宙、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一个君子,应当懂得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逆天而行。同时,君子也要明白,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因此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在实际生活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了这一点。曾经的我,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挫折。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逐渐明白,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所决定的。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不被命运所束缚,而是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不知礼,无以立也”。这句话强调了礼仪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道德修养。一个不懂得礼仪的人,在社会中是无法立足的。因为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础。只有遵循礼仪,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进而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礼仪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礼仪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尊重、谦逊、包容等,始终是不变的。这些品质,不仅是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需要展现的,更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时需要秉持的。因此,我认为,学习礼仪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为了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提醒我们,言语是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反映出他的性格、品质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通过言语去洞察他人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沟通和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善于倾听。当与他人交流时,我会尽量保持耐心和专注,不轻易打断对方的发言。同时,我也会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力求用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这样做,我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沟通也更加顺畅。

通过这次对《论语》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的学习和思考,我深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和能力;我也认识到了礼仪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言语去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努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君子。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论语》中的这一章句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它让我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所在,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追求真理和美德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这种精神,不断努力、不断前行,为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践:

首先,我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命运与人生规律。我会阅读相关的哲学书籍和心理学著作,了解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所在。同时,我也会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去探寻命运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我相信,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我将更加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我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得体、优雅、有礼貌。同时,我也会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我相信,通过这些细节的把握和修养的提升,我能够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我将更加注重言语的运用和表达。我会在与人交流时注重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同时也会用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言辞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实现共赢和共同进步。

总之,这次对《论语》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我深知,要想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因此,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自己,以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宽广。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将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习传统文化和礼仪修养外,我还将关注科技、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此外,我还将不断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本国的文化和传统,还需要关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友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论语》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和美德的信念。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就一定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君子,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反思、不断进取。我相信,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会逐步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君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同时,我也期待与更多的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学习和交流,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这次对《论语》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的学习和思考,让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美好的人生。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杨敏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第八章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对道德、学问的追求。孔子强调了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正义和适时隐逸的重要性。在动荡不安的国家中,他主张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而在国家有道时则应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同时,孔子也提到了学习和修养的紧迫性和严谨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不应浅尝辄止,而应深入研究和理解。

感悟方面,泰伯篇让我们深刻理解到“道”的多重含义,不仅关联宇宙的起源和构成,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原则。孔子提倡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同境遇时,都应坚守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准则。在国家动荡时期,他建议隐逸不仕,将希望寄托于教育和文化的传承,而非盲目从政。这种思想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对道德、学问的追求。同时,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即学习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应当保持迫切感和主动进取的态度。他提醒我们,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新知,也要不断复习旧知识,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

总体而言,论语泰伯篇通过孔子的教诲,向我们传达了坚定的道德信念、不断学习的态度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个人修养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姓名

第五博艳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求学的三个阶段,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此节很短,孔子只说了九个字。

这是在孔门立学的阶段。先说什么叫“兴于诗”。“兴”理解为兴起,也可以理解为人门。修辞里有比兴的说法,还有个常见的词叫高兴。“兴”这个字给我们的感觉是向上的、唤醒的、生机勃勃的。

“兴于诗”,是说一个人在开始学习的时候,最有效的入门方法是读诗。古代的诗是可以唱诵的,比如《诗经》。通过唱《诗经》,我们可以学很多名词,认识很多动物和植物,了解多样化的风俗。对于十来岁的童子而言,诗歌能够以最朴实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学诗是求学的入门路径和最方便的法门。

“立于礼”,意思是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学礼。一个人到了二十岁、三十岁,要在世间行走,要做事,都应该以礼为根本、为依据。如果一个人不知礼,就无法与人沟通,就容易做错事。

意思是要以音乐养性,才算是真正的学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成于乐”五六十岁,准备退休了,怎样才能保持内心的从容和喜悦,并且依然修炼自身呢?孔子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进行乐教。孔子提倡“以乐教人”,在他的私学中,经常是弦歌之声不绝,上课时总有乐器在旁。当时,音乐分类为五声十二律、极为动听,孔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美的教育。以音乐养人之性情,这便是学之成也。

当学问达到了一个境界时,就可以用音乐表达出来,用音乐进行涵养。以上是在孔子那个时代,人生求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诗教,以诗歌启蒙:第二阶段是礼教,以礼为重点;第三阶段是乐教,以乐为重点。

在中国古代,孩子十岁左右开始学习基本的规矩;十三学诵诗,二十后学礼,再之后要参加各种仪式,在仪式中将诗歌唱出来。这是学习进阶的过程。这对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有借鉴价值?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在孩子小的时候,重要的是激发他对于学习的兴趣让他自己焕发出内在的力量,发现学习的乐趣,愿意去学习。

“兴”对于年轻的求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比如,想让年轻人学《论语》一定不能逼着大家一遍一遍地背诵整部《论语》。只要我写的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能引起你的兴趣,能够让你觉得《论语》原来这么好玩,之后对《论语》的学习就顺其自然了。

“立于礼”的启发是到了该做事的阶段,我们需要洞悉为人处世的规范要学会与他人协调、统一。孔子知道,单独一个人是走不远的,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在懂礼的基础上跟别人合作,才能聚集团队的力量,一起将事情做好。到人生的最后,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中真正的乐趣。如果过完一辈子,在抵达生命的终点之前,还是浑浑噩噩,觉得人生苦闷无聊,没什么值得回忆和品味的,那这一辈子该多么苍白?这段话,即可以作为我们一生求学、工作的大致脉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论语》学习心得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地点

保健大厅

学习形式

线下学习

记录人

高艳艳

学习主题

《论语》(泰伯篇)






论语第八章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对道德、学问的追求。孔子强调了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正义和适时隐逸的重要性。在动荡不安的国家中,他主张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而在国家有道时则应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同时,孔子也提到了学习和修养的紧迫性和严谨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不应浅尝辄止,而应深入研究和理解。

感悟方面,泰伯篇让我们深刻理解到“道”的多重含义,不仅关联宇宙的起源和构成,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原则。孔子提倡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同境遇时,都应坚守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准则。在国家动荡时期,他建议隐逸不仕,将希望寄托于教育和文化的传承,而非盲目从政。这种思想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对道德、学问的追求。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胡梦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圣贤君子的榜样是怎样的呢?曾子举例说:颜渊虽见闻广博,但他却谦虚向学,乃至向见闻寡少的人去请教,正是教我们如何依止师长学习。颜渊的愿望是“愿无伐善,无施劳”,这种不居功、不劳苦别人的若无若虚之意,正是圣贤气象。对于凡夫的我更要努力向善,谦虚学习,努力改过,抓紧一切机会来完善自己、修正自己,才能渐渐向圣贤靠近。第六、第七章就特别讲到立定大志,方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周公正是在内忧外患、国家危亡之机,受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终不负所托,辅助武王、成王,成就周朝八百年国泰民安,是真正的圣人。为政者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志向,更有这样的超然智慧,就能从凡夫一步一步修成君子、圣贤。“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什么能够做到“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呢,因为确立了“仁以为己任”这样高远的人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息尚存,矢志不渝,不达目标,永不放弃。在后面几章里,夫子告诉我们,自己道德修养做到了以后,要教化利益天下,那么从哪里开始?教化的内涵在这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夫子是用“《诗》、礼、乐”这三个科目来施教,希望能够达到“兴、立、成”这三个教育的目标。《诗》、礼、乐把它用在为政上,可以成圣成贤。圆满的礼是圣贤制定,我们不一定都懂,夫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是圣人他不讲,而是讲了我们未必能够听得懂,因为基础不够,但是只要愿意把这个礼用在我们的生活日用和与人互动当中,哪怕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都会知道如何取舍,乃至立身行道都能得到莫大的利益。另外,夫子再再警戒为政者要注意修行的次第,违悖次第乃乱象之因:“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自身修养没到,没有仁爱之心,好勇还疾贫,一定天下大乱。所以,我们更要谨记不可“勇而无礼”,否则会乱,也一定要有仁爱天下之心。接着夫子说到一个为政者如果骄傲且吝啬,即使有周公这样的盖世之才,也没什么可取的。《礼记》说“傲不可长”,骄傲的人眼睛里一定是目无尊长,何谈学有所成;夫子也劝勉我们,求学之道要坚守初心,不是求高官厚禄,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见和隐都是为了天下百姓。对于平时我们发心做事,要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的老师也常常告诫我们,要代人着想,理解别人所处位置的不易,不要自以为是、指手画脚,否则失之偏颇,于人于己都不利。如果没有位而要去谋政,师出无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结果必然适得其反。所以安分守己,素其位而行,君子思不出其外,这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根本原则。如果一切都依礼而行,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和谐美好的状态,那就是“乐”的功用!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胡娅婷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泰伯篇

《论语·泰伯篇》作为《论语》的一个重要篇章,主要讨论了品德、修养、学习、志向等多个方面的思想。在深入研读后,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品德与修养是《泰伯篇》的核心议题。孔子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即是指人的品德与修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修养,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孔子也提出了“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观点,认为一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学习是《泰伯篇》中另一个重要的议题。孔子认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孔子也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认为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汲取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志向也是《泰伯篇》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孔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和远大志向的必要性。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孔子也提出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点,认为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来制定自己的志向和目标。

《论语·泰伯篇》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品德与修养的培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贾文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在这次《论语》泰伯篇的培训中,我收获颇丰。通过学习,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论语》泰伯篇中,我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经典语句不仅富含哲理,而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当今社会,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让我们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更有爱心的人。

其次,这次培训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经常强调“内省”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再次,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经常强调“和为贵”的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协作。我相信,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强调了“学无止境”的思想。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我在未来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水平。

总之,《论语》泰伯篇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注重团队合作并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努力奋斗。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姓名

汤倩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之作,其中泰伯篇更是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诲。在深入研究泰伯篇之后,我深感其内涵丰富,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对“礼”的深刻理解

泰伯篇中多次提及“礼”的重要性。我体会到,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规范和仪式,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以礼待人,这不仅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是对自己修养的一种提升。

二、孔子的仁爱思想

泰伯篇中,孔子对于仁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仁爱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更是一种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这种思想教导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和不易。

三、君子的修养与品德

泰伯篇中多次提到君子的品德和行为准则。我体会到,作为君子,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言行。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君子的行为,应当成为他人的楷模和榜样。

四、学习与自省的重要性

泰伯篇中强调了学习和自省的重要性。我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五、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泰伯篇中所描述的和谐社会,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我深刻体会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只有大家都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总之,学习泰伯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更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够遵循这些教诲,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汤书瑶

学习时间

2024.5.14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泰伯篇篇学习心得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学习《泰伯篇》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种提升。这部儒家经典之作对我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来说,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对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

对于我们这些幼儿教师来说,学习《论语》不仅仅是了解古代的文化,更是一种提升自我修养、提高教育水平的方式。而《泰伯篇》作为《论语》中的一部分,更是强调了君子的品德与修养,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深深体会到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的含义。作为教师,我们的本就是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未来之星。只有我们立好了这个本,才能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其次,《泰伯篇》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让我深受启发。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不越权、不越位,专注于自己的教学领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另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也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学习《论语》等经典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武子林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第八章

读《论语》有感

部门:幼儿园     姓名:武子林

《论语》是儒家的第一经典,传世通行的《论语》共20篇,《泰伯》是《论语》其中的一篇。孔子和他的弟子(主要是曾参),在这里或是通过对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是借助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大丈夫精神的讴歌,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内心深处的基本是非原则与鲜明价值取向。

所谓的“大丈夫精神”,说到底是一种光明正大、仁慈淳厚、光明磊落、博大宽广的君子人格。“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人格之所以难能可贵,罕有其匹,就是因为君子是道德的表率,万民的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是仁义的化身,社会的良心,正道的载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爲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必定对民众的价值取向树立明确的标杆,起到深远的影响,即所谓“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那么真正的“君子人格”应该体现为什么,孔子与其弟子曾子等人,在本篇之中有着十分精辟而扼要的表述,这些表述均要言不烦,提纲挈领,发人深省:

首先,君子为“仁”,能厚德载物,包容谦让。孔子表扬泰伯,认为泰伯人格高尚,无与伦比,堪称道德楷模,“可谓至德也已矣”。而泰伯之所以能达到“至德”的境界,就是能宽容,能谦让,“三以天下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缰利锁,在世俗中生存,要做到虚心谦让,殊属不易,更何况面对最高权力的诱惑,能弃之若敝履,尤其是难以想象,匪夷所思。这种定力,普天之下几人能有?这种境界,举世之中几人能至?我们所能了解的历史与现实里,更多的人是为了蝇头微利而争夺不止,为了身外之物而尔虞我诈。看见荣誉就上,遇上利益就争,早已成为世间常态,不伎不求者,别人不会因此而敬佩他、感激他,反而会认为是无能、犯傻帽。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忠厚乃无用的别名。”大家都存着这样的心态,大家都只求进不言退,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不肯作必要的妥协,不愿有任何的让步,做不到老子所教导的那样:“不敢为天下先”。这样互相算计、互相较劲的结果,就是导致你争我夺,生死相搏。社会就不能不是充斥暴戾之气、算计之风,就不能不是剑拔弩张、腥风血雨,生活就不能不是处处陷阱、时时恐怖。孔子认为这是诱发社会动乱的契机,造成玉石俱焚的动因。要改变它,就必须培养博大包容的襟度,必须提倡君子人格的养成。这方面,历史上的泰伯等人就是最好的学习楷模、效法对象,泰伯连“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的机会都能谦让,都能放弃,那么还会有什么不能谦让与放弃的呢!

君子能“谦让”,缘于君子能“虚心”,从不自满、大度随和,能降尊纡贵,甘居下流,就如曾子所言,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可见,虚怀若谷,方可以有为无;内敛低调,方可以实为虚。老子有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十六章)其义相近似,这意味着要时时提醒自己要看到身上存在不足,“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处警示自己要避免进入骄傲自大的误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且让“百炼钢”,化作“绕指柔”!

其次,君子睿智,能圆融豁达,进退合宜。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处世,知道判断,懂得选择,能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能够做到收放自如,进退合度。既不好高骛远,又不苟且阿世,凡事皆能把捏分寸,恰到好处。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人世的真秘诀。这在政治上,要善于摆正自己的位置,不逾越自己的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在处世上,要善于见机行事,深谙自我保护之道,不做无谓的牺牲,不作愚蠢的选择,“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在面对问题上,要把握合理的度,“极高明而道中庸”,避免“图虚名以取实祸”。

在孔子看来,这个把握“度”的要义,是应该以“礼”为节,换言之,“礼”是睿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礼”为度,就可以防止走极端、走偏颇,否则,最优秀的德行,也可能走向它的反面,成为人生事业上的包袱与累赘,“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里,“恭”“慎”“勇”“直”等本来都是优秀的品行,但是如果没有“礼”来节度,没有智慧来驾驭,放任自流,一味渲染,那就“过犹不及”,不但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反而会成为走向成功的障碍,导致明显不良的局面:“劳”“思”“乱”“绞”。因此,富有睿智,懂得进退,乃是打造君子人格的必有之义,也是君子能够抗衡小人、战胜小人的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造就优秀的君子人格,虽说是孔子及其弟子对“外王”需要的积极呼应,具体贯彻,但是,如何实现的关键,则完全在于是否能反躬自省,是否能真正致力于“内圣”。这是孔子及其儒门的凛然正气,也是《论语·泰伯》篇的永恒启迪!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张兴霞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今天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我们来复习总结一下泰伯篇。《述而篇》夫子给我们讲教育,告知我们他是怎样学习的,教弟子如何勤奋学习,然后要择善固执之,以及学习要注意哪些不可以做的部分,要做一个坦荡荡的君子,成就圣贤格局等等。那么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泰伯篇》和盘托出夫子的心意:从一开始的让天下,到结尾的尧、舜、禹是怎么成为圣王并用心守护天下的巍巍德行,夫子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成就圆满至德,帮助天下众生。普天之下,万类苍生竞自由,同一片蓝天,所有的人都希望过上安然幸福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一个为政者的德行圆满至关重要,所以《泰伯篇》,等于是第二篇《为政》的引申注解。《为政篇》从“为政以德”开始,讲到教诲弟子们孝悌是下手处,讲到“君子不器”的精勤学习,讲到学习时要注意不可“攻乎异端”,告诉子张为政要多闻、慎言、多见、慎行,举贤荐能,虽然只是在家里行孝,但是做到了就是给天下人以身垂范;然后遵循礼,就可以绵延百世,最后还给我们提醒见义(利天下之大义)要勇而为之。可以说《为政篇》的内容就是智、仁、勇三达德的圆满,孝悌、仁爱、礼仪全方位都为我们展示为政者所必须去努力的部分。第八篇又是如何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总学习这个至德的内涵。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实际上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这些圣贤所传承的文化总称。尧、舜的时候帝位是“禅让制”,请有贤德的人来管理天下,一心承办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夏商以后,周朝秉承先祖的深厚祖德,施行德治、礼治,天下归心,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八百年。泰伯正是在这样的德行传承中,成就了圆满德行的一位。他孝顺父母、三让天下、满父亲的心意,而这个“让国”的行为老百姓还看不出来,所以夫子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样的至德是怎么成就的呢?本篇从第一章开始到第十七章都是在教我们如何来了解、学习、实践这样的至德。第二章到第七章,是我们自修的要点。第二章讲依礼而行。一个君子具备恭、慎、勇、直的美好德行还要依礼而行,就不会劳而无功,畏惧怯懦,甚至引起动乱。周公制礼作乐,让我们个人的生命能够有合宜的行为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上面形成一种和谐关系,用这样的礼来治理国家就是国泰民安、和谐社会。所以美好的德行如果没有礼的调教,其实会产生弊端的,而治国更加要透过礼作为依循的法则。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周

 

周璐璐

学习时间

2024.5.15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泰伯不争且让,就这一点,足够成就了他一生的美名,且世世代代永流传。

孔子的中庸思想在《论语》中是一以贯之的,每一次出现,又不是完全的重复。比如,在今天的第二章中出现,就是为了强调礼仪对于践行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恭敬、谨慎、勇猛、正直都是优秀的品质,如果走向了极端就会反受其害。如何做到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呢?用礼来节制,用礼来指导,就不至于走向反面,误入歧途。

治人者,要厚待自己的亲族,善待自己的老朋友,老百姓才崇尚仁爱,天地间才会流淌着温情。

厚待亲族,不是以权谋私,而是培养他们,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形成良好的家风,这种良好的家风推而广之,影响到老百姓,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善待老朋友,爱护下属,是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传递正能量,这样,人世间就会少些冷漠无情,多些彼此的关爱。

今天我读了《论语》一泰伯第八。我觉得孔子那时的观念和现在的观念有些差异。我第一眼看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时,因为不懂其中的意思,所以没去管它,但觉得这句话值得我了解。我便反复读了几遍,想:马上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意思了,真的好高兴!但其中的意思让我十分失望一老百姓可以任由他做事,但不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做事。现在这个时代,人人平等,没有什么君臣之分,但还有一些人,特别是那些领导们。只会指挥那些劳动人民为你们赚钱,你们好舒服啊!你们体验过劳动人民的艰辛吗?你们干过苦力吗?你不要说你的手下都是为你工作的,假如有一天他们不干了,你们都会饿死!你们要是太刻薄了,就会像我说得那样一发不可收拾了。通过这句话,我了解了孔圣人是生在什么年代的人了,知道了那时的劳动人民的艰苦,希望在21世纪,再也没有人去压迫那些劳动人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