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分享 -> 正文

藤信幼儿园2024春季第九周心得分享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21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毕梦珍

学习时间

2024.5.9

学习内容

《论语》秦伯篇

《论语秦伯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讲述了秦伯与孔子谈论政治、道德、人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领悟到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道理,也对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认为《论语秦伯篇》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孔子所强调的“仁爱”思想。在文章中,孔子多次强调了“仁者爱人”、“仁者无私”等观念,认为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疾苦。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同时也要在国际交往中秉持着和平、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其次,孔子在文章中所阐述的“诚信”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认为,“信”是立身之本,只有守信重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诚信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诚信也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只有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论语秦伯篇》还讲述了许多关于学习和思考的道理。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孔子也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实践。

最后,从整体上看,《论语秦伯篇》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不仅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但不限于仁爱、诚信、谦虚、忠诚、责任等。这些价值观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

总之,《论语秦伯篇》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让我深刻领悟到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道理,也对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践行这些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社会建设者。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巨研静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泰伯篇》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品德、学习、政治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以下是关于《论语·泰伯篇》的一些心得体会:

《泰伯篇》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及其弟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们提倡“君子”品质,如“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等,强调了谦逊、庄重、义行、礼节和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

在《泰伯篇》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以及“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这些教导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需要保持持续的热情和耐心,同时还需要不断回顾旧知识,以发现新的理解和启示。

人生哲理与处世之道:《泰伯篇》中还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生活挑战时保持适度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他强调“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审美情趣,以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原则,这些教导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和启示。

总的来说,《论语·泰伯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它教导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保持学习态度、追求政治理想并践行人生哲理。这些教导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领悟《论语·泰伯篇》中的教诲,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李文莹

《论语》是儒家的第一经典,传世通行的《论语》共20篇,《泰伯》是《论语》其中的一篇。它的主旨不像《论语》其他诸篇那么显著和明确,但是,若细细加以寻绎,仍是可以有蛛丝马迹可捕捉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在这里或是通过对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是借助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大丈夫精神的讴歌,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内心深处的基本是非原则与鲜明价值取向。

所谓的“大丈夫精神”,说到底是一种光明正大、仁慈淳厚、鲠直磊落、博大宽广的君子人格。“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人格之所以难能可贵,罕有其匹,就是因为君子是道德的表率,万民的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是仁义的化身,社会的良心,正道的载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爲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必定对民众的价值取向树立明确的标杆,起到深远的影响,即所谓“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那么真正的“君子人格”应该体现为什么,孔子与其弟子曾子等人,在本篇之中有着十分精辟而扼要的表述,这些表述均要言不烦,提纲挈领,切中肯綮,发人深省。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龙玉琪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实际上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这些圣贤所传承的文化总称。尧、舜的时候帝位是“禅让制”,请有贤德的人来管理天下,一心承办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夏商以后,周朝秉承先祖的深厚祖德,施行德治、礼治,天下归心,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八百年。泰伯正是在这样的德行传承中,成就了圆满德行的一位。他孝顺父母、三让天下、满父亲的心意,而这个“让国”的行为老百姓还看不出来,所以夫子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这章是孔子说明礼的重要性,虽是好的德行,也要以礼来加以节制。凡事过犹不及,孔子重视适度合宜,讲究尺度,人情味和理性要完美结合。恭敬、谨慎、勇敢、直率,都是很好的德行,但这些德目的实践要符合中庸的准则,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礼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人的各种美德。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但美德需要尺度,需要恰到好处。

孝道要终身奉行。曾子临终时说自己一生战战兢兢,不敢造次,所说的就是尽孝终身,全身而退。曾子德行严谨笃厚,从每天以三件事反省乃至终身实践孝悌,著述《孝经》为天下范。孝悌是仁之根本,仁正是儒家的核心部分,曾子实践做到了,也给到我们下手处,成圣成贤,修身从孝道开始。

人若无心冒犯我,我不必有心计较別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眼睛里老盯着别人的过失,岂不是说明自己修身功夫还不到家?“犯而不


”也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还在意别人的冒犯,那就说明我们的境界还不够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诗歌里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能够向人们展现真善美,所以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振奋人的精神,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激励志向的目的。优美的诗歌有很强的感染力,人们多读这样的好诗,全社会就能收到民心向善、移风易俗的效果。

当一个人拥有深厚而牢固的信心和信念时,非常坚定地、绝不动摇地保持着好学的态度,通过自我生命的感知与学习实践,从而达到人生觉悟的状态。孔子的这段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发挥影响力。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吕丝绸

学习时间

2024.5.9

学习内容

《论语》秦伯篇

在学习《论语·泰伯》这一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和深刻哲理。这些智慧和哲理不仅在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我深刻领悟到了“仁爱”的重要性。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多次强调了仁爱的价值,认为仁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践行仁爱,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与同事、朋友、家人相处时,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争执和误解,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我意识到了“谦虚”的重要性。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多次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谦虚才能使人不断进步。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保持谦虚,不要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更不要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此外,我还领悟到了“忠诚”的重要性。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强调了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团队和组织。只有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和组织,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同时,忠诚于团队和组织也能更好地凝聚人心,促进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我认为《论语·泰伯》中的智慧和哲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例如,“学习”在《论语·泰伯》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此外,“诚信”也是《论语·泰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诚信,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论语·泰伯》这一篇章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中的智慧和哲理,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也更好地指导了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我相信这些智慧和哲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思考和探讨《论语·泰伯》中的智慧和哲理,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而不断努力。







论语《泰伯篇》学习心得

部门:幼儿园 孙婕芸

这篇篇章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泰伯对于为人与为政的理解和追求。他首先问孔子:“先王不言利,而民劝,何也?”孔子回答说:“先王之志,舍义不取利也。”泰伯随即进一步追问,究竟如何理解为人与为政中的义和利呢?孔子的回答非常明确和精彩:“君子以义劝而民可教也。以利劝而民易使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为人和为政必须首先立足于义,而非利。只有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才能够教导民众,使其顺从。而如果仅以利为出发点,那么民众将变得难以控制和驾驭。

泰伯接着就政治上的问题继续向孔子请教,问道:“求也何如?”孔子的回答是:“子与回武王言干它政,文王问以礼。一往而不可再返者,其惟圣人乎?”孔子的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君子来说,除非他是圣人,否则在为政之时必须谨守正道,不能随意改变政策。泰伯继续追问:“夫子即位。”孔子回答道:“立而不论,跷跷然、左困而右窘。”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愿意在当政之时仅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希望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到为政者的困境和挑战。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孔子进一步阐述了为人与为政的原则和要义。他告诉泰伯:“夫子溺我以文,而我溺夫子以善。不敢抗首,敢以命唯命。”可以看出,孔子希望泰伯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中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敢妄自尊大和自作聪明,而应立足于书本知识和善行去领导和影响他人。

在最后的对话中,泰伯向孔子请教了与为人和为政直接相关的多个问题。例如,如何建立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如何改进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如何给人以威信和恩泽等。孔子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很有启发和深意。他告诉泰伯:“继之执之!纲之矩之!以御乎其上,而不可奋乎其下也。”可以看出,孔子向泰伯传授了为人和为政的基本准则,即始终保持与人相处的纲纪和准绳,以免因恶习和自负而偏离正道。

通过泰伯篇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为人与为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孔子认为,在为人和为政之时,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正义的立场和精神,始终以道义为先导,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离公共利益。同时,孔子还强调了谦虚与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只有保持谦逊和谨慎的特质,才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之时不失真、妥善地处理各类问题。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谭欣瑶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孔子的智慧,通过《论语》流传至今。《论语.泰伯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蕴含了孔子对于品德、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今天,我对这一篇章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

学习《泰伯篇》,我的初衷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孔子对于泰伯的品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至德之人。这启发了我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内心的修养,而《泰伯篇》中的教诲,让我认识到只有内心的平静与充实,才能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其中,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章。这一句话简洁却意蕴深厚,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仁爱精神。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提醒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对待同事、朋友还是家人,都尽可能地避免做出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这样的实践让我更加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也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泰伯篇》 中关于君子修身养性的教诲,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君子,不仅要关注外在的行为表现,更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君子应该具有恭敬、敬业、惠民、正义等品质,这些品质的共同作用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格。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努力践行这些品质,力求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同时,我也对《泰伯篇》中提到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观点强调了教育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应该通过引导和教育来使民众了解并遵循道德规范。这使我认识到,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修养,还要积极传播正能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论语 .泰伯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帮助我提高了个人修养,也让我对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将其智慧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同儒家思想的价值,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魏尔淳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本次培训的是《论语》的泰伯篇,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在第二章,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中让我觉得“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第二十章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治理天下,必须有人才,而人才是十分难得的。有了人才,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当然,这并不就证明孔子的“英雄史观”,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杰出人物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这与人民群众的作用,都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孔子对于尧、舜、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他们的时代,一切都很完善,为君者生活简朴,孝敬鬼神,是执政者的榜样,而当今不少人拼命追逐权力、地位和财富,而把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富强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以古喻今,孔子是在向统治者提出警告。


狂而不直

部门:幼儿园文艺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这一章是孔子在论为人,可以说是孔子在看到了当时世风日下,然后有很多人就很莫名其妙的。所以他做出感慨:吾不知之矣。

这一章,孔子很敏锐的发现,有很多人他的这个特征,他就是这个样子的。按道理讲,我们讲你有缺陷,有这个疾病,就有与疾病相伴的德行。或者说,有德行,不足的时候,就会有相关的疾病。比如说,你像是马匹一样。有的马,它跑得很快,但是它性格很刚烈,对吧?有的马它没什么本事,但是它很老实,它很驯服。你这个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这就好像一匹马,跑的又不快,然后又不老实。你不就是一无是处了?只有毛病,没有任何好处了。你这样的人怎么办呢?两个都失去了,没有可取的地方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质上来讲,还是因为大家都不好学了,然后都是骄且吝的,就感觉自己了不起,我感觉我已经可以了,我很好了,而且又是自私的。所以会出现一方面狂妄,另一方面又不直率;无知又不老实;无能又不诚信。这就是一无是处,毫无可取了。

对于我们来讲,对我们最大的一个启示就是,还是要反省,要不断的自我观照。不要堕到这些大坑里面,其实这些都是坑,这是三个坑。你不要把狂妄跟直率两个给混淆了,你狂可以,但是要用值来去纠正它。你如果直了,慢慢的自然你坦然面对所有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狂妄是没有道理的,你这个狂也就可以治好了。你来谨愿老实,你就不会是无知的了。你很老实,你很想要有切实的善行,自然自己的能力会增长,不会永远无能,不会永远无知。同样的,你只要是诚信的,你是本着以信去出发的,别人说什么,你也有自己的思考去判断,自然能力、知识都会增长,对吧?就不可能是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

面试的时候我们总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有什么缺点?”什么样的回答是标准的答案呢?通过对本章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说缺点不可怕,但要说不致命的缺点,通过后续努力可以弥补的缺点就是“好缺点”,比如实践经验不足、理论学习不够、对公司组织架构不了解等等,而优点要说内在,比如勤奋、上进、好学、有责任心等,这些是无法短时间内改变的,刻在骨子里的素养,这样的回答相信更能让面试官满意。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不能缺点+缺点,破罐子破摔,也许有些缺点是天生的,但是先天的不足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在上学阶段,我们总是被灌输“木桶效应”,认为应该补短板,不能有明显缺陷,这是因为应试教育中每一门课程的分数都非常重要,偏科会导致总体分数的下降;但是当我们进入社会,会发现成功其实在于“打枣效应”,你能不能吃到枣取决于你最长的那根竹竿,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优点,并从其出发,去发扬更多的优点,打造正向的螺旋,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徐微

《论语》的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学习泰伯篇,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启示和心得体会。

孔子的道德观念。泰伯篇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对道德的坚守和追求,如孔子对泰伯的赞扬,体现了至德的标准,即仁、礼、谦让等品质。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能够宽容、谦让,把道德和仁义放在首位,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泰伯篇中孔子及其弟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古代圣王治理的描述,表达了对一个充满道德、和谐与正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孔子认为,通过遵循礼制和道德准则,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重视德行和孝道。泰伯篇还强调了德行和孝道的重要性,如曾子通过临终遗言体现出的对礼法和道德的坚守,以及孝悌作为仁德之根本的理念。这告诉我们,修养德行应从孝悌开始,进而推广到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当代社会的适用性。尽管泰伯篇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可能与现代社会有所差异,但其中的道德原则和理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孔子的“守礼”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依然适用,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维护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杨小菲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在追赶什么东西似的,总担心赶不上?便赶上了,又担心丢掉什么。”

学习永无止境。我认为人的一生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坚守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一个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选择的时候。当然我们也有这个时候,在经历大型分层考试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分叉路口,我们坚定地选择了继续读书这条路。

我觉得读书学习是在追我们内心向往的事物,而这个事或物在我们人生路上一直引导我们永无止境,从初中开始我们在追我们向往的高中,高中时我们在追我们向往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我们在追向往的.工作,我们在不停地学习,在不停地努力,正是因为努力才成为了更好的我们。但如果失去了这些,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在学习中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学习如进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应在有限的人生中,通过学习变得无限、无境。

学习还是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才能永无止境。

品读《论语》,我对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被理解,而孔子却说:“不欲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毕竟,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了让别人理解你而苛刻对待或强迫他人更是不可取的。面对种种的不理解,我们只需要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论语》泰伯篇

幼儿园:张帆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泰伯篇是孔子对于领导者应有的品质和行为的重要论述。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刻认识到领导者的责任和影响力,通过学习《论语》泰伯篇,我对于领导者的角色和承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泰伯篇的学习心得,并探讨如何将其中的教义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

泰伯篇中,孔子讨论了领导者的品质和行为,以及如何以身作则地影响他人。以下是我从中得出的几点重要理解和学习心得:

首先,领导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孔子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仁爱、忠诚、正直和谦虚等品质。这提醒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应该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德激励和影响孩子们。我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用我的言行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待人诚实守信。

其次,领导者应具备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孔子在泰伯篇中提到“君子贞而不谅”。这告诉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需要具备宽容、理解和耐心的心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中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另外,领导者应具备正确的决策能力和智慧。孔子在泰伯篇中提到“君子小人之过也必以告,过而不改者,君子也”。这提醒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要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智慧,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和改正他们的过错。在教育实践中,我要审慎决策,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引导。

最后,领导者应具备善于沟通和倾听的能力。孔子在泰伯篇中提到“君子之道四,其言也悦,其行也忠,其事也敬,其听也明”。这告诉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倾听,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

将泰伯篇的教义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来实现:

首先,我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以身作则地影响和激励孩子们。我要展现出仁爱、正直和谦逊的品质,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发展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我会营造宽容、理解和尊重的教育环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彼此理解和宽容,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合作精神。

另外,我会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决策能力和智慧。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我会给予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也会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调节能力。

最后,我会积极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我会与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互信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通过倾听,我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

总结起来,通过学习《论语》泰伯篇,我深刻认识到领导者的责任和影响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我将以身作则地影响和激励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我将营造宽容和理解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决策能力和智慧。我也将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通过这些实践,我希望能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第五组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李朋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中的《泰伯篇》是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篇篇章中,孔子谈到了君子的品德和修养,以及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通过阅读《泰伯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于道德和修养的重视,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泰伯篇》中,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和修养,他认为君子应该有礼貌、谦虚、宽容、正直、勇敢等美德。这些美德是一个人成为君子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当今社会,这些美德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礼貌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谦虚可以让人更加谦逊和低调,宽容可以让人更加包容和理解,正直可以让人更加诚实和可信,勇敢可以让人更加坚强和勇敢。这些美德不仅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基础。通过阅读《泰伯篇》,我对这些美德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这些美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泰伯篇》中,孔子还谈到了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他认为一个人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举止,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通过阅读《泰伯篇》,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思考,也更加明白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泰伯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于道德和修养的重视,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思考。我相信,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希望通过不断地修养和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马雨欣

学习时间

2024.5.9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泰伯篇中,孔子及其弟子们对德行的坚守和对先圣贤王的治国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来说,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学习,更是对现代教育实践的深刻启示。

首先,泰伯篇提出的“德行”概念,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孩子们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尊重、诚实、责任感等基本道德,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孔子在泰伯篇中提到的“仁”的概念,要求我们爱人、尊重人、帮助人。在幼儿园,我们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和情感需求。通过关心和支持,我们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此外,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也是泰伯篇中的重要内容。这一原则教导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走向极端。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在孩子们的自由探索与必要指导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又要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最后,泰伯篇中的“三省吾身”给了我很大启发。作为一名教师,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从孩子们的反应和成长中学习,不断调整和改进。通过阅读教育理论、参与教师培训和同行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事业。

综上所述,《论语》泰伯篇为我们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智慧。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古代的教育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成长,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智慧的人。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不断地实践和反思,用爱心和智慧去启迪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司媛媛

学习时间

2024.5.9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孔子说泰伯品德最高尚,他“三以天下让”数次把王位让给季历,人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赞美他。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特别恭敬却不知道礼,一切就会徒劳无功;一个人特别谨慎却不懂礼,便会畏畏缩缩;一个人特别勇猛却不知道礼,就会莽撞生祸;一个人口直心快却不懂礼,就会变得尖酸刻薄。

一个君子如能厚待自己的亲人,人民看到后,才能效仿,社会中自然可以兴起仁德的风气;一个君子如果可以不遗弃老友,那人民看到后,就不会对他人漠然。

通过本篇学习,方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出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孝之所表现,必须珍惜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生命。“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没有十恶不赫的坏人,人心底都是善良,有廉耻之心的,这应是阳明先生心学的体现,与之相通之点。”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该段道理我非常赞同,也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修养所现,衣着、表情、说话语气就是硬生产力。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句话,我概括为“凡是人,皆需爱”,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有都他的用处,如日常不要看不起村上号称看村者的傻子,因为有他们,才给社会提供了济困的主体,或许走到路上遇到难事时,帮你的却是他。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实现中国梦,我们都是追梦人,都时奋斗者。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铁爱真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从孔子的教导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品德修养和处世原则的重要道理。在幼儿园的工作生活中,这些原则同样适用,虽然幼儿园的环境和工作内容与孔子时代大相径庭,但是其中蕴含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成长和教育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我明白了“恭而无礼则劳”的道理。在与孩子、家长和同事相处时,尊重和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幼儿园的工作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但只有保持礼貌和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孔子称赞泰伯“三以天下让”,体现了至德的典范。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现出高尚的品德,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孔子强调“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在幼儿园,礼仪教育是基础,教会孩子们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良好公民的第一步。

其次,孔子告诫我们“以能问于不能”。曾子在病榻上对弟子的教诲,提醒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幼儿园教育需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向孩子们学习,因为他们天真率直的思维方式常常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同时,也要保持谦虚和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同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曾子提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因此,教师需要确保自己的行为与教导相符。

另外,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谦逊,不断学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能从孩子们身上学到宝贵的东西。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通过诗歌、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最后,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适度引导,既要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也要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孔子警告“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这告诉我们要避免因个人偏见而影响对孩子的公正评价。孔子的“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孔子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孔子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告诉我们要教育孩子适应不同的环境,学会在各种情况下生存和发展。我深刻体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岗位,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够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孔子的教导对于幼儿园的工作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会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这些道理,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八周

 

王鑫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挺有智慧,我们理解了,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不管在生活、工作、育儿等都不应该去强迫一个人,对方需要帮助,犯了错误,思想偏了,应该尽可能地去引导他们。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我们之前探讨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老夫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追上了又担心失去。既然是学习,就得学的透彻,是一个求真的过程,真的明白了自己就不再会纠结,会将知识融入自己的思想、灵魂中去。可以知行合一,融为一体。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君子所应该做到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端庄,这样可以避免别人的无礼和怠慢;使自己面色严肃,这样容易使人信服;说话的时候言辞柔和,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情绪,避免说话粗鲁,表达错误。泰伯第八第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的人了,多次让位给他的兄弟,老百姓都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称赞他。吴太伯在位49年,享年91岁,建立了勾吴,以国为氏,吴氏的开氏始祖。周太王有意让季历、昌父子继承王位,身为长子的太伯知晓了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也为了避免权力之争导致国家出现混乱,他和二弟仲雍甘愿迁居到荆蛮之地,通过文身断发来以示自己不会继承君位。当地居民得知他让位的事迹后,认为他是一个有德义的人,都主动追随他,在百姓的拥护下太伯建立了吴国,在他的带领下,吴国日益繁盛,得到百姓的深厚爱戴!王子之位是无数人的野心所在,为了他上演了无数手足相残的悲剧,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为了争夺财产,兄弟姐妹怒目成仇之事,想想孔融让梨和泰伯让位,他们的高尚品德足以让我们后辈学习传承下去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韦杨利

学习时间

2024.5.9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中的泰伯篇是孔子的言行记录,主要论述了泰伯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他与孔子之间的交流互动。

泰伯被孔子赞叹为“君子”。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义准则,注重修身养性,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泰伯在《论语》中被描述为遵守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典范他的言行举止积极影响了周围的人。

泰伯篇中提到的一则故事是泰伯对孔子关于乡愿的提问。泰伯问孔子,乡愿何如?孔子回答道,行色勃勃,赴乡愿,乡愿也。这句话意味着在进行乡愿时,应该以有活力的态度去实现它。泰伯听后深感触动,表示自己未曾如此领悟。

泰伯篇中还强调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孔子告诫泰伯要善于对待别人,不要去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这一原则为后人提供了一种行为规范,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慎重地对待他人。

除了品德上的表现,泰伯篇中还展示了泰伯与孔子的师生关系。泰伯倾心拜孔子为师,并且孔子对泰伯也非常赞赏。泰伯多次请教孔子关于礼仪和人格修养的问题,并竭力向孔子学习。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体现了传统的师徒关系的尊重和传承

总而言之,泰伯篇是《论语》中涉及孔子与泰伯的对话篇章。通过对泰伯高尚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描述,以及他与孔子的师生关系,这一篇章弘扬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人格修养、道德准则和师道传承的重要内容。

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你不能说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从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教师,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偏偏就赔了本。抛开这些表层现象,去发掘问题的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做事的确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吴迪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这篇篇章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泰伯对于为人与为政的理解和追求。他首先问孔子:“先王不言利,而民劝,何也?”孔子回答说:“先王之志,舍义不取利也。”泰伯随即进一步追问,究竟如何理解为人与为政中的义和利呢?孔子的回答非常明确和精彩:“君子以义劝而民可教也。以利劝而民易使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为人和为政必须首先立足于义,而非利。只有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才能够教导民众,使其顺从。而如果仅仅以利为出发点,那么民众将变得难以控制和驾驭。

泰伯接着就政治上的问题继续向孔子请教,问道:“求也何如?”孔子的回答是:“子与回武王言干它政,文王问以礼。一往而不可再返者,其惟圣人乎?”孔子的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君子来说,除非他是圣人,否则在为政之时必须谨守正道,不能随意改变政策。泰伯继续追问:“夫子即位。”孔子回答道:“立而不论,跷跷然、左困而右窘。”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愿意在当政之时仅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希望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到为政者的困境和挑战。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孔子进一步阐述了为人与为政的原则和要义。他告诉泰伯:“夫子溺我以文,而我溺夫子以善。不敢抗首,敢以命唯命。”可以看出,孔子希望泰伯能够在为人和为政中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敢妄自尊大和自作聪明,而应立足于书本知识和善行去领导和影响他人。

在最后的对话中,泰伯向孔子请教了与为人和为政直接相关的多个问题。例如,如何建立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如何改进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如何给人以威信和恩泽等。孔子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很有启发和深意。他告诉泰伯:“继之执之!纲之矩之!以御乎其上,而不可奋乎其下也。”可以看出,孔子向泰伯传授了为人和为政的基本准则,即始终保持与人相处的纲纪和准绳,以免因恶习和自负而偏离正道。

通过泰伯篇的阅读,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泰伯对于学问和人生的追求。泰伯能够如此勇敢地向孔子请教,并不断追问一些困扰他的问题,体现了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同时,泰伯并不是被孔子的学问所压倒,而是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这种勇气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令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我看来,《论语·泰伯篇》中所探讨的为人和为政的问题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对我们当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权利与义务、利益与道义的抉择和冲突。我们也应该像泰伯一样,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始终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总之,《论语·泰伯篇》是一篇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篇章。通过阅读和理解,我深深体会到了孔子对于为人、为政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其价值取向。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和指引。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白娇阳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论语》是儒家的第一经典,传世通行的《论语》共20篇,《泰伯》是《论语》其中的一篇。它的主旨不像《论语》其他诸篇那么显著和明确,但是,若细细加以寻绎,仍是可以有蛛丝马迹可捕捉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主要是曾参),在这里或是通过对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是借助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大丈夫精神的讴歌,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内心深处的基本是非原则与鲜明价值取向。

所谓的“大丈夫精神”,说到底是一种光明正大、仁慈淳厚、鲠直磊落、博大宽广的君子人格。“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人格之所以难能可贵,罕有其匹,就是因为君子是道德的表率,万民的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是仁义的化身,社会的良心,正道的载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爲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必定对民众的价值取向树立明确的标杆,起到深远的影响,即所谓“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那么真正的“君子人格”应该体现为什么,孔子与其弟子曾子等人,在本篇之中有着十分精辟而扼要的表述,这些表述均要言不烦,提纲挈领,切中肯綮,发人深省:

君子为“仁”,能厚德载物,包容谦让。孔子表扬泰伯,认为泰伯人格高尚,无与伦比,堪称道德楷模,“可谓至德也已矣”。而泰伯之所以能达到“至德”的境界,就是能宽容,能谦让,“三以天下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缰利锁,在世俗中生存,要做到虚心谦让,殊属不易,更何况面对最高权力的诱惑,能弃之若敝履,尤其是难以想象,匪夷所思。这种定力,普天之下几人能有?这种境界,举世之中几人能至?我们所能了解的历史与现实里,更多的人是为了蝇头微利而争夺不止,为了身外之物而尔虞我诈。看见荣誉就上,遇上利益就争,早已成为世间常态,不伎不求者,别人不会因此而敬佩他、感激他,反而会认为是无能、犯傻帽。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忠厚乃无用的别名。”大家都存着这样的心态,大家都只求进不言退,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不肯作必要的妥协,不愿有任何的让步,做不到老子所教导的那样:“不敢为天下先”。这样互相算计、互相较劲的结果,就是导致你争我夺,生死相搏。社会就不能不是充斥暴戾之气、算计之风,就不能不是剑拔弩张、腥风血雨,生活就不能不是处处陷阱、时时恐怖。孔子认为这是诱发社会动乱的契机,造成玉石俱焚的动因。要改变它,就必须培养博大包容的襟度,必须提倡君子人格的养成。这方面,历史上的泰伯等人就是最好的学习楷模、效法对象,泰伯连“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的机会都能谦让,都能放弃,那么还会有什么不能谦让与放弃的呢!

由此可见,造就优秀的君子人格,虽说是孔子及其弟子对“外王”需要的积极呼应,具体贯彻,但是,如何实现的关键,则完全在于是否能反躬自省,是否能真正致力于“内圣”。这是孔子及其儒门的凛然正气,也是《论语·泰伯》篇的永恒启迪!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六周

 

杨翠翠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表达出了一种急迫感。人要有一点适度的焦虑,如果一个人在求学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焦虑,并不利于他成长。
   当然,焦虑也要适度。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曾经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这个定律就能说明焦虑的作用。焦虑可以带来进取,适度的焦虑会驱使人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提高做事的效率;但如果焦虑过度,反而会使人陷入巨大的心理旋涡,由于过度的紧张而失去行动力。

“学如不及”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在“樊登读书”上,很多书友向我提过一个困惑,说越学习,越觉得知识不够用,学的东西再快、再多,都感觉来不及。孔子也是如此,他学东西已经比其他人快得多了,但还是感觉自己赶不上。

这是因为,当一个人知识的边界越大时,他所接触到的领域就越多,他越能够意识到自己无知的范围有多广。一个人如果只接触某个单一知识点,他会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随着他的认知圈变得越来越大,他开始觉察到,原来还有那么多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这时候,人就开始变得焦虑。这种淡淡的焦虑,就叫作“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意思是非常担心将知识遗忘。这让我联想到很多书友对我说的话:“我特别喜欢听樊老师讲书,只是听完就忘,记不住。”本来就感觉自己来不及学习更多东西,好不容易学到了,又担心会忘掉。在学海中遨游的人,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

孔子也有这样的状态,因此,大家不必焦虑。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接纳焦虑的情绪,知道焦虑是非常正常的,是千百年来人人都会有的状态,甚至连孔子都经历过,那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继续享受学习的过程。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己的问题和缺点,才能够真的改变;如果我们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缺点,不断地自责,不愿意放过自己,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并且更难以做出改变。

如果你也偶尔会陷入焦虑,不妨对自己说“我的情况跟孔子差不多,也有点焦虑”。

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接纳焦虑,焦虑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影响。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八周

 

余阳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孔子说泰伯品德最高尚,他“三以天下让”数次把王位让给季历,人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赞美他。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特别恭敬却不知道礼,一切就会徒劳无功;一个人特别谨慎却不懂礼,便会畏畏缩缩;一个人特别勇猛却不知道礼,就会莽撞生祸;一个人口直心快却不懂礼,就会变得尖酸刻薄。一个君子如能厚待自己的亲人,人民看到后,才能效仿,社会中自然可以兴起仁德的风气;一个君子如果可以不遗弃老友,那人民看到后,就不会对他人漠然。有一天,曾子病了,他将自己的学生们召集来,告诉他们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免于祸害。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曾子病后,孟敬子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君子所应该做到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端庄,这样可以避免别人的无礼和怠慢;使自己面色严肃,这样容易使人信服;说话的时候言辞柔和,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情绪,避免说话粗鲁,表达错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有抱负的人一定要坚定意志,肩负重担,未来可期。以仁德为己任,直到死亡。孔子说一个人应该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学习音乐,陶冶情操。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张钰静

学习时间

2024.5.9

学习内容

《论语》泰伯篇

《泰伯》是《论语》中的第八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仁、礼、政、教等方面的思想。以下是对《泰伯》篇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仁德的重要性:孔子在《泰伯》篇中多次提到“仁”,强调了仁德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要求个人在与人交往中展现出同情、关爱和尊重。

礼的规范作用: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通过礼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在《泰伯》篇中,孔子区分了“君子”和“小人”。君子指的是那些有道德修养、行为端正的人,而小人则是指那些缺乏道德修养、行为不端的人。孔子鼓励人们追求成为君子,远离小人。

政治理念:孔子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德行来影响和引导人民,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的作用:孔子强调了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仁、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自我反省:孔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即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中庸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适度,避免极端和偏颇。

对传统的尊重:孔子认为,尊重和继承传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泰伯》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它对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和政治治理的影响。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刘佳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第八泰伯篇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这部蕴含了孔子及其弟子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容的文献,经过历史的沉淀依然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在阅读《论语》泰伯篇时的一些心得。

泰伯篇中,孔子赞美了泰伯的品德与行为,认为他是道德的典范。泰伯的谦虚、退让和孝顺,成为了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之一。读完这一篇,我深深地被泰伯的品德所打动,同时也对孔子的道德观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很容易迷失方向,忘记自己的初心。泰伯的品德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泰伯的谦虚和退让,不要过于争强好胜,而是要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此外,泰伯篇中还提到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普通民众,可以让他们按照道德规范去做事,但不必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个观点虽然有些争议,但也提醒我们,在教育和引导他人时,要注重方法的适用性,不要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要结合实际,让人们能够真正理解并践行道德规范。

总之,阅读《论语》泰伯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还让我对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就能够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第三组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刘微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


在《论语•述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互乡难与言,童子见.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它的意思是一个童子得到孔子接见,而孔子的其他弟子感到疑惑。这时候孔子便讲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许它的干净。我认为孔子在此处更多的是对童子的赞许,时至今日,我仍认为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人。

追溯至三国时期,正当三分天下局势动荡之时,魏蜀吴均求贤若渴,在此环境之下,出现了《孙权劝学》的美传。而他劝学的对象就是曾有着号称“吴下阿蒙”的吕蒙。经孙权一番开导,吕蒙一改往日对兵书的不屑。整日沉溺其中,不出一年,江东便流传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名句。自此吕蒙在江东步步高升,成为东吴的得力干将,相比吕蒙在蜀汉军营中却坐镇的一位无比狂傲的悍将—关云长。提起关羽,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勇猛与正义的化身。这自然是毫无疑问的,不得不说罗贯中塑造的这个形象正面感太强。掩盖了他部分缺点,关羽在书中有一句经典名言:狂徒,天下英雄闻我名,无不闻风丧胆。首先显而易见,确实不枉称为战神关羽。其次就出问题了,正是因为关羽的狂傲也为他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在关羽的眼中视天下英雄如草芥。在关羽攻打樊城之际,东吴派人夜袭荆州,而关羽不以为然,认为江东鼠辈何有如此谋略?可不久之后,荆襄九郡尽皆落入东吴之手,此次夜袭的将领便是吕蒙。关羽失去大本营后进退两难,实狼狈,加上自己箭伤未愈只得先撤。四处逃避之下走投无路便有了败走麦城的悲剧,而最后他的首级被东吴一名将领斩下。他的名字唤作吕蒙,吕子明。就是曾被称为吴下阿蒙的那位不起眼的白袍小将。

从关羽的失败和吕蒙的成功不难看出,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与对他人的发展的肯定有多么的重要。

在现在这个时代,“躺平"与“摆烂”不会使你感到丝毫的舒适,因为周围的人、事物一切都在迅速地发展进步着。适应与居安思危才应该是我们的代名词。

早在几千年前,华夏祖先已经有了如此具实际意义的前卫思根。我们更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万物。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钟雨倩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意思是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了。由此我想到了“启发式”教学原那么源于此。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跃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教育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在“导”字高低功夫,“精讲”上动脑筋,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说英语让学生通过察看领悟,去理解意思,教授一个单词时进行短语句子扩展,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说,发散学生思维。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庞莎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论语述而篇心得: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学习论语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途径。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研究者,我深感新媒体时代下的论语学习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以论语述而篇为切入点,通过对该篇的历史背景、篇章结构、核心思想、儒家伦理观以及现代启示与应用的分析,旨在揭示论语述而篇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一、论语述而篇概述:历史背景与篇章结构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篇章,共有51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篇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较为丰富,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在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动荡,诸侯割据,民生凋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孔子提出了一套关于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伦理思想,旨在拯救社会道德的沦丧,重构和谐的社会秩序。

二、论语述而篇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五种核心伦理观念:仁、义、礼、智、信。这五种观念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石,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仁:仁是论语中最核心的观念,意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和谐。孔子认为,仁是人类道德行为的最高境界,追求仁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2. 义:义指遵循社会伦理规范的行为,强调在人际关系中要做到公平、正义。孔子认为,义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3. 礼:礼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社会风俗、仪式和规范。孔子认为,礼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4. 智:智即智慧,指人的认知能力和道德觉悟。孔子强调,智者应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以引导自己和社会走向光明。

5. 信:信指诚信,是人际关系中信任和诚实的体现。孔子认为,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缺乏诚信的社会将陷入混乱。

三、述而篇中的儒家伦理观:家庭、社会与国家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提出了儒家伦理观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应用。

1. 家庭伦理:孔子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关系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家庭中,要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原则,实现家庭和谐。

2. 社会伦理:孔子提倡在全社会推广仁、义、礼、智、信五种伦理观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3. 国家伦理:孔子主张君主应当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同时,君主还应遵循礼制,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四、论语述而篇的心得:现代启示与应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论语述而篇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1. 重视家庭伦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伦理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应当重视家庭伦理教育,弘扬传统家庭美德。

2. 弘扬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倡导公平、正义,努力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和谐。

3. 强化诚信意识: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我们应当树立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强化诚信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将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论:论语述而篇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论语述而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旨在引导人们追求和谐、美好的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传承和弘扬论语述而篇中的儒家伦理观念,将其融入到家庭、社会和国家治理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苏姣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论语》述而篇学习心得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学习《述而篇》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种提升。这部儒家经典之作对我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来说,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对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自我修养、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这一观点所吸引。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常常强调知识的积累,但往往忽视了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孔子认为,通过不断回顾和反思过去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和理解。这启示我,在日常教学中,我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更要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好奇心。

此外,《论语·述而篇》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声音,从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我也要向身边的同事、家长和社区人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如何更好地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幼儿教育实践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反思和探索等。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通过学习《论语·述而篇》,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探索和创新。同时,我也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计划将孔子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反思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好奇心。同时,我也将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王玮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读论语让我有了很多感触,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导我们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 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知识,就会陷入迷茫。它也让我懂得了要学会了当下行动,学,其蔽也狂。要时刻警醒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就要立刻行动,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只想不做,做了就会离梦想进一-步,只想不做,将一无所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改掉不好的习惯,改掉自己的脾气,尊德守礼,诚信待人,让我的生活充实又多彩。

论语,让我明白了人类的文化艺术如香气扑鼻的苗圃,香气袭人;如浩瀚的夜空,星光璀璨;如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诗,如幻如 梦。《论语》 的真谛,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旷达的心胸,谦虚的态度,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乐趣和内心的安宁,经典的作品令我们回味无穷。读书可以使人明智明理,但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感悟,《论语》 博大精深,承载中国先贤的智慧思维,是我中华之瑰宝,也是我永久的导师!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一周

 

王小雪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本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容貌行事之实,从此篇学习最多的是孔子的好学、仁德思想,以及其语动静默中的修德工夫。孔子生后被众人誉为圣人,而生前一直谨言慎行,“好学不厌,诲人不倦”,精进不已。开篇讲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传述经典,对先王之道深信,将古人的智慧传承于世。此处是孔子个人自谦之辞,他当时已是“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朱子评价他是:“德愈盛而心愈下”。本篇还有很多描述孔子以自谦自处的篇章,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等。当时人,都称夫子圣且仁者,而夫子不当其名,不慕虚名,自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夫子的语默静动都充盈着仁德之气,他是把仁活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看到前七篇,夫子从来没有认可在世的人有做到仁的人。董老师曾说:“仁,它是一个伴随人终始的过程,我们求仁的过程是以生命相终始的,我们很难说一个人在生命某个阶段做到了仁。”而夫子不以仁圣自居,也是表明了仁和圣这个境界是无穷的,是自强不息的,所以要一生去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才有曾子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另一个让我很有触动的是夫子关于疾病的认识。子之所慎:齐(斋)、战、疾。还有一处是孔子生病,子路为其祷,孔子回复说:丘之祷久矣。对这两段印象深刻,是因为庚子年新冠肺炎大疫,全国人民禁足在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了解疫情进展,看到医护人员在前线奋勇迎战。古人当时医疗水平较今天落后,但他们是如何看待疾病,甚至是能够夺取自己生命的瘟疫呢?疾病是关于自己人身存亡的大事。如孔子疾病,子路要代夫子为其祷告于天地,但夫子说他已经祈祷了。那古人的祈祷主要会做些什么呢?董老师在课上小结说:古人观念很朴素,人生病是因为鬼神在惩罚人。那祷告就主要是在鬼神面前列举自己的德行,希望能得到庇佑。夫子祷告可能也是上达神灵,自己所行所事是合于生命、合于天道的。夫子回答子路说:“丘之祷久矣”。我想他在自己生病时可能也扪心自问,反省自己。夫子面对疾病有的是从容和坦荡,这也是从侧面反映出他自己在道上安住自己的身心。

夫子教学的一个特点是有教无类,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都愿意教人学问。如互乡童子拜见夫子,夫子对他们是“不追问其已往,不逆揣其将来”而对其教诲。又如夫子的“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都从中体现了夫子之教的平实和不凡。《论语》学而,重在讲为学,讲人修习自己的德行,学以致道。在体悟“三人行”这句,善者或不善者的辨别其实是需要我们日常修行的工夫才能有所辨别。我个人体悟,善与不善也可能是意指自己的善的一面和不善的一面而非专指除我以外的另外两人,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改过迁善,这是一种更细致入微的学习和反躬自省。每当自己善的一面力量不断增长,不善越来越被控制住,是日新自己。

述而篇既是体现了夫子仁德自道的记述,也从弟子的记载中发现夫子德行和心态修习的细微精深处。圣,是指大而化之。它在生活中与道同处,人人感到的是一种平实、不凡。正如:“唯有高山可以跨越,只有平凡一路在前”所言,你在人生中完成自己理想的目标,但完成之后还是要复归于自己平凡的生活,既是修习到圣人的高度,还是一样回到平凡的生活中,而这种回归则是一种生命的宁静和坚守。老师说儒家是一种生命一直在向前向上的,他不溺于当下的安逸,“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一直在超越努力的,他给生命注入了一种张力和不凡,指引人自不息。


《论语》述而篇心得

部门:许倩

本篇总结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换句话说,就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在道、德、

仁、艺等方面自由、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好的教育,从“赋能”开始“赋能”,从元典开始。“元”是源头,文化的源头。开山式的著作就叫元典。元典,界定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对元典的态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从源头入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复述上古先人发现的天地自然的规律。“赋能”,扩展“人”的长度。

修身进德,重在平时,贵在坚持;贵在“克己”,克制欲望,“与其不孙也,宁固”。不奢则少欲,少欲则无私,则“坦荡荡”。好的教育,成就“躬行君子”。好的教育,成就“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高贵气质。好的教育,成就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好的教育,成就万世师表。好的教

育,桃李满天下。

论语述而篇学习之体会

幼儿园:张焕

在述而篇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优,符合“勇”的规定。

在历史上有勇无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韩信和张飞,韩信作为军事家,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但是却缺乏政治头脑,不懂功高震主,不知急流勇退,最终思域非命,未得善终。张飞这个人说得上是有勇无谋,光有一身蛮力可是脑子不太好使,而且这个人性格非常的暴戾,自己的手下要是稍微有一点做了让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就会董勇很严苛的军法,将士们忍无可忍,一番密谋之后,在晚上把喝的烂醉的张飞杀死,首级也先给了东吴领主。

反思在我们的工作中,园里所实施每一项工作部署都需要有前期的筹备,然后制定活动方案,细化方案中的流程及需要注意的点,经过多方研磨,才将方案公布进行实施,在实施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如果说园内大活动,没有筹划,没有部署,让老师们直接实施,效果肯定是没有的,而且家长的反馈和评价也会很差,园所文化就无法宣传出去。做任何事情,有规划,有实施,有结果。再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如果说老师们不提前备课,想咋上就咋上,对于孩子们也是不公平的。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十一周

 

赵茹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在《论语·述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互乡难与言,童子见……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它的意思是一个童子得到孔子接见,而孔子的其他弟子感到疑惑。这时候孔子便讲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许它的干净。我认为孔子在此处更多的是对童子的赞许,时至今日,我仍认为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人。

追溯至三国时期,正当三分天下局势动荡之时,魏蜀吴均求贤若渴,在此环境之下,出现了《孙权劝学》的美传。而他劝学的对象就是曾有着号称"吴下阿蒙"的吕蒙。经孙权一番开导,吕蒙一改往日对兵书的不屑。整日沉溺其中,不出一年,江东便流传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名句。自此吕蒙在江东步步高升,成为东吴的得力干将,相比吕蒙在蜀汉军营中却坐镇的一位无比狂傲的悍将﹣﹣关云长。提起关羽,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勇猛与正义的化身。这自然是毫无疑问的,不得不说罗贯中塑造的这个形象正面感太强。掩盖了他部分缺点,关羽在书中有一句经典名言:狂徒,天下英雄闻我名,无不闻风丧胆。首先显而易见,确实不枉称为战神关羽。其次就出问题了,正是因为关羽的狂傲也为他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在关羽的眼中视天下英雄如草芥。在关羽攻打樊城之际,东吴派人夜袭荆州,而关羽不以为然,认为江东鼠辈何有如此谋略?可不久之后,荆襄九郡尽皆落入东吴之手,此次夜袭的将领便是吕蒙。关羽失去大本营后进退两难,实为狼狈,加上自己箭伤未愈只得先撤。四处逃避之下走投无路便有了败走麦城的悲剧,而最后他的首级被东吴一名将领斩下。他的名字唤作吕蒙,吕子明。就是曾被称为吴下阿蒙的那位不起眼的白袍小将。

从关羽的失败和吕蒙的成功不难看出,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与对他人的发展的肯定有多么的重要。在现在这个时代,"躺平"与"摆烂"不会使你感到丝毫的舒适,因为周围的人、事物一切都在迅速地发展进步着。适应与居安思危才应该是我们的代名词。

早在几千年前,华夏祖先已经有了如此具实际意义的前卫思想。我们更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万物。


幼儿园七组

《论语》述而篇心得桑咪

本次研读学习《论语·述而篇》之后,我深感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这一篇章不仅揭示了孔子的教育观、人生观,更展示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深邃的哲学思考。

首先,我被孔子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所打动。他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生的负责,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根据他们的性格、兴趣和能力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其次,孔子的人生观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倡导“君子不器”,认为人应该全面发展,不应该被固定的职业或身份所束缚。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独立,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同时,孔子也强调了“仁”的重要性,认为“仁”是君子的核心品质,这让我更加明白了道德修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此外,《论语·述而篇》中的许多经典语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学会了谦虚谨慎,不断向他人学习;“温故而知新”,让我明白了复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总的来说,《论语·述而篇》不仅让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获得了宝贵的启示。我相信这些思想将会伴随我不断成长和进步,指引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语》述而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徐俏俏

《论语》中的《述而篇》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在深入研读之后我深受启发。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让我体会到对传统和先哲智慧应有的尊重与传承。这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忽视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要以谦逊的态度去汲取其中的养分。同时,孔子强调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展现了求知的态度和教育的精神。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教导他人的热情与耐心,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始终秉持的品质。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句话如警钟般敲响在我心中,让我意识到品德修养和不断进取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应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我,践行正义,勇于改正错误。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强调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他主张“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让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作为教师或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此外,孔子还提到了“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同时,孔子也强调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我们应该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加以改进。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述而篇》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身的差距与努力的方向。它激励着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以孔子的教诲为指引,不断完善自己,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


《论语》述而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张丽丽

通过学习《述而篇》孔子的教育理念,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更加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首先,作为幼儿园保健医对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这与我们日常的幼儿保健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保健措施。因此,我们开始注重观察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为了解到每个幼儿。

其次,我们发现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仁爱之心”。我认为,作为保健医生,应该用仁爱之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同时,也注重与其他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最后,孔子的教育理念对幼儿保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我认为,在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要注重与同事、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论语》述而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张文辉

本篇总结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换句话说,就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在道、德、仁、艺等方面自由、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好的教育,从“赋能”开始“赋能”,从元典开始。“元”是源头,文化的源头。开山式的著作就叫元典。元典,界定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对元典的态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从源头入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复述上古先人发现的天地自然的规律。“赋能”,扩展“人”的长度。

好的教育,是“向上”的教育“向上”,就是在“赋能”的同时,提升人的境界。教育,首先要给予受教育者“赋能”,使受教育者学会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能力,如应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孔门的教育内容有居家生活,“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又有远大的理想,“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只重视“赋能”,而忽视“修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要求学生主动上进,“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的教育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种互动式的教育,在“赋能”的同时,构建思维,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向上”,扩展“人”的宽度。

好的教育,是“向尚”的教育“向尚”,就是在能力培养,境界提升的同时,完善人格,成就高尚的人。“向尚”教育,孔子让弟子“跟我学”。“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为弟子立了榜样。人格教育,孔子让弟子“向我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为弟子做表率。高尚的人,“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高尚的人,爱说雅言;高尚的人,不语:怪、力、乱、神;高尚的人,“与人歌而善,而后和之”。好的教育,让人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向尚”,扩展“人”的高度。

好的教育,是“向善”的教育“向善”,就是在能力培养,境界提升,人格完善的同时,引导受教育者走上“仁”道。向善,潜心学《易》,穷尽其理;向善,慎斋戒,慎战阵,慎疾病;向善,“天生德于予”,“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欲仁,斯仁至矣”!向善,孔子跟弟子“一起学”。孔子说,“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一起学,相互成就,共同进步。向善的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向善的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向善的人,勉人进步,“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向善”,扩展“人”的厚度。


好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全面发展=“赋能+向上+向尚+向善”。全面发展,赋能、向上、向尚、向善,同时同生,培养造就有长度、有宽度、有高度、有厚度的“立体”人,只不过有的人生长快一点、多一点,有的人生长慢一点、少一点而已。好的教育,师生相互成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己为师,以人为师,以大自然为师。“文、行、忠、信”皆修,“为之不厌,诲人不倦”,重在理上学,重在事上修。“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修身进德,重在平时,贵在坚持;贵在“克己”,克制欲望,“与其不孙也,宁固”。不奢则少欲,少欲则无私,则“坦荡荡”。好的教育,成就“躬行君子”。好的教育,成就“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高贵气质。好的教育,成就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好的教育,成就万世师表。好的教育,成就历史天空满天星斗。


《论语》述而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张欣

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在阅读了《论语·述而篇》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道德、智慧、人文修养等方面的重视。以下是我对于该篇的理解和心得体会:首先,我认为《论语·述而篇》中强调了“仁”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仁”是一种道德标准,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和包容。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将“仁”作为一种价值观来传承和发扬,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其次,我认为《论语·述而篇》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第三,我认为《论语·述而篇》中强调了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人文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化、艺术、道德等方面的修养水平。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注重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高,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

最后,我认为《论语·述而篇》中强调了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等品质的重要性。这些品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论语·述而篇》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篇章,它强调了道德、智慧、人文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法。我相信在阅读该篇之后,不仅会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论语》述而篇心得

部门:幼儿园赵惠

《论语·述而篇》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启迪的经典之作。在深入研读之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自我成长的宝贵心得感悟。

首先,孔子所强调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对教师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具备诲人不倦的耐心和毅力,用心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的优秀人才。

其次,《论语·述而篇》中的“因材施教”思想,也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特长和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论语·述而篇》还强调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以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言行举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和地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我想说,《论语·述而篇》中的教育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将这些智慧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述而篇》

部门:幼儿园陈静

再次深入《论语·述而篇》,我仿佛与千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们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篇经典之作,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使我在思考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智慧。

在《述而篇》中,孔子提到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观点。这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君子并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安逸,而是更注重精神上的富足和修养。这使我反思自己,是否也应该像君子一样,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

同时,《述而篇》中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注重道德修养,不努力学习知识,听到正确的道理也不去实践,有了错误也不去改正,那么这样的人是令人担忧的。这使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反省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此外,《述而篇》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让我深受启发。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和知识,仅仅知道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喜欢和热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投入其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总的来说,《论语·述而篇》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本人生智慧的宝典。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的人。


《论语》述而篇学习心得

幼儿园:丁玉

本周学习孔子对于音乐的一句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音乐,是个美好的事物,可以让人放松,让人愉悦,而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就是这些。把自己缠在事务里,作茧自缚,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想想我们刚出生下来,没有任何束缚,看见啥都笑,都开心。历经一生,经历了几十年的事,每天的发生的大事小事,通通记在心里,不晓得怎么排解。而音乐,就是首先让你放松下来,只把握当下,回归放下,音乐所赋予给人的潜意识所带来的是很深刻的。

譬如戏曲,也是古代一个很好的教育人的方式,舞蹈,也是通过一段乐曲,不断愉悦你的身心,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段舞蹈,一个戏曲的故事告诉你要心朝阳光,不断向上。所以,乐曲可以引领人更加积极,也有的音乐是靡靡之音,会让人沉迷消极。当我们知道音乐所带给我们的能量时,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去取舍音乐,让自己去享受生活了。譬如你在一段演讲中加上几句小曲儿,哈哈,瞬间人的注意力会提高几分。在江南听茶点点曲更是江南人的爱好,想想在小桥流水人家旁边,去欣赏这个文化,该是多么美妙之事,还有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是不是都是人们喜欢的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人间值得,好好把握。礼乐是人间之美好诗语的表达。

高尚的人,爱说雅言;高尚的人,不语:怪、力、乱、神;高尚的人,“与人歌而善,而后和之”。好的教育,让人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

《论语》述而篇学习心得

幼儿园:高惠平

自古以来,《论语》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哲理与智慧早已深入人心。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述而篇》,感触颇深,故以心得体会之形式,记录如下。

《述而篇》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孔子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及教育理念。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他对于道德修养、人际关系以及教育方法的论述,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强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让我明白,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不为私利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而小人则往往心胸狭窄,容易为琐事所困扰,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这使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以宽广的胸怀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人际关系方面,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这启示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求同存异,以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一致,忽视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教育方法上,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一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总之,《论语述而篇》让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努力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人。同时,我也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述而篇》

部门:幼儿园江佳钰

《论语·述而篇》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言论集萃,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在阅读和学习这篇经典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孔子在《述而篇》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同时,孔子也提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让我明白了无论在何处,都应该有虚心学习的态度,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

在道德修养方面,《述而篇》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君子之所以能够坦荡,是因为他们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而小人则因为心胸狭隘,常常为一些小事而烦恼不已。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胸怀、有修养的人。

此外,《述而篇》中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谦逊和敬业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并将其传授给他人。

总的来说,《论语·述而篇》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道德和修养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追求知识的真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述而篇》

部门:幼儿园南芙蓉

《述而篇》中,孔子多次提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这种态度让我深受启发。在学习上,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在教授他人时,我们也应当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孔子在《述而篇》中还强调了“君子不器”的观点。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君子应当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素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技能。这种多元化的才能和素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在《述而篇》中,孔子还提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态度。这一态度告诉我们,我们应当保持谦虚的心态,尊重他人的知识和经验,从他人身上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这种谦虚的态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除了以上几点,我还从《述而篇》中领悟到了许多其他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和学问的追求,应当从兴趣出发,以乐为最高境界;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善意和爱心待人。

总之,《论语·述而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通过深入研读和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其中的思想精髓和人生哲理。我相信,这些思想和哲理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论语》述而篇学习心得

幼儿园:阮玉欣

随着对《论语》学习的深入,内心对经典越来越崇敬,也越来越放松了,之前孔子的形象似乎就是画像上留给我们的很恭敬的样子,然而,通过与《论语》前七篇与经典的交流,栩栩如生、活活泼泼、充满智慧的孔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说我只叙述而不创作,包括南怀瑾先生说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得”,之前我的内心心生傲慢,认为这些人只是表面的表现出的谦虚,都那么有成就了,还说不是自己创作出来的,还说自己一无是处,该是多么虚伪和造作,在人们面前表现出来装模作样罢了。原来只是自己内心的显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只是自己的内心是这样想的,才会想到别人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的心态,所以揣测别人也是这样的心态。这就是经常说“心外无我”,心的外面哪有别人呀,都只是自己内心想法在这个事在这一刻的显现。然而现在,大多时候我是傲慢不起来的一个人,内心非常平静,无论外界怎么揣测我、看待我,在我心中始终能保持些微的平静,因为你知道你就是你,不需要虚伪,不需要造作。

本篇总结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换句话说,就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在道、德、仁、艺等方面自由、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第一组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杨敏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说人们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中枢神经会留有习惯性记忆,梦境中就会有所显现。梦中的境象,不像白天思考的那么集中,甚至完全相反,或隐或现地与之关联,这是人们发散思维在飞扬的结果。

孔子之所以在年轻时经常梦见周公,是因为他志深信笃的缘故。孔子恨不得一日之间恢复周礼,凡事皆以礼相衡,惟恐与之相悖,甚至诚惶诚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孔子能与周公梦寐相见。

至于老来,孔子很少梦见周公,并不是他不专注于礼,而是心境已经平静了下来,不像年少时那样飞扬罢了。从人的生理特点讲,健康、理性的老年人是很少有梦的,当人的身体出现状况时,譬如休息不好、心情紧张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多梦。老年人多梦,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

孔子因少梦而言衰,既是对自身信仰持之以恒的自豪,又是对精力不再充沛的悲叹。人总是要老的,不管向仁向智,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物,不可能脱离由壮及衰的自然规律,圣人也是难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不满百。

人到老年,难免怀旧,这是由于体质精力渐衰,雄风不再的缘故,有人自豪,有人悲叹。

自豪的人,因为一贯坚守而有信果;悲叹的人,因为力不从心而未尽善。不管自豪还是悲叹,只要坚持了、努力了,人也就不再遗憾,毕竟人没有超自然能力。

《论语》述而篇心得感悟

部门:幼儿园 姓名:陈宁宁

当我读到《论语》的述而篇时,其中的智慧与哲理竟与我日常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以下便是我在阅读述而篇后,结合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些心得感悟。

述而篇中,孔子强调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同样也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其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们。同时,我们还要有耐心和毅力,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探索知识的奥秘。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内向害羞。面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孩子,我始终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同时,我也注重与孩子们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除了教学工作外,我还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与同事们一起策划、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同事们各有长处,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共同促进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在阅读述而篇的过程中,我还被其中所蕴含的谦逊品质所打动。孔子强调“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回顾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学习新的东西。这种谦逊的品质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同样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逊的心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同时,述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复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也一直强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在玩耍中掌握知识。我会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此外,述而篇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需要耐心等待,需要等到孩子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去启发他们。在我的工作中,我也一直秉持着这种理念,我会耐心地观察孩子们的表现,等到他们遇到困难或者疑惑的时候再去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论语》述而篇,我深刻领悟到了许多教育工作的真谛和人生的智慧。我会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的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会将这些智慧分享给同事们,共同促进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总之,《论语》述而篇中的智慧与哲理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和指引。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将继续秉持着谦逊、耐心、启发式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会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论语》述而篇中的智慧为指引,不断追求教育工作的卓越与完美。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我们就一定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也期待着与同事们一起分享更多的教育心得和感悟,共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姓名

第五博艳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论语述而篇中有这样一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是一个倒装句式,古代汉语中很常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事对我有什么难的。孔子说了如下的三件事对他不难。

第一件事叫“默而识之”,就是能够积累知识、默习功课,能学到东西,还能够把它记在心里。孔子的记忆力很好。

第二件事叫“学而不厌”。有人认为“厌”是厌恶,其实在古文当中,“厌”经常表示满足的意思。当一个东西特别多了之后,大家就烦了。“讨厌”的“厌”和“厌倦”的“厌”,从根子上来讲是一样的,就是因为过于多,超出了某个度,所谓过犹不及,使人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学而不厌,就是学习起来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永远都不会觉得太多。

第三件事叫“诲人不倦”,孔子教别人的时候不觉得劳累。教别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特别是遇到像子路这样的人,偶尔还会抬杠,容易让寻常人生气。但是孔子对教学有追求,所以有诲人不倦的境界。

把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合在一起,会发现,孔子强调的治学思想是“有恒”。孔子说我见不着圣人,我也见不着仁人,这两类人境界太高,很有可能这辈子都碰不到,能够碰到的一个是君子,一个是有恒者。

有恒者就是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是有毅力的表现。

对一个人来讲,延迟满足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很多人是一学就厌一教别人就希望得到回报。没有好的回报,没有及时的反馈,马上就没动力了延迟满足感的能力很低。

一些人做不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根源在于他们学或者教都是为了得到回馈,而不是享受学和教本身所带来的快乐。

孔子在学和教这两件事上,本身能够找到快乐,所以他对此没有困顿。他不是忍耐着去学习。忍耐着去学习的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时候才能学出个头什么时候才能考上研究生,一旦考上研究生就终于可以不学了,这都是把学习当作通往最后结果所要忍耐的过程。教也是同理,不赘述。

对于孔子来讲,学习本身就是目的,所以他能够做到不厌不倦。他说做这三件事对他没什么难的,听起来像是讲大话。实际上孔子所传达的是,如果一个人真的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学的乐趣,那么就不会觉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什么难度。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这是终身学习的内在保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论语》学习心得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地点

保健大厅

学习形式

线下学习

记录人

高艳艳

学习主题

《论语》(雍述而篇)






在《论语·述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互乡难与

言,童子见。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它的意思是

一个童子得到孔子接见,而孔子的其他弟子感到疑惑。这时候孔子便讲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许它的干净。我认为孔子在此处更多的是对童子的赞许,时至今日,我仍认为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人。《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胡梦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论语》,个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许多处事的智慧,更加坚定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学习精神,激励我一直奋力前进。

人生一世,或志于仕,或志于士,或志于市,或无大志,快乐自在,平凡而真实,了过一生。如何为人,为君,为官,为师,为父,为子?无论在人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立身于世?生活中有了疑惑,如何应对解决?通过学习,从《论语》中找到了答案。

一是懂得了如何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圣贤教导我们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知识,就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会精神疲倦一无所得。

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事情,一定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知过改过,遇事善于思考,“不怨天,不忧人”,不盲从,不懈怠,切勿“道听而途说”,学会明辨是非,时刻保持一颗淡定平静的心,沉着应对。

二是学会了当下行动。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总在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空想是没有用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时刻警醒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就要立刻行动,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只想不做,做了就会离梦想进一步,只想不做,将一无所成。抓住现在,活在当下,从现在开始,逐步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从而实现人生的梦想。

三是明白了尊德守礼。

“不知礼,无以立也”。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礼”,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礼,“礼之用,和为贵”。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要明礼,知礼,守礼,以礼相待,互尊互爱互谅,这样才能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心灵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四是坚定了诚信待人。

子曰:“民无信不立。”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一个诚实的人,因为有正义公理作为后盾,所以能无畏地面对世界,大多数人都会信赖他,并取得长久不衰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真诚待人的人,才能行得通,立身于世。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心存敬畏,不自欺,不欺人,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五是涵养了仁义道德。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具有强大力量,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有些人追求金钱,有些人追求道德。有些人死后如过眼烟云,转眼即失,有些人死后仍活在人们心中,虽死犹生。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时刻把政治品德、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放在首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胸怀仁爱之心,将仁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私奉献,利益社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依道而行,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改掉不好的习惯,化掉自己的脾气,清除心中的怨气,尊德守礼,敬天爱人,孝悌诚信,成己达人,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胡娅婷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述而篇

关于《论语·述而篇第七》的深入培训,这次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论语·述而篇第七》作为《论语》中的一篇,其内容主要讲述了孔子的生活态度、教学理念以及他对于君子品德的阐述。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如何通过自身言行来影响并启迪他的弟子们。

在培训中,我深入学习了孔子关于“述而不作”的观点。这一观点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对于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我们应该进行学习和继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创新和改变。这种对于传统的尊重与珍视,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孔子在《述而篇第七》中多次提到了“君子”这一概念。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能够以身作则,影响他人。在学习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做到言行一致,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孔子在《述而篇第七》中还谈到了教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强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理念对于现代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在培训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更加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等等。

《论语·述而篇第七》的培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我将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贾文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论语》述而篇的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在培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论语》中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让我对人生和自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论语》中的思想观念。在培训中,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更加明白了孔子的思想精髓——仁爱、礼义、忠诚、敬畏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基本道德准则,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其次,这次培训让我领悟到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在培训中,讲师通过讲解孔子的言行举止,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孔子认为,道德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心的修养。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会给自己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幸福。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白了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再次,这次培训让我领悟到了《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在培训中,讲师通过讲解孔子的成功经验和智慧,让我更加明白了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孔子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而是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幸福。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有意义。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白了要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总之,这次《论语》述而篇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这些启示和收获将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而不断努力。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姓名

汤倩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述而篇》更是孔子及其弟子们关于人生哲理、道德修养、政治主张等方面的精彩论述。在仔细阅读《述而篇》之后,我深感其中的智慧和深度,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述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这种学习态度不仅适用于知识的学习,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其次,《述而篇》还谈到了人的修养和道德。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他提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认为君子应该心胸开阔,气度恢宏,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忧虑重重。这种道德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述而篇》还涉及到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心人民的疾苦,为民除害兴利。这种“仁政”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政治制度,也对我们今天的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努力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

在阅读《论语述而篇》的过程中,我不仅领略了古人的智慧,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我意识到,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论语述而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部经典,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汤书瑶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本篇第一则孔子已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文献的“述而不作”的审慎态度。此篇他进一步表达自己如何学习和运用这些古代文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达出孔子对于古文献的学习的一种完全沉醉其中孜孜不倦的态度,那种是“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境界,他以学习和传递古代文献为乐,所以这些事情对他而言不会有什么难的了。

孔子此篇稍带自夸的言语想必是在鼓励弟子们要立志于学习和传递古文献,大概这项工作在当时也是非常艰难的。这种学习和教育的态度,对于我们当代人想必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正如他鼓励弟子们一样,也一样鼓励我们要有这种态度。如果像他一样有立志于学习和传递知识,那样学习的过程将并不是什么难事了。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武子林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第七章

本篇取“述而不作”句中“述而”两字为篇名。前此数篇谈“仁”,谈“仁之义”“仁之用”以及对众人物的品评,本篇集中阐述的是孔子“教”与“学”的思想。孔子“教”亦是教“仁”,“学”亦是学“仁”。

第一,孔子的“为学”。主张“述而不作”,反对“不知而作之者”,要求自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己认为自己是“非生而知之者”,并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乃至“五十以学《易》”,真正做到了学而不厌。在文章典籍方面,孔子自己认为还大约赶得上一般的人,至于身体力行的做个君子,还没有达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坚持从善如流,闻过则改,尤其是陈司败“昭公知礼乎”之问,孔子为君王讳,以“知礼”答之,以至于弟子巫马期转告孔子的错误,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表现了孔子闻过则喜的圣人风范。第二,孔子的“为教”。即如何对待学生,“自行束脩以上,吾未无诲焉。

我们知道,节俭能养德,奢侈则败德。奢,其实就是过分、奢侈的意思。由于物质上的奢侈,很容易让人变得贪婪和骄纵,奢侈失之太过,凡事总喜欢大搞排场,容易令人滋生出骄横之气,日后定会招致祸患。俭,根据奢的含义我们不难推断出,其有不足、固陋的意思。过于节俭则会使人显得寒酸,容易遭人讥评。奢和俭都不符合中庸之道。无论哪一个单独罗列出来,都不能赢得孔子的赞同。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社会,奢侈主要发生在君主或大臣身上,没权没势的百姓很难奢侈的,因为他们没这个条件。追根溯源,奢侈来源于人的贪婪和自大。要想过上奢侈的生活,前提是拼命聚敛财富。为了这个目的,君主会增加赋税,盘剥百姓;大臣会贪赃枉法,贪污受贿。有了财富,他们便会挥霍炫耀,认为自己了不起,继而狂妄起来。由此可见,奢侈是一种罪恶,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道德败坏,也会恶化人际关系,进而使事业败坏。

商纣王就是因为骄奢淫逸而败掉国家的。纣王即位时,商朝还非常强大,但他狂妄自大,贪得无厌。为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欲望,纣王大量增加赋税,把聚敛来的钱财堆满鹿台的钱库,还命人大量搜集珍奇异物,安放在王宫内外。接着派人在沙丘上扩建豪华的宫殿,种植花草,抓来珍奇鸟兽,供他和妃子们游赏玩乐。纣王让人把池子里装满酒,悬挂肉形成林,又让人们光着身子在酒池肉林之间嬉戏追逐,不分昼夜地吃喝玩乐。极度的腐化不仅害苦了老百姓,而且败坏了国家,最终商朝被周武王灭掉了。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张欣妍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述而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教导。以下是对《论语》述而篇的一些学习心得:

学而不厌:《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应该不断地追求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这种学习态度鼓励人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诲人不倦:孔子认为教育他人也是一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这种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过程,有助于知识的深化和传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提倡真知灼见,强调认识自己的无知。这要求我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断追求真理。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思考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思考而不学习容易导致空想和误解,而学习而不思考则无法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通过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识和智慧。温故而知新:孔子强调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和思考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发现。这种方法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与谁相处,都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和长处。这种开放的心态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提倡以正直和德行来回应别人的怨恨或恩惠。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区分了君子和小人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君子会先反省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而小人则会责怪他人,逃避责任。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通过学习《论语》述而篇,我们可以领悟到孔子关于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智慧,这些教导对于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幼儿园第4组

《论语》述而篇白丽丽

孔子强调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提倡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这一思想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有值得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孔子认为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这启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更加注重品德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

孔子提倡“君子不器”,意味着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实用性或技能,更在于其品德和道德价值。这一思想鼓励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不忘培养自己的品德。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的启发式教学原则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不愤不启,不啡不发”,强调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论语》中提到的中庸之道,强调了事物的中间状态和平衡和谐,这一思想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社会问题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醒我们时间的宝贵,鼓励我们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论语·述而篇》不仅是一部古代综上所述,经典文献,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教育观念性格培养原则等对现代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教育和社会,从而提升自我,实现更高的境界。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陈静

本篇第一则孔子已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文献的“述而不作”的审慎态度。此篇他进一步表达自己如何学习和运用这些古代文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达出孔子对于古文献的学习的一种完全沉醉其中孜孜不倦的态度,那种是“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境界,他以学习和传递古代文献为乐,所以这些事情对他而言不会有什么难的了。

孔子此篇稍带自夸的言语想必是在鼓励弟子们要立志于学习和传递古文献,大概这项工作在当时也是非常艰难的。这种学习和教育的态度,对于我们当代人想必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正如他鼓励弟子们一样,也一样鼓励我们要有这种态度。如果像他一样有立志于学习和传递知识,那样学习的过程将并不是什么难事了。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陈美植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述而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教导。以下是对《论语》述而篇的一些学习心得:

学而不厌:《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应该不断地追求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这种学习态度鼓励人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诲人不倦:孔子认为教育他人也是一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这种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过程,有助于知识的深化和传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提倡真知灼见,强调认识自己的无知。这要求我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断追求真理。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思考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思考而不学习容易导致空想和误解,而学习而不思考则无法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通过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识和智慧。温故而知新:孔子强调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和思考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发现。这种方法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与谁相处,都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和长处。这种开放的心态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提倡以正直和德行来回应别人的怨恨或恩惠。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区分了君子和小人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君子会先反省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而小人则会责怪他人,逃避责任。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通过学习《论语》述而篇,我们可以领悟到孔子关于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智慧,这些教导对于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屈焕焕

人无恒心,不能成事:孔子认为,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就无法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就。这一点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适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创业,都需要有恒心和毅力。

放下虚假,方能入德:孔子提倡真诚和真实,认为只有摒弃虚伪和夸大,才能接近道德和智慧的境界。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工作和交往中保持真实和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从有恒心做起:孔子认为,成为圣人或君子,首先要做到有恒心。这是因为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和努力,才能逐渐接近完美的人格和智慧。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适用于任何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目标。

进善其无穷:孔子认为,进步是没有止境的,无论是在道德、知识还是技能上,都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完善。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知识和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敏而好学:孔子自己就是一个终身学习和5实践的典范。他强调了勤奋学习和积极进取的重要性。在今天,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实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了从个人修养开始,逐步扩展到家庭、国家和世界的理念。这一理念强调了教育和实践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不断地修养和努力,可以达到治理国家和世界的境界

综上所述,孔子的教育哲学和生活态度强调了恒心、真诚、进步和实践的重要性。这些感悟不仅对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适用,指导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和提升自我。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屈颖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论语》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话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动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宋聪帅

作为一名中班幼儿园老师,学习论语《述而篇》这一经典著作,让我深受启发。虽然幼儿园教学和论语的内容看似相距甚远,但通过这些古老智慧的引导,我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可以指导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以下是我对《述而篇》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述而篇》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时刻关注着如何引导孩子成长,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论语中提到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要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学习进步。在教育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其次,《述而篇》强调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们往往更多地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作为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论语中提到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榜样,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到了,才能影响和引导孩子们的行为和品德。

此外,《述而篇》还强调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等挑战。论语中提到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同时,论语中还提到了“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育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述而篇》还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健康、快乐、有爱心的孩子。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告诉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述而篇》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对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道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杨会云

《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提倡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这一思想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有值得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孔子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改变人的性格和行为,培养潜力。这启示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和品德的培养。

启发式”教学原则源于《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教学应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

孔子提倡“君子不器”,意味着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胜过聪明才智。这一观点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性格,坚守道德底线。

《论语·述而篇》还教导我们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如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来参与社会,构建一个尊重与关爱的社会。

通过学习《论语·述而篇》,我深刻体会到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无论在顺境还是困境,都能彰显人性的光辉,克服人性的幽暗。中庸之道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即在错误中选择真理,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是人生的智慧,也是处理复杂问题的关键。

综上所述,《论语·述而篇》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和教育观念,还指导我们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和实践其中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社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杨秦艳

“述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特别是孔子关于学习与修养方面的论述。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打动。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学习并时常复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这种对学习的积极态度,让我更加珍视现在的学习机会,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

同时,孔子还注重学习的方法。他提出“温故而知新”,即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已有知识,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我在学习过程中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发现确实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够提高我的学习效率。

除了学习方法,孔子还强调了学习的目的。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这种以修养为目的的学习观念,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此外,在“述而篇”中,我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他谦虚谨慎,不耻下问;他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他胸怀宽广,仁爱待人。这些品质都让我深感敬佩,也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也更加敬佩他的人格魅力。我深知自己在学习和修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就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中的其他篇章,努力理解并践行孔子的思想。同时,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努力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并将其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这次学习“述而篇”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信念。我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修养身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继续追求知识和道德的提升,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光芒。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中的“述而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张海婷

本篇总结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换句话说,就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在道、德、仁、艺等方面自由、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对元典的态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从源头入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复述上古先人发现的天地自然的规律。“赋能”,扩展“人”的长度。

教育,首先要给予受教育者“赋能”,使受教育者学会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能力,如应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孔门的教育内容有居家生活,“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又有远大的理想,“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只重视“赋能”,而忽视“修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要求学生主动上进,“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的教育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种互动式的教育,在“赋能”的同时,构建思维,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向上”,扩展“人”的宽度。

愿我们不断学习,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张苗

《述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日常言行和教导,体现了孔子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是我对《论语·述而篇》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孔子“述而不作”的态度所打动。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致力于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不断提炼和深化对世界的理解。这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应该秉持的。我们不仅要接受和继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推动知识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我从孔子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对学生的深深关爱。他不仅在知识上给予学生指导,更在人格塑造、道德修养等方面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或长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

此外,我还从《述而篇》中领悟到了孔子的谦虚和自省精神。他常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表达了自己对于“圣”和“仁”的谦逊态度。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而是不断地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谦虚和自省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总之,《论语·述而篇》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儒家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孔子的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反思,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张晓梅

在《论语》 述而篇中提到孔子的作人态度,即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开阔;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永远有事情,慢慢变成心病了。这句话可与第一篇《学而》中提到的人不知而不知愠,不亦君子乎?联系起来理解。一个人一生不被人理解,虽有才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尤人,做到胸襟坦荡,既像春风吹佛,清爽舒适;又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这种修养是难得的。我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我的体会是:不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的时候,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但这样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不是刻意追求的乐观,而是胸襟开阔的自然表达,对人没有仇怨。这需要长时问的学习并坚持。我理解的君子坦荡荡另一方面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荡,光明正大,不能做坑害别人的事。

《论语》述而篇

幼儿园:赵咪

《述而篇》的学习心得主要集中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学习态度: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他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意味着真正爱好学习,为学习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同时,孔子也提到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学习方法: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法,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个人修养:孔子的个人修养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他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精神,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也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他认为唯有诚实的人才有谦虛的学习态度。

总的来说,《述而篇》通过孔子的言论和事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同时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张兴霞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倒数第二句提到孔子的作人态度,即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开阔;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永远有事情,慢慢变成心病了。这句话可与第一篇《学而》中提到的人不知而不知愠,不亦君子乎?联系起来理解。一个人一生不被人理解,虽有才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尤人,做到胸襟坦荡,既象春风吹佛,清爽舒适;又象秋月挥洒,皎洁光华。这种修养是难得的。我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我的体会是:不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的时候,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但这样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不是刻意追求的乐观,而是胸襟开阔的自然表达,对人没有仇怨。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并坚持。我理解的君子坦荡荡另一方面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荡,光明正大,不能做坑害别人的事。

至于小人长戚戚。 小人心里永远有事情,我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做事情不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而是觉得某人对不起自己,觉得单位和社会对不起自己;觉得某件事对自己处理不利,自己为什么被剥得了话语权等等,进而,觉得自己实在了不起,这个社会对自己不公。任何事情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您处于那个位置,也不可能处理得那么合理,即使您现在吃亏了,您把它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到时候会有回报的(别一直想着回报)。放开心胸,别总心里琢磨着得到什么什么好处,别总心里琢磨着会得到什么什么人的重视。我的人生感悟之一,我们最幸福的不是得到什么好处和领导的重视,而是不被人坑害,不被人算计。如何能够想明白,心里不再忧愁,不再烦恼,不再痛苦。心境保持开阔。小人长戚戚的另一方面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荡,什么时候也别干缺德事,什么时候都不能做小人。即使鬼来敲门,也没有什么,也不害怕。

要达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确实很难做到。我的体会是我们做到君子坦荡荡 相对容易,一般人们处于较顺的状态时,能做到泰然处之,保证不干不道德的事情,但杜绝小人长戚戚。的事情和心境有时会很难,本身处于不顺时期,难免发牢骚,怨天尤人,想不清楚,给自己增加无限的忧愁和烦恼,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不怨天尤人,坦然面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也许会有好的结果的。再看我自己,我确实能做到坦荡荡,算是一个君子;以前也确实长戚戚。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想不明白;怨得不到更多的机会等等,又算是一个小人,也就是君子、小人的成分兼而有之。20xx年后通过自身的调整,心胸开阔了很多,也不再专门盯着某一个地方,有了一个较好的心态。我们真的应该相信:上帝永远是公平的,您在这个地方失去的,在其它地方会得到;您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可能也回失去一些必要的东西。通过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再对照自己,确实自己应该在保持坦荡荡的同时,不再长戚戚。对自己是一种提高,是一种超越,是智慧的升华。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周璐璐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说起《论语》,心中不禁然就会响起这样的声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句简洁的话语却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在快节奏的生存环境里,太多灯红酒绿,声光电色的华彩刺伤了我们的眼睛,渐渐地我们心灵的眼睛被尘埃所掩盖,那种简洁淡然的心态渐趋远离我们,而读于丹的《论语》却让我们又逐渐找回心灵最初的情怀,那种简单朴素的美。

于丹说,世界上真正的真理都是朴素的。她在书中写到“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确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的繁华最终都离不开剥去华丽外衣谢幕的一天,而最令人难忘的却是那种在一切华丽的涂饰褪去后剩下的来自天生的、简朴的原色之美。

我想《论语》之所以跨越了文字、时间和生命的界限仍被大家传诵、研读,正是因为她身上所散发出的简洁和质朴。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鲜活灵动,时间的尘埃无法淹没她,无情的时光无法褪去她的色彩,在尘世中迷路的我们当看到她的身影时都忍不住靠近她,聆听它的教诲;欣赏她,感受她心灵的平静和淡然,并从她身上汲取我们所缺少的、匮乏的、遗失的,从而获得的人生的提升和心灵的释放,赢得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于丹还说到,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却与内心相连。她写道:“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人会越来越不满,因为你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到心理的不平衡,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是啊,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幸福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简朴并非穷困,并非禁欲,简朴的美来自最朴实无华的本质。

感谢于丹给了我心灵的指引,让我拥有一点智慧去领悟孔子平易近人的语言,去感受那种简朴的外表下透出的美丽和真正丰盈的生命。



幼儿园第十组

《论语·子张篇》读书心得Hannah

 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子张篇》,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感其中的教育智慧与人生哲理对我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论语·子张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子张等人的言行,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将这些古代的智慧与现代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教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在幼儿园教育中,这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其次,《论语·子张篇》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决定了他的品质和行为。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学会诚实、善良、勇敢等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这些重要的道德观念,为他们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论语·子张篇》还让我对师生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孔子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与他们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让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同时,我们还应该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最后,我从《论语·子张篇》中学到了如何面对教育中的挑战和困难。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智慧和策略,这些都可以为我们应对教育中的挑战提供借鉴和启示。例如,当孩子们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可以采取耐心引导、正面激励等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论语·子张篇》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方法。我相信,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将这些智慧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

买坤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教诲,而其中的子张篇更是给人诸多启示。通过对《论语·子张》的深入学习与思考,我有了深刻的感悟和心得。

子张是孔子晚年的重要弟子之一,他的言论和思想展现出独特的一面。子张篇中所传达的关于为学、修身、处世等方面的观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为学方面,子张强调了博学与笃行的重要性。“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让我明白,知识的追求不应局限于狭隘的范围,而应广泛涉猎各个领域,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同时,仅有博学还不够,还需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将所学知识切实地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这种博学与笃行相结合的理念,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要深入钻研,追求真理,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修身是子张篇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君子对待过错的态度。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关键在于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当我们以坦诚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进和完善自己时,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更能实现自我的成长和提升。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自省和自律,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塑造高尚的品德和人格。

在处世方面,子张也给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指导。“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有才能和品德的人,同时也要包容和接纳不同的人。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我们要善于欣赏和学习他们的优点;而对于那些能力较弱或有不足之处的人,我们不能轻视或嘲笑,而要给予理解和帮助。这种包容和友善的处世态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此外,子张篇中还提到了“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这强调了持续学习和不断积累的重要性。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每天都要努力去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也要巩固和温习已有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活力。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则阐述了学习与事业的关系。在追求仕途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习和自我提升;而通过学习获得了优秀的能力和知识后,也应该积极地投身到事业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它提醒我们要将学习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通过对《论语·子张》的深入研读,我深刻认识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历久弥新。这些古老的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从传统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惑。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子张篇中的教诲付诸实践。比如,在学习上,我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在修身方面,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处世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些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了解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论语·子张》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感悟,我们能够获得关于为学、修身、处世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指导。让我们以子张篇为镜,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博学、笃行、修身、善世的人,为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论语》及其他经典著作,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营养,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以上便是我对《论语·子张》的学习心得,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经典的内涵是无穷无尽的,我相信每一次深入的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经典,领略其中的魅力和智慧。

《论语•子张篇》读后感

近日,我阅读了《论语》中的子张篇,深感其言简意赅、富含智慧。子张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子张等弟子的对话,内容涉及为人处世、治学修身等诸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子张篇,我首先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所吸引。孔子与子张的对话,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也展示了子张作为弟子的谦逊好学。在孔子的教诲中,我感受到了他对道德规范的重视,对人格成长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和谐的不懈追求。在我看来,子张篇的优点在于其思想的普适性和时效性。这些关于人格修养、道德行为的论述,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同样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孔子所强凋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提醒我们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同时,也要追求和谐共处,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此外,子张篇还传递了关于学习与教育的深刻思想。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鼓励我们不断求知、不断进步。同时,他也强调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这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将子张篇中的思想应用于当今社会,我认为有着广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而孔子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通过学习和践行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提升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论语•子张篇》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领略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也为我提供了指导人生的智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将其融入我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时间:2024.5.10

姓名:张妍


读《论语·尧曰篇》有感赵晨

近日,我翻阅了《论语·尧曰》这一篇章,深感其中蕴含的古代圣人的智慧对于幼儿园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我时常思考如何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让孩子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做人的道理。《论语·尧曰》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这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处于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老师的言传身教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宽则得众”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这样,孩子们才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关系。其次,“信则民任焉”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们学会信任他人,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关系。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再者,“敏则有功”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培养孩子们敏捷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在幼儿园里,我们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公则说”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树立公正无私的品质。在幼儿园里,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让他们明白,只有公正无私地对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们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论语·尧曰》中的智慧为我们幼儿园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智慧、有爱心的孩子,为社会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论语子张》有感 谢思强

身为幼儿园老师,我始终在探寻着教育的真谛,试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智慧的种子。近日,我深入研读了《论语 子张》,这部儒家经典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教育之窗,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论语 子张》中,子张作为孔子的弟子之一,其言行举止展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我从中感受到了儒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人格修养的追求。幼儿园阶段,正是孩子们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引领他们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重任。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被子张对“仁”的理解所打动。他强调“仁”是内心真诚、善良的表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基石。这让我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孩子们情感的培养。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仁”的真谛。此外,子张还提出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习方法。这对我来说,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当然,学习《论语 子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如何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平静、淡定的心?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让我深感焦虑。但正是这些困惑,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教育的力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培养情感的过程。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孩子们、感染孩子们。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呵护他们、陪伴他们成长。最后,我想说,《论语 子张》是一部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子张》学习心得

藤信幼儿园:胡启龙

题目:《论语·子张篇》学习心得

子张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这句话让我明白,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在幼儿园这个小小的社会里,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这不仅是成为一个君子的起点,也是孩子们未来能够和谐相处、共同成长的基础。

在《子张篇》中,还提到了“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这让我思考,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意识。通过游戏、故事和日常互动,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子张还提到了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也深有体会。孩子们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和巩固,通过回顾和总结,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作为老师,我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子张谈到了学习的心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作为幼儿园老师,我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爱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通过学习《论语·子张篇》,我更加坚信,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求知欲的小小君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将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论语学习心得


本周学习了《论语》中的“子部分内容。感兴趣的选段为: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意思是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加以掩饰。”为何这样说呢?儒学重在修身,又称寡过之学,而过错本身正是反思与进步的津梁,所以曾子三省其身,子路闻过则喜,由自省、改过而寡过,逐渐成为君子。小人则是有过必文,不但无法改过,而且无形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错误,即文过饰非,从而去君子更远。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段话“聋子说点的炮不响,瞎子说点的灯不亮,瘸子说炮也挺响,灯也很亮,只是这看起来平坦的路啊走起来有点摇摇晃晃。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那么错的都是别人。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人。无论你点、你教、你说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的讲道理。萧伯纳说“强者选择原谅、智者选择忽略、智者惜口,愚者指点江山。你要明白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都不是说教而是磨难、是历练、是觉悟,是经验,不是你觉到悟到的东西,给了你,你也拿不住。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①,即之也温②,听其言也厉③。”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望庄重可畏,接近他便觉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又感到很是威严。”想想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这样的“完美”之人。

子夏曰:“仕①而优②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者应该为学,学者有余力应该出仕。”

仕与学,在职业化分工的今天,自然是两件不同的事。可在先秦儒家那里,却密不可分。马融注“仕而优则学”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甚是。从为政以德的角度看,士人出仕并非是单纯的谋生糊口,而且是修齐治平的道德践履,所以出仕为学之道一以贯之。也就是说,儒家将做官视为一种个人修行。这与今人对于为政的理解大为不同。至于“学而优则仕”,曾是“文革”批判的重点之一,说成是读书做官论。其实,古代社会经济落后,读书人极少,这点可贵的人力资源应该用到社会急需的管理方面,没有什么奇怪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政治的合法性来源与取仕标准都已改变,民意成为取仕的主要依据,这是现代政治与古代政治的重要不同之处。

论语集体学习——心得体会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凝聚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智慧与思想。其中,子夏所说的“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揭示了君子的多重面貌,也为我们提供了评价人物、修炼自我的重要标准。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读后感。


一、君子的多面性

“望之俨然”,是君子给人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来源于其庄重严肃的态度和稳重的气度。在公众场合,君子总是能保持自己的风度,展现出成熟稳重的一面,这是其责任感和自律性的体现。同时,这种庄重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姿态,更是其内在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

“即之也温”,则是当接近君子时,能感受到其温和、亲切的一面。君子并不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相反,他们善于与人沟通,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他们的温和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世界的包容。这种温暖的态度,使得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听其言也厉”,是说在听取君子的言论时,能感受到其言辞犀利、有力。君子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能够切中要害,直指问题的核心。他们的言辞虽然犀利,但并非咄咄逼人,而是基于事实和真理,有着明确的逻辑和深邃的思考。这种言辞的力量,不仅能够启迪人心,也能够引领社会风气。

二、君子之道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君子的这种多面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像君子那样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场合的人。他们不仅能够在公共场合展现出自己的稳重和责任感,也能够在私下里给予他人温暖和关怀;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能够有理有据,充满力量。

同时,君子的这种多面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修炼自我的方向。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往往只注重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或特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也会让人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单调乏味。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多面性,既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社交能力,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素质和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子,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三、君子的修炼之路

要成为这样的君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我,修正自己的行为。孔子曾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在面对问题时,总是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或归咎于他人。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是成为君子的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同时,学习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人性,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实践、锻炼自己。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君子的境界和魅力。通过与他人交往、处理各种事务,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情感素质和道德情操,逐步成为真正的君子。

总之,子夏所说的“君子有三变”不仅揭示了君子的多面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修炼自我、成为君子的方向和方法。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君子品质,努力成为那种既能庄重严肃、又能温和亲切、还能言辞犀利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能够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和积极影响。

小十一班 杨晴 子张篇 学习心得

《论语》子张篇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对于学习、道德及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子张作为孔子的弟子,他的问学之道和处世态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子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种学习态度与现代社会中“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相契合,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其次,子张注重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他提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并且要深入追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这种学习方法强调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强调了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此外,子张还关注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准是评判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情操。

总的来说,学习《论语》子张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古代的学习方法和道德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子张为榜样,不断追求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水平,努力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品德的人。在深入学习《论语》子张篇的过程中,我愈发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深远眼光,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子张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在于心灵和精神的提升。他提倡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生活的挑战,更是为了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让心灵得到滋养。每一次对知识的探索,每一次对真理的追求,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升华。

同时,子张对于道德和伦理的坚守,也让我深感敬佩。他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让我明白,真正的和谐并非一味地追求相同,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理解和进步。这种观念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于我们对待知识和文化的态度。

此外,子张对于人生的洞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强调人生的意义并非在于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种理念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我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成长。

通过学习《论语》子张篇,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同时,我也明白了道德和伦理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成为更好自己的基石。

未来,我将继续以子张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修养。我将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我相信,在《论语》的指引下,我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其中子张一章的内容尤其引人深思。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而《论语》子张一章的学习心得对我的教学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

首先,子张一章强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也深有体会。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巩固,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他们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孩子们反复练习,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其次,子张一章中提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回顾和总结,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也深有体会。孩子们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和巩固,只有通过不断的回顾和总结,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孩子们回顾和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子张一章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也深有体会。孩子们的学习需要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只有通过思考和探索,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最后,子张一章中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也深有体会。孩子们的学习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游戏等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论语》子张一章的学习心得对我的教学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而《论语》子张一章的学习心得对我的教学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通过学习子张一章,我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我相信,在《论语》的指引下,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心得第8次 大九

最近,我读到了《论语》中的一段话:“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段话虽然简短,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却让我深感启发,特别是在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

首先,“出门如见大宾”,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是我们的“大宾”。我们要以最真诚的微笑,最温暖的话语,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其次,“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以最严谨的态度,最专业的素养,对待我们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更是引导他们的成长,塑造他们的性格,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就像“承大祭”一样,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以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以最大的爱心,最深的同情,对待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有的聪明活泼,有的内向害羞,有的听话懂事,有的调皮捣蛋。无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都要以同样的爱心和同情对待他们,不能因为他们的不同而有所偏颇。我们要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最后,“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以最宽广的胸怀,最平和的心态,对待我们的生活。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有时候甚至会感到疲惫和无力。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抱怨和埋怨,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工作的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快乐的幼儿园教师。

总的来说,《论语》中的这段话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这些智慧,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后感:《论语》第十三章的深远意义

读到“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这句古语,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格和能力方面的作用,也强调了教育在军事和社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这句话让我思考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能力和思维方式。善人通过七年的教育,能够使民众具备足够的素质和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需要。这体现了教育在塑造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强调了教育者的重要责任。

其次,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教育在军事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在古代社会,军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而教育则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掌握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防御和攻击能力。同时,教育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忠诚和勇气,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这句话也让我思考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教育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同时,教育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这句古语“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第八次学习心得

双语园 大八班 邓娱乐

《论语·子路》第十三章中,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句话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在幼儿园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成长。

在幼儿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模仿能力强的孩子。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正如孔子所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如果我们能够端正自己的品行,那么在引导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就不会有什么困难。

在工作中,我始终秉持这一原则,努力做到以身作则。我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要求孩子们讲卫生,自己就会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我要求孩子们懂礼貌,自己就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们和同事都保持尊重。通过这些细节,我让孩子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同时,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正如孔子所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我们不能端正自己的品行,又怎能去引导别人呢?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此外,我还体会到,在幼儿园工作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能,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总之,在幼儿园工作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孔子所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我们要时刻谨记这一教诲,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论语》第八次学习心得

双语园 大八班 李文清

《论语》第13章,又称“子路篇”,包含了孔子与弟子子路及其他人的对话,主要讨论了政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这一章节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如何治理国家、选拔人才、个人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

在子路篇中,孔子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出了“先之劳之,无倦”的观点,即领导者应该自己先做好,然后带动他人勤劳工作,并且要始终如一,永不倦怠。这不仅是在谈论政治领导,更是在强调一种个人品德和修养。

孔子还提到了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问题,他主张领导者应该选拔贤能之人,并且要重视人才的道德品质。他还强调了名分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名分不正,则言语和行为都会失去正当性,从而导致事情无法成功。

此外,孔子还讨论了“正名”的问题,认为领导者应该首先确保名分(即身份和地位)的正确,只有这样,言语和行动才能顺畅,事情才能成功。他还提到了君子和小人在行为上的区别,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

《论语·子路第十三》是《论语》中非常关键的一章,它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路关于政治、教育和个人修养的对话。在这一章中,孔子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出了“先之劳之,无倦”的观点,意味着领导者应该自己先做好,然后带动他人勤劳工作,并且要始终如一,永不倦怠。这不仅是在谈论政治领导,更是在强调一种个人品德和修养。

此外,孔子还提到了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问题,他主张领导者应该选拔贤能之人,并且要重视人才的道德品质。他还强调了名分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名分不正,则言语和行为都会失去正当性,从而导致事情无法成功。

孔子还讨论了“正名”的问题,认为领导者应该首先确保名分(即身份和地位)的正确,只有这样,言语和行动才能顺畅,事情才能成功。他还提到了君子和小人在行为上的区别,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公正地选拔和使用人才,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准则。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学习感悟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之重大。而《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也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首先,我们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来温暖童心。

《论语》中强调的“仁爱”思想,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幼儿期是孩子们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关爱和温暖。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用仁爱之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感。特别在孩子新入园,小班时,他们处于紧张焦虑,时常孤独难过的时候,我们应该耐心陪伴和引导孩子,常常拥抱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真诚和关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因材施教,启迪智慧

《论语》中提到的“因材施教”原则,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言行一致,树立榜样

《论语》中强调的“言行一致”原则,对幼儿园老师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孩子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往往通过观察老师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我们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们。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孩子明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日常小事做起,真正的言行合一。

四、德育为先,注重品行

《论语》中重视德育的思想,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德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品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和学习德育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步

《论语》中提到的“学而不厌”和“温故而知新”等思想,也为我们幼儿园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中汲取教训和启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团结协作,共同成长

《论语》中强调的“和而不同”和“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也为我们幼儿园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需要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成长。我们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和个性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其他教育机构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论语》学习对我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论语》中的智慧和哲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大家的聆听!

《论语》第八次学习心得

小十一班  张芬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差异和多元化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独特的背景、性格和观念,我们之间的不同,也正是我们世界的美丽和丰富之处。然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差异却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在论语中,孔子给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智慧启示,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之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在保持自己独立性的同时,尊重并接纳他人的差异性,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小人则只追求完全的相同,忽略了差异的存在,导致了矛盾和冲突。
 理解这个道理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而不同”这个词。和,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和谐、和平、合作;而不同,则是指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因此,“和而不同”意味着我们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和谐。这需要我们在包容差异的同时,也要承认自己的独特性,不要试图改变他人,而是要学会欣赏他人的独特性。相反,“同而不和”则是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追求完全的相同,试图消除个体之间的差异,但结果往往是导致矛盾和冲突。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而当这种行为被强制要求时,就会产生不满和反抗。
   在生活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智慧无处不在。例如,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我们不同意,也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而在家庭中,我们需要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和习惯,学会欣赏他们的独特性,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总的来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智慧指导。它提醒我们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和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应用这一智慧,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论语》读后感

《论语》子路篇,真是让人深感孔子的教育智慧和政治哲学。

首先,子路篇中孔子对于“君子”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强调了君子的修养、品德和行为举止,让我理解到,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再者,孔子在子路篇中对于“仁”的阐述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强调“仁”不仅仅是一种内心的善良,更是一种实践的行动,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后,我也被孔子与子路之间的师生情谊所感动。孔子对子路的教导,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于品德、修养和人生哲学的指导。这让我深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人。

总的来说,《论语》子路篇给我带来了很多深刻的启示和感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哲学。我相信,这些思想和哲学将对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这句话来自《论语》子路篇,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他提到,即使能背诵《诗经》三百篇,但如果不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政务中,无法处理政事;或者不能作为使者,在各国间独当一面地处理外交事务,那么,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读后感是: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知识如果脱离了实践,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例如,学习一门技术或语言,我们应该努力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或生活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或课堂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此外,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提高。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总的来说,孔子的这句话让我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激发了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的决心。

正身立教,启航幼儿成长之

藤信园双语班小十班:薛思阳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这句话,乍一听似乎与幼儿教育毫不相干,但仔细琢磨,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这不仅仅是对从政者的劝诫,更是对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幼儿教育者的深深启示。

在幼儿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么有趣。他们的心灵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而这张白纸上的第一笔,往往是由我们这些教育者来书写的。因此,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将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成为他们日后行为规范的蓝本。

“苟正其身矣”,这里的“正其身”不仅仅是指外在的行为举止,更包括内在的思想品德。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做到诚实守信、公正无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幼儿心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在幼儿教育中,“正其身”还意味着我们要有耐心、有爱心。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我们耐心地引导、悉心地照顾。我们要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耐心去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于从政乎何有?”这里的“从政”可以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先“正其身”,那么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自然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因为我们已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孩子们自然会受到我们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反之,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正其身”,经常言行不一、说谎欺骗,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们做到这些呢?我们的行为举止,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孩子们,甚至可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教育中,“苟正其身矣”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教育者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善良友善,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还要有耐心、有爱心,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幼儿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服务,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总之,“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先“正其身”,做到言行一致、善良友善,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还要有耐心、有爱心,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第六组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赵洁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

然而,生命短暂,能够熟读几本珍品已是幸事。那么,在灿若星河的书卷中,有没有一本书,让你一读就爱上,日日诵读、夜夜省思呢?我如此幸运,遇到了这样一本经典,它便是《论语》。这本书,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句子,出现的频次之高,运用的情境之广,已然显示出经典的旺盛生命力。说起我和《论语》缘分,起于初中语文课本《论语十则》一文,虽只有寥寥几章,读来却意味深长。大学毕业后,恍然迷茫之际,接触到国学经典,其中读得最多最熟的,当属《论语》。古代经典精深奥妙,背诵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支撑我的,还是《论语》那字字句句中潜藏的智慧我深深觉得,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读一读《论语》,不为功名利禄,不为哗众取宠,只为获得内心的祥和与安宁。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经典代表作,记录了至圣先师孔子以及部分优秀弟子的言论,全书一万五千多字,字数不算多,但其微言大义,虽然有些句子早已化为俗语,但大部分还是晦涩难懂,若想融会贯通,还是需要费一番气力。

在读背《论语》的过程中,我获益良多,因才学尚浅,无法穷尽,只说三点。

其一,《论语》教人学做君子。君子二字,在《论语》中出现一百多次,频率非常高。“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不器”“君子求诸己”……何为君子?《论语》中的“君子”分为有德者、有位者或有德又有位者三类儒家看重修身,修身即是修养身心、管好言行。孔门最为推崇的君子,自然是有德之类,“学而优则仕”,德行修好了,功名利禄自在其中矣。读《论语》,可以解锁君子法则,在生活中省思践行,达到修身的目的。

其二,《论语》教我们学当人师。作为教育者,除了传授知识,更应该做一个人师。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得。”孔子就是一位伟大的人师。我们都知道要“因材施教”,若你读过《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将“因材施教”做到极致。如《论语》中有很多弟子提问,不同的学生问相同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不同;相同的学生问相同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仍旧不同。这种变通,就是教书育人的功力,弟子为此折服,所以在他53岁周游列国时,有那么多学生愿意和他同甘苦、共患难。作为老师,孔子自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八个字,看似朴实,奉行却难。其中精髓就在于“学”字。想为人师,必当终身学习,让自己成为汩汩流淌的溪水,浇灌滋养未来的希望。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六周

 

张茗茗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第五章

本篇共二十八章,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孔子的学问之道,多以用为主,而不是侃侃而谈,纸上谈兵,文中事例主要是评论弟子施政才能、仁德品行,褒贬不一。主要评论人物的德行、仁德,孔子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当代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本篇中还包含有孔子嫁女,孔子对弟子、他人的评价,对德行的肯定与批判,在和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从孔子嫁女中,可见孔子对人才的认定,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是否有德,也可以看出孔子评人论事的标准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某件事儿轻易论断,而是辩证地看待一个人。虽然只言片语中很难看到孔子所选女婿全貌,但从孔子的标准来看,此人应该是品德高尚之人。孔子对众弟子及他人的评价中,或有赞扬,或有批评,比如孔子肯定冉雍的仁德,而否定浮华的言语;漆彫开对仕的谦虚,不做无把握之事,孔子欣慰不已;孔子称赞宴婴的交友之道,与人交往能善始善终,保持长久的友谊;孔子对子路忠诚的肯定,对其好勇的否定;对申根欲望过多的批判等等,都是从弟子为人处事的现实中肯定他所弘扬的“仁”。从这些具体的交谈中可看出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事方法、人格修养。

有一则这样的记载: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到海外去,能跟随他的可能只有仲由了。子路听了这样的话很高兴,此时孔子却改口补充道:仲由太好勇了,这方面已经超过了我,其他就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了。子路非常的忠诚勇敢,一直担任着孔子的保镖。孔子也深知子路为人,所以他才会说当他完全失败且失望的时候,也只有子路一人会跟随他,其余的人可能都有作鸟兽散了。这句话对于子路而言,无疑是很高的认可与褒奖。但是子路的性格一向就是容易沾沾自喜,尤其是得到了孔子这样一个犹如最高荣誉的评价,自然是高兴得无法形容。而孔子见状自然是要对症下药,并且一下子就是一剂猛药。无所取材四个字顿时让在云头飘飘然半天的子路再一次被闷棍打回地面。

   为什么孔子要这样做,我认为答案可能在《论语》的先进篇里。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站在孔子的身边,正直而又恭顺的气质;子路,刚强而又直率的气质;冉有、子路,温和而又快乐的气质。孔子看着他们笑了,但是又转喜为忧,像仲由这样刚强,恐怕不好啊。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孔子为什么总是打击子路,不愿意让他过于得意了。子路的性格特征正是刚强直率。而孔子当时为乱世,老子也曾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像子路这样刚强直率的人很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受到伤害和责难。孔子正是因为爱惜子路,希望他能够化刚为柔,从而在当时的乱世文化中容身下来,才会不断地去提醒子路。

   还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不愧是圣人的弟子,与咱们当代人确实不同。咱们当代人成天价嚷着要为自己充电,但决大多数人都是急于获得所谓知识,很少去领会其中的道理。各类培训、讲座的场面就可以窥见一斑,听着往往是忙于记录、拍照,很少有人认真听讲,他们记录、拍摄的内容,恐怕也不会回去认往往是忙于记录、拍照,很少有人认真听讲,他们记录、拍摄的内容,恐怕也不会回去认真学习、领会。其实弄明白一个道理,比记录下千万条道理更为重要,咱们确实应当学习子路,在忙于领会、践行旧的道理之前,不必急着去求寻新的道理。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八周

 

张茗茗

学习时间

2024.5.13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在本篇中,曾子讲的虽然是国家大事,但是其核心内容还是个人修身的问题。他觉得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政,都要做君子,而且还要做真君子。但是,要如何做才能成为真正的社稷之臣呢?对此,曾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说到“托六尺之孤”,不禁让人想起刘备托孤之事。刘备兵败猇亭,病困白帝城,在去世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同时也把国家托付给了他。诸葛亮没有辜负这个嘱托,用尽平生才智辅佐刘禅,即便是阿斗扶不起,诸葛亮也没有放弃努力,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此举,堪称君子的典范,也为他赢得了千秋美名。历史上,担当起并成功完成托孤之责的名臣还有西周的周公、西汉的霍光等人。他们与诸葛亮一样,永远彪炳史册。但是,能勇于承担托孤之责并矢志不渝的,唯有君子,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历史上,王莽、司马懿等人,都曾被寄予托孤之任,但遗憾的是他们都背叛了自己的诺言,辜负了国家的厚望,成为篡权夺国的乱臣贼子。

   其次是“临大节而不可夺”,这是对托孤寄命之人的更高要求。真正的君子在小事上犯些糊涂没有关系,但是当面临大节关头时,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变节行为。文天祥前半生可谓是风流放诞,但当国家大难来临之际,却能挺身而出,并从容就义。即便是在被捕之后,他依然不为眼前的利益所惑,自身的气节没有丝毫的改变,就连忽必烈都对其敬重有加。正所谓“慷慨捐身易,从容就义难”。身为君子者,应当有所坚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堪当托孤之臣,否则只能称得上个“具臣”而已。曾子在本章中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设问句作为结尾,意在强调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人,肯定是个“君子”。而且,这个君子也不仅仅是指修养上达到了君子的境界,在能力上还要有着出色的本事,也即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若是能够辅弼君主,执掌国家大政,在大节关头绝不动动摇,不被外物所惑,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讲原则的真君子。

在现代的社会中,不会再有“托六尺之孤”的现象,但应该坚持操守这一点没变。可以批评虚假和虚伪,但却不能亵渎正义,推脱责任。特别是面临大是大非的时候,应该有坚守正义的执着。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不去随波逐流。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白婷婷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公冶长篇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浩瀚星空中,《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孔子的智慧与儒家学派的精髓。而其中的《公冶长篇》更是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思考。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围绕《论语·公冶长篇》展开,分享我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想明确的是,通过阅读《论语·公冶长篇》,我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儒家价值观,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以指导我在现代社会中的行为与思考。同时,我也期望通过分享我的心得体会,能够引发更多人对儒家文化的关注与思考,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孔子对于治理国家和培养人才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他强调了道德品质和才能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发挥自己的价值。

同时,孔子在《公冶长篇》中也提到了“君子不器”的观点。他认为,一个真正有德行的君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技能或才能,而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全面的素质。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某一方面的成就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相反,我们应该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此外,《论语·公冶长篇》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我们以诚待人、以信取胜时,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推动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的来说,《论语·公冶长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感悟。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儒家价值观,还引导我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文化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同时,我也期望通过分享我的心得体会,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白婷婷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论语·述而篇》作为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和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的世界。在阅读这篇经典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道德、学问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在人生态度方面,《论语·述而篇》让我明白了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孔子在篇中多次提到“不怨天,不尤人”,即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外部环境或他人。这种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让我意识到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其实是成长的催化剂,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克服,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其次,在道德修养方面,《论语·述而篇》强调了诚信、仁爱等品质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心胸坦荡、正直无私,而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则会常常感到忧虑和不安。这让我明白,诚信和仁爱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这些品质,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它们。

此外,在学问追求方面,《论语·述而篇》也让我受益良多。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学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让我意识到,学问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获得名利,更是一种充实自我、提升境界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最后,在阅读《论语·述而篇》的过程中,我还领悟到了许多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和谐的深刻道理。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与人相处时能够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使存在分歧也能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而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则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别人保持一致,但内心却缺乏真正的和谐与理解。这让我明白,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化解矛盾和冲突,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论语·述而篇》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还引导我们在学问追求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不断进步。通过阅读这篇经典,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将这些体会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学问、有智慧的人。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李锦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

翻开《论语》这本儒家经典,映入眼帘的便是《学而》篇。“学而篇第一”,《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可见儒家对学习的重视。

“学而”,要学什么呢?我认为,“学而”所讲的“学”,大致有二,一为“学文”,即学习文化知识;二为“学做人”即学习做人之道,处世之道。

首先,是学习文化知识。开篇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一句阐述学习方法的句子。曾子就曾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传不习乎?”可见儒家对于复习的重视。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时不时地实践,时不时地提醒自己复习,不断巩固所学,从而得以进步。说到“复习”,我便忆起了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曾拜师襄为师学琴。第一天,他学了一首曲子,刚开始他弹得磕磕绊绊,十分生疏,回去后他就不断练习。几天后,孔子便将此曲弹得极为熟练。老师准备教他新的曲目时,孔子却说“不可”,回去仍旧继续练习。又过了几天,孔子不仅弹得流畅,还在演奏时加入了自己对曲子的理解,琴声忽轻忽重,一会儿似山峦巍峨雄奇,一会儿如泉水汩汩作响,一曲终了,老师拜向孔子,请他作自己的老师。可见孔子对于“复习”不仅仅表达在言语之中,也落实到了行动之上。时至今日,“复习”仍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法。每天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防止遗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知识“一遍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孔子在春秋时期就悟出了这一方法,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他对学习理解之深刻,头脑之聪颖。

其次,是“学做人”。在读《论语》时,我发现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在《学而》之中,几乎每一句都在强调“学美德”,“为君子”。不论是对“孝”的反复提及,还是对“仁德”的推崇,字句中都渗透着“学礼”。而如今,“礼”似乎被我们淡化了,社会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比比皆是,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孔子推行“泛爱众”,他们却实践着“泛爱己”。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有些人却顶撞长辈,心中无孝,手足间斤斤计较,贪图便宜,满口谎言,虚伪做作。即便他们学了文,这些学文之前不修德的人,也只会成为“斯文败类”,社会“毒瘤”。

如今,在这个以高考为目的的教育大环境中,我们似乎少了对“礼”的重视。在聚会上,总能听到长辈们比孩子的分数,比孩子的成绩排名。我希望,在今后的团聚中,能多听到些对长辈的关怀,晚辈们多问问,“妈,今年冬天要不要我给您添几件新棉衣?”“爸,您的腿还痛不痛?”重拾那些积灰已久的“礼”的文化结晶,毕竟先得有“礼”,读一本《论语》,读的是红尘正道,读的是天地至美,读的是人间正气。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孔子与学生们的对话之中。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伊茗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第五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追求的是道德和正义,小人追逐的是利益得失。处理事务时,君子一定要先辨明是非曲直,小人则先计较自己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君子尊崇道德而轻视功利,小人计较利益而抛弃正义。

正人君子洁身自好,讲究道德,追求公平与正义,往往受人尊敬;邪恶小人往往品格低下,违法乱纪,常常遭人唾弃。做君子,是每个人都应当树立的正确人生观。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是人的良知。

一个有良知的人,把人世间的正义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追求正义,他们可以不顾自身的安危,抛弃自己的私利。而一个没有良知的人,很容易被利益蒙蔽双眼,往往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患得患失,处处表现出小人行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语,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孔子宣说的一条道德原则,毋宁说是孔子教导我们的一条政治原则。就道德原则来讲,它固然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有德行的“君子”,但对于儒家而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满足于“成己”,同时还要“成物”。此正如焦循所说:儒者知义利之辨,可以守己,而不可以治天下。天下不能皆为君子,则舍利不可以治天下之小人。小人利而后可义。君子以利天下为义。是故利在己,虽义亦利也;利在天下,即利即义也。孔子言此,正欲君子之治小人者,知小人喻于利。

“义”与“利”截然两分,固然可以成就有德之“君子”,即焦循所说的可以“守己”,但儒家的使命,除了修身之外,更要紧的是治国平天下。对有“位”之“君子”而言,治国平天下首先意味着如何面对庶民。如前所述,庶民首先要能生存,故治国必使百姓有“利”得以养生送死,从而儒家视“养民”为治国之首务,并视“与民争利”为大恶。其次,如焦循所说,就现实的社会来说,并不是人人都是有德之“君子”,欲天下之人皆舍“利”不谈,事实上并不可能。因此,“君子”之治天下,必因天下之情,在承认“利”之合法性的前提下,因“利”而导之成“义”,孔子主张庶之、富之然后教之,孟子提出“制民之产”,其精义即在于此。再者,对儒家而言,行教化者是“君子”,被教化者是“小人”,故严格之道德要求仅针对“君子”而言,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这样才有可能如孔子所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也唯有这样,政治的实质才可能如孔子所说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然而,“君子”为政以化民成俗为务,则道德之诉求亦自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就此而言,以“位”分君子、小人,似更合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语的本旨。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八周

 

伊茗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第七章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这是孔子跟弟子们讲的,跟弟子们讲,也就是启发弟子应该怎么学。孔子要教一个人,他不是随随便便教,他要看到这个人时机成熟,可以教了,这时候才教,教起来不费劲,学的人也不会感觉到压力。所以孔子他的教学法是很好的,是启发式教学,不是填鸭式,这是给弟子足够的他自己领悟消化的空间。

所以他必定是等待弟子「心愤愤,口悱悱」,这个愤,是指学者、弟子他有一种发愤的心,我们叫发愤图强,图什么?图开悟,图得道。他真正有那样一种真诚心出来,想要真的去悟道了,可是这个时候他没有办法自己突破,孔子这时候就启示他。如果没到这样的一个程度,没有到发愤那个状态,启发他他也听不懂,他也开不了悟,所以叫『不愤不启』。

像子贡这样的人,他能够闻一知二,那颜回就比他更厉害,闻一知十,就不仅是举一反三了,闻一知十。这个学生一定是老师最用心去教。通篇《论语》,颜回向夫子请问只有两次,一次是问仁,一次是问为国,就是问政,怎么治国的,就两个问题,他已经能够闻一知十。听到一个他就能够全部通,这个人根性强、根性利,正因为颜回对老师最为尊敬。颜回《论语》在里面讲他的老师,能看出他对老师的那种尊重,超过其它的弟子。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李幸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论语》犹如。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更是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智慧.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和思考。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引发更多人的共鸣和探讨。

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怨是用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这两个人自己产生的抱怨会少很多:第二种是,怨的对象是伯夷和叔齐,意思是,埋怨他俩的人会越来越

少,“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想做一个好人,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千吗要埋怨呢?这句话中,“怨”的主语就是伯夷和叔齐,所以我认为,此处“怨是用希”的主语依然是伯夷和叔齐。

在教大家怎样才能够不生怨恨,怎样才能够不天天纠结。《心的重建》这本书讲到,我们过去受过的-些伤,比如被别人欺负,或者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可能会在我们心中不断地反刍,心理学上的反刍,是指每过一段时间就想起这件事,感到难过和痛苦,

这件事仿佛是我们的一个心理漏洞,我们很难挣脱它。如果这个伤害是在童年造成的,很有可能你根本想不起来,但是它进人了你的潜意识,在无形中左右着你的命运,让你总是在同类事情上

栽跟头。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之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回和子路说的都是人生理想。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敞之而无憾。”子路的意思是,我愿意把我的好东西都分享给朋友们,用坏了、用破了,都没关系,无所谓。颜回说,希望自己做了很多事,有很多的功劳和贡献,但不需要跟别人吹牛,只要觉得是自己愿意做的就满足了。子路和颜回各自表明了志向之后,子路就问孔子:老师,你未来想成为-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三个人的境界,一个比一个高子路抛弃了外物,觉得外在的东西,不需要留恋,他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颜回抛弃了了名声,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好好修炼自己就很满足了,这类似于佛教小乘的境界;到了孔子这儿。是佛教大乘的境界他想到的是别人,是我能够让老者因为我而安心,朋友对我信任,让后人记得我”这段对话,代表着这三个人希望拥有的人生理想,子路是不恋外物,颜回是自度,孔子是度人。论语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批判性思维的最低层次,是一个人从不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总觉得是别人的错;比这个境界高一点的,一是知道自己错了,但不愿意承认,虽然自己心知肚明,但别人批评就是不行:二是知道自己错了,也愿意承认,但不愿意说出米:最高的境界,是知道自己错了,也能够坦然地告诉大家,这就叫作自我批判的外显化。对于每个人来说,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的不是批判别人而是批判自己,要经常反思自己所做的决定,反思自己的推论是不是科学的、公平的,是不是符合逻辑的。当我们能够将批判性思维贯彻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就会大大减少。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李幸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

在深入研读《论语·述而篇》后,我深感这部经典之作所蕴含的智慧与深邃。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通过学习,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对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多次强调了“仁”的核心地位。他认为,“仁”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基石。通过孔子的言传身教,我深刻体会到“仁”的内涵,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追求和谐。这种思想不仅对于古代社会有重要意义,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同时,孔子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者应该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教导学生,帮助他们成长进步。这种学习态度和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学习《论语·述而篇》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孔子的谦虚和自省精神。孔子虽然贵为圣人,但他并不自满自足,而是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精神不仅对于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总之,《论语·述而篇》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深入思考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部经典,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在心灵深处受到了洗礼和启迪。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践行孔子的思想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拓姣姣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公治长》一篇中内容很多,而且涉及不同方面,这里说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段的感受。

子路不愧是圣人的弟子,与咱们当代人确实不同。咱们当代人大多数都是急于获得所谓“知识”,很少去领会其中的道理。各类培训、讲座的场面就可以窥见一斑,听着往往是忙于记录、拍照,很少有人认真听讲,他们记录、拍摄的内容,恐怕也不会回去认真学习、领会。其实弄明白一个道理,比记录下千万条道理更为重要,咱们确实应当学习子路,在忙于领会、践行旧的道理之前,不必急着去求寻新的道理。

孔子胜人之处在于“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正是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是孔子“仁德”的最高境界,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就好比我不骗你,你也别骗我。而社会现实是: 你可以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但别人却不管你乐意不乐意,偏要把他的意志强加于你,你如何能抵制?因此,孔子认为子贡是做不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在此也许是孔子对子贡的批评,也许是孔子对子贡的激

我们应随时不忘“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圣训,注意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例如噪音是我所不欲的,推想他人,务必与我同感,因此,我看电视时,不可放大声音,开车时不可乱按喇叭,更不可在公园里用扩音器强迫大众听我唱歌或演讲;又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果菜农药余毒,都是我所不欲,我想也不会有人所欲,因此,我的工厂不可任意排废水,冒黑烟,我的果菜农药未消除,不可采收出售,不文明的语言是我所不欲的,别人也不会所欲,因此,无论何时都应文明用语。以此类推,无论对待何事,都应该这样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拓姣姣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朴素的语言中无不透露着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好似一个媒介,我们既可以通过它了解到孔子的生平事迹、为人处世,又可以学会审视自我、收获人生哲理。

品读《论语》,懂得学习上求真的重要性。在学习上要求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你的言行都有可能被别人知晓。品读《论语》,明白人要行中庸之道。《论语·述而》有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不宣”,就是要求我们要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即要求我们处理事情要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态度,要把握好分寸,拿捍好力度,使事情处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懂得度的把握,懂得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好分寸,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我觉得这种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更是一种补益,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烦躁似乎成了一种常态,人们也很难将情绪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里。对于刚上大学的我们来说,就如同步入了一个小型社会,那么如何处理好各种事情,如何拿捏好其中的一个度,中庸之道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品读《论语》,我对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被理解,而孔子却说:“不欲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毕竟,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了让别人理解你而苛刻对待或强迫他人更是不可取的。面对种种的不理解,我们只需要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五周

 

王鑫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公冶长篇》

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研读《论语·公冶长篇》后,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学习心得:

1. 以仁爱为本:《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仁”的重要性,如“仁者爱人”。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这启示我要始终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营造充满爱的教育环境。无论是日常照料、教学活动还是与家长沟通,都要以仁爱之心为出发点,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2. 注重品德教育:“公冶长篇”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论述,如“敏于事而慎于言”。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幼儿教师,除了教授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对孩子品德的塑造。通过日常言行示范、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3. 启发式教学: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倡导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差异,设计丰富多样的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4.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孔子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结合,如“听其言而观其行”。在幼儿园教育中,我将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如环保意识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做到知行合一。

5. 持续自我提升:“公冶长篇”中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和教诲,体现了他对教育者的高标准要求。作为幼儿教师,我深感自身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我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的成长。

总的来说,《论语·公冶长篇》的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坚定了以仁爱为核心、以品德教育为根本、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注重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理念,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儿童贡献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王鑫

学习时间

2024.5.0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学习《论语·述而》篇,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深感受益匪浅。这部儒家经典不仅蕴含了孔子关于教育、个人修养与社会伦理的深刻见解,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深切关怀,这对于指导我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实践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述而》中孔子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直接触动了我的教育初心。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面对的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渴望知识的心灵。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是无穷的,这要求我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保持对新知的渴望,才能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需要。同时,“诲人不倦”更是提醒我要有耐心,用爱心和细心去引导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的学习速度如何,都不放弃任何一个,帮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下成长。

其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让我反思教育的真谛。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容易被外在的繁华所迷惑,而忘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段话提醒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拥有简朴生活中的快乐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日常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感恩、知足的心态,让他们学会在简单的事物中发现乐趣,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

再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让我思考如何通过教育塑造孩子们的人格。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冲突。我应当引导他们成为内心光明磊落的“君子”,教会他们真诚待人、宽容大度,避免斤斤计较的小人心态,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

最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则启示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重视价值观的培养。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帮助孩子们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不是来自于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而是内心的充实与道德的高尚。

总之,《论语·述而》篇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以爱育心、以文化人的道路上。我会将这些宝贵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奚维娜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本周我们小组一起学习《论语》述而篇,非常感激有机会学习《论语》这本书。《论语》述而篇讲述了孔子关于教育、生活、道德等方面的观点,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论语》述而篇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主张通过学习、思考和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在幼儿园工作中,我也一直秉持着这一理念,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习惯。同时,我也认为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思想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处理与同事、家长、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生命。

作为幼儿园保健老师,我也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孔子的思想对幼儿园保健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孔子的道德观念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倡“仁爱、诚信、礼义”,这些价值观在幼儿园教育中尤为重要。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让他们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根据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进行保健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同时,孔子的教育思想也让我意识到老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同时,孔子也提倡“温故而知新”,鼓励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孩子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作为一名保健老师,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论语·述而》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成长环境。

它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健康、有意义的成长环境。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邢婷婷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公冶长的故事,我就被他的智慧和坚韧精神深深打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感这个故事对我个人的成长和教育理念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冶长,一个古老而深邃的名字,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人生的哲理。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帮助我理解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他的智慧和洞察力,使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公冶长的故事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孩子认字、认数,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要鼓励他们勇敢地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公冶长的坚韧精神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幼儿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付出的工作,我们不能期待一夜之间就能看到明显的成果。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持续地鼓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再者,公冶长的故事也让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欣赏他们的优点,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总的来说,学习公冶长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用爱去引导,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会将公冶长的智慧融入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幼儿教师。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邢婷婷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在本节学习的过程中,我首先被《述而篇》中所强调的“言传身教”所触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更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举止、态度情绪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们。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在我们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同时,《述而篇》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让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下学习和成长。这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个孩子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教育资源和引导。

此外,《述而篇》还提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我认为这是非常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孩子们天性好奇、活泼好动,他们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索。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游戏的引入和运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学习和实践《述而篇》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对于幼儿教育的巨大推动作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言传教、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等教育理念的运用,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引导。同时,我也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述而篇》等经典文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们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情感。在《述而篇》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这些对我而言都是宝贵的启示,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此外,我也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在学习《述而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及如何与其他教师合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学习《述而篇》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幼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我将继续以《述而篇》等经典文献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张梦凡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

《论语·公冶长篇》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不仅承载着孔子的智慧,也体现了其门徒对公冶长的赞誉与怀念。在深入阅读之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之深邃,对人性、道德和处世之道的理解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论语·公冶长篇》主要讲述了公冶长这一人物的品行与事迹,以及孔子对其的高度评价。在孔子看来,公冶长虽在容貌上并不出众,但却具备着难能可贵的品质——他正直无私,言行一致,这是孔子所极为推崇的。在孔子的眼中,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远胜于外在的容貌和形象。

我对此深感认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在的形象所迷惑,认为容貌、财富或地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但阅读《论语·公冶长篇》后,我意识到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是短暂的,真正能够让人敬佩和尊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

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其个人的赞誉,更是对一种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的肯定。在孔子的哲学中,仁、义、礼、智、信是构成一个人品行的五大要素。公冶长正是这些品质的典范,他不仅在学问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德行上无可挑剔。这种对内在修养的追求,对道德品行的重视,正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的。

此外,《论语·公冶长篇》还让我对孔子的教育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孔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这与我们现代教育中的“德育为先”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孔子的观念中,一个人的学问再高,如果道德败坏,那也是毫无意义的。这让我更加明白,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健全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人格修养。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需要一盏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论语·公冶长篇》就是这样一盏灯,它照亮了我们对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行的追求之路。通过阅读这篇经典,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更加明白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这些理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感悟和体会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张梦凡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

《论语·述而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和思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与博学,也从中领悟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首先,孔子强调“仁”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善良、宽容等品质,才能真正做到“爱人”。他教导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同时也要学会包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完善自己。这种“仁爱”的思想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他人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其次,孔子注重学习和思考。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或看法,而是要经过深入分析和判断后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诚信和责任感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他也要求我们在面对责任时不能逃避或推卸,而是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诚信的原则,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最后,孔子还提倡积极进取的精神。他认为,人的一生不应该只是追求安逸的生活,而应该不断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他鼓励人们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强者。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卓越,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通过对《论语·述而篇》的学习,我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了解更加深入。他的智慧和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事。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仁爱”“学习”“诚信”“进取”的精神,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九周

 

赵菊

学习时间

2024.5.8

学习内容

《论语》述而篇

“述而篇”这一篇章不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更深刻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深刻的启示,也对孔子的智慧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

“述而篇”中,孔子强调的是“述而不作”的学习态度。他提倡通过学习和传承前人的智慧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创新和发明。这种学习态度让我认识到,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注重积累和实践,更要学会尊重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实现自我超越。

同时,孔子在“述而篇”中也表达了对于教育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他强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使他们能够真正领悟到学问的真谛。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或学习者,我们都应该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此外,“述而篇”还让我对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孔子提倡的是一种谦逊、谨慎、宽容的处世态度。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同时,他也强调要宽容对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来与人相处。这种处世之道让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以真诚和善良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人。

通过学习“述而篇”,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魅力。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智者。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修养,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这次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论语》这部经典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让我在思想和行为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秉持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处世之道,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为实现更加美好的人生而不懈努力。



雁塔区藤信幼儿园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

学习周

第七周

姓名

赵菊

学习时间

2024.4.17

学习内容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公冶长篇更是展现了孔子对于人才、德行、政治等多方面的深刻见解。在学习公冶长篇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不少心得和启示。

公冶长篇中,孔子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提出了“君子不器”的观点。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人才不应该被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职业,而应该是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这让我意识到,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是应该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公冶长篇中,孔子还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决定其能否成为君子的关键因素。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代,道德和品德始终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此外,公冶长篇还涉及了政治方面的内容。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具备智慧、仁爱、勇气等多种品质。这让我认识到,政治不仅仅是一种权力游戏,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人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例如,有时候我会对公冶长篇中的某些观点产生质疑或不解。但是,通过不断地思考、讨论和实践,我逐渐理解了这些观点的内涵和意义。这也让我意识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过程。

总之,学习公冶长篇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将这些心得和启示付诸实践,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