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分享 -> 正文

正蒙三院2024春季第九周心得分享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21


正蒙三院三组

论语》心得体会周婷

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这个假期在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

读到这,我犹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我也会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与同事和平相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教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老师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即使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降临,我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

因为我坚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我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我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们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无论对朋友领导还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最美的境界。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别人的攻讦也好,吹捧也罢,全不必当回事的。假如有人捧你捧得太厉害了,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目的。就拿孔子本人来说吧,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过是利用他的学说,用以禁锢民众思想,作为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工具罢了。所以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做事一定要问心无愧,不要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认清糖衣裹着的往往是炮弹。赞也好,贬也罢,嘴巴是生在别人身上的,谁都有说话的权利,岂是谁能左右得了的?

孔子有这样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说别人不了解你,嫉妒你、攻击你,你也不恼怒,而是时常反省自己,我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与其浪费时间去反击别人的指责,倒不如埋头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要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孔子曾说过,看一个射箭手技术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没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没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对他人不能太苛刻,宽容别人其实更是宽容自己。

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在处理问题上,有的人会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却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时候我们宽容了别人,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让我们用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吧,这不是消极或懦弱的表现,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风。

是《论语》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对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教会我最多的就是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可以调节关系,避免碰撞;宽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更是一种幸福。它是一盏绿灯,帮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通行。选择了宽容,便选择了财富!读懂了《论语》,便读懂了人生!

学习《论语》之感悟

书院办:杜毅茹

热爱读书的人,既能抬头仰望星空,也能低头看见自己,将所读、所学、所思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方法和本领,让阅读成为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让家庭以书为伴,让耕读传家涵养好家风;与书为友、以书为媒,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期许在本周三的学习中感受到孔子是一个十分谦虚之人,但是唯有勤学好问这件事情他一点也不谦虚。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句话阐明了孔子的性格。孔子为人坦率直爽,他认为忠信不是他自身最突出的品格,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孔子以此来激励后人要有好学之心。不禁反思,在当今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被一些娱乐软件所沉迷,一有闲暇时间就捧着手机刷抖音或者打游戏,让时间弹指一挥便稍纵即逝,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如果把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整理起来,用来好好学习,好好思考,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是会得到不断提升吗?关于学习,孔子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导后人学习要讲究方法,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受蒙蔽而无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不用心去体会学习的内容,就会一知半解,昏昏然而不会有什么收获,如果只是埋头学习而不去思考,永远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领会不到其精髓之所在,最终还是会迷惘不已

学《论语》基本过半了,特别是读第七至十篇,让我感受到了孔子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守。孔子崇尚“周德”,说道:“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在他心里,周代的秩序是他所推崇的,也是他极力维护的,但身在“礼崩乐坏”之际,屡遭四处碰壁之事,多少是有些无奈的,所以才有了“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父!”“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感叹。尽管如此,孔子并没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他“周游”列国宣讲自己的信仰和学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追求“理想秩序”。所以,无论是在居家之时,还是在为政之时,他都依礼而为,且批判违反“礼法”的人和事。这在《乡党》篇中对他言行的记载中,在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观点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要学习孔子“匹夫不可夺志”的精神,尽管生活会有万般荆棘,但要坚守信仰、信念和志气,尽己所能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做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益的人。

作为一名教辅人员,也肩负着建言资政的重要使命,更应不断学习,要把国学精髓,圣贤智慧,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自我完善。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记住,勤奋学习永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对于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对于学习和对《论语》的阅读,就我而言,也仅停留在浅学上,今后,我将努力把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转化为做好工作的过硬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工作成效,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展现出新时代教辅人员的新风采。


《论语》心得体会

实验中心:樊博艺

仁义礼智信:《论语》强调了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的重要性。仁者爱人,义者正义,礼者尊重,智者明辨,信者诚实。这五种美德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认为人应该追求的道德准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首先修身,使自己品德高尚、才德兼备,然后才能治家、治国、平天下。

言行一致:孔子注重言行一致,他认为一个人说了什么就要做到什么,言行不一致会破坏个人的信誉和社会的秩序。

学而优则仕:孔子提倡学习,并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在于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以便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孝道:《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孝道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个人修养的根本。

和谐共处:孔子主张和谐共处,他认为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自省反思:《论语》中的很多内容都在引导人们自省和反思,提醒人们审视自己的言行和内心,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何雅林

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论语所蕴含的哲理与智慧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于我们辅导员工作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论语》中的“仁爱”与“礼义”思想,为我个人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特别是在我担任辅导员这一角色时,更加明确了我肩负的核心职责。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知倾听、理解和关心学生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实现全面成长。

首先,辅导员工作强调“仁爱”精神,这意味着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需求。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通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课外活动等方式,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与尊重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其次,辅导员工作需遵循“礼义”原则,这要求我们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礼义之道,在于规范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作为辅导员,我应教导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关爱他人,从而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和谐共处,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此基础上,我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礼待人,以义行事。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成为具有道德品质、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优秀人才。

总之,作为一名辅导员,我要以《论语》中的“仁爱”与“礼义”为指导,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我国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将是我职业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作为一名辅导员的核心职责所在。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使我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我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通过平等、开放的对话,建立起更加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

论语还提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让我更加明白,在辅导员工作中,需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差异和多样性,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我时刻铭记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无知,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论语的学习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践行论语中的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导师:李汶姿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之作,每一次学习都会让我觉得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些简洁而深邃的文字,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窥见了古人的智慧与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论语》中的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所强调的“仁爱”、“礼义廉耻”等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通过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这些价值观不仅仅是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它们让我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除了对个人修养的指导,《论语》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比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和求知的态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教会了我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些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质量。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认识到《论语》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提升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参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思想和理念,让它们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灯塔。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论语》,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学习心得-关于胸怀

正蒙三院15A正蒙导师:刘艳芳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拥有旷达胸怀,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能够无愧于心,始终坦坦荡荡这不仅是人们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一种心态,还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若是以私利为重,经常患得患失,心胸狭隘,就会被忧愁烦恼围绕

忧伤愁苦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人们只有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

但是,人与人之间毕竟还存在着差异,即便是在同样的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也不尽相同,有人终日乐观愉快地生活着,而有的人则整日里愁苦不堪。

人生在世,几人没有经历过苦恼、失败和困顿?身遭不幸或身处逆境之时,更应该解放自我,放宽胸怀,否则很容易深陷泥沼而无法自拔。若是一味纠结于名利,患得患失,收获的将是一个可悲的人生。


对应与统一

《论语》中的“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这句话,与《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虽不直接对应,但二者在精神内涵上却有着一定的联系。

首先,它们都强调了“正”和“静”的重要性。《论语》中的“正立”和“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体现了乘车时的端正态度和内心平静,而《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则强调了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志向,才能内心安定、不浮躁。

然而,两者的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论语》中的这句话更侧重于具体行为规范和礼仪的遵守,强调的是在特定场合(如乘车)下的行为举止和态度。而《大学》中的这句话则更侧重于人的内心修养和品德培养,强调的是一个人如何在内在修养上达到“定、静、安、虑、得”的境界。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们可以将这两者的精神内涵结合起来,既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又注重学生的内心修养和品德培养。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志向,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定力和静气,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学生,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论语》二则有感

15A正蒙导师:马玲珑

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宋代学者朱熹注曰:“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意思是做事要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不应以尽说空话、大话、套话、假话而用其有余补做事迟缓之不足,才是做人的基本遵循。所以孔子又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yue)人。”就是说花言巧语,察颜观色,以取悦于他人为根本,尽注意于外表的装饰,而不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就不是君子仁人。

  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又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朱熹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就是将容易放言的话要少说,难于执行的事要多做。亦谓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做任何事情要谨言慎行。

  孔子的这些箴言,不但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的仁人君子,即使在当今社会,亦有特别的启示作用。在一些公文中,不乏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文件越长,实质性的东西越难琢磨。在一些单位中,总有一部分人说得比做得好,却也仍会得到其所求;而做得比说得好的人,不一定受到任用、重用。在一些场合中,善言者总能得到他人的仰慕,而心地实在之人则默默无闻,不被看好。这是社会的弊病,也是用人者的失责。我们呼吁,全社会都应“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牢记前贤教诲,向仁人君子看齐,脚踏实地做实实在在的事,不说空话、假话,少说套话、废话,为人民的福祉,为社会的进步,多做有益的事情。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宋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句话是我们学习论语里最熟悉的两句,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论语》是道德和智慧的凝结,它是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坦率、正直、宽容的友人。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论语》的学习心得感悟

15A正蒙导师:王雪恒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通过历史演变和生活运用,也发生一些有趣的改变。有的与原意已有所出入,“三思而后行”一般劝勉人们行动前要全盘考虑前因后果,慎重作出决定,但是在《论语》中孔子则不大赞成,认为“再,斯可矣”,也就是对一件事情不必反复权衡、再三考虑,只有思考两次,借鉴以住的经验就可以再决定。“临事而惧”,现在一般以为怕事,不愿担事,其实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暴虎冯虎,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好勇斗狠、率性鲁莽之人是不足为伍的,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也就是小心谨慎、善于谋划的人才是可以共事,最有希望成功的。”“愚不可及”,现在是指愚蠢到极点,不可救药。而《论语》“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是指假装愚笨无人可及,此人分明是大智大愚之人!

还有值得关注的现象,学生对孔子的教诲非常用心,视为座右铭,认真践行,一丝不苟,其态可鞠。比如,仲弓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牢记在心、照做不疑;颜渊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认真践行、忠实履行;子路对“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终身诵之、念兹在兹。  

为了更好地履行正蒙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导师应当具有仁爱之心,对学生具备足够的耐心,采取润雨细无声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她们认真学习广博的知识,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许茹

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译文】参与国家祭祀典礼,不把祭肉留到第二天。别的祭肉留存不超过三天。若是存放过了三天,便不吃了。

【启示】孔子对祭祀的物品的重视,其实就是慎终追远,通过严格礼仪,来净化自己心意,达成跟先人的时空交流。

10·10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启示】孔子有一套正确的保健原则,而且能持之以恒。他非常热爱生命,在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能活到七十三岁高龄,说明他的养生之道是相当高明的。

10·11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译文】虽然是糙米饭小菜汤,也一定得先祭一祭,而且祭的时候还一定恭恭敬敬好像斋戒了的一样。

【启示】这章说明孔子在祭祀活动中严肃认真的态度。为什么要如此看重食物?为什么要祭祀?因为我们桌子上这点食物,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这也是老祖宗的智慧,发现了这些食物可以吃,我们才可以吃上。我们现代人之所以过得好。是我们老祖宗,用血与泪,智慧,勤奋,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吃饭前,虔诚的祭一祭。 表现对老祖宗的感恩,敬佩,也表示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

10·12 席不正,不坐。

【译文】坐席摆的方向不合礼制,不坐。

【启示】根据本章中弟子们的记载,孔子在落座之前,若是发现席子没有摆放端正,他是不会坐下的。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对于礼仪细节的高度关注。对任何不合礼制的事情,他都是不会接受的。孔子这种执着于礼仪细节的精神,值得我们注意。

《论语》学习研讨心得——古典智慧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正蒙三院15A:朱钰彤

本周我们主要学习了《论语》子罕篇的后半部分、乡党篇、以及先进篇前部分内容。子罕篇与乡党篇中的许多内容都提及到了古代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思想,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代世界中,我们强调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思想不能被束缚,所以我们要从孔子的言行举止中汲取到深层次的、优良的内容来进行学习,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孔子的每一句话、每一种行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是尊重每


个人的角色和职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秩序。这一点在《论语》学习研讨中尤为突出,它教导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各种关系中寻找平衡,无论是师生、家庭还是社会关系。通过理解每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角色,我们能够更好地尊重他人,促进相互理解和合作。

在《论语》子罕篇和乡党篇中,孔子的教导还强调了个人修养、德行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中,这可以被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智慧,我们可以激励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先进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通过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对话,展示了持续学习和求知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古典智慧与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鼓励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现代教育可以从中汲取灵感,鼓励学生追求知识,同时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论语》中的古典智慧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提醒我们尊重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更强调了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学习的价值。通过将这些古典智慧融入现代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有道德观念、更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

——正蒙三院第一组

正蒙导师周记九任方

自从我开始接触并深入学习《论语》以来,这部千年之前的儒家经典著作,便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实用的生活智慧以及充满智慧的语言风格,深深吸引了我。下面,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被《论语》的哲理深度所震撼。《论语》中充满了对人生、道德、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它让我明白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以诚为本,以善为行,这是人生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在复杂世界中立足的根本。

其次,《论语》的实用智慧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论语》并不是部空洞的哲学著作,而是一部充满了生活智慧的宝典。它告诉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这些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也可以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和坚定。

此外,我也被《论语》的语言魅力所打动。它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被其中的某些句子深深打动,仿佛有一种力量在引导我,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这些智慧。

总的来说,学习《论语》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道德和社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用它的智慧来指导我的生活,帮助我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闲难。

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论语》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和毅力。毕竟,这是一部千年之前的经典,其中的许多思想和观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实践。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论语》的精髓,让它的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去研读《论语》,尽可能地将其中的智慧和哲理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论语》的智慧,让这部千年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一组+高歌

 “学而”,“学而”,要学什么呢?我认为,“学而”所讲的“学”,大致有二,一为“学文”,即学习文化知识;二为“学做人”即学习做人之道,处世之道。

   首先,是学习文化知识。开篇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一句阐述学习方法的句子。曾子就曾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传不习乎?”可见儒家对于复习的重视。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时不时地实践,时不时地提醒自己复习,不断巩固所学,从而得以进步。说到“复习”,我便忆起了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曾拜师襄为师学琴。第一天,他学了一首曲子,刚开始他弹得磕磕绊绊,十分生疏,回去后他就不断练习。几天后,孔子便将此曲弹得极为熟练。老师准备教他新的曲目时,孔子却说“不可”,回去仍旧继续练习。又过了几天,孔子不仅弹得流畅,还在演奏时加入了自己对曲子的理解,琴声忽轻忽重,一会儿似山峦巍峨雄奇,一会儿如泉水汩汩作响,一曲终了,老师拜向孔子,请他作自己的老师。可见孔子对于“复习”不仅仅表达在言语之中,也落实到了行动之上。时至今日,“复习”仍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法。每天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防止遗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知识“一遍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孔子在春秋时期就悟出了这一方法,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他对学习理解之深刻,头脑之聪颖。

   其次,是“学做人”。在读《论语》时,我发现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在《学而》之中,几乎每一句都在强调“学美德”,“为君子”。不论是对“孝”的反复提及,还是对“仁德”的推崇,字句中都渗透着“学礼”。而如今,“礼”似乎被我们淡化了,社会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比比皆是,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孔子推行“泛爱众”,他们却实践着“泛爱己”。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有些人却顶撞长辈,心中无孝,手足间斤斤计较,贪图便宜,满口谎言,虚伪做作。即便他们学了文,这些学文之前不修德的人,也只会成为“斯文败类”,社会“毒瘤”。

    如今,在这个以高考为目的的教育大环境中,我们似乎少了对“礼”的重视。在聚会上,总能听到长辈们比孩子的分数,比孩子的成绩排名。我希望,在今后的团聚中,能多听到些对长辈的关怀,晚辈们多问问,“妈,今年冬天要不要我给您添几件新棉衣?”“爸,您的腿还痛不痛?”重拾那些积灰已久的“礼”的文化结晶,毕竟先得有“礼”,才以“学文”。



《论语》心得

——正蒙三院第一组胡娇第9周周记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论述引人深思。在深入研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对于诚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论语》中,诚信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价值。孔子认为,诚信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他强调,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必须首先做到诚实守信。这种诚信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行动上,是一种内外一致的道德品质。

诚信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当我们以诚信待人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我们也在向他人展示我们的品格和价值。这种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当我们以诚信待人时,我们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诚信还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复杂,各种诱惑和挑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坚守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诚实守信时,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然而,诚信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锤炼。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始终坚守诚信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道德启示。它告诉我们,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诚实守信时,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将诚信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和道德的底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论语》,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也将努力将诚信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滑洁

《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读后让人深感其深厚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诲。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它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做出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行为。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味着我们应该经常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应该像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断学习和复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要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同时,孔子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意味着我们应该 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它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些教诲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我们的工作也有很好的榜样力量。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孔子的教诲,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读《论语》有感——高校教师视角下的《先进篇》

正蒙三院第一组李阳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始终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如何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近日,我重读了《论语》中的《先进篇》,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对于现代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先进篇》中,孔子及其弟子们探讨了如何成为有道德、有才能的君子,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并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些思想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教育者责任与使命的诠释。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孔子在《先进篇》中强调,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不能一刀切。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性格都有所不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其次,我感受到了“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卓越的才能和学识。这让我意识到,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成为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人。

再者,《先进篇》中提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同时,我们还要有耐心和毅力去教导学生,不怕麻烦、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的疑惑和困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最后,《先进篇》中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也让我深思。他根据弟子的不同特点和表现给予了不同的评价和建议。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学生的不足和缺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总之,《论语》中的《先进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继续秉承其中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5月10日

心得感悟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 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我们这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期;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能够说是尽孝了。那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期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期,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带给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真正的孝。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路程

在《论语》中,孔子关于教师的论述和观点体现了教师的重要性以及与教师相关的教育理念。

首先,孔子强调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他认为教师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人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自己就是一位伟大的教师,他的弟子遍布天下,影响深远。

其次,孔子对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能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正确成长。

在《论语》中,孔子还提出了许多与教师相关的教育理念。例如,“有教无类”体现了孔子对教育的普及和平等性的追求,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而不受身份、地位等因素的限制。这种思想也适用于教师,即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的背景、成绩等因素而有所偏袒或歧视。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提倡学生应该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同时教师也应该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这种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综上所述,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以及与教师相关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能够以身作则、因材施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他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平等性。这些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读《论语》有感——高校教师视角下的《先进篇》

正蒙三院第一组马丽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始终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如何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近日,我重读了《论语》中的《先进篇》,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对于现代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先进篇》中,孔子及其弟子们探讨了如何成为有道德、有才能的君子,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并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些思想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教育者责任与使命的诠释。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孔子在《先进篇》中强调,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不能一刀切。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性格都有所不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其次,我感受到了“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卓越的才能和学识。这让我意识到,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成为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人。

再者,《先进篇》中提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同时,我们还要有耐心和毅力去教导学生,不怕麻烦、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的疑惑和困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最后,《先进篇》中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也让我深思。他根据弟子的不同特点和表现给予了不同的评价和建议。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学生的不足和缺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总之,《论语》中的《先进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继续秉承其中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5月10日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一组任红莉

自本次再次拿起书本,对《大学》和《论语》章句进行逐句逐字、文字解析的研读以来,对学习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的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其实,如果只是背诵下来,那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学习,真正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待人接物及为人处世等要产生影响,继而再真正落实到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并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那就需要时间了。所以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工作意味着责任,岗位意味着任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认真仔细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在平凡中表现出不平凡。二是要学会经常自我反思与参悟,时时省察克治,慎独自律。我觉得反省的目的,就是知行合一。通过反省,真正做到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再抱怨,而是积极面对,不再让负面情绪影响生活和工作;遇到问题,不再推卸责任;包容宽容他人,敢于担当;与人为善,坦诚相待等等。三是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对自己的心去对待他人,也就是说遇事要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象“假如我是他,我会怎么样”,多体会他人,就可以做得到仁者爱人,也就找到了内心的安静,也就会欢乐常伴,愉快地工作。

作为一名教工,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我会铭记《为师修己歌》的内涵,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不但做好本职,更要协助他人和相关部门,努力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作为一名正蒙导师,不但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真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积极争做一名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雅乐之人。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苏苗

《论语》中有这样几句话,让人对“宽恕”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宽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宽恕”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追随的东西,也是必须要具备的东西。宽恕是每个生命体验的终极之路。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总是在发出抱怨,一直以为整个世界都欠我们的。而无数的结果告诉我们,你的所有的负面情绪不过是在向自己开战,你批判、抗拒和恐惧的,不过是你自己,通过各种形式批判自己的无能,抗拒自己应该直视的问题,恐惧自己即将面临的另一种环境,当你把这些统统推给外界,而那个外界也正是你自己的镜像。宽恕自己,学会与这个世界和解,坦然接受任何境遇,宽恕别人的过失,也是在善待自己。

反观我们的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以宽容的心对待别人呢。尤其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我们总是在无限的放大别人的缺点,去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快感。有多少人的抑郁症是和网络上的“键盘侠”有关。尤其是在网络发展的今天,在各种短视频畅行的今天,我们总是在无限的寻找别人的缺点,总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表面上以一颗圣母的心在观看大千世间,实际上却在寻找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从而获得自己的满足感。可是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发现这样做对我们没有丝毫的影响,也并未从中获得多大的利益,自己空虚的内心依然如此。所以人民常说“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不要拿他人的缺点去惩罚他们,更不要拿他们的缺点惩罚自己。

生活中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保持稳定,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心中有阳光、有大海、有天空、有高山之人。宽以待人、待己。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王萌

本周,我深入学习了《论语》中关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以及“侍于君子有三愆”的章节。这些经典语句,虽历经千年,但其智慧仍然熠熠生辉,给予我无尽的启示和指引。

“知者不惑”这一部分,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在高校的行政岗位上,我时常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面对不同的问题。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真正的智者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不仅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从容不迫。

“仁者不忧”则让我对“仁”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工作中,我时常需要与不同的同事、学生打交道,面对各种人际关系。通过学习论语,我意识到“仁”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用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不仅能让自己内心充满阳光,也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温暖,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

“勇者不惧”则让我对勇气有了全新的认识。在高校的行政岗位上,我时常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困难。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勇气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勇往直前。这种勇气不仅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果敢,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自信。

此外,“侍于君子有三愆”这一部分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举止。我意识到,在侍奉领导或与领导共事时,很容易陷入三种误区:一是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即不该说的时候说了,显得轻率急躁;二是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即该说的时候不说,显得隐瞒不诚;三是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即不看领导脸色和场合随意发言,显得盲目无礼。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在与领导相处时,应该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做到言而有物、言而有度、言而有礼。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更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体会这些经典语句的智慧。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论语等经典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高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智慧,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仁爱、有勇气的人。

《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张东润

孔子认为“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像一辆既没有平衡辕也没有平衡的盯梢的车子,走在大路上摇摇晃晃的,那车怎么能走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鲵,小车无靰,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信”的真谛。一个人行得正走得直,稳稳当当的行事就必须有诚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要实现“义”和“礼”,必须以诚相待,不可欺骗食言。

食言是可怕的,它可能让人成为一个虚伪的胖子。《左传》中孟武伯的故事读了让人深思。孟武伯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总是说话不算话,鲁哀公老想借机会教训他。有一天,鲁哀公请客,孟武伯和胖子大臣郭重坐在一起。郭重是哀公的宠臣,孟武伯心怀嫉妒。席间,孟武伯借着给鲁哀公敬酒献媚之机,就当面羞辱郭重,说:“你吃什么东西长得那么胖啊?”鲁哀公听后,感到恶心,就代替郭重答说:“一个人不诚信,食言多了,能不长肥长胖

!”鲁哀公讽刺孟武伯的话,让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难堪万分。一个朝廷重臣,食言而不守信,在大庭广众之下失尽颜面,我们可以想象孟武伯羞愧难当的表情。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见“信”在孔子教学科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用“信”教育自己的的学生要诚信,他的学生身体力行践行着诚实守信的德行操守。《韩非子》里记载了《曾子烹彘》的故事。一天,妻子去赶集,曾子的儿子哭闹着想跟去。曾子妻就许诺说:“女还,顾反为女杀彘。”你回家去吧,我们回家以后就给你杀猪。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看见曾子拿着刀就要去杀猪,妻子忙过去阻止他说:“我当时只是开玩笑罢了。”曾子说:“不要随便戏弄小孩子。小孩子是不懂事的,听从父母的教育。如今你用谎言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说谎。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于是把猪杀了。曾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一次强调了“诚信”不欺,无论童叟。言而有信,以父及子,诚信待人,以及几人,才能有良好的社会氛围。“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里的这些句子再次提醒熙熙攘攘的人们要诚实守信。从“毒牛奶”“劣质火腿”到“毒胶囊”,还有多少能让老百姓有“安心之选”的承诺?今天读到这些铮铮告诫的金玉之言,我们在孔子智慧之光的烛照下前行时,也为那些只为追求利润而不顾百姓安危的蝇营狗苟者敲响“诚信”的警钟。

《论语》研读心得

正蒙三院第一组--张敏娜

本周集中学习时,大家纷纷谈论了自己在学习《大学》《论语》后对自己人生、生活的影响。我从开始深入研读《论语》以来,深感这部儒家经典所蕴含的深厚智慧与人生哲理。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道德、修养与治国理念的哲学著作。以下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道德修为的重要性

《论语》强调道德修养是立人之本。它提倡“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规范,认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这些道德规范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依然重大。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道德建设,而《论语》恰恰提醒我们要重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培养。

二、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学习的论述,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它告诉我,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时常复习巩固。同时,《论语》也强调了学习的态度要谦虚谨慎,不要自满和骄傲。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和方法,意识到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学习的热情。

三、人际关系与处世哲学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和处世哲学的论述,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要过于固执己见或强加于人。同时,《论语》也强调了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四、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感这部经典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重视道德修养和内心建设,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尊重他人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信和正直为处世原则。这些启示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

总的来说,《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著作。它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修为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与方法、人际关系与处世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论语》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关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启示。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中的智慧与哲理,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5月10日

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一组  张薇

首先,通过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智慧。有了真正的认知,我们才能够表达真实的意图和情感,做到意念真诚。当我们的意念真诚,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正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样的个人修养是建立一个和谐家庭的基础。只有自身修养好了,我们才能够管理好家庭,使家庭和睦。而一个个和谐的家庭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国家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当国家治理有方,天下才能够太平。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积极影响。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该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利益相结合,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天下的太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鼓励我们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2024年5月12日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张艳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断追求知识与智慧,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古话,不仅是对学习态度的深刻阐述,更是指引我们在群体互动中发现和吸收知识的明灯。它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倾听和交流,就能从他人身上学到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积累,更是一个集体智慧的融合过程。

首要的是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这一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老师”这一角色的限制,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无论是同行之间的交流还是与不同领域人士的对话,我们都有机会获得新的知识和见解。这种跨界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从多角度理解问题,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教导价值时,我们便会更加主动地去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这种倾听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我们通过提问、讨论甚至是辩论,与他人的思想产生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学习,即如何从不同的人和事中提炼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学习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挑战和质疑,这些看似不利的情况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它们促使我们去反思自己的观点,检验我们的知识和信念。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加坚实和全面的知识体系。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力。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念提醒我们,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和利用。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是我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立足的关键。

综上所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更是一种现代的学习哲学。它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次互动中寻找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在职场、学校还是社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出一种开放、包容和终身学习的心态。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学习心得,继续在集体智慧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论语》学习感悟

      正蒙三院第一组朱道媛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路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深入研读了儒家经典《论语》,这部凝聚了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著作,不仅为我提供了教书育人的新视角,也深刻影响了我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学。

一、以德为先,身正为范

《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学习态度的强调,更蕴含了持续自我提升的精神。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是终身学习者,不断充实自己,方能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孔子强调“君子不器”,意指真正的学者不应局限于某一技能或知识领域,而是全面发展,这对我而言,意味着在专业教学之外,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因材施教,启发思考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是最为闪光的部分。在大学教学中,面对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我努力实践这一原则。通过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重要。

三、师生互动,共同成长

《论语》中多次提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相互学习的重要性。在大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甚至挑战我的观点,因为这不仅能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也是我自我反思和进步的机会。我意识到,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的过程。正如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尊重、对话与启迪。

四、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孔子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在大学教育中,这意味着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通过组织实习、项目研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

五、培养人格,塑造未来

《论语》中关于仁爱、诚信、礼义的论述,为我提供了培养学生全面人格的指导。在大学这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更加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课程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我相信,一个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总之,《论语》的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更为我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它教会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担当、有能力的社会公民。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承《论语》中的智慧,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蒙书院第一组 张晓妮

在学习《论语·先进篇》的过程中,我深受孔子的思想启发。本篇主要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首先,孔子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修身养德,使自己内心充满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才能够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人格的升华。

其次,孔子提出了齐家的理念。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首先在家庭中尽到责任和义务,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保持家庭和睦,才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出孝顺、诚实、宽容的家庭成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不仅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更要维护好自己的家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学术追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再次,孔子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统治者应该以仁义为本,以礼法为纲,善于用智慧来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懂礼、守纪、宽厚待人。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学术追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最后,孔子谈到了平天下的理想。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心怀天下,以天下人民的福祉为己任,努力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为高校教师更应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为国家所需的建设性人才。

通过学习《论语·先进篇》,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思想的伟大和智慧。他的思想不仅对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治理和人类进步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实践孔子的思想,为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高校教师在面对教育改革和学术挑战时,应具备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对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学术研究提出质疑和改进建议。当前,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勇于探索教育的前沿领域,勇于面对改革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蒙五院第三组

郝艳利

在《论语·雍也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孔门弟子,而在《述而篇》中,我们则见到了孔子的一言一行,了解了孔子的待人接物之道,对圣人的思想光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身为师者,孔子对于教导学生有着自己的见解。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孔子的教育方式。到思索而不得,欲说不能言的时候再去开导学生,一来在疑难处指点适时启发,收效最大。经过苦苦思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只差最后一步来掌握其中精要,而不经思索便学其意,则只学到了“文意”而不能真正参悟。第二,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求而不得之时,学生的好奇心被完全激发,会更积极地寻求真理,探寻真相。相反,若没有苦思不得,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只被“灌输”而不能真正有所获。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显然,虽然孔子生在二十多年前,但他已经认识到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今日看来,全世界都倡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种做法是很平常的。而在千年以前,中华大地尚是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没有污染之时,能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谓是跨时代的思想,是具有预见性的。而从简单的取鱼、射鸟这一做法,我们也不难窥见更多。或许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孔子都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准则贯彻其中。顺应自然,不超出限度,行中庸之道,是孔子的生态观。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宁可清贫,不取不义之财,是孔子的处世之道。世人皆爱名利,而孔子在纷乱的俗世,却能端坐其中泰然处之,坚守心中的正义。耐于清贫,乐于困苦,也是孔子为了正义而付出的努力。贫苦不好受,给人带来了身体上的折磨与煎熬,但坚守正义,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在孔子看来,精神之“乐”,是远大于物质享受的,践行道义,是他毕生的追求。

谦虚好学,进退有礼。孔子的为人处世是十分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并时刻践行的,圣人难为,但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论语·述而篇》读后感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我转述前人文化并没有加以创作,非常相信并且爱好传统文化,私底下把自己比作老子、彭祖。对于传统文化不相信的人好犯上作乱,近代很多学者对于外国人对我们的污蔑的话,也跟着这样说,污蔑尧舜,剪短中国历史,完全抛弃传统文化,实在是愚昧无知害死人。我们文化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是偶然的,是几十年来大家疑古,随便抛弃传统,抛弃了先人圣贤的经验,轻视先人学问,结果变成这个样子,因此孔子信而好古,对于恢复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比孔子“述而不作”,现在很多人是“作而不述”,专好创作,喜欢发表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者是千古文章一大抄,抄来抄去说成是自己的观点,相对孔子的谨慎、谦卑、负责,现在的一些人作为学者的素养实在是差太远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立志行道,不离开德来行事,以仁义为标准,熟练手艺而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为人处世不能绝对自由,必须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做事,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仁义道德。孔子也讲究每个人靠自己过硬的技艺养活自己,不过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同时也反对每天只讲大道理、无法独立生活的态度。

正蒙三院第二组

颜回的生活态度与辅导员工作车妙芳

颜回,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而闻名。这种生活态度不仅体现了颜回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更为后世的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作为辅导员,我们肩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运用颜回的生活态度来教育学生,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颜回的故事告诉我们,物质虽然重要,但精神追求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如读书会、讲座、文艺比赛等,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其次,我们还可以借鉴颜回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教育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例如,在辅导学生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勇往直前,而不是沉溺于失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此外,颜回的生活态度也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平衡。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优秀人才。

总之,颜回的生活态度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运用这种态度来教育学生,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注重平衡发展。这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未来的辅导员工作中,我将继续以颜回为榜样,努力将他的生活态度融入到日常教育中。我相信,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学生,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谈辅导员的教育

正蒙三院第二组:刁欢欢

学习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看到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是会感到困惑的,如果一个学生无法举一反三的时候就不再教他了,岂不与“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相悖?但如果着眼于前半句话,意在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以及学生对于知识自我探求的重要性,那么这一理念对于我们辅导员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材施教,这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兴趣和潜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教育模式套用在所有学生身上,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同时,有教无类的理念也是辅导员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背景、成绩或其他因素而对他们有所偏见或歧视,而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在实际工作中,我尝试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当学生遇到困惑或难题时,我不会急于给出答案或建议,而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我会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我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我认为,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他们的朋友和知己。我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总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念为我的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我将继续秉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原则,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食寝之礼:古训传承与现代智慧

(正蒙三院第二组 付珍)

“食不言寝不语”是一句流传已久的古训,它强调的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应该保持安静,不说话或少说话。这句话背后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健康角度来看,“食不言”这句话强调了在进食过程中应当专心致志,避免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专注于进食。吃饭时,如果过度交谈,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导致咀嚼不充分,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快速进食和交谈的过程中,人们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吞咽过快,这会增加窒息或噎食的风险。窒息或噎食不仅可能对个人造成生命危险,还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因此,“食不言”这一古训提醒我们在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专心致志地进食,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寝不语”这句话则强调了在睡觉前应当保持安静,避免大声说话或吵闹。这是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睡眠是身体和精神恢复的重要过程,而谈话可能会使大脑持续处于活跃状态,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下降。长期下来,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寝不语”这一古训提醒我们在睡觉前要保持安静,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到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被手机“奴役”着,因此,睡觉前必须做到断舍离式的放下,否则只能越沉迷其中,整个人的状态就会越清醒。

此外,“食不言寝不语”也体现了礼仪和尊重的文化内涵。在餐桌上,保持安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它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宁静的用餐环境,让人们能够专注于享受食物,感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同时,在睡眠时保持安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避免打扰到他人的休息。

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白,“食不言寝不语”并非一成不变的铁律。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实践可能会有所不同。在某些场合下,如家庭聚会或朋友聚餐时,适度的交谈可能会增添气氛,增进感情。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总的来说,“食不言寝不语”是一句具有深刻内涵的古训,它提醒我们在特定的场合下保持安静和专注,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灵活应用这一原则,以适应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正蒙学习笔记

正蒙三院:郭建军

本周学习为论语学习第九周,学习内容为论语“乡党篇,子罕篇”。乡党篇主要是精心塑造孔子形象,使用由小见大的手法,更多地从孔子的生活细节,平常待人接物时的言谈举止具体描绘孔子的精神风貌。这些描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尊重人,关心人。孔子把人的价值视为至高无上,在他的日常言行中对长者处处显示出敬重的态度,一起饮酒结束时要让长者先走。马棚失火,脱口而出先问人有没有伤亡,充分显现出他对人的生命的关怀。

2、 温和谦恭。孔子在和别人交流中会乐意听取别人的见解,而不是自己先夸夸其谈,即所谓“似不能言者”并非不善言谈,而是尊重他人,不急于表现自己。这一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值得借鉴,尊重他人,虚心听取他人见解,拿出谦恭的态度,一定会博取所有入的好评,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3、 谨慎。这是孔子一贯提倡的一种品质。文中讲到孔子见君主的态度,以及上车不东张西望,不随意谈笑,不指手画脚,这些都表现了他平时严肃认真的生活作风。这一点在我们现在也应该大力提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4、 真诚。本章主要描写孔子的直率,敢于说真话,不曲意逢迎的做人原则。这种品质同样也是我们日常应该做到,不敢说真话,在权势面前阿谀奉承,这样的人没有尊严可言,会被所有入瞧不起。

5、热爱生活。孔子在吃饭穿衣方面都是很有讲究,比如“食不言,寝不语”。对食材的新鲜度都有严格要求。充分说明孔子在“礼,仪”方面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人,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不愧是一代圣人。

这就是我本次学习心得,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45月11

论语乡党篇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二组:郝亚芬

《论语 乡党篇》共27章,记录了孔子与乡党之间的交往,如他对长者的恭敬、对幼者的关爱、对邻里的友善等。反映了孔子对于乡村礼仪、风俗的尊重与传承。

五章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需要不断修养自己的言行举止。

-九章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饮食习惯。孔子对“礼”的遵循,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而且表现在衣着方面。乡党篇中的衣着与饮食习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十五章记载了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他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去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要懂得规矩,不断提升自己。

十六-二十六章讲的都是孔子如何遵从周礼的。在许多举动上,他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他都一丝不苟,准确而妥贴。


环境之于修身

正蒙三院第二组:连昕

学习到《述而》篇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话,不禁回想到《雍也》篇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今天就此两段话,阐述我的想法。

这两段话都出自《论语》,是孔子对于生活态度和道德修养的精彩阐述。首先,孔子表示,即使生活简朴,饮食简单,只要心中坦荡,行为正直,那么快乐就会随之而来。而与之相反,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财富和地位,那么这些对他来说就如同过眼云烟,毫无价值。接下来,孔子又特别称赞了他的学生颜回,即使在贫困的环境中,颜回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道德的坚守,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这两段话对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环境对修身的作用不可忽视。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他们虽然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道德修养是高尚的。这说明,环境虽然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因此,辅导员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学生问题时,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财富和地位。如今的社会,物质诱惑无处不在,很多学生可能会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地位提升,而忽视了精神的充实和道德的修养。作为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财富和地位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善良、正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辅导员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颜回能够在贫困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除了他个人的品德修养外,也离不开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满足。同样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综上所述,环境对修身的作用和影响是复杂的,但并非决定性的。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财富和地位,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出既有高尚品德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青年。

《论语》学习心得(七) 马宏

《论语》中的《乡党篇》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礼仪与修养的生动记录。通过深入学习这一篇章,我感受到了孔子所倡的礼仪之道与为人处世的原则。

首先,我被孔子在《乡党篇》中展现出的礼仪风范所深深打动。孔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保持着一种温文尔雅、恭敬谦逊的态度。他在与乡人、朋友、君臣的交往中,始终遵循着“礼”的原则,以礼待人,以礼行事。这种对礼仪的坚守,让我深感敬佩。

其次,我从孔子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孔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他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这种平等与尊重的精神,让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

此外,《乡党篇》中还蕴含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想。孔子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做到“仁爱”、“忠诚”、“谦虚”等美德。这些美德不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追求更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论语·乡党篇》的内容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更加贴近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圣人。他是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站立、说话、态度、穿衣、吃饭、祭祀、乘车、与人交往,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表情、动作、语言都是一丝不苟,处处都以礼来约束自己,让我十分的佩服。

2024年5月11日

经典研读心得9

《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在乡党间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风范。通过这一篇章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精髓和人格魅力。他那种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态度,以及对待他人的真诚和宽容,都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辅导员工作与《乡党篇》中的智慧有着诸多契合之处。首先,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应该像孔子一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乡党篇》中孔子对待他人的态度也给了我很大启示。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我们要用真诚和耐心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乡党篇》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注重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我们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我也将把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论语》之《乡党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个人修养,也为我今后的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正蒙三院第四组

《论语》乡党篇、先进篇学习心得 杜先文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海洋中,儒家思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论语》更是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作。近期,我深入学习了《论语》中的《乡党篇》与《先进篇》,深感其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我个人的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在乡党之中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践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其中,孔子对于礼仪规范的遵守和对于乡亲邻里的关爱,让我深感敬佩。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仅仅体现在大是大非之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之中。他通过自己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学习《乡党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思想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它教导我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足之处,比如有时对礼仪规范的忽视、对他人感受的漠视等。这些都是我需要改正和提升的地方。

而《先进篇》则主要记录了孔子对于弟子的评价和对于贤能之士的赞赏。通过这一篇章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孔子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对于教育的执着。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天赋,更取决于他的努力和修养。他通过对于弟子的评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在学习《先进篇》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明白了努力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比如有时缺乏耐心和毅力、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等。这些都是我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我认识到,无论是在个人品德修养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和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我也将积极践行儒家伦理道德,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担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论语·乡党篇》与《论语·先进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和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樊朝阳

5月8日中午在16号楼会议室深入学习了《论语乡党先进篇,深受启发。《论语》的“乡党篇”和“先进篇”分别展现了孔子对于社会伦理和弟子教育的深刻见解。

“乡党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在家乡和乡党中的言行,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孔子认为,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基石。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古代大相径庭,但礼仪的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教导我们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阅读“乡党篇”,我更加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待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应保持礼貌和尊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先进篇”则更多地展现了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和期望。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在今天,这一思想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品德的修养,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比才能更为重要。这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应忽视品德的培养。

“乡党篇”和“先进篇”结合起来看,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对古代社会的指导,更是对现代人的启示。他教导我们要在尊重传统礼仪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同时注重品德的修养。在现代社会,这意味着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不断吸收新知,提高个人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阅读《论语》,我更加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孔子的智慧和教诲都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

学习《论语》第十篇、第十一篇心得体会

近日,杜先文老师带领正蒙三院第四组学员学习了《论语》中的第十篇和第十一篇,这两篇内容涵盖了孔子的诸多教诲与智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了更多的启发。

对于第十篇,我深刻体会到孔子对于“仁”的重视。他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仁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而第十一篇则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治理理念。孔子强调“为政以德”,认为政治的核心在于道德教化。这使我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周围的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比如,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孔子的思想?如何将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通过思考和探索,我逐渐找到了答案。我认为,孔子的思想虽然古老,但其核心价值观却是永恒的。我们可以将孔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践行方式。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孔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我们应该将这些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孔子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论语》第十、十一章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乔前程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的教诲充满着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启示。作为一名正蒙导师,我在阅读这章时深受启发,对学生工作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孔子提到了“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即使一开始只是一个没有文化基础的人,只要后来能够接受礼乐的教化,就可以成为君子。作为正蒙导师,我要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真正的君子。

其次,孔子还提到了自己对陈、蔡的门人不满的情况,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孔子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正蒙导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不能只注重学术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

再者,孔子还提到了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等人的德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孔子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正蒙导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孔子还提到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的言行举止,这些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正蒙导师,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的心态,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论语·先进篇》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作为一名正蒙导师,我要以孔子的教导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7

正蒙三院四组  孙鸿凯

本周三,我们正蒙三院四组导师共同学习了《论语》第10、11篇——乡党篇/先进篇的内容。

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介绍孔老先生对于礼仪的一些见解及行为示范,值得我们老师学习,也只得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规范孩子的礼仪教育。通过这篇文章,我不仅加深了对孔子学派和思想的了解,也深刻体会到了孔子传递给我们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方法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修身养性,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我将以孔子为榜样,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追求真理、追求道德的境界,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先进篇集中记录了孔子与学生共同相处的情况,有孔子对他们的教诲之辞,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也多落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通过阅读《论语》的先进篇,我深刻意识到孔子的言行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我要向孔子学习,注重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同时,我也要将孔子的教育理念带到自己的未来教育事业中,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品德和修养的培养,以期在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学习《论语》第十、十一有感

正蒙三院第四组:杨帆

近日,我深入学习了《论语》的第十篇“乡党”和第十一篇“先进”,这两篇内容虽短,却蕴含了孔子及其弟子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智慧与哲理。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我时常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挑战与困惑,而《论语》中的教诲为我提供了不少启示。

“乡党”篇中,孔子强调了在不同场合下应有的礼仪与行为准则。这让我意识到,作为辅导员,我们同样需要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下保持适宜的态度和举止。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应当真诚而谦逊,尊重学生的个性,避免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应保持公正与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先进”篇则着重讲述了孔子对于弟子的评价和教导。其中,孔子对弟子们的才能、品德和志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点评。这让我认识到,作为辅导员,我们也需要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有清晰的认识,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我们也应当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在我的辅导员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在与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借鉴了《论语》中的智慧,首先以真诚的态度倾听他的心声,了解他的困惑和担忧。然后,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为他提供了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和建议,并鼓励他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学业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论语》中的智慧对于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礼仪和行为规范,保持真诚和谦逊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辅导员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论语》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而不懈努力。


学习乡党篇  做新时代的辅导员

正蒙三院学习四组   高新峰


本周我们正蒙四组集中学习了《论语乡党篇》,对孔子的思想和言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辅导员,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孔子的思想,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学习《论语·乡党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学生。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质。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论语·乡党篇》中,孔子强调了“仁爱”、“诚信”、“正直”等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遵循的准则。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这些品质,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孔子明确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知行合一。他认为只有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断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主地成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习《论语·乡党篇》孔子言行,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地深入思考和实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成长和发展。

学习论语子罕感悟

子罕篇是论语关于学习和修养的重要篇章,主要涵盖了孔子对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的见解。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通过学习让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子罕篇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向他人学习和请教,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也告诉我们在工作中要有的态度这样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正蒙学生才能管理的更好。

其次要我们在学习中要修养自身品德,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修身养性,培养出正直、宽容、诚信的品格,因为我们处身高校,深知教育责任重大,培养好每个学生修身品德是我们每个正蒙导师的责任,只有我们深读论语中的奥秘,将自己的修身品德学好才能培养好自己的正蒙学生。

最后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必须言行一致这反映了孔子对诚信和行为一致性的重视,认为人应该言行一致,做到言出必行,行动符合道德准则。做为外事学院的一名正蒙导师要牢记“学以为己明道修身、行以为人利他共荣”的校训,做一个言行一致的正蒙导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好自己的正蒙学生为外事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校工作的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教学和科研,也包括对学生的指导和社会的服务,同时还包括管理和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转。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需要全力以赴,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做为高校的一名正蒙导师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通过学习论语习子罕篇强调了学习与修养的密切关系,强调了谦虚、诚信、自我反省和待人接物的重要性。这些观念不仅是古代的智慧,也是可以指导我们现代生活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论语》第九次心得

正蒙三院第四组:黄亚楠

5月8号星期三,跟随正蒙第四组学习《论语》第十和十一篇。也为大家分享自己在本篇章中的感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该章孔子重点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价值取向。君子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士,在社会中处于管理地位。而小人是庶人,指贫民百姓,在社会中处于生产地位。

在孔子那个“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时代,君子和小人的德行与视野泾渭分明,由是,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就再自然不过了。

从孔子的儒士身份而言,孔子也应该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这是他作为士的本分。而问题是如郑汝谐所言君子小人皆没法作为,何以安顿天下?孔子通过“四怀”说明君子小人应该各守其分,这就意味着规劝执政者、在上位者要反思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管理实现仁政。换句话说,既然“刑不上大夫”,那么,士大夫这样的君子就应该具备崇高的品德,使自己心怀对法律的敬畏,对得起士君子这一光荣的称号,免于刑罚之苦,这样才配得上称君子。而“礼不下庶人”就是因为庶民这样的贫民百姓既没有受到什么士的教育,又不是士君子,对于他们最要紧的就是安土重迁,给他们一定的实惠就可以了,由此,也可窥见儒家倡导仁政思想的现实根据。孔子这句话的现实启示是:执政党、国家的管理者或者企事业单位等处于上位的领导者要时刻坚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底线和服务宗旨,决不能沦落为与民争利的暴君恶隶。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 李保平

在这个繁忙的学期中,我们正蒙四组学习了《论语》的第十、十一篇。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而《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深刻的启示。

学习过程中,我被《论语》中蕴含的深刻智慧所吸引。第十篇中,孔子强调了仁爱与正义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这让我深刻反思,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应该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十一篇则主要讨论了君子的品质和行为规范,其中提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观点,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白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格成长。在日常工作中,我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我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

这次学习《论语》第十、十一篇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信念和决心,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辅导员。

《论语》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  王鹏鹏

《论语》第十篇和第十一篇分别是《为政》和《先进》。这些篇章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政治、治国、修身、立德等方面的思考和教导。以下是我对这两篇的学习感悟:

孔子在《为政》篇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即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一个君子执政时应该关心民生,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而不是通过权力压迫人民;强调了政治的核心在于修身立德。一个政治领袖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以德治国。他主张通过德行来感召和影响人民,而不是仅仅依靠法令和刑罚。

孔子认为,一个政治领袖应该是品德高尚、具有威信和魅力的人,以此来感召和感化人民。政府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应该追求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

孔子在《先进》篇强调了不断进取、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强调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强调了永远向上的精神;强调了做人的道理,包括恪守礼仪和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忠诚尽责,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并且提倡了一种虚怀若谷的求学态度。

通过学习《论语》第十篇和第十一篇,我们可以汲取孔子的政治智慧和人生哲理,指导我们在政治、治国、修身、立德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乡党篇》、《先进篇》心得体会

正蒙三院第四组 夏金

5月8日中午,我和学习小组成员一起集中研读了《论语》第十篇《乡党篇》和第十一篇《先进篇》。这两篇内容不仅展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下的言行举止,更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哲学和人文关怀。学完之后我深受启发,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乡党篇》中,孔子展现出了对礼仪规范的重视和恪守。他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始终保持着一种谦和、恭敬的态度,与人交往时更是注重礼节,不失分寸。这种对礼仪的尊重和遵循,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待人接物时表现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成为礼仪的楷模,以自身的言行示范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先进篇》则更多地关注于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对弟子的评价。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学生,他都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我价值。这种教育理念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来引导他们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像孔子一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通过学习这两篇内容,我深刻体会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精神。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总之,学习《论语》中的《乡党篇》与《先进篇》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提升。它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智慧和人生启示。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不断汲取这些智慧养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人文素养,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学习心得

正蒙三院第四组-李俊伟

5月8日中午13时30分,正蒙三院第四组在组长夏金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论语》的第十篇《乡党篇》和第十一篇《先进篇》。《乡党篇》讲述了孔子的言谈举止和衣食住行。虽然历经千年,但是通过学习却依然感觉近在眼前。孔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值得我们学习。“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孔子还特别讲究科学饮食,不吃不卫生、变质的食物,饮酒限量,食物多样化,肉也要精细。“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一小小的细节体现了孔子正直、仁德的品格,真是“仁者爱人”。孔子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方面是他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另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

在第十一篇《先进篇》中,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另一句是:弑父与君,亦不从也。我觉得这两句话很好的阐释了孔子做人的底线和原则。面对强权,面对荣华富贵,如果让我们做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我们到底如何选择?服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及时止损?相信在权力和金钱地位的诱惑面前,很多人会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让金钱利益牵着鼻子走,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最终陷入犯罪的泥潭无法自拔。然而在几千年前的孔子早就给出了强有力的回答: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在高的权利地位,不能帮助在位者施行好的政策,也要及时止损;在大的利益诱惑,如果违法犯罪也坚决不干,这就是做人的原则。因此我们始终要有清醒的头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做的没有金钱利益的诱惑照样要做,不该做的即使在大的利益,再大的诱惑我们心中也要有杆秤,及时止损,以免泥足深陷,害人害己。

医学院

孔学本体与中华文明学习心得护理系:范香格

2024年5月10日晚上19:00---21:00,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外事学院关于“孔学本体与中华文明的学习”直播讲座,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华文明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他的“仁爱”、“礼制”、“中庸”等理念,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变化多端的社会,孔子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返璞归真、回归本心的哲学思考。

孔学本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自觉,认为人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的成长。而孔学本体正是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还是现代的科技创新、文化交流,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在的精神上。中华文明强调和谐、包容、创新,这种精神是我们在面对世界时应该秉持的态度。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孔学本体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学习,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虽然这次学习让我对孔学本体与中华文明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去探索。我将继续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

总之,这次关于孔学本体与中华文明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中华文明的精髓,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药学系:石春成

在《论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让我明白了在人际交往中,要时刻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强加于人。

冉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了二十九岁。仲弓谦虚而又好学,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回去之后反复咀嚼回味,遇到有不解的地方就去请教。

有一天,仲弓去找孔子,问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称得上“仁”。孔子回答:“出门在外的时候循规蹈矩、彬彬有礼;役使百姓的时候庄严隆重而又极其小心。一件事如果是自己都不愿意去做的,那么也就不应该去强求别人。倘若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在朝堂之上就不会招致不满,私下与人交往时也不会惹来怨恨。这样,也就可以称得上仁了吧!”仲弓听了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弟子虽然资质愚钝,但是一定会按照老师您说的那样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人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如果不愿被人背后非议,那么也就不要背后非议他人。如果不愿被人欺骗,那也就不要欺骗他人。如果只想“自己高兴就好”“自己便利就行”,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友善,社会也就难以和谐。除此之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法理内涵,即尊重个体的平等观、符合人性的权利义务观和重视内省的自律观。在当今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文明断层线上发生的冲突愈演愈烈的复杂国际格局中,孔子于2500多年前所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金律,成为重构世界秩序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规则渊源,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若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