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二院行政组第七组
读《孟子》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 陈小青
近期读孟子,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依然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想想我们自己,这四条原则中我们又做到了哪些?就说劳其筋骨这一点,我们平时除了干点家务,很少参加劳动锻炼,更别说劳动筋骨了。这就启发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年轻人今后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必要的体能和意志的锻炼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教育环节。
孟子发展了孔子个人修养方面反求诸己的思想,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所以以下就取《孟子·公孙丑》上篇中有关个人修养方面的两篇来谈谈我读后的一些感想。
《孟子·公孙丑》上篇第四篇就讲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虽然讲的是治理国家时,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太平时特别要警惕不可放松。但联想到我们当今的世界,联想到我们平时的生活,同样也适用。当代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时代的主题,除了一些局部的战争,全球基本是和平。在和平的环境下,我们不用过多地考虑温饱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人们逐渐减弱了警惕。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我们的一些同学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进入大学以后沉迷网络、游戏或者对自己的生活缺乏目标盲目度日。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并为之努力。等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责怪他人、归咎于世事不公、归咎于老师课堂没有讲。就以现在的经济危机来说,有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归咎于现在是经济危机,归咎于在学校学不到知识或者缺乏实践的机会等,却不从自身找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危机的确导致了部分行业不景气,影响到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但我们若能做到未雨绸缪,引导在大学期间通过读书、参加实践等方式来不断地充实自己,那么到找工作时就不会那么困难,是金子总会发光,总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孟子·公孙丑》上篇第七篇虽然在刚开始讲了仁不是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不为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选择,在这一篇的最后,孟子还是用射箭作比喻(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愿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来讲解反求诸己的问题。也就是强调,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不管知否遇到问题都要经常做到反躬自问。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别人可以说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这些都是不应该的。我们要身先士卒,从自我们做起。
孟子,作为我们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王道、仁政治国之道、交友的标准、理想人格在孟子所处的时代可能带有一些理想的色彩,但很多的思想运用到当今时代仍对人们提高修养等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随历史而逝去,而会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地积淀、凝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同酒一样,越陈越香。
与孔子相比,《孟子》对中华儒家思想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它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完善,是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每次读《孟子》,都会有洗涤心灵的感觉。
与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相比,孟子不仅仅是传承,而且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完善和解释。“仁”本来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没有理论基础来解释,孟子修缮了理论基础,弥补了不足。对于“仁”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这一切都来源于人的本能。他认为这是人与身俱来的人性,这是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善一直存在于人的心中,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做的坏事,这是私欲对于善念善念的控制。孟子对于“人本善”的提出无疑是对“仁爱”的最好解释,这也是对后人道德修养方面最大的启发。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是《孟子》中很重要的内容,孟子认为个人的反思和思考相对于教育来说,更显得重要。教育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个人对于自己德行的思考才是升华。一个人要有好的修养,首先要接受教育,要刻苦学习,反复思考和反思,这样才会有进步。对于反思,也就是孔子《论语》所说的“一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宋明理学家们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是孟子在政治主张上一个缩影。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君王个人德行的重要性,这是才是仁政的基础。君王对待子民就应该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子女对于父母也要顺从。当然,在那个时代,这些先进的理念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孟子没有考虑到封建阶级制度的根深蒂固,这些都是不能实现的”空谈”。但是这些政治主张的提出也从侧面体现了孟子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梦珂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读《孟子》,就是学做人、为政。这是两千年多来《孟子》一直深受我们喜爱的原因。
《孟子》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本原经典研读第七组崔同彬
一、《腾文公》上第一章至第五章感悟。
1、第一章:“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仁政”。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2、第二章: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反复申说的一个话题,孟子也同样继承了孔子的思想。由此可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孟子都非常重视的政治领导原则。而本章正是这样一个上行下效的实例。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还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正如我们在《论语颜渊》的读解中所概括,这是一种“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3、第三章:孟子在本章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案。孟子要求统治者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为人民百姓制定恒产,这就是一种最佳行为方式。孔子之所以失意,就在于他本人和他推崇的圣、贤、善人,都是不大赞成私有制的,尤其是不赞成绝对私有。孟子在这个时候提出的“恒产论”,是一种审时度势的进步思想,它对安定社会秩序起了较大作用。因为人们拥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后,首先希望的就是社会秩序不要混乱,自己也不出去胡作非为,就能使自己的私有财产得到保障。在使上上下下都满足了物质需要,都有了物质基础后,孟子还提出兴办学校,进行教育的方针。
4、第四章:这一章文字很长,既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对当时流行的农家学说的有力批驳,又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对于社会分工问题的系统论述。社会分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文明的表现。本章记载了陈相抛弃儒家学说信奉许行的学说以后向孟子宣传许行的学说,受到了孟子的批评。孟子提出一段著名的论断:“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
5、第五章:本篇从一开始提出“性本善”的思想,即怎样行善?怎样以身作则的问题。并且批驳了墨子学派“兼相爱”的思想,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差别等级的,爱护人民百姓,尤如爱护天真无邪的儿童,那是一种普遍性的关爱,是一视同仁的,然而在对待具体的某事某人上,还是有差别、有取舍的。正因为有差别等级,人们在行为时才会有所取舍。因此,爱民是对一个社会整体性的关爱,并不是泛爱、乱爱。所以,我们任何一个人在具体行为时,都要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而从中选择到合适行为方式,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
二、《腾文公》下第一章至第十章感悟。
1、第一章:陈代为孟子所出的是一个以屈求伸的主意。“枉尺而直寻”,先弯曲自己,哪怕显得只有一尺长,有朝一日实现抱负,伸展开来,就可以有八尺长了。陈代所说的,其实正是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做法。先顺着诸侯们的味口来,然后再慢慢实施自己的思想主张。说穿了,有一点机会主义的味道。所以,孟子坚决不同意,最后指出,机会主义的路其实也是走不通的,孟子的出发点是反对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
2、第二章:平凡的人、普通的人,最佳的状态即是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能够做好什么就可以了。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把目光投向到日常生活中的生命所需。为着每日生存而奔波劳累,而辛勤耕耘,就是每日所必须做的事情。
3、第三章:根据孟子的观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是非常正当的。但另一方面,还是立身处世的“出处”问题,孟子的比喻始终是意味深长的。从孔子、孟子的言行看,他们之所以提倡“信、智、礼、义、仁”,乃是希望人们能用诚信(信),用智慧(智),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仁),使自己能健康而快乐地生存下去。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4、第四章:从孟子大意来论,只要人们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不管是物质方面的创造也好,还是精神上面的炼化也罢,都属于对社会有功劳,有贡献,理应都是能够获得粮食或是生活必须的。动机是做事之前的心理活动,可好可坏,而功劳是事成之后的结果,且这个结果在孟子看来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十足意义的存在的,不单单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5、第五章:本章里,孟子通过汤、武由小国到大国的历史经验告诉宋国:只有行王政,才能成为大国。孟子自幼在儒家思想的熏习之下,便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又私淑于孔门后学,以继承和光大儒学为毕生追求,为儒家学说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因此被尊为“亚圣”。
6、第六章:本章里,孟子把环境与人的道德、德行的培养密切联系了起来。孟子提出了儒家的理想人格,这个标准是相当高尚而伟大的,第一是以天下为己任;第二,站在爱人亲民的立场上;第三:所作所为皆为正义之举。本章从两个方面表达了教育的问题:一是学外国语言的环境非常重要;二是要想做成大事,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有关人才有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力量,改革大事方可完成。
7、第七章:本章里,孟子通过回答公孙丑“不见诸侯何义”的问题,表达出其内心坚定的原则、理念。孟子是一位极有原则的人,从不主动求见诸侯,见了诸侯也从不巴结,不曲意逢迎。同时孟子的原则性中还有着灵活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孟子金声玉振的声音。
8、第八章:本章里,孟子希望人们一旦立下志向就应当马上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绝对不要懈怠。本章的寓言故事生动幽默,实际上是人心写照。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关键之一就是要知错就改,因此孟子举了寓言故事例子来说明。
9、第九章:本章孟子希望通过自身的思辨,去除当时道家思想与墨家的崛起对儒家学派独尊地位的威胁,表现出孟子在百家争鸣时期心胸狭窄的状态。孟子认为,既然人是要群聚而居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搞好,如果人人都为自己而活着,那天下就等于没有了领导和管理人民的统治者。
10、第十章:本章是全篇之总结,从第一章“枉尺而直寻”到本章,孟子一直在阐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既不能“枉尺而直寻”,亦不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因此孟子“功”--成效,也就是价值,来说明一个人凭什么来求得衣食。也就是说,一个人之生存,并不一定要亲自劳动,亲自耕耘,而要看其所做的事是否有价值。一定要树立起自己的思想,树立起自己对人对事都有独特的看法和思考,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编撰完成的,全书效仿论语采用的对话体的论文形式,记述孟子与诸弟子的“疑难答问”以及孟子自己的“法度之言”,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学说,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人文艺术学院本原经典研读第七组
崔同彬
2024.10.16
《孟子-公孙丑》学习心得
人文艺术学院:毛敬敬
《孟子·公孙丑下》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篇章,通过深入的对话与论述,展现了孟子在政治哲学、道德教育、个人修养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阅读这篇经典文献,我深受启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孟子·公孙丑下》的心得体会。
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与个人成长
在《公孙丑下》中,孟子通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论述,强调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对于个人成长与成就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只有经历过磨砺和考验,个人才能更加坚强、更加成熟。这一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二、道德教育与社会和谐
孟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善性,使社会更加和谐。在《公孙丑下》中,他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和论述,阐述了道德教育对于个人品德提升和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要作用。
孟子认为,道德教育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他强调,通过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道德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和发展。
三、仁政思想与社会责任
孟子所倡导的仁政思想在《公孙丑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强调,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孟子还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他认为,当个人处于困境时,应该保持自我修养、坚持道德底线;而当个人取得成功或拥有一定影响力时,则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关怀他人、推动社会进步。这一思想鼓励我们在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他人、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践行这一思想。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困难,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批判精神与独立思考
孟子在《公孙丑下》中还展现了其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种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需要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勇于质疑和批判传统观念。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
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孟子在《公孙丑下》中还提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个人应该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社会也应该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这一思想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六、教育理念的启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孟子·公孙丑下》中获得了许多关于教育理念的启示。孟子关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尊重他人的长处。
此外,孟子强调的“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精神也激励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不畏失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韧的毅力,在遇到困难时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并不断前行。
七、结语
综上所述,《孟子·公孙丑下》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通过学习这篇经典文献,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孟子的思想体系和教育理念。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孟子的思想精髓和教育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孟子·公孙丑下》心得体会
人文艺术学院:漆少轩
《孟子·公孙丑下》作为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篇章,通过深入的对话与论述,展现了孟子在政治哲学、道德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以下是我对《孟子·公孙丑下》的心得体会:
首先,孟子在《公孙丑下》中强调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对于个人成长与成就的重要性。他提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经历过磨砺和考验,我们才能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其次,孟子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见解也让我深受启发。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善性,使社会更加和谐。他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和论述,阐述了道德教育对于个人品德提升和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要作用。这让我更加坚信,道德教育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应该注重道德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此外,孟子所倡导的仁政思想在《公孙丑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强调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同时,孟子也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鼓励人们在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他人,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这种仁爱与兼济天下的情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在《公孙丑下》中,孟子还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观念进行了批判,展现了他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精神。他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种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勇于质疑和批判,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最后,孟子在《公孙丑下》中还提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个人应该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社会也应该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这种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孟子·公孙丑下》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孟子的思想不仅对于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实践孟子的思想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10.21
《从〈孟子·公孙丑〉感悟教育管理智慧》
人文艺术学院:王冠
学习孟子《公孙丑》篇,让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孟子在《公孙丑》中提出“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教育志向和理念,以此来引领学院的发展方向。只有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才能凝聚全院师生的力量,共同为实现学院的愿景而努力奋斗。我们要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执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想,为学院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对于学院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学院的工作中,我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有浩然正气去面对和克服。要有正直的品格、坚定的原则和不屈的精神,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左右。同时,要在学院中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氛围,让师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孟子的《公孙丑》,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以浩然之气面对挑战,以仁爱之心管理学院,以团队合作推动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汲取孟子思想的智慧,努力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孟子--公孙丑〉心得体会》
人文艺术学院 徐波锋
深入研读孟子的《公孙丑》篇,犹如在智慧的海洋中探寻珍宝,给我带来了诸多深刻的感悟与启示。
“仁者无敌。”在教学管理中,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以仁爱之心去管理教学,才能赢得师生的信任和支持,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和谐的团队合作。我们要努力营造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教学团队氛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他们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同时,也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读《孟子》有感第三篇
人文艺术学院:杨秀艳
今天我们学习了《孟子·公孙丑》,其中有几句名言警句,让我感触颇深。其中一句是:“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日常工作中,我的工作是学籍管理,作为一名学籍管理员,我们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徇私情,不弄虚作假,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以浩然正气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做到廉洁自律,为学生和学校负责。
第二句:“仁者无敌。”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处理学籍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第三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学籍管理工作需要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我们要加强与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同时,也要积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学习《孟子--公孙丑》悟学生管理之道
人文艺术学院 杨占伊第七组
2024年10月16日
最近读孟子,感触很深,其中有一句“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这让我意识到在学生管理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通过开展各种励志教育活动、职业规划指导等,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仁者无敌。”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我们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权利。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耐心倾听、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关爱的态度给予帮助和引导。用爱心去温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从而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孟子》学习心得体会-3
《孟子·公孙丑》是儒学重要典籍《孟子》中的一部分,记载了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孟子在政治哲学、道德教育、个人修养以及社会理想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以下是我对《孟子·公孙丑》的一些心得:
首先,孟子在《公孙丑》中强调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对于个人成长与成就的重要性。他通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论述,告诫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我们在逆境中不放弃,勇于面对挑战,通过不断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孟子在《公孙丑》中阐述了道德教育对于个人品德提升和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善性,使社会更加和谐。这一观点强调了道德教育在个人修养和社会进步中的基石作用。我们应该注重道德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此外,孟子在《公孙丑》中还提出了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鼓励人们在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他人,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这种仁爱与兼济天下的情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另外,孟子在《公孙丑》中还展现了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精神。他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种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勇于质疑和批判,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最后,孟子在《公孙丑》中还提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个人应该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社会也应该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这种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孟子·公孙丑》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它让我认识到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道德教育、仁政思想、独立思考以及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这些思想不仅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孟子·公孙丑上》个人体会
人文艺术学院:张啸
《公孙丑上》是《孟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其中蕴含了孟子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在阅读这篇经典之作时,我深受其启发,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文章开篇,孟子便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强调了人心向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对于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外部条件和资源优势,却忽视了人心的力量。孟子提醒我们,只有赢得人心,才能凝聚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
接着,孟子通过齐桓公、晋文公等历史人物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无不印证了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孟子认为,君主只有实行仁政,关心百姓疾苦,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下属或民众的需求和利益,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被孟子对于教育的重视所打动。他强调“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为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孟子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塑造人格、培养品德的重要途径。
此外,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还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这一观点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唤。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为追求真理和正义而奋斗。
总的来说,《公孙丑上》不仅是一篇充满智慧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秉承孟子的思想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学习心得体会-18
人文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张振华
作为一名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平时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科研支持、设备管理、实验安全等方面展开。虽然工作内容与古代哲学经典《孟子》看似毫无关联,但在深入学习《公孙丑上和下》一章后,我逐渐体会到,这些古老智慧在现代实验室工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我对《公孙丑上和下》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仁爱与责任
《公孙丑上》开篇即提到孟子与公孙丑关于“不动心”的对话。孟子认为,唯有通过“集义”即积累正义的行为,才能培养出不因外界诱惑或压力而动摇的内心。在实验室工作中,这种“集义”的精神体现在对科研诚信的坚守和对实验责任的承担上。
每一次实验数据的记录、每一台设备的维护、每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都是对科研诚信的践行。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负责,还要对实验室的公共安全负责。孟子所言的“集义”,提醒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时刻保持对科研的敬畏之心,不因实验的繁琐或失败而气馁,更不因追求短期成果而违背科学精神。
二、浩然之气与团队精神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提出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观点,这里的“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在实验室这个小型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导师到学生,从科研人员到技术支持,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整个科研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验室的团队精神,就如同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它要求我们在面对科研难题时能够团结协作,共同面对挑战。在实验室中,我经常看到代课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夜以继日地工作,这种精神正是“浩然之气”在现代科研团队中的生动体现。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在取得成果时能够分享喜悦,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三、天时地利人和与科研机遇
在《公孙丑下》中,孟子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人心团结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在科研工作中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科研工作往往伴随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有时候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实验设计和技术水平,还受到资金、设备、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然而,正如孟子所言,即使天时地利不完全具备,只要团队内部能够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就能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在我的实验室工作中,曾多次见证过团队成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最终克服难关,取得重要突破的实例。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人和”是科研工作中最为宝贵的资源。
四、勇于担当与自我提升
《公孙丑下》中还讨论了“勇”的问题,孟子认为真正的勇敢是“知言”与“养气”的结合,即能够明辨是非、坚守正道,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坚不可摧的内心力量。在实验室工作中,这种“勇”的精神体现在勇于担当责任、勇于面对挑战、勇于自我提升上。
作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管理好实验室的日常事务,还要时刻关注科研前沿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面对新设备、新技术,我们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面对实验失败,我们要有勇于反思、不断改进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科研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为实验室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仁政与实验室文化建设
孟子在《公孙丑》两章中多次提到“仁政”,强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实现社会和谐。将这一思想迁移到实验室管理中,可以理解为构建一个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注重成员成长与发展的实验室文化。
通过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技能培训、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实验室管理者还应倾听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是实验室大家庭的一员。
六、知行合一与实践智慧
孟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验室工作中,这一原则尤为重要。理论知识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但仅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因此,我们在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实验室工作还要求我们具备实践智慧,即在复杂多变的实验环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实践智慧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的积累和反思,更离不开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
通过对《公孙丑上和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孟子思想在现代实验室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在挑战面前保持勇气与坚韧。作为实验室的一员,我将继续秉持孟子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实验室的和谐发展与科研成果的产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孟子思想更多地融入到实验室文化建设和管理实践中,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科研领域绽放出新的光芒。
正蒙二院第四组
《孟子》学习心得
正蒙二院:范佳雯
在我深入研读孟子的著作后,我对其教育理念和人性本善的观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些思想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我正蒙导师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具有向善的本能。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们内心都蕴含着善良、真诚和求知的欲望。因此,不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当正蒙导师中,都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我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孟子还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计划。我尝试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然后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此外,孟子关于“仁爱”和“义理”的论述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因此,我在正蒙导师担任期间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正义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这次对孟子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信念。我将继续秉持“人性本善”的观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我相信,在孟子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正蒙导师,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解读孟子
正蒙二院:冯李侠
《孟子》一书,成于战国,位列诸子,曾经是每个识字中国人的必读书。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对孟子无限倾慕,曾赋《孟子》一诗。此后,历代诸儒对《孟子》注疏不绝,各派诸家学说不断。对现代人来说,我们如今身处全然不同的历史环境,距离孟子生活的年代久远,难免会误读这位先贤。张定浩在这本书中,就试图消解对《孟子》的种种误解,重新激发读者对古典作品的热忱。读古典作品永远不会太晚,唯一需要的就是耐心。
“阅读古代经典,经常会有的一个惊喜就是,我们常常会在那些遥远的文字里发现一些和今天的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会发现古今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我们愿意去阅读的古典,不仅仅载有一些关于古代的知识,还蕴含着很多能和我们现在生活相通的思想,并能接续上未来。”他认为,古典作品会始终伴随时代,古典与现实从来不是脱离的。
多年前,张定浩曾选释部分《孟子》篇章,这次终于慢慢想慢慢写完成了全本解读。书中,他采取逐节文本细读的方式,力求在“人人可读”的前提下,不要鸡汤,也不要学究,把《孟子》穿越千年,还原其历史时代,真正做到对经典的体贴与理解。
他在分享中,说现在读《孟子》,完全可以采用三种读法,一是文学的读法,二是历史的读法,三是哲学的读法。“文学的读法理解怎么说,史学的读法理解说什么,哲学的说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或者到底想说什么。”
三者之中,他觉得哲学的读法最为重要,“这里‘哲学’一词即爱智慧。爱智慧,就是要认识你自己。它既牵扯到对孟子的理解,进而涉及对当时社会文化整体的理解,更关乎我们对于生命的体会,如何用一己之生命经验印证过往,也借往圣前贤之生命扩充自我。”
关于《孟子》“仁义”的学习心得
正蒙二院:冯紫鑫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仁义”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深入理解“仁义”内涵
“仁义”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了对人的关爱与尊重,以及对道德规范的坚守。辅导员应深入理解“仁义”的内涵,明确其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将“仁义”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二、仁爱育人,关怀学生
关爱学生: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通过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尊重学生: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义理引导,塑造品德
树立正确价值观: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仁义”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践行道德规范:辅导员要以身作则,践行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日常行为示范、言传身教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四、公正无私,处理事务
公平公正: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无私奉献:辅导员要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默默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
五、持续学习,提升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注重实践锻炼: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仁义”理念,需要从关爱学生、塑造品德、处理事务以及持续学习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读《孟子》心得
正蒙二院:高雅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书中语言犀利,气势磅礴,极富感染力。
在政治理念上,《孟子》大力宣扬“仁政”,主张统治者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孟子对民众地位的高度重视。
在道德修养方面,强调“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可以保持并扩充人的善性。同时,倡导“浩然之气”,鼓励人们培养正直、勇敢、坚毅的品德。
《孟子》中的许多名言警句,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启示。它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今时代也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提醒我们要相信每个人内在的善良本质,在与人相处中多一份信任与宽容。当我们以善意去看待他人时,往往也能收获善意的回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民众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重视人民的意愿和需求,努力为人民谋福祉。无论是政府的决策还是企业的发展,都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能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而应时刻保持警惕,勇于面对挑战。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只有具备忧患意识,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孟子还倡导“浩然之气”,即一种宏大、刚正的精神力量。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坚守正义和道德准则,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拥有浩然之气,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定勇敢,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总之,孟子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过学习孟子,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正蒙二院:龚蕾
《孟子》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孟子》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体会颇多。
孟子一生都在追求仁义,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孟子对“仁”的重视。在第一章第一节,孟子初会梁惠王时,对王“曰利”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强调了“仁”的重要性:“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在第二节,我们便认识了周文王这个人物。他就是以“仁”来行王政的典范。《孟子》书中多次提到这位伟大的君主。他建台子,挖水池,老百姓都很乐意帮忙,在文王说不着急时,竟还愈加卖力,还将台称为“灵台”,将池称为“灵沼”。麋鹿鱼鳖都可以在其中快乐地生活。各国老百姓都愿意成为文王的子民,在其治理下过上幸福的生活;面对蛮横无理的昆夷,文王还可以放下架子,做到有礼有节,不跟他们一般见识……所以,他深得民心,成为百姓“引领而望之”的君主。这才会有后来孟子的一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这就是仁德的魅力,有仁则王。“仁”的力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不论何时何地,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民谋利的君主和官员,永远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汉文帝在位时,躬行节俭,励精图治。采取了“薄税敛”、“省刑法”、“以德服人”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富裕,天下小康。焦裕禄为兰考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后成为官员们学习的优秀楷模,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干部和群众……“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为政者,我们每个人都要将孟子主张的仁义藏于心间,处处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以仁处事,这个社会才会和谐美好。孟子的仁义主张在当时虽不得赏识,但是却能够经受漫长岁月的考验,我们现代人应深刻领悟,将其发扬光大。
《孟子》读后感
正蒙二院:贺翠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熟悉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夺目的光彩。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那么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曲解,由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成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宛如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熟悉,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熟悉,可让孟子如一纯熟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展现多么错综繁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着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斟酌”,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
而抓不到仁义精华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赶中去。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第4篇)
书 院: 正蒙二院
小 组: 第一组
姓 名: 刘佳
时 间: 2024年10月16日
儒家孟子本原学习心得体会
一、孟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思想,对我而言,是一盏指路明灯。它不仅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更指引着我在人生旅途中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的本性中有善良的种子,只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这一观点让我明白,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的潜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这就像是一颗种子,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1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一观点为后世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告诉我们,教育者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才的潜力,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挖掘和培养他们的潜能。正如园丁对待每一株幼苗,细心呵护,耐心等待它们开花结果。教育也是如此,需要耐心和细心,才能让每个孩子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光彩。
2 孟子的“仁政”理念
孟子的“仁政”理念,提倡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这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经济和军事,更在于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道德水平。正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和道德的提升。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民为本,以仁爱之心去关怀每一个公民,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二、孟子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
孟子的教育理念,不仅是对人性的探讨,更是对教育方法的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我尝试将孟子的思想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
1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这让我意识到在教育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像艺术家一样,根据学生的个性去雕琢,而不是像工厂一样批量生产。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来学习数学和语言;对于喜欢体育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在运动中学习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2 培养学生的品德
孟子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这让我在教育学生时更加注重品德教育。我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成就和幸福感,因此,培养学生的品德是教育的根本。在日常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通过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孟子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对我个人的修养也有很大的影响。它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将孟子的教导融入我的行为和决策中。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獘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十一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汉书•艺文志•诸子•儒家》)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 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1 自我反省
孟子提倡自我反省,这让我养成了每天反思自己言行的习惯。通过自我反省,我能够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提升自己。例如,每晚临睡前,我都会回顾一天中的所作所为,思考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这种习惯让我变得更加自律,也更加了解自己。
2 勇于担当
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勇于担当,这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逃避责任,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工作中,当遇到难题时,我不会选择逃避,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寻找解决之道。在生活中,我也尽力帮助他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我都努力成为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也找到了个人修养的方向。孟子的话语如同智慧的种子,播撒在我的心田,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我的教育理念,也塑造了我的人格,让我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正义。
舍我其谁
——读《孟子》前四卷心得
正蒙二院:刘佩佩
学习了《孟子》一书中的前四卷,但就是这区区四卷,我就已被孟子的智慧、胸襟、气度、修养、学识而深深折服。尤其是卷四“公孙丑下”中第十三节,孟子离开齐国时和弟子充虞的那段对话令我印象深刻,那句“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更有石破天惊震耳发聩之效应,每每念及就会激动不已。
在我看来,“舍我其谁”四个字的背后是孟子自信、担当、责任、使命、胸襟、格局的最佳注解。还记得,卷三上公孙丑曾问过:夫子的长处是什么?夫子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当时,我心存疑虑,“知言”容易理解,是指孟子评价自我具有辨别言辞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但是浩然之气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气魄?虽然文中也有解释,就是直义道吧!顾院长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浩然之气即培养自己的雅气,英气,豪气,正气。摒弃俗气,市侩气,戾气,邪气。我十分赞同。但直到读到了这句“舍我其谁”,前后贯通,我才幡然领悟:“舍我其谁”的背后正是因为有了“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支撑,方有如此硬气的回答。因此,我以为这更是一份底气,正气,和大气。
首先,舍我其谁的背后是一份从容自信的底气。一个人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底气,心中有底,方能自信,而这份底气首先源于自知,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从而拥有真正的自信。孟子的这份底气源于他卓越的才华,非凡的抱负。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一位伟大而又智慧的母亲,年少时不仅系统的学习了儒家的“诗书礼乐易”,更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将其发挥发扬。中年后不仅游说四方,奔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更以雄辩著称,常用新奇的比喻,磅礴的气势与各个国君辩论。虽然和孔子一样,终其一生其政治主张也并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但却从未放弃过作为一名士大夫心怀天下的使命感:只要有真正能治国平天下的机会,那一定是非我莫属。这大概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
、其次,舍我其谁的背后也是一份大义凛然的正气。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永远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怀悲悯,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大胆言论,希望君王推行仁政,发出“仁者无敌”的呐喊,指出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呼吁人们:“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在面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时,毫不犹豫的选择“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身正气令人肃然起敬。试想,在两千多年前,那样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孟子始终坚守正义,宠辱不惊,以坚定的信念奔走呼告,“虽千万人吾往矣”多么执着,多么坚毅,多么难得!联想到今天的我们,身处于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更要坚守初心,永远持正念,用正心,做正事。正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要动辄把自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权力的仆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保有更高洁的人生志趣,更超拔的理想追求。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始终记得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准则,努力用自己的德行操守,专业学识,争取成为一名塑造学生品行、品格、品味的“大先生”。
最后,“舍我其谁”还是一份勇于担当,有强烈使命感的大气。乐观通达是孟子为人处世的底色。多年来致力于说服齐国君主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数次失败。离开齐国时依然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对未来充满着信心与期待,永远蓄势待发,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当仁不让,毫不妥协。得意时不忘施恩百姓,“达则兼济天下”,失意时心怀善意“穷则独善其身”。身处逆境时提醒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宁祥和时不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胸襟气度,这样的博爱宽宏让我顶礼膜拜。
生而为人,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各种不公,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然而,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世事纷扰?我想孟子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把每一次挫折都当成成长,当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考验,不断磨炼自己的心志,永远不放弃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宽厚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度、大气,大智,大觉。相较之于孔子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谨慎小心,圆润通达,我更欣赏孟子身上这种锋芒毕露,敢于亮剑,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往圣继绝学”舍我其谁?为“万世开太平”舍我其谁的志向与精神不断勉励自己,超越自我,勇立潮头,永攀高峰。
《孟子·公孙丑下》心得体会
人文艺术学院:王佩
《孟子·公孙丑下》的学习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哲理,这篇经典之作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在此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特别被孟子关于“和”的理念所吸引。文章中,孟子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团队的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团结一致的精神都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但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合作和相互支持,那么再有利的条件也难以实现真正的成功。
孟子还主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让我明白,坚守正义和道德准则是赢得他人支持和帮助的基础。一个行为符合道义的人,自然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美好的目标而努力;相反,违背道德的人往往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提醒着我在生活中要时刻秉持正义之心,遵循道德规范,以积累良好的人缘和口碑。
文中所阐述的“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思想,也让我对自身的修养和准备有了新的思考。作为君子,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只有这样,在面临挑战和竞争时,才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去应对,从而取得胜利。这激励着我要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学习《孟子·公孙丑下》让我对人生的价值、道德的追求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是一部古老的经典,更是一座指引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前行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我要以仁爱、正义和智慧去经营自己的人生。
《孟子》心得
正蒙二院:王安然
今天我们学习了《孟子·公孙丑》。
《孟子·公孙丑》是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之间对话的记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修身、治世之道。在阅读这篇经典文献时,我深深被孟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所吸引。
首先,孟子所倡导的“仁政”思想,让我深感其胸怀天下的广阔情怀。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的治理并不仅仅在于权力的争夺和领土的扩张,更在于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改善。
其次,孟子对于“浩然之气”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气是至大至刚的,需要以直养而无害,才能塞于天地之间。孟子认为,这种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只有行有不慊于心,才能保持这种气的旺盛。这种对于正义和道德的坚守,让我看到了孟子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此外,孟子在对话中还提到了“不动心”的境界。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不动心,就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这种境界的达成需要内心的修炼和对于正义的坚守。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被外界的喧嚣和浮躁所干扰。
在阅读《孟子·公孙丑》的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孟子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他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尊贤使能、尊德乐道、礼贤下士的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需要从小就开始进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逐渐完善。这也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具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孟子·公孙丑》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文献。通过阅读这篇文献,我深刻体会到了孟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孟子的思想为指引,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
习
心
得
书 院:正蒙二院
姓 名:王姣
小 组:第四组
《孟子》学后感悟:与学生相处的智慧
一、孟子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孟子强调“仁政”,即将“仁爱”和管理结合起来,行“仁政”就必须把老百姓的忧乐放在心上,与百姓同忧乐。这一思想在学生管理中同样适用。作为教师或学生管理者,应当关心和理解学生,依靠情感型管理,以善待人,以善管人,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学生犯错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简单地采取惩罚措施。
二、重视立志与自我修养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也应当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即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这启示我们在学生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三、持之以恒与专心致志
孟子主张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同时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一原则在学生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避免分心和多任务处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
四、因材施教与灵活管理
孟子认为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也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例如,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潜能。
五、规矩与制度的重要性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就是法规。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也应当重视规矩和制度的作用。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时,对于违反规矩的行为,我们也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罚,以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学习《孟子》的心得体会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学生管理启示。作为教师或学生管理者,我们应当注重情感型管理、鼓励学生立志与自我修养、培养专注与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材施教与灵活管理以及重视规矩与制度的作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学生、提升教育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孟子心得体会
正蒙二院:王玥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孟子》读后感
正蒙二院:王芸芸
《孟子》作为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深邃的道德哲理和智慧。孟子通过丰富的论述,构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性善论”、“仁政”、“义利之辨”等核心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当下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结合这些思想,可以从多维度思考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思想和人格方面健康成长。
首先,孟子的“性善论”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基本道德潜能。这种乐观的人性观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与引导学生内在的善良,而不是一味地惩罚或压制负面行为。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表现出问题的学生,他们或因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行为偏差,或由于青春期的叛逆而暂时失去自律。在这样的情况下,孟子的“性善论”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教育视角:我们应相信每个学生内在的善良,通过耐心的引导、适当的鼓励和关爱,帮助他们重拾道德与正义感。
这意味着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理健康。在引导过程中,耐心与关怀不可或缺。对于犯错的学生,批评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找到改正的路径,唤醒其内在的道德意识。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志愿服务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行动体验和践行善良,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其次,孟子的“义利之辨”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具有深刻的启示。孟子主张在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时,应当将“义”置于“利”之上,认为人在追求利益时必须遵循道义原则。在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容易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忽视了道德和正义的价值。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更关注个人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方向;在选择职业时,也可能只看重薪酬待遇,而忽略了是否符合自己的志向或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孟子的“义利之辨”提醒我们,成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更是精神和道德上的富足。教育者应通过课程、活动及日常沟通,引导学生理解“义”与“利”的平衡,帮助他们认识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偏离道德的轨道。比如,通过讨论历史案例或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道德角度进行思考,体会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如何坚守道德底线。同时,也可以通过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职业道路,不仅追求物质的回报,更要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此外,孟子的“仁政”思想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提倡统治者应当仁爱为本,施行以德治国,关心百姓疾苦。这一思想对于教育工作来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大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发展。教育的核心在于关爱,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困境与困难,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例如,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在面对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时,容易出现迷茫和焦虑。这时,教育工作者应当像孟子所提倡的那样,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与引导。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情感上的关怀,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压力和生活困难。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沟通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应对挑战的力量和方法。
最后,孟子所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他强调百姓的利益高于国家的象征和君主的个人利益,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集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是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意识。例如,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人,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成就感。同时,这种经历也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个人的成就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孟子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教育价值。他的“性善论”强调了人性的善良与教育的引导作用,“义利之辨”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仁政”思想则要求我们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些思想的启发,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责任感、道德感和社会担当的公民,真正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习老师分享心得
正蒙二院:吴昱姣
孟子的这句名言“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是贤人总是把问题弄明白了再去教别人,使其明白;自己对问题还糊糊涂涂,却去教训别人,使别人明白。这和我们今天说的:“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要求是一样的。
首先,对自身知识储备与素养提升方面的启示。大学辅导员如同“贤者”一般,要想使学生在学业、生活、思想等各方面都昭昭清楚明白,自己首先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学业指导方面,如果对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方向等一知半解,就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业规划建议。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其基本原理、发展趋势等知识,才能在学生面临专业选择、课程选修等问题时给出清晰合理的指导。这正符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只有自己明白,才能让学生明白。同时在思想引领上,我们要对主流思想价值观有深入的理解和坚定的信仰。如果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透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就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学生也会听得云里雾里。因此,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准确地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在工作方法与态度方面的启示。在工作严谨性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如处理学生的奖助学金评定、违纪处理等事务时,必须清楚各项规章制度及评定标准、处理流程等。如果自己模棱两可,就容易导致工作失误,让学生也陷入混乱。比如奖助学金评定涉及到众多文件要求和学生自身情况,我们要精确掌握具体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评定,这就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在工作方法上的体现。当学生面临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困扰等情况时,我们需要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简单地安慰几句,那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因此要求我们应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提升自己解决学生各类问题的能力,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深入了解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后,在职业发展规划与目标方面的启示。作为大学辅导员,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是教育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到“昭昭”。例如,作为教育者,要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作为引导者,要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方向等方面给予明确的引导;作为服务者,要清楚了解学校的各项资源并能有效地为学生服务。如果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就难以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进而无法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孟子》学习心得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提供了许多关于人生、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深入学习《孟子》之后,我获得了诸多心得与体会。
首先,孟子强调的“仁义”思想让我深受触动。孟子认为,仁义乃人之为人的本性,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他提出“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即一个人若能始终遵循仁义之道,便能成为真正的大人。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坚持正义之道,是我们立身行事的重要准则。
其次,孟子关于“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主张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民生,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个体,我们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孟子》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道理。孟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成为真正有德之人。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更是激励我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
此外,孟子还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举例来说明道理,使得他的思想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他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来比喻在面临选择时要做出正确的取舍。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不仅增强了我对孟子思想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孟子》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深刻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研读《孟子》,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二院 杨思琪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学习,让我们体会,让我们了解,最主要的是了解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根据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孟子》,深深地被该书畅达的说理,充沛的气势所感染。
孟子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其“仁者无敌”、“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仁政”观点,被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治国良策。宋朝以后直到清末,《孟子》一直是科举考试必考内容,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孟子》一书中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出自《孟子》一书的成语“揠苗助长”,曾经被改写为一则寓言故事编入小学教材。这则寓言通过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要想使地里的幼苗长得好,只能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最终必然失败。教学和植物生长一样,也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主体的体验。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去汲取营养,学会知识,提高成绩。切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这则寓言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我们应该遵循规律、顺其自然。当我们急于求成的时候,往往显得过于浮躁,一味冒进反而更容易迷失方向,适得其反。
《孟子.告子下》中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教亦多术”反映孟子主张教育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注重差异,因材施教。“不屑于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屑于教,亦是教之。“不屑之教”的奥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诲他,是让他羞愧而奋发向上。也就是说,不屑于教诲只是不循规蹈矩,不一味地从正面讲道理,而是故意冷落、疏远被教育对象,从反面激发他的自尊心,促使他改变自己,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当正面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适当地采用“不屑于教”的方法,可以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不失为一剂“良方”。看来,儒家先贤教学很是注意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运用,虽然他们当时并不一定概括出了这些原理。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大快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其中一条。他认为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英才,是教育者的育人之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个性迥异,兴趣、需求不同的新生代。要想把他们培养为一代英才,就要心怀所有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快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师理应具有的精神境界,也是教师应该追求的人生快乐的最高境界!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阅读它,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阅读它,可以启迪心智,提升境界。与经典为友,与圣贤神交,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如何在大学辅导员工作运用孟子的思想
正蒙二院:杨紫纤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那么居之安,居之安那么资之深,资之深那么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段话的翻译可以理解为:
“君子通过修身养性来提升自己的品德,目的是希望能够自我满足和获得内心的安宁。自我满足才能安定居住,居住安定才能有深厚的积累,深厚的积累才能使得在各方面都能如鱼得水。因此,君子希望能够自我满足。”
强调自我修养,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通过学习和反思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学识。通过组织读书会、讨论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意识到修身养性的必要性。辅导员可以设计以道德修养为主题的课程或讲座,邀请成功人士分享个人成长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辅导员自身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展示如何通过自我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在日常交流中,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促进内心安宁,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例如,提供心理辅导、举办放松心情的活动等,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焦虑。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让学生学习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技巧,帮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冥想与放松活动,组织冥想、瑜伽、绘画等放松活动,培养学生的静心能力,让他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建立支持网络: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建立同学之间的学习小组或心理支持小组,促进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提供实习机会、课外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和能力。这种“资之深”的过程将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游刃有余。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积累实际经验。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培养全面的适应能力,在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之后,辅导员可以引导他们如何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合作,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左右逢源”。倡导学生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让他们在不同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而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组织社交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人际网络,学习如何在不同场合中自信表达自己,增强适应能力。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通过这段话的指导思想,辅导员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在自我修养、内心安宁、知识积累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由庄周及其弟子编纂而成,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部哲学名作,也是一部文学和审美的寓言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被庄子独特的思想所吸引,也被他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深深打动。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反对人为的干预。他认为万物皆平等,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庄子的相对主义和主观体验的思想,使他对世俗的观念和价值标准持有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庄子的文风极具特色,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比喻。《逍遥游》中的鲲鹏之变,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无限可能;《齐物论》中对天地万物一体的论述,展现了他对宇宙生命的深刻理解。庄子运用寓言故事,巧妙地将深奥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启迪。
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尤为引人深思。在《养生主》中,他通过对生与死边缘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淡然和对死亡的从容不迫。庄子认为生与死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恐惧和大惊小怪的。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挑战了世人对生死的传统看法,给予人们面对生死的勇气和平静。
读完《庄子》,我深受启发。庄子的思想让我认识到,人应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思想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庄子的相对主义让我明白,每个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我们应学会尊重和包容,而不是盲目追求一致。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一种内心自在、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阅读《庄子》,我学会了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世界,用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实践庄子的教导,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真正的自我,实现心灵的真正自由。
正蒙二院第四组
《孟子》学习心得
正蒙二院:范佳雯
在我深入研读孟子的著作后,我对其教育理念和人性本善的观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些思想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我正蒙导师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具有向善的本能。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们内心都蕴含着善良、真诚和求知的欲望。因此,不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当正蒙导师中,都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我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孟子还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计划。我尝试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然后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此外,孟子关于“仁爱”和“义理”的论述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因此,我在正蒙导师担任期间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正义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这次对孟子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信念。我将继续秉持“人性本善”的观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我相信,在孟子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正蒙导师,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解读孟子
正蒙二院:冯李侠
《孟子》一书,成于战国,位列诸子,曾经是每个识字中国人的必读书。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对孟子无限倾慕,曾赋《孟子》一诗。此后,历代诸儒对《孟子》注疏不绝,各派诸家学说不断。对现代人来说,我们如今身处全然不同的历史环境,距离孟子生活的年代久远,难免会误读这位先贤。张定浩在这本书中,就试图消解对《孟子》的种种误解,重新激发读者对古典作品的热忱。读古典作品永远不会太晚,唯一需要的就是耐心。
“阅读古代经典,经常会有的一个惊喜就是,我们常常会在那些遥远的文字里发现一些和今天的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会发现古今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我们愿意去阅读的古典,不仅仅载有一些关于古代的知识,还蕴含着很多能和我们现在生活相通的思想,并能接续上未来。”他认为,古典作品会始终伴随时代,古典与现实从来不是脱离的。
多年前,张定浩曾选释部分《孟子》篇章,这次终于慢慢想慢慢写完成了全本解读。书中,他采取逐节文本细读的方式,力求在“人人可读”的前提下,不要鸡汤,也不要学究,把《孟子》穿越千年,还原其历史时代,真正做到对经典的体贴与理解。
他在分享中,说现在读《孟子》,完全可以采用三种读法,一是文学的读法,二是历史的读法,三是哲学的读法。“文学的读法理解怎么说,史学的读法理解说什么,哲学的说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或者到底想说什么。”
三者之中,他觉得哲学的读法最为重要,“这里‘哲学’一词即爱智慧。爱智慧,就是要认识你自己。它既牵扯到对孟子的理解,进而涉及对当时社会文化整体的理解,更关乎我们对于生命的体会,如何用一己之生命经验印证过往,也借往圣前贤之生命扩充自我。”
关于《孟子》“仁义”的学习心得
正蒙二院:冯紫鑫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仁义”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深入理解“仁义”内涵
“仁义”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了对人的关爱与尊重,以及对道德规范的坚守。辅导员应深入理解“仁义”的内涵,明确其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将“仁义”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二、仁爱育人,关怀学生
关爱学生: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通过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尊重学生: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义理引导,塑造品德
树立正确价值观: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仁义”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践行道德规范:辅导员要以身作则,践行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日常行为示范、言传身教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四、公正无私,处理事务
公平公正: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无私奉献:辅导员要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默默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
五、持续学习,提升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注重实践锻炼: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仁义”理念,需要从关爱学生、塑造品德、处理事务以及持续学习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读《孟子》心得
正蒙二院:高雅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书中语言犀利,气势磅礴,极富感染力。
在政治理念上,《孟子》大力宣扬“仁政”,主张统治者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孟子对民众地位的高度重视。
在道德修养方面,强调“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可以保持并扩充人的善性。同时,倡导“浩然之气”,鼓励人们培养正直、勇敢、坚毅的品德。
《孟子》中的许多名言警句,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启示。它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今时代也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提醒我们要相信每个人内在的善良本质,在与人相处中多一份信任与宽容。当我们以善意去看待他人时,往往也能收获善意的回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民众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重视人民的意愿和需求,努力为人民谋福祉。无论是政府的决策还是企业的发展,都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能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而应时刻保持警惕,勇于面对挑战。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只有具备忧患意识,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孟子还倡导“浩然之气”,即一种宏大、刚正的精神力量。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坚守正义和道德准则,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拥有浩然之气,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定勇敢,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总之,孟子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过学习孟子,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孟子》读后感
正蒙二院:贺翠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熟悉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夺目的光彩。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那么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曲解,由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成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宛如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熟悉,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熟悉,可让孟子如一纯熟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展现多么错综繁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着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斟酌”,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
而抓不到仁义精华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赶中去。
本原经典研读学习心得(第4篇)
书 院: 正蒙二院
小 组: 第一组
姓 名: 刘佳
时 间: 2024年10月16日
儒家孟子本原学习心得体会
一、孟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思想,对我而言,是一盏指路明灯。它不仅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更指引着我在人生旅途中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的本性中有善良的种子,只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这一观点让我明白,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的潜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这就像是一颗种子,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1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一观点为后世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告诉我们,教育者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才的潜力,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挖掘和培养他们的潜能。正如园丁对待每一株幼苗,细心呵护,耐心等待它们开花结果。教育也是如此,需要耐心和细心,才能让每个孩子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光彩。
2 孟子的“仁政”理念
孟子的“仁政”理念,提倡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这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经济和军事,更在于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道德水平。正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和道德的提升。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民为本,以仁爱之心去关怀每一个公民,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二、孟子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
孟子的教育理念,不仅是对人性的探讨,更是对教育方法的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我尝试将孟子的思想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
1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这让我意识到在教育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像艺术家一样,根据学生的个性去雕琢,而不是像工厂一样批量生产。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来学习数学和语言;对于喜欢体育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在运动中学习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2 培养学生的品德
孟子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这让我在教育学生时更加注重品德教育。我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成就和幸福感,因此,培养学生的品德是教育的根本。在日常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通过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孟子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对我个人的修养也有很大的影响。它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将孟子的教导融入我的行为和决策中。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獘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十一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汉书•艺文志•诸子•儒家》)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 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1 自我反省
孟子提倡自我反省,这让我养成了每天反思自己言行的习惯。通过自我反省,我能够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提升自己。例如,每晚临睡前,我都会回顾一天中的所作所为,思考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这种习惯让我变得更加自律,也更加了解自己。
2 勇于担当
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勇于担当,这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逃避责任,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工作中,当遇到难题时,我不会选择逃避,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寻找解决之道。在生活中,我也尽力帮助他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我都努力成为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也找到了个人修养的方向。孟子的话语如同智慧的种子,播撒在我的心田,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我的教育理念,也塑造了我的人格,让我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正义。
舍我其谁
——读《孟子》前四卷心得
正蒙二院:刘佩佩
学习了《孟子》一书中的前四卷,但就是这区区四卷,我就已被孟子的智慧、胸襟、气度、修养、学识而深深折服。尤其是卷四“公孙丑下”中第十三节,孟子离开齐国时和弟子充虞的那段对话令我印象深刻,那句“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更有石破天惊震耳发聩之效应,每每念及就会激动不已。
在我看来,“舍我其谁”四个字的背后是孟子自信、担当、责任、使命、胸襟、格局的最佳注解。还记得,卷三上公孙丑曾问过:夫子的长处是什么?夫子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当时,我心存疑虑,“知言”容易理解,是指孟子评价自我具有辨别言辞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但是浩然之气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气魄?虽然文中也有解释,就是直义道吧!顾院长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浩然之气即培养自己的雅气,英气,豪气,正气。摒弃俗气,市侩气,戾气,邪气。我十分赞同。但直到读到了这句“舍我其谁”,前后贯通,我才幡然领悟:“舍我其谁”的背后正是因为有了“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支撑,方有如此硬气的回答。因此,我以为这更是一份底气,正气,和大气。
首先,舍我其谁的背后是一份从容自信的底气。一个人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底气,心中有底,方能自信,而这份底气首先源于自知,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从而拥有真正的自信。孟子的这份底气源于他卓越的才华,非凡的抱负。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一位伟大而又智慧的母亲,年少时不仅系统的学习了儒家的“诗书礼乐易”,更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将其发挥发扬。中年后不仅游说四方,奔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更以雄辩著称,常用新奇的比喻,磅礴的气势与各个国君辩论。虽然和孔子一样,终其一生其政治主张也并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但却从未放弃过作为一名士大夫心怀天下的使命感:只要有真正能治国平天下的机会,那一定是非我莫属。这大概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
、其次,舍我其谁的背后也是一份大义凛然的正气。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永远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怀悲悯,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大胆言论,希望君王推行仁政,发出“仁者无敌”的呐喊,指出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呼吁人们:“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在面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时,毫不犹豫的选择“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身正气令人肃然起敬。试想,在两千多年前,那样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孟子始终坚守正义,宠辱不惊,以坚定的信念奔走呼告,“虽千万人吾往矣”多么执着,多么坚毅,多么难得!联想到今天的我们,身处于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更要坚守初心,永远持正念,用正心,做正事。正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要动辄把自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权力的仆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保有更高洁的人生志趣,更超拔的理想追求。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始终记得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准则,努力用自己的德行操守,专业学识,争取成为一名塑造学生品行、品格、品味的“大先生”。
最后,“舍我其谁”还是一份勇于担当,有强烈使命感的大气。乐观通达是孟子为人处世的底色。多年来致力于说服齐国君主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数次失败。离开齐国时依然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对未来充满着信心与期待,永远蓄势待发,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当仁不让,毫不妥协。得意时不忘施恩百姓,“达则兼济天下”,失意时心怀善意“穷则独善其身”。身处逆境时提醒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宁祥和时不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胸襟气度,这样的博爱宽宏让我顶礼膜拜。
生而为人,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各种不公,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然而,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世事纷扰?我想孟子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把每一次挫折都当成成长,当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考验,不断磨炼自己的心志,永远不放弃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宽厚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度、大气,大智,大觉。相较之于孔子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谨慎小心,圆润通达,我更欣赏孟子身上这种锋芒毕露,敢于亮剑,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往圣继绝学”舍我其谁?为“万世开太平”舍我其谁的志向与精神不断勉励自己,超越自我,勇立潮头,永攀高峰。
《孟子·公孙丑下》心得体会
人文艺术学院:王佩
《孟子·公孙丑下》的学习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哲理,这篇经典之作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在此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特别被孟子关于“和”的理念所吸引。文章中,孟子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团队的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团结一致的精神都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但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合作和相互支持,那么再有利的条件也难以实现真正的成功。
孟子还主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让我明白,坚守正义和道德准则是赢得他人支持和帮助的基础。一个行为符合道义的人,自然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美好的目标而努力;相反,违背道德的人往往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提醒着我在生活中要时刻秉持正义之心,遵循道德规范,以积累良好的人缘和口碑。
文中所阐述的“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思想,也让我对自身的修养和准备有了新的思考。作为君子,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只有这样,在面临挑战和竞争时,才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去应对,从而取得胜利。这激励着我要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学习《孟子·公孙丑下》让我对人生的价值、道德的追求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是一部古老的经典,更是一座指引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前行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我要以仁爱、正义和智慧去经营自己的人生。
《孟子》心得
正蒙二院:王安然
今天我们学习了《孟子·公孙丑》。
《孟子·公孙丑》是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之间对话的记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修身、治世之道。在阅读这篇经典文献时,我深深被孟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所吸引。
首先,孟子所倡导的“仁政”思想,让我深感其胸怀天下的广阔情怀。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的治理并不仅仅在于权力的争夺和领土的扩张,更在于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改善。
其次,孟子对于“浩然之气”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气是至大至刚的,需要以直养而无害,才能塞于天地之间。孟子认为,这种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只有行有不慊于心,才能保持这种气的旺盛。这种对于正义和道德的坚守,让我看到了孟子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此外,孟子在对话中还提到了“不动心”的境界。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不动心,就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这种境界的达成需要内心的修炼和对于正义的坚守。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被外界的喧嚣和浮躁所干扰。
在阅读《孟子·公孙丑》的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孟子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他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尊贤使能、尊德乐道、礼贤下士的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需要从小就开始进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逐渐完善。这也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具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孟子·公孙丑》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文献。通过阅读这篇文献,我深刻体会到了孟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孟子的思想为指引,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
习
心
得
书 院:正蒙二院
姓 名:王姣
小 组:第四组
《孟子》学后感悟:与学生相处的智慧
一、孟子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孟子强调“仁政”,即将“仁爱”和管理结合起来,行“仁政”就必须把老百姓的忧乐放在心上,与百姓同忧乐。这一思想在学生管理中同样适用。作为教师或学生管理者,应当关心和理解学生,依靠情感型管理,以善待人,以善管人,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学生犯错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简单地采取惩罚措施。
二、重视立志与自我修养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也应当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即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这启示我们在学生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三、持之以恒与专心致志
孟子主张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同时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一原则在学生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避免分心和多任务处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
四、因材施教与灵活管理
孟子认为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也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例如,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潜能。
五、规矩与制度的重要性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就是法规。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也应当重视规矩和制度的作用。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时,对于违反规矩的行为,我们也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罚,以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学习《孟子》的心得体会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学生管理启示。作为教师或学生管理者,我们应当注重情感型管理、鼓励学生立志与自我修养、培养专注与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材施教与灵活管理以及重视规矩与制度的作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学生、提升教育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孟子心得体会
正蒙二院:王玥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孟子》读后感
正蒙二院:王芸芸
《孟子》作为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深邃的道德哲理和智慧。孟子通过丰富的论述,构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性善论”、“仁政”、“义利之辨”等核心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当下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结合这些思想,可以从多维度思考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思想和人格方面健康成长。
首先,孟子的“性善论”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基本道德潜能。这种乐观的人性观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与引导学生内在的善良,而不是一味地惩罚或压制负面行为。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表现出问题的学生,他们或因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行为偏差,或由于青春期的叛逆而暂时失去自律。在这样的情况下,孟子的“性善论”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教育视角:我们应相信每个学生内在的善良,通过耐心的引导、适当的鼓励和关爱,帮助他们重拾道德与正义感。
这意味着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理健康。在引导过程中,耐心与关怀不可或缺。对于犯错的学生,批评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找到改正的路径,唤醒其内在的道德意识。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志愿服务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行动体验和践行善良,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其次,孟子的“义利之辨”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具有深刻的启示。孟子主张在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时,应当将“义”置于“利”之上,认为人在追求利益时必须遵循道义原则。在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容易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忽视了道德和正义的价值。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更关注个人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方向;在选择职业时,也可能只看重薪酬待遇,而忽略了是否符合自己的志向或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孟子的“义利之辨”提醒我们,成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更是精神和道德上的富足。教育者应通过课程、活动及日常沟通,引导学生理解“义”与“利”的平衡,帮助他们认识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偏离道德的轨道。比如,通过讨论历史案例或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道德角度进行思考,体会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如何坚守道德底线。同时,也可以通过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职业道路,不仅追求物质的回报,更要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此外,孟子的“仁政”思想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提倡统治者应当仁爱为本,施行以德治国,关心百姓疾苦。这一思想对于教育工作来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大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发展。教育的核心在于关爱,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困境与困难,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例如,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在面对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时,容易出现迷茫和焦虑。这时,教育工作者应当像孟子所提倡的那样,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与引导。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情感上的关怀,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压力和生活困难。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沟通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应对挑战的力量和方法。
最后,孟子所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他强调百姓的利益高于国家的象征和君主的个人利益,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集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是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意识。例如,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人,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成就感。同时,这种经历也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个人的成就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孟子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教育价值。他的“性善论”强调了人性的善良与教育的引导作用,“义利之辨”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仁政”思想则要求我们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些思想的启发,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责任感、道德感和社会担当的公民,真正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习老师分享心得
正蒙二院:吴昱姣
孟子的这句名言“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是贤人总是把问题弄明白了再去教别人,使其明白;自己对问题还糊糊涂涂,却去教训别人,使别人明白。这和我们今天说的:“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要求是一样的。
首先,对自身知识储备与素养提升方面的启示。大学辅导员如同“贤者”一般,要想使学生在学业、生活、思想等各方面都昭昭清楚明白,自己首先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学业指导方面,如果对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方向等一知半解,就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业规划建议。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其基本原理、发展趋势等知识,才能在学生面临专业选择、课程选修等问题时给出清晰合理的指导。这正符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只有自己明白,才能让学生明白。同时在思想引领上,我们要对主流思想价值观有深入的理解和坚定的信仰。如果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透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就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学生也会听得云里雾里。因此,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准确地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在工作方法与态度方面的启示。在工作严谨性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如处理学生的奖助学金评定、违纪处理等事务时,必须清楚各项规章制度及评定标准、处理流程等。如果自己模棱两可,就容易导致工作失误,让学生也陷入混乱。比如奖助学金评定涉及到众多文件要求和学生自身情况,我们要精确掌握具体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评定,这就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在工作方法上的体现。当学生面临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困扰等情况时,我们需要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简单地安慰几句,那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因此要求我们应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提升自己解决学生各类问题的能力,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深入了解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后,在职业发展规划与目标方面的启示。作为大学辅导员,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是教育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到“昭昭”。例如,作为教育者,要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作为引导者,要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方向等方面给予明确的引导;作为服务者,要清楚了解学校的各项资源并能有效地为学生服务。如果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就难以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进而无法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孟子》学习心得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提供了许多关于人生、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深入学习《孟子》之后,我获得了诸多心得与体会。
首先,孟子强调的“仁义”思想让我深受触动。孟子认为,仁义乃人之为人的本性,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他提出“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即一个人若能始终遵循仁义之道,便能成为真正的大人。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坚持正义之道,是我们立身行事的重要准则。
其次,孟子关于“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主张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民生,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个体,我们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孟子》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道理。孟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成为真正有德之人。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更是激励我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
此外,孟子还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举例来说明道理,使得他的思想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他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来比喻在面临选择时要做出正确的取舍。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不仅增强了我对孟子思想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孟子》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深刻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研读《孟子》,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学习心得
部门:正蒙二院 杨思琪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学习,让我们体会,让我们了解,最主要的是了解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根据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孟子》,深深地被该书畅达的说理,充沛的气势所感染。
孟子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其“仁者无敌”、“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仁政”观点,被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治国良策。宋朝以后直到清末,《孟子》一直是科举考试必考内容,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孟子》一书中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出自《孟子》一书的成语“揠苗助长”,曾经被改写为一则寓言故事编入小学教材。这则寓言通过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要想使地里的幼苗长得好,只能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最终必然失败。教学和植物生长一样,也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主体的体验。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去汲取营养,学会知识,提高成绩。切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这则寓言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我们应该遵循规律、顺其自然。当我们急于求成的时候,往往显得过于浮躁,一味冒进反而更容易迷失方向,适得其反。
《孟子.告子下》中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教亦多术”反映孟子主张教育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注重差异,因材施教。“不屑于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屑于教,亦是教之。“不屑之教”的奥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诲他,是让他羞愧而奋发向上。也就是说,不屑于教诲只是不循规蹈矩,不一味地从正面讲道理,而是故意冷落、疏远被教育对象,从反面激发他的自尊心,促使他改变自己,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当正面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适当地采用“不屑于教”的方法,可以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不失为一剂“良方”。看来,儒家先贤教学很是注意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运用,虽然他们当时并不一定概括出了这些原理。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大快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其中一条。他认为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英才,是教育者的育人之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个性迥异,兴趣、需求不同的新生代。要想把他们培养为一代英才,就要心怀所有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快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师理应具有的精神境界,也是教师应该追求的人生快乐的最高境界!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阅读它,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阅读它,可以启迪心智,提升境界。与经典为友,与圣贤神交,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如何在大学辅导员工作运用孟子的思想
正蒙二院:杨紫纤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那么居之安,居之安那么资之深,资之深那么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段话的翻译可以理解为:
“君子通过修身养性来提升自己的品德,目的是希望能够自我满足和获得内心的安宁。自我满足才能安定居住,居住安定才能有深厚的积累,深厚的积累才能使得在各方面都能如鱼得水。因此,君子希望能够自我满足。”
强调自我修养,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通过学习和反思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学识。通过组织读书会、讨论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意识到修身养性的必要性。辅导员可以设计以道德修养为主题的课程或讲座,邀请成功人士分享个人成长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辅导员自身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展示如何通过自我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在日常交流中,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促进内心安宁,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例如,提供心理辅导、举办放松心情的活动等,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焦虑。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让学生学习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技巧,帮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冥想与放松活动,组织冥想、瑜伽、绘画等放松活动,培养学生的静心能力,让他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建立支持网络: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建立同学之间的学习小组或心理支持小组,促进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提供实习机会、课外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和能力。这种“资之深”的过程将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游刃有余。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积累实际经验。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培养全面的适应能力,在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之后,辅导员可以引导他们如何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合作,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左右逢源”。倡导学生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让他们在不同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而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组织社交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人际网络,学习如何在不同场合中自信表达自己,增强适应能力。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通过这段话的指导思想,辅导员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在自我修养、内心安宁、知识积累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由庄周及其弟子编纂而成,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部哲学名作,也是一部文学和审美的寓言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被庄子独特的思想所吸引,也被他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深深打动。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反对人为的干预。他认为万物皆平等,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庄子的相对主义和主观体验的思想,使他对世俗的观念和价值标准持有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庄子的文风极具特色,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比喻。《逍遥游》中的鲲鹏之变,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无限可能;《齐物论》中对天地万物一体的论述,展现了他对宇宙生命的深刻理解。庄子运用寓言故事,巧妙地将深奥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启迪。
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尤为引人深思。在《养生主》中,他通过对生与死边缘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淡然和对死亡的从容不迫。庄子认为生与死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恐惧和大惊小怪的。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挑战了世人对生死的传统看法,给予人们面对生死的勇气和平静。
读完《庄子》,我深受启发。庄子的思想让我认识到,人应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思想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庄子的相对主义让我明白,每个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我们应学会尊重和包容,而不是盲目追求一致。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一种内心自在、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阅读《庄子》,我学会了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世界,用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实践庄子的教导,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真正的自我,实现心灵的真正自由。